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提示:利用 Ctrl+C (复制)Ctrl+V (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 终结性试卷三 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 会主义初级阶 段及其本质的理论?(100 分)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并指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同时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 段的判断,我 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 有变。”这是一个重 大政治判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 关系,对于我们牢牢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主要特征、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判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 间的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在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近 40 年的不懈奋斗,首先,我国稳定 解决了十几亿人的 温饱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 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 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 要求日益增长。第二,我国社会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在世界上许多方而从跟跑变成并跑,有些方而还变成引 跑,我们在许多科技领域已经是世界先 进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 实力、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 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0%o 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落后, 目前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社会方方而而已经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 进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 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 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 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白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 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案。我们已经跨入的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 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现在,我们比历 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 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会随之发 生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 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 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而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 的全而进步。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 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时 刻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党和国家的一切 工作都必须牢牢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而不能超越这个阶 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 们党总结正反两方而历史经验,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时曾设想 到达共产主义 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时期,而这个时期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 末 60 年代初,毛泽 东同志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 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的 重要论述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完全相同的,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认识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1980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还处 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还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判断,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 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中央对 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判断的重大修正,彻底扭转了过去的错误论断。 1987 年,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我国正处在 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 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 的特定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认为,我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 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国社会虽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 变。由 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发展起点不同,各地区、不同群体在发展上还很不平衡,东部和 沿海地区在改 革开放进程中依据地理位置优势,率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但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贫”地 区和特殊困难人群脱 贫攻坚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已经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希望享有更高程度的发展水 平,而欠发达地区和收入较 低人群则希望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和突出。我们仍然 处在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 段;处在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 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处在由自然 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处在通过改革 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体制的阶段;处在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并牢牢把握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我们建设社会主 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 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的谆谆教导,决 不能再犯急性病。 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一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 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 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我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 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 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 分析和政策指导,系统回答了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 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 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 同时,也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关于治边稳藏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治藏方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宇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新修 订的党章,是党的十九大的一大亮点,也是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这是时 代的需要,是实践的需要, 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这是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 选择、全党的选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世界意义。 四、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不动摇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木点”,即“领导 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 验,这就是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992 年党的十四大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正 式写进了党章。“一个中 心,两个基木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三大上确认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1992 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 要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 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 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基木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 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 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全党要牢牢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邓小平同 志的政治交待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是总结新中 国成立后正反两方而经验教训得出的重大结论。动摇基本路线,就动 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木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 现代化,并旦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 基础和关键。 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物质极度匮乏的状况,但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 而且还有一部分群 众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从解决吃饱到解决吃好,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要到实现每个人的全 而发展,还要付出艰苦的 努力。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把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 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木标准。当然,我们现在集中力量发展 经济,已经是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了, 已经不再是不计资源消耗的、不顾环境污染的、粗放式的、以 GDP 为尊的发展 了,而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的可持续 发展。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 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 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二,必须坚持全而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 克思主 义。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动 力。改革只有 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容易改的我们都改了,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继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毫不动摇地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从根木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 化的藩筒,构建系统完备、科 学规范、运行有效、更有效率的的经济体系。 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 下求得 发展,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 文明成果。要 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五、准确把握新时代西藏各族人民的新需求新期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 间的矛盾。对西藏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更为复杂,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多层、多向结构。这是由西藏的 自然、历史等 因素决定的。从全国来讲,1949 年至 1953 年为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 1953 年至 1956 年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1957 年后进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西藏 1951 年 5 月 23 日才实现和平解放,到 1959 年 3 月一直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制度;1959 年 3 月至 1965 年 9 月自治区成立, 进行民主改革,实际上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1966 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底实行改革 开放后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都迟后于内地。由于各种原 因,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经济规 模小、发展质量差,我区目前仍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巩固难, 加之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的破坏活动,在 2020 年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很大、困难很多。特别是西藏没有经过工 业化阶段,实体经济很不发达,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 献率比较低,社会生产能力落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对大部分群众来说, 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对仍然贫困和刚 刚脱贫的群众来说,还在为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奋斗。加之我区还存在一个特殊 矛盾,使社会矛盾更加错综复杂。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而”战略布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 2020 年西藏 同全国一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