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5 篇 【篇一】 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意味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 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 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 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 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 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 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 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 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 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 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 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 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 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 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 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篇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精神的依托, 是灵魂的归宿。乡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恋,是慈母手中那根缝缝补补的丝线,是“造 福乡梓”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 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情呼唤青年创业,绽放青春光彩。进入新时代,乡情对于乡村振兴越发凸显出更加积极的 意义。在过去,亿万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求职,为获得发展机遇而背井离乡实属无奈。今天,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以先进的知识技 术、敢尝试敢创新的勇气而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不论是返乡发展农村电商, 还是发展“新农业”,广大青年在农村必有可为且大有可为。对他们来说,乡情不仅仅是情 怀,更是责任。正如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参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服 务,他们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青春光彩。 乡情推动生产力革新,促进产业发展。乡情是一份牵挂,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乡情具有 不可比拟的“情感引力”,在这份渴望下,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在城市站稳脚跟后, 最终决定回归故里,因为故乡有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城市到农村 的流动格局开始形成;这里不愿背井离乡、心系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 全新的产业技术组合在农村的生产力革新将发生质的飞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优势是农 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古树民宅和农业传统是乡村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面对日 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这里是“天然的供给侧”。正是这种力量,坚定了人们常 驻故里的决心,利用这些发展红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情的感召下, 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家乡,投入并存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汇 集成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绽放青春光彩,促进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 之力! 【篇三】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 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现在脱 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最后冲刺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应砥砺务实作风、 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留遗憾、全力以赴,奋力答好新时代决 胜脱贫攻坚试卷。 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已迎来最后的冲刺阶 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实属不易。在 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双重加压下,要想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还需付出更为艰苦 的努力。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端正作风,杜绝形式主义,真抓实干、苦干实干,不搞“花拳 绣腿”,注重“求真务实”,切实把每一件群众事落实好,确保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感同身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外在表现。对于广大党员干 部来说,要主动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多 问问他们生活的困难,多找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原因, 及时妥善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此为轴,不脱离 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确保能脱得了、稳得住。 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气度,迎难而上。只有个人本领过硬、素质过高、 底气过足,才能接得了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的“烫手的山芋”。党员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 工作时,不仅是要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注重谋划乡村振兴,做好有效衔接, 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固基础。党中央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 不能有丝毫松懈,行动上不能有丝毫迟缓,要有“善始善终”的决心和“善作善成”的担当, 在磨练中蜕变成长,在烈火中淬炼成钢。“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用“钢铁一般”的意志练 就过硬本领,助力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篇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唯有大量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 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培养造就人才,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 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 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需要一批头脑灵 活、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鲜明导向, 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心 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 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 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自 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 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 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 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接轨,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 的重要力量。 引回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好乡村振兴“突击队”。部分外出能人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 有成,回乡兴办实业、带动群众致富有着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优势。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质 较好、报效家乡意愿较强的外出能人返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有效填补 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等掣肘短板。要大力扶持回归能人领办创办新兴 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壮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集体 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能人在村安心创 业提供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各类人才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盼,在广袤 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 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 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 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 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 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 性和脱贫志气;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 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 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 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 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 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 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 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 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 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 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 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 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