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危险源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版本:第 A 版 危险源管理制度 状态:A/0 生效日期:20130905 本节: 第 1 页 共2页 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2.2、公司各部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2.3、质量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3、危险源辨识范围 3.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4、危险源辨识方法 4.1、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4.2、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5.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辨识: 5.1. 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公司实际,将危险源分为十四大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化学性爆炸;(12)物理性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其它伤害等。 5.2. 按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时,将危险源分为六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6、危险源的评估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A级危险源: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机率高、难以控制、后果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或主系统损坏,引起重大恶性设备事故或特大火灾等事故的危险岗位、作业场所。 安全生产管理文件 第 2 页 共 2 页 文件编号: 版本:第 A 版 危险源管理制度 状态:A/0 生效日期:20130905 本节: 第 2 页 共2页 B级危险源: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人身伤害的场所。 C级危险源: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的场所。 D级危险源:虽然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或重大设备、火灾事故,系统不会遭受损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场所。 7、危险源的标示 7.1、对评估后的危险源要设立明显的标识,内容要有名称、级别、危险因素、监控单位、负责人、监控措施。 7.2、危险源标识牌应设在危险源附近醒目的地方,固定要牢靠。 7.3、危险源标牌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破损或变色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8、流程及控制原则 8.1、各部门分别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8.2、各部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8.3、质量部部长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的生产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8.4、质量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总经理或副总上报一份台帐。 8.5、质量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应急救援措施,报总经理审批。 8.6、生产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生产部每周对重大危险源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7、综合部成立救援抢险队伍,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9其他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文件 第 2 页 共 2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