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七年级新学生入学的时候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语文成绩肯定也会不一样,因此,升入必须有一套新的学习方法。‎ ‎1、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2、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3、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其中写比什么都重要。‎ 二、本学期教学的任务和表现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我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 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比较淡化“知识”这一维度,而侧重于“能力”与“情感”的维度,这是符合初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在感悟,重在积累,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 (课时)‎ 第一周 开学工作军训 第二周 在山的那边(1)走一步,再走一步(2) 短文两篇(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童趣(3)‎ 第四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3)理想(2) 短文两篇(1)‎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人生寓言(1)我的信念(1)论语十则(3) 第七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3) 春(2)‎ 第八周 济南的冬天(2)夏感(2)‎ 第九周 秋天(2)古代诗歌四首(3)‎ 第十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1)山市(2)‎ 第十三周 写作、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3)风筝(2)‎ 第十四周 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五周 散文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六周 写作、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七周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八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九周 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二十一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 期末考试 补充: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 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 ‎ 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有关语文学习的讨论·有关语文学习的作文 第三单元 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 第四单元 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第五单元 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叙述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电话交谈和写信)‎ 第六单元 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第一单元 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人生是美好、曲折而又需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验、憧憬、思考人生。‎ ‎1、掌握词语(备一词语本);‎ ‎2、懂得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及基本的表达方法(直接、间接)‎ ‎3、重点学习叙述的表达手法。‎ ‎4、建立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则(如记好笔记、每周一篇周记、每天练字等)。‎ ‎1《在山的那边》(诗歌)‎ 了解诗歌特征及基 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托感情或哲理)。‎ ‎“山”、“海”及“寻海”的含义。‎ ‎1、收集一些关于人生诗歌; 2、学写诗歌。‎ ‎   2《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文)‎ 记叙文的要素及基本要求。叙事 ----感慨(登山的艰巨及心理感受)‎ 叙事中说明一定道理(区别小学的记叙文)。‎ ‎3《生命,生命》(杂文)杂文特点:夹叙甲议,重在议论(与前文比较)。‎ 了解杂文,评论生活学习中的人、事。‎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由物及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与前文相比)。‎ 诗化语言的体味。‎ ‎5《童趣》(文言文)介绍文言文知识、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字类活用、句式,翻译。重点:之、或。‎ 综合性练习 自我介绍(过去、现在、将来)要突出一两件趣事、有意义事,介绍方法可多样。‎ 作为第一次作文。‎ ‎ ‎ 第二单元 承前一单元“人生”,进行人生、理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远、近)。‎ 学习和掌握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手法,多种角度叙述。‎ 掌握比喻的修辞方法。‎ ‎ 6《理想》(诗)哲理诗(与前诗比较),掌握诗中大量比喻的含义,认识比喻。‎ 仿造比喻句。‎ ‎ 7《短文两篇》(随笔式散文)‎ 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及作者如何表达。认识随笔的特点:围绕一点感慨、情感,引伸发挥,不拘一格。‎ ‎ 提倡写随笔式周记。‎ ‎ 8《人生寓言》认识寓言的特点,了解文中的“寓身”和“寓意”。收集寓言并交流。‎ ‎ 9《我的信念》(自传文)‎ 认识第一人称的记叙方法,分析文中记叙、抒情、议论的运用。‎ 作文:我的信念 ‎ 10《论语十则》(文言文)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翻译背诵。重点;说(通假)、乎、则。‎ 收集孔孟警句。‎ 综合性练习 走向社会学语文 ----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性“大语文”的观点(利用一切机会)。‎ 设计广告或者评论常见广告,了解社会语文运用情况。‎ 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拉 .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讲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 ‎ 第三单元 介绍有关“美”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学习“美”的散文语言;‎ 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 ‎11《春》(写景散文)写景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学写校园景物。‎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与上文比较,抓住不同特点写:一冬一春,一南一北。‎ 描写当地四季不同景物。‎ ‎13‎ ‎《山中访友》(写景散文)叙述中穿插描写手法,移步换形的动态写法。结合《钱塘湖春行》诗(动态)‎ ‎14《秋天》(诗)写景抒情 背诵 ‎15《古代诗歌》写景抒情 背诵 ‎ 综合性练习 扩大阅读,学会描写。 写一篇描写为主的旅游散文。‎ ‎ ‎ 第四单元 ‎ 介绍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和科学精神(求真与探索)。‎ ‎ 学习说明文知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说明次序、手法)。‎ ‎ 16《化石吟》(诗)用文学形式表达科学知识(形象化)。‎ ‎ 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比喻、下定义的说明方式。‎ ‎ 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说明的顺序和角度。写说明文 ‎ 19《月亮上的足迹》(记叙文)记叙中介绍科技知识。按事件经过记叙。‎ ‎ 20《山市》(文言文)了解《聊斋志异》一书。文言字词,重点:无何、为。‎ 综合性练习 收集月球的知识、故事、诗词、传说。‎ ‎ ‎ 第五单元 亲情教育。从热爱家人开始,推及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 指导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写好记叙文。‎ ‎ 21《风筝》(记叙文)‎ 生活中如何处理矛盾,培养互相体谅精神,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鲁迅式笔法)。‎ ‎ ‎ ‎ 22《羚羊木雕》(记叙文)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记叙的多样角度和笔法。‎ 写作练习:记叙亲情或友情。‎ ‎ 23《散步》(记叙性散文)家庭亲情的体会。学习从平淡生活中挖掘题材、抒写情感的手法。‎ ‎ 24《诗两首》(散文诗、新诗)‎ 体会母爱。学习形象寄情的手法。了解散文诗的形式(散文的形式,诗歌的意境)。‎ ‎ 25《世说新语》两则(文言文)了解《世说新语》。掌握文言字词,句子成分省略。‎ ‎ 综合性练习 关于亲情、友情的讨论。收集关于亲情、友情的警句、故事。‎ 学习多种手法的记叙。‎ 本册教材共有古诗 15首。‎ 从时代分:东汉三国 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 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 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 ‎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 ‎ ‎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 联想、想象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阅读中再现生动形象,写作中更加丰富生动。‎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说真话。学习生动的叙写手法(刻画人物、心理、性格)。了解童话。‎ ‎27《郭沫若诗两首》(新诗)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合形象分析)。‎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学会同情人、关心人。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 学写童话 ‎30《寓言四则》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点,理解其中的含义。