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一至五)及答案(试卷号:118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一至五)及答案(试卷号:1183) 考试说明:木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论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 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伊斯顿 B. 西蒙 C. 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2.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o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3.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公共责任 B. 公共利益 C. 公共服务 D. 公共道德 4.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5. 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 功能论证 B. 小论证 C. 二级论证 D. 一级论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的阶段包括()。 A. 创建 B. 形成 C. 自我批判反思 D. 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1. 在我国,公民参与的方式分为()。 A. 全民公决 B. 自下而上参与 C. 自上而下参与 D. 游行示威 2.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熏要因素包括()。 A. 理想化的政策 B. 执行机构 C. 目标群体 D. 政策环境 3. 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 A. 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 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 町牺瞄帆 D. 大众传媒的曝光 4. 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 技术可行性 B. 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 政治可行性 D. 行政操作可行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5. 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 效果,即从木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6. 复杂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 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变化、发展,不断改变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7. 补贴: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 的财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 计。 1. 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 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 .思想库的构成类型。 答:一般而言,思想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官方思想库 这类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直接反 映政府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题。(4分)、 (2) 半官方思想库 这类思想库处于民间,但与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是政府资助重点研究领域,使其为政府服务。 二是政府与思想库签订合同,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三是与政府部门对口挂钩的思想库,直接为政府部门 提供咨询服务。(3分) (3) 民间思想库 这类思想库是由民间各学科专家学者组成、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政策研究机构,研究范围包括 环境保护、战争与和平、资源利用、人口控制等。(3分) 16,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答:(1)客观因素 J J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的是政策主体及政策内容方面对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 向的影响。(4分) (2) 主观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 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三个方而。(3分) (3) 环境因素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策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两个方而。(3分) 17.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3分) (2) 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3分) (3) 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2分) (4) 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2分) 五、论述题(25分) 18. 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维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换句话 说,公共政策环境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反之,公共政 策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它在适应政策环境的前提下,又可以能动地利用和改造政策环境。 (2分) (一)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分)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各种优势和弊端, 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和适应政策环境。可以说,政策环境 对于政策的基础性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一般来说,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 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的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2分) (1)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公共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影响着公共政策的 内容与方向,为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能的选择空间。在一定层面上,我们可以说自然地理 环境是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2分) (2)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立体式的,贯穿于公共决策 的始终。经济社会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环 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公共政策主体总是 依据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利益矛盾、资源分配等因素来制定和推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因此,政府要 想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其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木的一条就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可以说,经济社会环境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2分) (3) 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治法律环境中,对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最强的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治地位及决策的运行程序,规定着社会种利益要求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和方式。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公共决策权力作不同分配,规定着不同的实际决策机构,采用着不同的决策程 序。(2分) 政治法律环境同时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公共 决策本身的合法性,二是公共政策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的法制化状况。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公共政策 的合法化程度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2分) (4) 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贯穿于公共政策全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问 题的提出,决定着公共政策执行的认同感和执行效力,构成政策评价所依据的重要标准。文化环境,特别 是政治文化环境,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 也是政策评估的重要依据。(2分) (5)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而;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开辟了全新的公共政策领域,国际政策环境导致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国际化,国际 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既充满机遇,又潜伏危机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政府在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一方面需要强化国际合作的政策途径,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 也要善于利用国际规则,依靠实力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与双赢。(3分) (二)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1分)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 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 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 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 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分) 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 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 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 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 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3分)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伊斯顿 B. 西蒙 C. 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2.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 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A. 执政党 1. 成本效益分析以()为测量标准。 A. 货币价值 B. 公众的满意度 C. 领导的满意度 D. 环境影响度 2. 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o A. 评估准备 B. 评估实施 C. 评估总结 D. 评估完成 3. 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奠定了现代意义上 的利益分析法。 A. 经济学分析法 B. 利益主体分析法 C. 伦理学分析法 D. 政治学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4.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 A. 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需求 B.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 C.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D.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参与程度 5.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 政治领导者 B. 危机事件 C. 抗议活动 D. 传媒曝光 6. 信息沟通机制包括()o A. 信息的下行 B. 信息的上行 A. 信息的平行 B. 信息的搜集 1. 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 A. 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 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 C. 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 D. 领导的个人利益 2.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 精英分析模型 C. 集团分析模型 D.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 利益集团:答: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 化水平、利益分配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团的的财力资源、社 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 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4. 公共政策客体:答: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 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 是围绕着社会问题展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而,公共政 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 体。 