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3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
20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绘画 C. 色彩 2.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 遮挡式 B. 零乱式 C. 并列式 3.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对话 B. 讲述 C. 临摹 4.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 A. 完形性 B. 主动性 C. 情感性 5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0 A. 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 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o 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6.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 20 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 型 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福禄倍尔 B. 蒙台梭利 C. 阿恩海姆 7.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A. 成熟期 B. 写实期 C. 概念期 8. 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 曲折线 B. 单一线 C. 平行线 9. 1923 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 教 育。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10.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 A. 色调 B. 冷暖 C. 明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 的 一定生活现象 12.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解 释 学循环"的方法。 13. 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 儿 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4.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 发 展而来的。 15. 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适教育,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 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6.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D 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17.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儿个方面? 答:(1)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2)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3)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8. 3 到 4 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有哪些? 答:(1)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木特征。 (3)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 19.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应注意哪几点? 答: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指导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观察,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 生 成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因此,帮助儿童更好地、正确地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也是学 前 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D 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四,论述题(共 30 分) 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1)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木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 们 用白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2)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而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 赏 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而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 的 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 谈 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 师 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 构 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 鼓 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