‎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 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    教材简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指导思想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 (课时)     第一周            开学工作           第二周           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1)生命生命(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童趣(3)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树(1)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六周         国庆     第七周          论语十则(3)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八周          春(2)济南的冬天(2)山中访友(2)     第九周          秋天(2)古代诗歌五首(3)‎ ‎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山市(2)     第十三周        风筝(2)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四周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六周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七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八周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十九周      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重点深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全年级语文素质。‎ ‎ ‎ 二、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34班和35班语文。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择优录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课堂发言积极踊跃。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如表述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书写不规范,朗读时乡音较重,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待全体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 ‎ ‎ 三、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 ‎ ‎  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 ‎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短文两篇》从动物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 ‎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 ‎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 ‎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 ‎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 ‎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 ‎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 ‎  第二单元 ‎ ‎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论语〉十则》、《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 ‎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 ‎ ‎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 ‎ ‎  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 ‎  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关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 ‎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言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 ‎ ‎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 ‎  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 第三单元 ‎ ‎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 ‎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咏,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对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 ‎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 ‎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中。《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领略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 第四单元 ‎ ‎  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尽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 ‎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 ‎  2、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 ‎  3、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第五单元 ‎ ‎  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 ‎。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 ‎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 ‎ ‎  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有时也会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父母与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孩子之间,常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磨擦。另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上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老师、同学等等,有时免不了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不愉快如果再和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磨擦搅和在一起,就更加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即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这种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只不过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罢了。 ‎ ‎  家庭的和谐与温馨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宽容和忍让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保证。本单元所选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就是在这平常的家庭琐事的叙述和描写中,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体现出了浓浓的深情。 ‎ ‎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多读描写母爱的作品,有助于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单元所选的《诗两首》,就是献给母亲的歌。一首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一首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纸船》。 ‎ ‎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这套教材的第一、二册,古诗文没有设独立的单元,而是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取内容相近的课文,和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本单元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中选了两篇短文,一是咏雪,一是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但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口语成分,语言文字比较浅易,而且所选的这两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仍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谢氏家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在他们的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氏父子都是汉末名士,年方七岁的陈纪,对父友侃侃而谈。这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美谈,至今流传。两篇短文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 ‎  本单元的课文形式多样。既有散文,也有诗歌,有的还是小故事。语言形式则是既有现代文,也有浅易文言文,还有翻译之作。本单元课文的作者,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文学大家,也有出自《东方少年》《中国青年报》这类报刊上的时文。选文在强调经典性的同时,还很注意时代性。所以这些课文应该说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是学生喜欢阅读、乐于接受的。 ‎ 第六单元 ‎ ‎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 ‎  思维活跃后,眼界也会跟着放开,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会更全面,更新颖,更带有个性色彩,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这一点已体现并贯串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中。 ‎ ‎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代表作,是童话作品中的名篇。它本身包含的意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它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掘若干新意,使之更富于时代色彩。