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仁寿一中北校区 2019 级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 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 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 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 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 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 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 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 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 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 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 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 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 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 - 2 - 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 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 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 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 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 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 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 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 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 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 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 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情况下,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 达出来。 B. 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 长”。 C. 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 同所致。 D.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 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 辨析。 B. 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说的正确性。 - 3 - C. 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 的不同。 D. 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 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 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 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 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 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 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 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一般情况下”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不是“一般情况下”,而是“有的时 候”“有时”; C 项,“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首句可知,原因有 多种,原文并没有说“形式”是“主要”原因,只是“先说形式上的原因”; D 项,以偏概全,“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只是杜诗内容博大、质朴在形式方面的原因,此 外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 - 4 - 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 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诗的句式都是……”扩大范围,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句式都是整齐的……固定的 节奏”指的是一般流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 B 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内容,“词里面也会有与诗 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 D 项,强加因果,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二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网课真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 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适应。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的“槽点”也是“萌 点”。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现自己开了静音;有的老师讲课到一半 被家人打断;还有的老师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催交作业,自潮像“客服机器人”。对于学生 们来说,居家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 App 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 WiFi 信号也要坚持听课。对于家长们来说, 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 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 在线上课。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段适应期,各方都在努力。在网课时长、上课形式等方面,各地不断 出台细则。在技术上,各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总的来说,网上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摘自《疫情下,网课是救急也是创新》) - 5 - 材料二: 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 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 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最后的实践中,我们 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 统。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 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 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 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摘自《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三: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教育部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这极大地调动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 但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 并重视对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况的评价,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黑板、讲台、教材、图书馆搬 到网上。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把实质存在的内容乃至关系映射出 来。而且技术方面的评价内容比较少,这是国外标准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一个特点,国外的很 多标准都集中在教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 目前除评价标准之外,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便于评价,一是评价者 - 6 - 往往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评估时,参与者提交自己的课程,然后由组织 者聘请远程教育专家采用商定的统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使用网络课程的 学习者和教师的使用感受和意见,而课程的科学性更需要本学科的专家来鉴定;二是评价方 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定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 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如何 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设计出既避免主观随意性又能 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摘自《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期间,有的老师在上网课时全程静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 式,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上。 B. 对于在线教学,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将孩子的居家课表安排得过满;而有的家长出于对孩 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并不赞成线上教络教学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 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 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 用性评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期间,一些在线教育系统,难以保证基本的服务,所以最终很多学校选用的反而是钉 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 B. 2020 年春节后,在线教育学习 APP 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近七成,可见, 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 C. 远程教育专家采用统一标准对在线教育进行评价,虽便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学习者和教师 的主观感受,且难以体现学科差异性。 D. 定量分析虽结果客观,但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而定性分析虽主观性更强,但 可能会收集到更为广泛的建议或意见。 6. 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4. C 5. B 6. 