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数学思想与方法(本)》形考任务11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数学思想与方法(本)》形考任务11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模板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数学思想与方法(本)》 形考任务 11 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模板 形考任务 11(综合作业)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要求: 2000 字以上)。 答题要求:选题要结合 21 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情况,针对 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 革的看法。 答案: 面向 21 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或主要不在 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 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 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一、学习数学以拓展学生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 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 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 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来观察、发现、了解现实世界,从而使学 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 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认真观察实验、大胆尝试猜想、小心 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 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 识、量化意识等。 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内核。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 体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四种基本类型。 这些品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数学 思维训练得以改善和提高。优秀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 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不 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准确地调整思维的方向,善于从旧 有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跳出来,能做到另辟蹊径,曲径通 幽。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一题多解,就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 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缜密有据。数学中, 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应当鼓励学生不停留在直观 的认识水平上,可以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精密计算、逻辑论 证。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 法,不是一味盲从。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数学事例能做出多 方面的解释,对一个数学问题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 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 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 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些 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 力。而这些品质和 能力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二、钻研数学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关 键并不真正取决于他们智商的绝对高下,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 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应环 境,是赢得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素质形成中起着平衡 调节作用。 问题是数学产生、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问题往往源于好奇。 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 好奇。而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 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弥足珍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趣 味的学科,如著名的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诱发了多少天真儿 童的好奇心,激活了多少数学天才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 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使学生体验到挫折和失败。而这 正是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的绝好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 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温室中形成。有位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此作 出过这样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 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三、感知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 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 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 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美表现为它的简洁性、对称性、和 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勾股定理以一个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 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其简洁与概括给人以美的享 受。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 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如黄金分割体现出 的比例美,令人赏心悦目。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给人视 觉上的愉悦,例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等。数 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推陈出新, 引人无限联想。 四、体验数学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英国 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学硕士导师 更愿意招录理工科的学生,这样做不是因为律师工作或语言研究 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 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 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主要渠 道之一,在数学课上形成的诚信观是持久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 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学生们 将来在工作中减少随意性; 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 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表达简明扼要。总之,我们 不应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 能的训练。数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也许很少 有机会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数学 的方法、数学的精神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作为数学教育者应该 着眼于 提高人的素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 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 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 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 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 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 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 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 2. 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 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 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 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共 40 分,每个 20 分) 案例分析:用所学理论分析一则数学教学案例。 答题要求:案例分析必须包括分析和修改两部分,分析要提 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理论分析,修改要详尽。 答案: 分析:1、本课的配题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 事入手选题,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 难,由浅入深,应该说配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 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 学生也很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 任务;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课堂的时间等于 空耗。 3、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 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常常出现习 题做了很多,但是在遇见题还是有困难,习题的动能没有发挥。 修改: 1、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习题的难度在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 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删除(二)(四)两组题, 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 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 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 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是应 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 成。从教材设置的“教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 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 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 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 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 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 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 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 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 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 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案例设计: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一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答 题要求:案例来自世纪教学,特别是来自自己的教学经历。针对 案例,对其进行方法提炼且将此方法进行再应用。案例分析必须 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名称、教学目标、案例陈述、教学过程)、 方法探究、方法再应用、教学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 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 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 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 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 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 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 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 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 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 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 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和 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 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 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 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 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 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 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 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 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 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 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 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 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 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 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 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 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 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 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 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 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 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 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 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 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 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 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 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 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 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 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 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 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 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 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 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 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 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 吗? 四、活动 (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 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 ——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 (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 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 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 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 “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 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 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 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 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 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 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 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 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 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 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 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学习行为(共 20 分) 由老师去打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