另外,帮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皇帝的新装》正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 ‎ ‎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都选自郭沫若的诗集《星空》,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便于进行比较教学。这两首诗都是写夜空的,但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与想像也不同。研讨与练习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的联想与想像产生的过程获得一些了解,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把文字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这样,描述时才能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诗歌语言替换成平常的“白话”。 ‎ ‎  《静夜》初次入选教材。这首诗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第1小节写景平常,第2小节引入“鲛人泣珠”的传说,似乎又显得突兀。教学时大致讲一下“鲛人泣珠”的传说,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味鲛人“对月流珠”是一幅很美的画面:莹洁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鲛人,圆润的珍珠泪……而这一切被海雾遮掩,虚幻飘渺,引人追念不已。然后从标题“静夜”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诗中描写的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主调都是一个“静”字,笼罩天地的“静”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愈读愈觉其清淡有余味。 ‎ ‎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应邵的《风俗通》里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改编的。《风俗通》里的记载极其简单,只交代了最基本的事实,课文作者袁珂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女娲造人的经过进行丰富和扩展,课文中的女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这篇课文是很有感染力的,和《风俗通》里干巴巴的记载截然不同。文中有许多表现作为人类的喜悦感与自豪感的语句,如“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人类)看起来便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等,教师可以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产生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的主题是“关爱”,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这个主题并不新鲜,很容易落入俗套。可这篇童话读起来非常吸引人,它所讲的故事并不曲折而且篇幅又比较长,不过我们还是能一口气读下去,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是它的描写细腻真实。其次,这篇童话用词遣句优美,有自然的韵律,是诗化的语言,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另外,这篇童话除了可以从“我们应对弱小者付出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这样的主题来理解以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它做出多种解读。研讨与练习一就意在引导学生对这篇内涵丰富的童话做见仁见智的理解。出自自己的思考,能更好地融进自己的血肉中,成为养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 ‎  《寓言四则》选了两则《伊索寓言》和两则中国古代寓言。学习这四则寓言都要求学生理解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寓意,并鼓励学生突破故事原有的寓意提出自己的新见。教学《伊索寓言》时可以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而教学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时,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键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学过不少寓言,所以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寓言的特点,如果学生兴致高,可以就此趁热打铁建议学生试着写寓言。 ‎ 总之,通过第六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想像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想像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 ‎ ‎ 四、本学期目标及措施。‎ ‎1、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业务水平。集体备课之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体构思教学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与主备人进行沟通。集体备课时,就已备好的教案发表中肯的意见,聆听、吸收他人的长处。‎ ‎2、认真做好二次备课中的“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教师便及时记录本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一周课全上完后在下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3、本学期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4、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没有永远的名师,只有永远的学习。日常教学中本人将坚持认真备课、及时反省、虚心学习,上好一堂见面课,并力争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5、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组织、举办读书报告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等等。‎ ‎ ‎ ‎ ‎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                                  第一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    本单元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为了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内容安排以叙事性记叙文为主,以便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文章.‎ 本单元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都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而设定,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语感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叙事性记叙文,从内容上看,都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如《忆读书》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儿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感受以及几十年来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字真言,把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展示了文学少年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特性,语言诙谐,笔调轻松幽默,可读。‎ ‎    ‎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内容和写作手法各异。有的详细记叙了一件事的经过及人物感受,如《山中避雨》;有的在记叙相隔二十多年却又相关的两件事中,展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历程,如《风筝》;《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饶有情趣地记叙了几件事,有详有略,相得益彰;《忆读书》看似漫谈,实则紧紧围绕九字真言做文章。这些内容丰富、笔法多样的课文,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至于四篇课文的顺序,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我们没有严格依据逻辑关系,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编排。‎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本单元的课文蕴涵了更加丰富的人文思想,难度和深度有所加强。教学中更强调情感体验,阅读时要体味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在叙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疑,这也正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能。‎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    本单元设计的课后“思考与练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叙事性记叙文的要领,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叙事的要素。‎ ‎3.专门设计了一些语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鉴赏力。‎ ‎4.写作方法训练。如:‎ ‎  《山中避雨》一课中,作者运用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音乐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而揭示了“乐以教和”的深广意义。‎ ‎5.拓展阅读和开放性练习。‎ ‎(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为“自我介绍与提问”。我们的考虑是:学生刚升入中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需要尽快熟悉、互相了解。作为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以自我介绍并相互提问为主要内容,既便于学生参与,又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本次活动,应注意兼顾“自我介绍”与“提问”,避免搞成单纯的个人发言。‎ ‎2.本单元的写作与课文学习相勾连,安排的是“记一件事”。叙事性的记叙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做过练习,这次练习,应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而且要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要有真情实感。