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三年高考2015-2017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2017•海南卷.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暗反应产生ATP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呈硝酸的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对常见化合物的功能不熟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2.(2017•海南卷.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3.(2017•海南卷.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NADH,AB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错误。胚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正确。 【考点定位】呼吸作用,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没理清题目所给信息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4.(2017•海南卷.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A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熟知色素对光的吸收和光合作用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5.(2017•新课标Ⅲ卷.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6.(2017•北京卷.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 【答案】D 【解析】由题目所给曲线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3 ℃,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 ℃,A正确;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 ℃,B正确。在0~25 ℃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正确。超过45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该植物的生长,D错误。 【考点定位】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名师点睛】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 7.(2017•天津卷.6)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答案】D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CO2浓度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突变型水稻叶片有两个特点:叶绿素含量低,而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图中P点是个转折点,P点前光照强度低,突变型光合速率低,P点后光照强度高,突变型光合速率高,需正确分析其原因。 8.(2016上海卷.15)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 ⑤ATP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 、H2O 、ATP。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场所及产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及产物。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白肌细胞含有少量线粒体,适合进行无氧呼吸,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混淆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动物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只产生乳酸。 9.(2016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核酸→核苷酸②葡萄糖→丙酮酸③ATP→ADP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代谢。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实质的理解。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水解和氧化分解的不同。 10.(2016上海卷.22)氨基酸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部分过程如图7,其中过程X和分解产物Z分别是 A.脱氨基;CO2、H2O和 ATP B.脱氨基;CO2、H2O和尿素 C.转氨基;CO2、H2O和 ATP D.转氨基;CO2、H2O和尿素 【答案】A 【解析】氨基酸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首先经过脱氨基过程,氨基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碳链部分最终被分解为CO2、H2O和 ATP。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代谢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转氨基和脱氨基的不同,明确动物排出代谢终产物的种类。 11.(2016上海卷.24)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 A.电子受体是水 B.电子供体是NADPH C.反映场所位于叶绿体膜 D.H+浓度差驱动ATP合成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光反应所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本题易错选C。错因在于混淆了叶绿体膜和类囊体薄膜两个结构。 12.(2016海南卷.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 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参与暗反应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 【答案】C 【考点定位】代谢 【名师点睛】(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3)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4)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13.(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关于ATP的2个易错提醒 (1)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14.(2016天津卷.2)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 上升 B.绿光,H]下降 D.绿光,C5 上升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可利用的光增加,光反应增强,ATP含量增加,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考查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考查二者的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根据一种物质来源和去路的增减判断其含量变化。 15.(2016新课标2卷.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①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对教材旁栏中的“交叉”等内容的阅读,误认为“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可见光;②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16.(2016北京卷.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ADP+Pi+能量ATP;C错误,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ATP形成的部位及需要的条件。 【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酵母菌细胞内ATP形成的部位: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有ATP形成;④ADP转化为ATP的条件:需要能量以及酶的催化等。 17.(2016四川卷.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 【答案】A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细胞能量代谢及生物膜系统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同时切记细胞要将相应的生理过程与生物膜系统联系起来,对于水的生成是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忘记了暗反应会有水的生成。 18.(2016四川卷.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从图形中去思考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午时,绿色植物的“午休”现象也在图像中得到体现,考生注意仔细推敲,大胆想象。 19.(2016北京卷.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光合产物);A正确。由图可看出:发育早期,正常光照和遮光70%条件下,营养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均高于生殖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由此推出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正确。遮光70%条件下,发育早期(1—2)分配到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量远大于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光合产物量,而到了发育的中后期(3—5),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C错误。由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强和发育时期,因变量是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即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的分配情况;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该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什么:①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暗反应需要的原料及进行的场所。②实验分析。实验分析题解答的关键是:首选把握实验目的: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其次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不同发育时期和遮光与正常光照;因变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最后分析图中数据是,要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相应的因变量。例如:要研究正常光照与遮光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情况分析时,要看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柱形图。 20.(2016课标1卷.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为切入点,从结构、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不大,但它能很好地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且为细胞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可以通过细胞,把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实现综合,并尽可能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建立联系。例如复习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从有无细胞核的角度将细胞进行归类并记住相关的常见实例。 ②从分布(植物、动物、原核与真核细胞共有)、结构(不具膜、具单层膜、具双层膜)、成分(含DNA、含RNA、含色素)、功能(能产生ATP、能半自主复制、与有丝分裂有关、与分泌蛋白有关、与主动运输有关、能产生水、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角度对细胞器进行归类。 ③拓展:细胞核有两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等等。 21.(2016江苏卷.23)(多选)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答案】BD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每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可通过下图分析: 22.( 2015·四川卷.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涉及细胞内部相应的物质变化及去向、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以及群落演替时相应变化。 23.(2015·安徽卷.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CO2的固定是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合成C3的过程,没有ATP的消耗,A错误。CO2必须先固定合成C3才能被H]还原,B错。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产生的ATP和H]减少,还原C3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3含量会升高,C5含量会下降,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 24.(2015·海南卷.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5.(2015·海南卷.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正确;分析曲线可知,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正确;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相等,均大于0,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6.(2015·福建卷.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B错误;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C正确;单位时间内 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催化效率、同位素标记法等 27.(2015·上海卷.21)从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加入的石英砂太多 B.没有加入碳酸钙 C.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 D.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28.(2015·上海卷.28)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 【答案】D 【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二碳化合物可被叶绿体利用,不能被内质网利用;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不能发生在内质网;C错误。真核细胞膜破裂,但线粒体完好,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有ATP生成;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与ATP相关的知识点。 29.( 2015·重庆卷.4)将题4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胞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细胞代谢时相应物质含量的变化。 30.