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寂静(jī) 寓所(yù) 祭祀(sì) 五行缺土(háng) B.嗤笑(chī) 廿年(niàn) 栅栏(shān) 朦朦胧胧(lóng) C.栈桥(jiàn) 纽约(niǔ) 牡蛎(mǔ) 无忧无虑(lǜ) D.手帕(pà) 眺望(tiào) 狗吠(fèi) 歇斯底里(xiē) 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炊烟 廉刀 驱除 无边无际 B.窝棚 芦苇 戳破 狼狈不勘 C.掺杂 保佑 阔淖 一望无际 D.端详 颧骨 苛税 吞吞吐吐 3.(3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天,他突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我要好好学专业!”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他平时刻苦训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这次比赛获奖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挥霍无度的于勒叔叔寄信说自己发了财,由此引得生活拮据的全家人长达10年之久的遥思远怅。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B.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6.(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承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递 7.(3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8.(6分)综合实践运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次了解广告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某网站为了呼吁人们放下手机关注亲情,设计、发布了一幅公益广告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说明这幅公益广告画的内容。 (1)这幅公益广告的内容是: 【活动二】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商业广告: ①支付就用支付宝(支付宝广告) ②打开车门,就是家门(滴滴打车广告) (2)请你任选其中一则广告,说说它的创意好在哪里。 我选 ,它的创意好在: 【活动三】为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广告知识,学校团委特地邀请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来学校报告厅,给全体九年级同学作“广告里的大学问”专题讲座,时间定在1月25日下午两点。 (3)为让大家及时知晓、准时参加这次活动,校团委须给九年级同学出一份通知,现在请你将通知的正文部分补充完整。 通知 九年级全体同学: 校团委 2019年1月23日 二、阅读理解(33分) 9.(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节选) (1)这进来的便是闫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闫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闫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紅,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3)“阿!闰土哥,﹣﹣你来了……”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5)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6)“老爷!……” (7)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8)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9)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10)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1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1)段中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种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选文(7)段说“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文中“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简答。 (3)选文(5)段使用了“欢喜”“凄凉“两个词语,文章这样用矛盾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4)选文(12)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请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意思阐述清楚。 10.(17分)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三、写作(40分) 11.(40分)写作 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寂静(jī) 寓所(yù) 祭祀(sì) 五行缺土(háng) B.嗤笑(chī) 廿年(niàn) 栅栏(shān) 朦朦胧胧(lóng) C.栈桥(jiàn) 纽约(niǔ) 牡蛎(mǔ) 无忧无虑(lǜ) D.手帕(pà) 眺望(tiào) 狗吠(fèi) 歇斯底里(xi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有误,“寂静”的“寂”应读作“jì”,“五行缺土”的“行”应读作“xíng”; B.有误,“栅栏”的“栅”应读作“zhà”; C.有误,“栈桥”的“栈”应读作“zhàn”;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炊烟 廉刀 驱除 无边无际 B.窝棚 芦苇 戳破 狼狈不勘 C.掺杂 保佑 阔淖 一望无际 D.端详 颧骨 苛税 吞吞吐吐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解答】A.有误,“廉刀”应写作“镰刀”; B.有误,“狼狈不勘”应写作“狼狈不堪”; C.有误,“阔淖”应写作“阔绰”;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3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天,他突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我要好好学专业!”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他平时刻苦训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这次比赛获奖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是褒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挥霍无度的于勒叔叔寄信说自己发了财,由此引得生活拮据的全家人长达10年之久的遥思远怅。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随着”或“使”删去; B。有误,表意重复,可将“长达”或“之久”删去; C。有误,不合逻辑,可将句末的“国家”删去;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B.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CD.正确; B.应该去掉省略号。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6.(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承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第一个空填关联词,供选词语是“尽管”和“无论”,联系后句中的“都”,与之搭配的应该是“无论”。 第二个空,“勉励”是指劝人努力,鼓励;“激励”是传递动力使其作功或活动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激励”。 第三个空,“蔚然成风”,多指某件有意义的事情,经过推广,形成是社会上的一种风尚;“蔚为大观”指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此处表现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气,故选“蔚然成风”。 第四个空,“传递”就是一个一个传下去,“传承”是继承并传递的意思,意义比“传递”更丰富。根据此处语境,是表达对光荣要继承并传递,故选“传承”。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B与之一致。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7.(3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8.