5. 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 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6. 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 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计。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7. 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答:(1)第一个因素是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4分) (2)第二个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3分) (3)第三个因素是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3分) 1. 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答:(1)政策方案规划的目标导向。(2分) (2) 政策方案规划的变革取向。(2分) (3) 政策方案规划的选择取向。(2分) (4) 政策方案规划的理性取向。(2分) (5) 政策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2分) 2. 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答:(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 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4分) (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3分) (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3分) 五、论述题(25分) 3. 试分析我国现阶段应用利益分析方法的社会基础。 答:(1)改革开放前:整体性利益结构、一元化利益格局从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中国社会 的利益结构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或者说,是一种一元化的利益格局。其基本特征是:在个人利益和国家 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经济所有制,片而强调个人利益(包括局部的利益) 服从于整体的利益,个人利益处于一种被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吞噬的状态中;个人利益主要来白于国家和 集体的分配,利益获取方式单一,标准趋同,个人之间在利益分配上保持平均化。 (2)改革开放后:利益分化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所有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所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利益源泉的多元化。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已经改变了过去只有公有制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 的状况,形成了多种利益源泉。 二是使得原来压抑、控制人们追求利益的力量变得松弛了。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 A. 安德森 D. 罗伯特•达尔 1. 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是()o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效果 C. 政策效率 D. 政策工具 2. 萨巴蒂尔认为()是宣传联盟能够形成的关键要素。 A. 组织建设 B. 信仰体系 C. 法律体系 D. 领导者 3. 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o A. 评估准备 B. 评估实施 C. 评估总结 D. 评估完成 4. 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奠定了现代意义上 的利益分析法。 A. 经济学分析法 yy fl (l(wl I I Lwll I I I c.伦理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5. 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文化 B. 观念 C. 条件 D. 行为 7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o A.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B. 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A. 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B. 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8. 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A. 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 B. 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 C. 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 D. 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9.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A. 拉斯韦尔 B. 杜鲁门 C. 本特利 D. 莱瑟姆 10.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 A.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 B. 制度法律的完善性 C. 国民收入的大小 D.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 利益选择: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 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 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12.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其信息 量大、覆盖率高、影响而广、冲击力强,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有人将其称作与立 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13. 复杂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 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变化、发展,不断改变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14.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 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 构想的方法。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答:⑴系统性。(2分) (2) 互动性。(2分) (3) 复杂性和多样性o (2分) (4) 联动性与定向性。(2分) (5) 稳定性与突发性。(2分) 8.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1) 慈善不足: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3分) (2) 慈善活动的狭隘性: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3分) (3) 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黄事会成员的家长 作风。(2分) (4) 慈善组织的业余性。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2分) 9. 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答:(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 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4分) (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3分) (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3分) 五、论述题(25分) 10. 试论述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 (J (l(w| J I III (2) 政治组织的作用。 (3) 政府体制的作用。 (4) 利益集团的作用。 (5) 专家学者的作用。 (6) 公民个人的作用。 (7)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8) 问题自身的作用。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0 A. 药师寺泰藏 B. 罗伯特•达尔 A. 米歇尔•哈蒙 B. 伍德罗•威尔逊 1.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 C. 安德森 D. 罗伯特•达尔 2. 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社会问题 B. 公共问题 C. 集体问题 D. 个人问题 3.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A. 权威 B. 重要 C. 次要 D一枢纽 4. 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a A. 米歇尔•希尔 B. 保罗. C. 艾莫尔 D. 托马斯-戴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5. 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o A. 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 B. 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 C. 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木最小化 D. 不花政府的钱 6. 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 A. 可能的原因 B. 似然的原因 C. 受控的原因 D. 客观原因 1. 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A. 效果 B. 目标 C. 价值 D. 方案 2.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中的重要因素包括()。 A. 理想化的政策 B. 执行机构 C. 目标群体 D. 政策环境 3. 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 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o A. 政策制定 B. 政策补充 C. 政策修正 J ll (111 III [ ■ (J III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4. 执政党: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团体,是以其所 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利益为核心,以拥有或参与国家政权为目的组织起来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政 治组织。在现代社会,执政党履行着“利益聚合”的功能。 5. 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分配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 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研究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I •分重要。 6.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 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 构想的方法。 7. 追踪决策: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政策方案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与变革,因此, 从本质上讲,追踪决策是针对原有政策问题的重新决策。它同样要严格地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 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公共政策的内涵。 答: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 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分) 这里需要强调四点: (1)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分) (2) 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2分) (3) 公共政策是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2分) (4) 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为自身管理制定准则。(2分) 2.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3分) (2) 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2分) (3) 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2分) (4) 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2分) 3. 利益的内涵。 答:利益的内涵。 (1) 利益的实质是资源与条件,它具有客观性;(2分) (2) 利益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它具有主观需求性;(2分) (3) 资源的表现形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因而必然存在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2分) (4) 利益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不言而喻的,而满足人的享受需要,似乎有人不想涉及,但这 是千真万确的;(2分) (5) 条件作为利益的一种特殊形式,应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2分) 五、 论述题(25分】 4. 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换句话 说,公共政策环境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反之,公共政 策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它在适应政策环境的前提下,又可以能动地利用和改造政策环境。 (2分) (一)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分)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各种优势和 弊端,预 测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尊重和适应政策环境。可以说,政策环境对 于政策的基础性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一般来.