‎ ‎                                     第二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无论是生母、养母,还是老师、科学家,都表现了人物的各自特点。从写作手法上看,四篇课文各有千秋,如:《回忆我的母亲》《“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小巷深处》中的肖像描写及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我的老师》中侧面表现和衬托手法的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等等,为学生学习借鉴提供了多种样本。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又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爱国情。例如收选《小巷深处》一课,体现了“弱势群体关怀”的现代人文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普通人、关心大众的感情和爱心。学习这样的美文,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写人的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或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等等。本单元教学是在学习了叙事性记叙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    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描写人物的手法以及品味语言等方面设计思考与练习。‎ ‎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 ‎2.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语言训练。重在让学生了解动词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作用,学会准确使用词语。‎ ‎    本单元的拓展阅读在第5课、第6课各安排了一篇,意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十分必要。‎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采访任课老师。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并事先与有关任课老师沟通,求得老师们的帮助。至于活动的具体安排,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合作、增长才干。‎ ‎2.本单元的写作安排的是写人。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关键在写出人物特点,而要写出人物特点,就要选取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事,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了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是怎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已学过的表现手法于写作实践中,化知识为能力。‎ ‎3.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为以后的自主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活动前,教师可简要介绍点图书馆的有关知识,但不宜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 ‎                                    第三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    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情景交融,美不胜收。阅读这样的美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有的是传诵几十年的名家名篇,如《春》《济南的冬天》;有的是现代作家所写的新作,如《竹林深处人家》;还有外国文学大师的佳作节选,如《树林和草原》。这些作品,有的描写了特定地区中特定季节的景色,如《春》描绘的是江南春季的美景,《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季的特有魅力;有的则描写了特定季节中特定地区的景物,如《竹林深处人家》展现了春季里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让我们看到夏天里的俄罗斯乡间风光。从艺术上看,有的华美,如色彩绚丽的水粉画,如《春》《树林和草原》;有的质朴,似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如《济南的冬天》。这些风格各异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鉴赏样本,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这些作品大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学生培养语感、丰富语言表达提供了借鉴。‎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写景散文,了解并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对学习写景散文可能感到困难,尤其是文章描写的是自己陌生的景物,更会感到难以理解。对此,首先要让学生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明白文学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欣赏写景散文,联想和想象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真正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    根据本单元课文都是写景散文这一特点,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有利于学生欣赏写景散文,从中受到美感教育,提高文学鉴赏力。‎ ‎1.了解、掌握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 ‎2.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3.语言题把语法、修辞知识融于练习之中,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化知识为能力。‎ ‎4.朗读练习。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5.比较阅读训练。‎ ‎(五)关于口语交际、写作与综合性学习 ‎1.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说家乡。从内容上看,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以介绍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主。从方式上看,既有一人主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辅以众人补充或提问,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本单元的写作是描写景物。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抓准景物特征;进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课文中学到表现手法。因为这是学生初次练习写景,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标准,先求写出景物特点,再求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进一步要求写出感情,争取做到情景交融。‎ ‎3.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又跟语文学习密切相连。这次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对正确使用汉字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第四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这一单元的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了解小说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本单元选取四篇小说,兼及古今中外,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精彩的语言,体会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评价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    这一单元课文都是小说,在设计练习题时,首先注意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的形象,在题干中介绍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比如《空城计》一课第一题就是“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旨在既介绍有关小说的知识,又要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四)关于口语交际 ‎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安排了“说特征,猜同学”,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1.学生都是刚升入初一的新同学,在一个班,不到一个学期,同学之间有点熟,也有些不是太熟,要能介绍清楚一个同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才能抓住同学的特征,讲起来才不至于与别的同学混起来。‎ ‎2.介绍起来,要尽量避免啰嗦,枝枝蔓蔓,使听的人抓不住头绪,这就要求语言有概括力,几句话都说在点子上。‎ ‎3.介绍的语言最好能生动有趣,但要尊重同学,要避免提及同学的某些缺陷,造成某种程度的尴尬。‎ ‎4.听的同学要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分析判断,猜出究竟是哪一个同学。‎ ‎                                 第五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 ‎    本单元是以童话和科幻组元的,把这两种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文学样式放在同一教学单元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同时,将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设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一步贯彻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 ‎(二)单元选文意图 ‎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童话,科幻各两篇。童话,既有德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也有中国当代作家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科幻,既有美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漆孝诗的《基因畅想》,也有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几篇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瑰丽、生动而神奇的世界。