(6分)综合实践运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次了解广告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某网站为了呼吁人们放下手机关注亲情,设计、发布了一幅公益广告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说明这幅公益广告画的内容。 (1)这幅公益广告的内容是: 画面主体部分是(由手机耳机线延伸绘制而成的)两个人形轮廓,其中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孩子,大人牵着孩子的手,右下角有一部丢下的手机,左下角有文字“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活动二】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商业广告: ①支付就用支付宝(支付宝广告) ②打开车门,就是家门(滴滴打车广告) (2)请你任选其中一则广告,说说它的创意好在哪里。 我选 ① ,它的创意好在: 该广告语言简洁,容易识记,一语双关,点明了支付宝强大的支付功能。 【活动三】为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广告知识,学校团委特地邀请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来学校报告厅,给全体九年级同学作“广告里的大学问”专题讲座,时间定在1月25日下午两点。 (3)为让大家及时知晓、准时参加这次活动,校团委须给九年级同学出一份通知,现在请你将通知的正文部分补充完整。 通知 九年级全体同学: 为普及广告的相关知识,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于1月25日下午2点在我校报告厅作“广告里的大学问”专题讲座,请全体九年级同学准时参加! 校团委 2019年1月23日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题意“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说明这幅公益广告画的内容”即可,注意描述的顺序要明晰,具有条理性。如可从主体到部分,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来介绍图的各构图要素。 (2)本题考查广告的理解与分析。从所给的两则广告中选择一个,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分析即可。如支付宝的广告,最妙的是巧妙的运用“支付”,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支付宝的主要作用。而滴滴打车的广告,最突出的特色是句式整齐,并以“车门”与“家门”的互换,表现滴滴打车服务的方便到位。 (3)本题考查通知内容的拟写。题干只要求写出通知的正文部分,根据题干信息,表述清活动的主题、具体时间与地点即可。 【解答】答案: (1)画面主体部分是(由手机耳机线延伸绘制而成的)两个人形轮廓,其中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孩子,大人牵着孩子的手,右下角有一部丢下的手机,左下角有文字“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2)示例:选①,该广告语言简洁,容易识记,一语双关,点明了支付宝强大的支付功能。 选②,句式整齐,简洁易记,车门家门并举,立刻缩短了空间距离,点出了滴滴打车方便出行的特点。 (3)为普及广告的相关知识,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于1月25日下午2点在我校报告厅作“广告里的大学问”专题讲座,请全体九年级同学准时参加!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 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阅读理解(33分) 9.(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节选) (1)这进来的便是闫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闫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闫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紅,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3)“阿!闰土哥,﹣﹣你来了……”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5)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6)“老爷!……” (7)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8)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9)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10)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1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1)段中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种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选文(7)段说“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文中“可悲的厚障壁”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简答。 (3)选文(5)段使用了“欢喜”“凄凉“两个词语,文章这样用矛盾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4)选文(12)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请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意思阐述清楚。 【分析】文段一主要记叙了“我”记忆中的闰土和“我”再次见到的闰土以及“我”和母亲等人坐船离开家乡的事。通过闰土的前后变化,引发了“我”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 【解答】(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人物形象分析。从文中的句子来看,主要运用肖像描写。从“身材增加了一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黄”的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表现了他的苍老;眼睛“肿得通红”,衣衫破旧,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表现了他的憔悴落魄。两段肖像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中年闰土被岁月摧残得憔悴不堪,失去了活力,进而反映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人们的压迫和摧残。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来理解。障壁的本义是,障:障碍; 壁:墙壁。而在句子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应该是比喻义: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少年时的“我”和闰土,曾经无话不说,亲密无间,而中年后的我们却隔膜的连称呼都变了,所以,用“后障壁”这样的词语,是来比喻我们的之间的隔膜已经很大,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情感性作用,以及结合语境及前后文的内容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欢喜” 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这两个词语是闰土见到“我”时心里的变化过程,用在一起是不矛盾的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将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只要人们努力开拓,就一定能迎来新生活。 答案: (1)运用肖像描写,从身材、脸色、眼睛、衣着和手五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贫困苍老和饱经沧桑的中年闰土形象。 (2)“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是封建等级观念所造成的。 (3)不矛盾,“欢喜”写出了闰土见到儿时伙伴的高兴,但二十几年的世态炎凉和处境使他痛苦难堪,所以流露出凄凉的神情。 (4)使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意思是只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和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的去斗争,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振奋起来,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去努力奋斗,勇敢实践,去开辟崭新的道路) 【点评】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 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10.