说,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 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的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2分) (1) 白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白然地理环境与公共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影响着公共政策的 内容与方向,为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能的选择空间。在一定层面上,我们可以说自然地理 环境是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2分) (2)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是立体式的,贯穿于公共决策 的始终。经济社会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环 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木的环境条件,同时也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公共政策主体总是 依据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利益矛盾、资源分配等因素来制定和推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因此,政府要 想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其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一条就是从本国或木地的实际情况尤其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可以说,经济社会环境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2分) (3) 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治法律环境中,对公共政策直接影响最强的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治地位及决策的运行程序,规定着社会种利益要求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和方式。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公共决策权力作不同分配,规定着不同的实际决策机构,采用着不同的决策程 序。(2分) 政治法律环境同时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取决予两个因素,一是公共 决策本身的合法性,二是公共政策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的法制化状况。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公共政策 的合法化程度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2分) (4) 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贯穿于公共政策全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问 题的提出,决定着公共政策执行的认同感和执行效力,构成政策评价所依据的重要标准。文化环境,特别 是政治文化环境,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 也是政策评估的重要依据。(2分) (5)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而: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开辟了全新的公共政策领域,国际政策环境导致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国际化,国际 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既充满机遇,又潜伏危机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政府在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一方而需要强化国际合作的政策途径,通过双边、多边合作发展自己;另一方而, 也要善于利用国际规则,依靠实力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合作与双赢。(3分) (二)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1分)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 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 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 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 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分) 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 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 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 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f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 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3分) 《公共政策概论》题库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2.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 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3. 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 功能论证 B. 小论证 C. 二级论证 D. 一级论证 4. 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A. 手段 B. 工具 A. 权威 B. 财产 1. 福利经济学之父是()o A. 杜鲁门 B. 拉斯韦尔 C. 庇古 D. 德罗尔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2.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Io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3.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o A. 系统性 B. 互动性 c.联动性与定向性 | : A. 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稳定性与突发性 4. 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A. 效果 B. 目标 C. 价值 D. 方案 5. 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 A. 公共利益 B. 正常利益 C. 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 6. 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o A. 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B. 理性经济人假设 C. 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D. 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 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 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2.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 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 3. 全体一致规则: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 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在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 的公共政策。 4. 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 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5.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1)阶级性? (2 分) : (2) 1AC Ipw yy l|| L > y J III (3) 超前性。(2分) (4) 层次性。(1分) (5) 多样性。(1分) (6) 合法性。(1分) (7) 公共性。(1分) 6. 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两大特征。 答: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cs分) 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 (5分) 1.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答:⑴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 价值;(2分) (2) 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2分) (3) 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妥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 策问题;(2分) (4) 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 能性;(2分) (5) 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而及负而结果。(2分) 五、论述题(25分) 18 .试论述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答:(1)新政策工具在我国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公民社会的逐步壮大、行政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持续转变, 我国政府管理实践模式和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引入“新政策工具”,转变管理方式,将成为我国 21世纪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1分) ① 市场化进程加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某些部门和领域已尝试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政府采购制度、公共工程的招标投标、土地的有偿使用、营业执照的拍卖等;同时, 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全而质量管理、合同聘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等工商管理技术也逐步在公共部门的 管理中得到推行。(2分) ② 第三领域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领域在我国兴起,并在消除贫困、农村发展、教育、卫 生保健、妇女儿童保护、赈济救灾、生态保护等方而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积极培育第三领域,并 发挥它们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2^)| (1(,1 J I 1.11 III (2)新政策工具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效应 首先,新政策工具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在政府行政管理中,重视投 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木;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施政目标;注意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授权;采用创新的政策与管理,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公务员思维,达到管理的目标 等。(3分) 其次,新政策工具的运用将竞争机制引入,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活力,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 垄断地位。尤其体现在对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实行公开竞标这一方面(例如在具有白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 施产业中),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 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分) 最后,培育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白治,力所能及地分担部分政府职能,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它们远比政 府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部位及某一阶段社会肌体的特定需求,在为公众排忧解难时也远比政府及时、有效、 低成本,被称为政府的“替补者”。(3分) (3)新政策工具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立足国情选择使用。各国国情不同,价值偏好不同,对新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也不完全 相同。任何理论、方法的引进都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是每一种新政策工具都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盲 目引进。(3分) 其次,要弄清每种新政策工具的应用机制、条件和范围。每一种新政策工具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 在应用于公共管理时,应弄清其机制、条件和范围,在实践中使其优化。(2分)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监管职能。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民营化、承包、出租、委托代理等形式 交给非公有部门来履行,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式之一。但各竞争主体的监督制约保障机制缺位,易导致各 竞争主体行为失范,而一个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的组织,难以保证其白身的健康和行为的高效。(3分) 政策工具的选择关键的是要关注环境和人的因素,研究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并针对政 策目标选择正确的政策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败的可能性,提高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3) docO xt www.doci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