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 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 - 7 - 认知特征;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络教学的重要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 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接触网课,对 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可知,造成的静音的结果,是因为一部分老师不熟悉, 而非不愿意适应; B 项,“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 线上课”可知,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而不是“不赞成”线上教学; D 项,“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无中生有,根据材料四“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络 课程的可用性评价”可知,“普遍忽视技术指标”并无依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 B 项,“……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推断错误,新增用户的占比高并 不能说明规模的大小,而且,三四五线城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根据增长 率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是未来的主阵地,缺乏相关依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文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首 先弄懂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本题的四则材料分别 从:教师、家长、学生、教育平台、教育部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报道了线上教育的问题;如材 料一和材料二有关教师的主要问题:“不熟练的操作”“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 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等问题可以看 - 8 - 出,作为教育输出主体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如 材料一有关家长的主要问题:“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 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 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可以看出,针对家长的这种两极分化的问题,首 先应该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要尊重基本的学习规律; 如材料一有关学生的问题:“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 App 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 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 WiFi 信号也要坚持听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针对学生首要的任务 是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络教学的重要性;如材料二有关教育平台的问题:“在 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 难以保证”,可知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是教育平 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材料四中有关教育部评价机制的问题:“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 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推断进一步强化远 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组织答案的时候具 体结合这五个方面给出建议即可。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要点: 首先大致介绍将要探究的问题存有哪些“疑”哪些“难”,其次用简的语言表明对该问进行 探究的意义,再次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或观点并以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究的路径 和凭据,最后在展示探究过程时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地 与现在探究的问题建立联系,然后按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顺序逐条展示对探究 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从而证明自己探究的看法或观点,最后用一个简练的结束语再一次申 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 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 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 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 来了。 - 9 -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 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 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 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 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 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 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 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 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 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 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 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 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 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 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 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 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 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 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 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 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 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 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 10 -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 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 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 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 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 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原载《散文》2018 年第 2 期,有删节)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每一朵雪花”既指大自然认真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B. 开头写风“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清冷”、窗外寒风“凛冽”,侧面表达出对母亲的 担忧。 C. 第⑥段作者引用“水浒的雪”“红楼的雪”“唐诗的雪”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 练。 D. 第⑦段写我“走南闯北的岁月”,自然引出不一样的雪花以及雪花下生活的不一样的人。 8. 文章第⑧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其用意是什么? 9. 请围绕“雪花”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7. C 8. 强调平凡的人普通存在;强调平凡的人很容易被忽视;强调平凡的人更 值得关注;强调平凡者认真生活的价值所在。 9. 雪花下着→雪中劳作的母亲→书中的雪(雪中人)→雪中劳作的人们→点题“每一朵雪花 都认真飘落”。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 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 项,“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练”分析错误,第⑥段写书里读到的《水浒传》《红楼梦》 和刘长卿诗中的下雪情景,都是为下文写风雪中像母亲那样讨生活的人作铺垫。 - 11 -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语,从表现手法的 角度,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再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文章第⑧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从第⑦段得知,“他们” 指“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 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 抖的战栗”,这些人都和“我”的母亲一样,都是普通的、平凡的的人,然而这些人是普遍 存在的,却容易被忽视。作者这样写,意在强调平凡的人更值得关注,平凡者的喜怒哀乐正 是这个社会的表情,平凡者认真生活的价值所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的能力。梳理文章思路就是弄明白作者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再 写什么,文章是怎样展开的。 文章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为标题,全文围绕“雪花”展开。开头写母亲半夜咳嗽, “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接着写“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 野上的那一块麦地”,然后描写了雪中劳作的母亲。再联想“水浒中的雪”“红楼梦里的 雪”“唐诗里的雪”,为下文写风雪中像母亲那样讨生活的人作铺垫。然后回忆起经历中看 到的雪中劳作的人,他们都是普通人,与自己的母亲一样,最后点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 漂落”。 【点睛】如何读懂散文 1.阅读一篇散文,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 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 旨”。“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 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概括段 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②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以中 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③分析表现技巧的 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 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 12 - 3.局部把握,抓住关键。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 键词语”“关键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 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 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 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 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 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 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 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 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 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 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唐)何延之《兰亭记》节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 13 - C.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癸丑,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 年月次序。 B. 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 动。 C. 仆射,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 之职。 D. 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 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开头以写实的笔墨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B. 《兰亭集序》中良辰、贤人、美景、趣事……都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原因。 C. 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 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D. 