(17分)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本文主要写了“十排的先生”的遭遇:十排的先生在剧场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十排的先生被剧场其他人(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后排的女士、后排众人)指责;十排的先生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九排的女士反复说别人自私自利,确实是实情,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其实九排的女士更自私自利。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无名无姓,这种泛指让我们明白,小说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是同一类人:由看戏的观众变成了演戏的演员,演出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剧场里,十排的一位先生被九排的一位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他要求这位女士把帽子摘子,但这位女士并不同意,于是他转而要求对方把头歪一下,结果挡住了另一位先生,经过一番争论,这位十排先生被其他人的指责,陷入尴尬之中,反而是九排这位戴帽子的女士为他解了围。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一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剧院大厅里。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乐队演奏序曲。“演出开始了“这句话中的“演出“有两层意思,既指剧目要开始了,也指看剧众人的表演也要开始了,从而引出下文的情节。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划曲线的句子是众人对十排先生的呵斥和指责,是不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群情激愤的场面。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细读文本可知,九排女士是自私自利的人,因为她不愿摘下帽子。十排先生也是自私自利的人,因为他让九排女士歪头,这两人都只顾到了自己,而没有考虑他人。而其他人呢,他们也都是只顾自己看戏,没想到事情的根源在哪里就对十排先生一番指责。所以说他们都是自私的人。 答案: (1)十排的先生在剧场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十排的先生被剧场其他人(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后排的女士、后排众人)指责;十排的先生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 (2)要点一: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要点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要点三:暗示剧场观众的“表演”即将开始。 (3)作者这样安排,能凸显当时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的情景;一句一段,是呵斥,是指责,展现了当时群情激愤的场面。 (4) 第一层:仅从单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单一。 【示例1】九排的女士是自私自利者,因为她在剧场不摘高帽子,影响别人看戏。 【示例2】十排的先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让九排的女士偏头,不顾及旁人,只顾自己。 第二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但没有形成关联。 【示例】九排的女士是自私自利者,因为她在剧场不摘高帽子,影响别人看戏。十排的先生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让九排的女士偏头,不顾及旁人,只顾自己。十排的另一位先生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站起来,影响了他人看戏。 第三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且关联。 【示例】九排的女士反复说别人自私自利,确实是实情,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其实九排的女士更自私自利。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无名无姓,这种泛指让我们明白,小说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是同一类人:由看戏的观众变成了演戏的演员,演出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三、写作(40分) 11.(40分)写作 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分析】【审题立意】本文题目非常简单。题目中的“事“点明了本文应以记事写人为主。“小“点明了事件的性质,一定要是一个微小的事件,但应从中得出一个大的道理。也就要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第一段可以用题记的形式点明这件小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开门见山,为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文中则写人记事,以叙述的表达方式为主,注意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式来凸现人物形象,渲染某种气氛。最后一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主旨,并与第一段形成首尾呼应。 【详略安排】在写人记事时,一定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能表现人物性格,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一定要详写。过渡性的内容和与主旨关系不大的铺垫内容就要略写。 【解答】【示例】 小事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做错?!我告诉你,下次要是考不了满分,你就别回来见我! 听着从邻居小浩家传来的叫骂声,我的喜悦之情荡然无存,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十分沉重。我不禁想起了今天下午所发生的事情。 叮咚叮咚,美妙的上课铃声刚刚响起,数学老师就捧着一叠试卷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高兴地对大家说:昨天的考试大家的成绩都不错,有近一半的同学达到了90分以上,还有几位同学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更好!话音刚落,班级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下面我公布一下考试成绩。 老师顿了顿嗓子,小明,100分!顿时,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从老师手中接过试卷,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小浩,95分。 小浩考的也不错吗!我心想,但是小浩却嘟着嘴,他看起来并不高兴。 下课了,我来到小浩的座位旁,问他怎么了,他愁眉苦脸地说:还不是那张考试卷!我没有考满分,我妈妈一定会狠狠地批评我的!说完,他长叹了一口气。 什么?我诧异地望着他,你考了95分,难道你妈妈还不满意吗?听了我的话,小浩什么也没说,呆呆地望着窗外。 放学路上,小浩也不再像平日那样兴高采烈,他耷拉着脑袋,踢着路边的小石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看着他那么难过,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儿。 儿子,过来吃饭吧。 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噢”了一声,心里却怎么也不能平静:为什么小浩的妈妈要对小浩的要求那么高呢?为什么小浩的妈妈要那样批评小浩呢?这种教育方式能促使小浩健康成长吗?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我庆幸我的爸爸妈妈不会对我的分数有过分的要求,他们经常给予我鼓励与帮助,为我增添了无穷的信心与力量。而这样的家长又实在不多,大多数家长都一味追求高分,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它会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点评】这是一篇相当不错的记叙文,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小“字,记叙了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叙事详略得当,侧重于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自己对事件的思考。首段与末段前后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