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8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美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86) 盗传必究 论述题 1. 举例论述人文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答:(1)广义的人文环境是指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狭义的人文环境特 指一 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风尚构成的社会氛围。人文环境的美是进步社会形态的表现,是进步的 政治、经 济、文化的表现,是先进的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人类美好的社会人文理想的体现。 (2)构成人文环境美的要素包括先进的生产力和进步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繁荣的文化 事业 等。 (3) 生活方式即人们在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的美是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 的活 动方式体现。文明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以及精神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健 康的生活 方式是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活动方式,体现为劳逸结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f 科学的生活 方式是指按照 科学的规律生活,“终身学习”体现了当今文明生活方式的特征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 高。 2。试述“移情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白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 影 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 -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论述, 为后来 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 (1851-1914),他 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 等。立普斯的移情说 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5 分) (2) 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 人在 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 身又受到 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 (3) 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际上就是一 个移 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 一种令人 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 对立的状况升 华为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境界。 (4) 移情说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何形体时产 生的 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移情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 学理论, 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论范围,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 切都只是人的 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人类实践活动是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 都不过是“我”的 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的主观唯心主义了。(5 分) 3. 试论人的内在美。 答:(1)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内在美是抽象的、无形的,看 不 见、摸不着,它必须通过外在的言行来体现,内在美的感性形式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听其言,观其行, 而后能 窥见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作为一种社会美,人的美是有深刻的社会内涵的,人的内在品质的 社会价值是 判断人的美的重要尺度。(5 分) (2)具体而言,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 智慧、 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 1 人的美和崇高的理想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理想就是人们在头脑中预想的。希望实现的目标。在美的 理 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的新世界的蓝图,也是人的精 神美的 集中体现。 2 人的精神美还体现为人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3 具有丰富的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是人的人格美的主要体现,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充满热爱之情、对 美 好事物的憧憬之情、真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令人感到温暖的亲情等,都是人物美的重要构成成分。 4 聪明智慧、渊博的学识有助于增强人的美感,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5 分) 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决 定人 的活动方向和心理风貌,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感情特征,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方而。性格美的表现 是热情、 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 o (10 分) 4. 试述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基本内容。 答:⑴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 理 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5 分) (2) 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 与 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 正获得 审美感受。(10 分,需举例说明或阐述) (3) 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白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 其 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 布洛进一步指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 正的 美感。所谓距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 有建立审 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 也不能太近甚 至于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 那也同样不可能得 到美感。(10 分,需举例说明或阐述)(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 规律,所以在很长 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 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 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 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 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 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 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5 分) 5. 试论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答:(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 艺术 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是内容 与形式的 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 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 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 能够 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 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 来。艺术的审美 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审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6. 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 蓄、秀 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 阔、 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木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3) 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 趋 于动态的。 (4) 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 多曲 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 腻、形式 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 不协调,显得 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 才提升转化为一种 独特的审美快感。 (5) 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 统一、 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 尖锐对立和 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