萧翼趁辩才禅师外出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此事,一下 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辩才)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让人 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萧翼于是宣布出示圣旨,详细告诉了(驿站的工作人员)事情的原由。辩才突然被人追 着呼喊,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因)。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 14 -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由“翼”是人名, 作“见”的宾语可知,“辩才遥见翼”是完整的句子,排除 A、D 两项;“礼拜”意为行礼叩 拜,应在“拜”后停顿,可以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 A 项,“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 支”。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错误,由原文“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 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 永安驿”可知,他谎称手绢遗落来并取走《兰亭》帖,并未利用御史身份。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所以”,用它来……;“极”,尽;“信”,确实,实在。全句译为:抬头观望 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让人极尽视听的乐趣, 实在是快乐啊。(2)中,“因”,于是;“具”,详细;“遽”,突然;“所以”,缘故。 全句译为:萧翼于是宣布出示圣旨,详细告诉了(驿站的工作人员)事情的原由。辩才突然 - 15 - 被人追着呼喊,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因)。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节选: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 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 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 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 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 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 乐。 何延之《兰亭记》节选: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赏玩书法,临 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 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 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 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 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 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 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 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 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 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 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绢丢在床上了。”童子 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 翼于是宣布出示圣旨,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事情的原由。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 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 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 - 16 - 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 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大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 称其武均州。②悬知:料想,预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颔联以“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统治中原的 计谋终成迷梦,随着武均州收付西京而一朝破灭。 B.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 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C. 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将军得胜、捷报传来、赦令颁布的景象,虽是虚笔,情境却形象可感。 D.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 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②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 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错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 - 17 - 无伤感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 关心。 故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 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 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 以判断。 本题说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 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 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 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 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 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点睛】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 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 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 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 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 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 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此外,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典例要求“从 ‘戏赠’入手”,并明确要求“结合全诗”。 诗歌赏析: 公元 1161 年(绍兴三十一争)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二月,知均州武巨派乡兵 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 写下此诗。 首联写武均州的壮行,表明收复失地之意;颔联抒发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战斗胜利的 - 18 - 喜悦;颈联表达对朝廷圣恩和中兴的期盼,再次表明作者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尾联运用了 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 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 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屈原连用两个表示忧愁烦闷之意的 词语,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忳郁邑余侘傺兮 (2).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6).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忳郁、侘傺、尽、见、庐。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 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 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 19 -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 ,每部作品 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呈现出一 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 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像日记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 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 。人类面临 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 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 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 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 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 雪 C. 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 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 雪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 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 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虚假信息会加剧恐慌。 D. 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 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 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 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 量,带给人温暖。 D.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带给人温暖, 形成了一股能量。 【答案】17. C 18. A 19. A - 20 -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 战胜困难。在这里强调的是大家团结互助,故用同舟共济合适; 第二处,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 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这里指因疫情的原因,拍摄的视角要在 规定范围内,用限制比较合适; 第三处,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这里是指病毒向周围扩散, 用蔓延比较合适; 第四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 的文学艺术作品。上文已经把拍摄的短视频比作“宏伟乐章的序曲”,所以这里用黄钟大吕 比较合适。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根据语意递进的关系,“真实信 息”应置于句末,因此排除 BC;再根据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 D。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 B 项,中途易辙,且“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 21 - 语序不当,可以在“疫情”前加上“在”,把“迅速地”放到“传递”前,“带给人温暖” 和“一股能量”调换语序; C 项,中途易辙,且“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可以在“疫情”前加上“在”, “形成”前面加“这些视频”; D 项,“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 可把“迅速地”放到“传递”前,“形成”前面加“这些视频”。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我叫邓课,是本校高一学生。我热爱文学,曾荣任初中学校文学社社长一职, 并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大作,希望能得到你社的垂怜,敬谢不敏。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答案】(1)“荣任”改为“担任”。 (2)“大作”改为“作品”。 (3)“你社”改为“贵社”。 (4)“垂怜”改为“垂青”。 (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 - 22 - 是要符合特殊文体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 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 介绍”,且“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 自我介绍,可发现:“荣任”一般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这里是说自己曾经担任过初中 学校文学社社长,用“荣任”有自夸之嫌,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担任”。“大作”是敬辞, 此处是说自己作品,表达不得体,应改为“作品”或“拙作”。题干已经指出此段话是某同 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要体现对文学社的尊敬,“你社”应改为敬辞“贵 社”。“垂怜”指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此处是说仔细自己能够得到文学社的重视,受到优 待,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垂青”(“垂青”的意思是得到重视,受到优待)。“敬谢不敏” 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委婉说法。此处是说希 望能得到招新文学社的重视和优待,该先表示感谢,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在此先表谢意”, 或者直接删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 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 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 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 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 (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阅读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 过 50 个字。 (2)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答案】(1)手臂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 - 23 - 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爱”与“碍”。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 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假如选比喻 这一修辞)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呵护”的大手,如同一座巨大的轮盘罩住了一棵无法伸 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本题考查学生为漫画拟写标题的能力。漫画标题要浓缩画面意思,必须要简洁、确切、 醒目,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标题一般为 短句。漫画中的大手,名为“呵护”,实际已经妨碍了小树的生长。可拟题为:“爱”与“碍”。 【点睛】高考图(表)文转换题特点如下: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 图文、表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 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 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 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 显。 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色 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 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多种考 查形式。 表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 构图表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字转换。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 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 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 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 24 - 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 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 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 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 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 “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 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你们还好吗?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 黑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 塔。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 我们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 作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 大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个钟 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又 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 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秉承 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的人流都 - 25 - 纷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们穿梭在大街 小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 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当话尚 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 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 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 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 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正确风向 标。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 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一青年学生 2020 年 4 月 8 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 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 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 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 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 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本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先看材料,材料首先说在疫情背景之下,全国人民投入了战斗。他们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 还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愿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是未在病房的普通劳 动者。 再看任务,①本次作文明确要求从上述“普通劳动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和 志愿者)中选择一个对象。首先,不能另起炉灶写“医务工作者”“老师”等对象,也不能 - 26 - 慰问好几个对象。其次,也不能不点明对象身份,笼统的称之为“英雄”“逆行者”。 ②要求写慰问信。首先,作文的语言要有“慰问”之意,要“表达感激与敬意”。其次,必 须要有正确的写信格式。 要求为常规要求。 [立意] 1、黑夜骑士,逆风而行 2、以点连线,以线织网,连通整座城 3、日夜消毒,扫除病魔 4、不畏艰险,搭建病毒防护墙 5、日夜值守,有你们才安心 6、全心投入,保小区平安 7、“逆行”奋战,任劳任怨 8、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素材] 1、当前,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无数平凡英雄无私奉献换 来的成果。在这场“战疫”中,无数普通人以凡人善举凝聚起磅礴力量,为抗击疫情默默付 出。疫情防控期间,海口约 1.2 万名环卫工人勇挑防疫重担,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垃圾分类 等工作外,还承担着诸如废弃口罩收运处理、公共环境病毒消杀等任务。他们冒着被感染的 风险,起早贪黑,默默支撑着城市正常运转。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小人物,用心坚守、用爱 守护。他们以扫帚做“武器”,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环卫防线”。 2、送完了今天的 50 个快递,李奎斌骑着三轮车,朝着济南市历城区的工北快递点往回赶。 冷,2 月的济南市仍会时不时飘起小雪,送了一天的快递,此时他的帽檐、身上、口罩都覆着 一层薄雪,鼻腔和嘴里的热气儿有节奏地吐出,医用口罩的蓝色又深了几分。 3、张腾飞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天的工作基本是为进出的居民开门、提东西,遇到外来车辆 想进入小区时会上前询问情况。疫情爆发后,保安岗楼旁设置了登记台,张腾飞也变身成了 “小区卫士”,承担起给进入人员测体温、登记、发放临时出入证、消毒等工作。“刚开始 每天都要接触近 100 个人,还是有点害怕的。”从张腾飞的声音中还是可以听出一丝紧张, 但他随即坚定地表示:“现在不害怕了,做好自己的防护就好,会坚持站好岗。”张腾飞说 - 27 - 自己每天上岗时都会戴好口罩、手套,下班后摘了手套后会喷酒精、勤洗手。 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西安经开区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顾大家 或者为防控工作献出爱心的个人和集体,像医护人员、警察、军人、各级机关工作者……但 是有这么一群人,在一线默默守护着大家的生命健康,却鲜少有人注意,他们就是——安保 人员。他们在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岗位,做好各小区、各单位坚实的后盾。 5、“我要报名!”家住武汉市佛祖岭街道顺民社区、今年刚满 18 岁的徐栋在看到武汉市疫 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告,专项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 名。“我年轻,身体很好,想为社区防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都非常支持。”如今, 作为社区志愿者,这个穿着“红马甲”往来奔忙的小伙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民信赖。 [结构] 文章介绍庚子岁初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的纷纷集结,以此引出自己的写作对象——快递小哥, 并对他们表示感谢。然后作者以自己的亲眼所见写出了快递小哥的辛苦,感谢他们那永不放 弃的坚守!感谢无私的奉献与责任!最后作者指出快递小哥的责任和坚守的重要意义,并点 出这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再次对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 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 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 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 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 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 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 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 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 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 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 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 - 28 - 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