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 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a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强市场监管,创设安全生产、生活的环境。 b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c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制定应对公共安全的法规、制度,建立公共安全的应急体系,依法规范,以防为主。落实责任制,坚决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消极、违规行为。 2、用国家职能知识简要说明怎样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在经济职能方面: ①调整优化产业结梅,促进区域及城乡经济协调较快增长。 ②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④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更好地促进效率,体现公平。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3、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分析说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②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③统筹发展,构建各区域分工协作内在联系的产业结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4、我们应怎样扩大就业? ①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足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要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喂第三产业 ④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⑥要切实解决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 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机会 ⑧实行劳务输出。 5、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视扩大就业有何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⑥努力扩大就业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⑦关系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和谐社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6、材料:近年来,我国同样面临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它是全国应急预案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明确指出,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政府要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所以国务院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之一,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④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运用分配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 第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第二、运用财税和分配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8、(1)分析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面对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有利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预案的编制,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2)分析说明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机制和法制。 ②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 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理由。 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②是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③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 八、宏观调控 1、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存款储蓄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攒子女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据此你会得出哪些结论? ①居民计划消费的观念增强; ②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④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 附:“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民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的。”结合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 ①国家通过实施政治职能,运用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 ②国家有效调节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有效供给,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刺激消费增长。 ③国家通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 意义:①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②解决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①个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的差距,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实现共同富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刺激消费,扩人内需;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资本的运作效率。 ③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说明税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扩大内需。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国家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个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5、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2014年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它要求人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②要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就必须把中央统一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践相结合。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或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都不利于经济运行中矛盾的解决。 6、“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14年的11%。其中,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2014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 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①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建设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同时,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②提高劳动力素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居民心理预期,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强化公共财政建设的经济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