选择这些文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悟童话所蕴含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了解科幻作品的内容、时代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科幻作品同样需要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绝不是凭空的,是有一定根据的。‎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本单元阅读教学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一是新奇的科幻小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由文本所产生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分角色表演、设疑、讨论、解疑等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学习目标尤其强调以下几点:‎ ‎    一、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在实践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    二、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    三、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    五、强调学科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后练习设计和活动设计意图 ‎    本单元课后练习的基本格局和方式与整套教材是统一的。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两篇童话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虽然都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但切入点都不同,如《犟龟》,抓住文章的点睛之笔“犟”,小口径切入,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小溪流的歌》通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勾连起来,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检测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两篇科幻小品,《基因畅想》落在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把握上,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则落在对文章内容整体特点的把握上,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并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    语言题是根据各课的具体语言特点设计的。既有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的题。‎ 写作题既有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写作题。‎ ‎    ‎ 关注科技的发展,积累更多科技知识,并藉此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犟龟》“思考与练习”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如《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思考与练习”二。‎ ‎(五)关于口语交际 ‎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与单元内的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通过讲童话、科幻故事,在前一阶段阅读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评故事,培养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抓取主要信息,并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有关童话、科幻的一些文体知识及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要求,对讲述人所讲述的内容及其行为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探究主题,是由本单元《基因畅想》一文的内容生发出来,并由此拓展开来的。‎ ‎    语文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学语文,设置此活动,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语文)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会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                                 第六单元 ‎(一)单元设计意图和选文意图 ‎    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为了逐步达到这一要求,本套教科书每册都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 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课文。这个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即第21课《〈论语〉六则》和第23课《伤仲永》都是涉及学习的。《〈论语〉六则》集中选取了《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主要观点;《伤仲永》则通过一个反面例子,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此外,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单元在24课还安排了北朝乐府诗《木兰诗》,在25课安排了《诗五首》(唐诗)。‎ ‎(二)课后“思考与练习”设计意图 我们在《教师用书》中,已经对每道“思考与练习”题的命题意图进行了说明,这里只简单讲一下“思考与练习”的整体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实词)。‎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大致读懂文章的内容。‎ ‎(三)写作和口语交际设计意图 ‎     这个单元安排的写作是“改写《木兰诗》”。改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训练方式,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变换文章的我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本次写作训练就是我们落实这一课标要求的具体步骤之一。将《木兰诗》改写成故事,既可以落实上述课标要求,又可以促使学生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是“交谈学习体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快一个学期了,每个人都一定有不少学习体会,同时也希望听听别人的学习体会,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                                      第七单元 ‎(一)单元设置意图介绍 ‎    本单元的课文,选取了一些篇幅短小、文字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单元选文意图介绍 ‎    这几篇散文,浅显易懂,适合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记事,有的记人,有的状物,既与本册教材的现代文部分相呼应,又是第六单元的文言诗文的继续,前后照应,体现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关于口语交际的介绍 这一次口语交际,看起来只是一次诗文朗诵,似乎很简单,实际上要通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才能实现。‎ ‎1.学生分头去搜集古诗文作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朗诵篇目,把比赛范围确定下来;‎ ‎2.根据朗诵的要求,定出适合造作的具体评比标准,检验学生的朗诵水平;‎ ‎3.推举主持人,而这个主持人需要串联全场,活跃气氛,掌握整个活动的节奏;‎ ‎4.朗诵结束要进行评比。‎ ‎(四)关于课后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个古诗文单元,着眼于疏通文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逐步掌握文言字句,积累、提高,最终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4.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第六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设计:1、教师要善于古今联系,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习惯 ‎(一)、抓实书写。‎ ‎(二)、培养每日写日记的习惯,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 (三)、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眼、耳、口、手、脑动起来的习惯。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有趣而又高效的。‎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 ‎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 ‎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 ‎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 ‎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 二、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 三、教学目标 ‎ ‎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 ‎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 ‎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 ‎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 ‎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 ‎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 ‎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 ‎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 四、教学措施 ‎ ‎     ‎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 ‎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 ‎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 ‎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 ‎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五、语文素养。 ‎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