(2015·上海卷.11)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酒精 ②CO2 ③H2O ④ATP ⑤乳酸 ⑥H+ ⑦丙酮酸 A.⑥⑦⑤① B.③②①⑤ C.④⑦②① D.③④②⑤ 【答案】C 【解析】葡萄糖无氧分解过程中,先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ATP,接着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即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葡萄糖的无氧分解过程中,选项中各产物出现的先后顺④⑦②①或④⑦⑤,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无氧呼吸知识。 31.(2015·上海卷.14)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 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答案】C 【解析】苹果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C正确。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主要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32.(2017•新课标Ⅱ卷.29)(9分)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 NADP+ ADP+Pi C5 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光反应中物质变化:H2O→2H+1/2O2(水的光解);NADP+ + 2e- + H+ → NADPH 能量变化:ADP+Pi+光能→ATP 暗反应中物质变化: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2C3+4NADPH+ATP→(CH2O)+ C5 +H2O(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ADP+Pi(耗能) (1)由图可知A、B过程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图中类囊体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生NADPH 和①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和NADPH,产生②NADP+、③(ADP和Pi);暗反应过程为卡尔文循环,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④为C5。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的场所为C细胞质基质,在第一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为D线粒体,在第二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三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2)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和D)。(3)酒精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易错易混点为H],注意呼吸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NADH),光合作用中的H]为还原型辅酶II(NADPH)。 33.(2017•新课标Ⅰ卷.30)(9分) 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知,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使密闭小室内的CO2浓度下降,两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CO2补偿点,所以甲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大于乙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所需的CO2浓度,所以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因素。 【明师点睛】本题考查CO2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和氧气对有氧呼吸的影响,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题干中信息,二氧化碳补偿点的理解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无氧呼吸产物及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如绘图看更一目了然。如图 34.(2017•江苏卷.29)(9 分)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 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 ~20 min 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 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H] ④C3 ),可推测20 ~25 min 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 (填“正值”、“负值”或“零”)。 【答案】(1)CaCO3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2)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溶解氧 (3)提供CO2 增大后稳定 (4)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①②③ 负值 【解析】(1)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体中色素溶解在乙醇中,则果肉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则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3)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CO2。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增强,但由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限制,果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最终趋于稳定。(4)15~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说明光合放氧的速率不变,即反应液中O2浓度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若在 20 min 后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和ATP含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减少。由于20 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反应液中O2含量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理解曲线图的含义,同时理解环境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5.(2016新课标Ⅲ卷.29)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其依据是 ;并可推测, (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1)湿度(或答相对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增加 (2)四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3)不需要 不需要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相关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分析,该实验涉及“温度”和“相对湿度”两个自变量,所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例如该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一、二温度相同,可以用来研究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实验组二、三、四的相对湿度相同,可以用来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6.(2016浙江卷.30)(14分)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请回答: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 中,H20在光反应中裂解为 。 (2) 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的三碳化合物是 。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的氢和ATP的 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 给某植物提供C1802和H20,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 ,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之故。 (4) 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的 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选填: <、≤、=、≥、>)25℃。 【答案】 (1)类囊体膜 氧气、H+和电子 (2)三碳酸 磷酸基团 (3)C1802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0中 (4)光强度 ≥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异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异同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难度相对较小,题目主要涉及的是教材知识的描述,注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理解。 37.(2016课标1卷.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 (2) 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两条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38.(2016江苏卷.32)(8分)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 ,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而S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填序号)。 ①光反应已基本饱和 ②暗反应已基本饱和 ③光、暗反应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下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答案】(1)S2 S3 (2)H]和ATP ①②③ (3)核酸、蛋白质 (4)基质中 葡萄糖 葡萄糖和果糖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反应,暗反应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光合作用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含义,理解光照强度或CO2含量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或暗反应的影响,从而引起某些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如H]、ATP、C3、C5等;另外结合图像分析暗反应的具体过程。 39.(2016新课标2卷.31)(8分)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 X 黄绿色 蓝色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浅黄色 浅绿色 浅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 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 (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 【答案】(8分)(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不可靠的 (2)黄色 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距日光灯的距离表示光照的强弱。2号试管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3~7号试管内的水草在有光的条件下,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综合反映;1号试管为对照组,其中的NaHCO3可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2~7号试管为实验组。综上所述,若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 (2)2号试管因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但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试管内CO2浓度最高,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与对照组1号试管的相同,均为浅绿色,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处理和结果信息的表格为情境,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植物情况,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①阅读题表,提取有效信息:溶液的颜色由蓝→绿→黄的变化过程中,CO2浓度逐渐增高;2号试管内的水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溶液中CO2浓度最高;3~7号试管内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吸收的CO2逐渐增多,溶液中CO2浓度逐渐降低;1号试管为对照组。②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0.(2016上海卷.五)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图19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4,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48.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_______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49.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阶段发生的变化还有____。 A.经气孔释放的CO2增多 B.单个叶绿素a分子的氧化性不断增强 C.供给三碳化合物还原的氢增多 D.单个叶绿素a分子吸收的光能持续增多 50.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1.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______。 52.根据表4及相关信息,图19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______。 53.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______。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答案】48.二氧化碳的固定 叶绿体基质 49.C 50.玉米和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51.A 52.(在水稻叶肉细胞内,应删去)玉米的与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比水稻的暗反应相关酶活性低 53.A 53.据图可知水稻可利用更高浓度的CO2,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更有利于水稻生长。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照试验的分析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明确人工植物③④物质组成的不同,结合光合速率曲线,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本题51题为易错题,错因在于未能根据坐标曲线分析出影响人工植物③④光合速率的因素。 41.(2015·广东卷.26)(16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值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5) 2.13(96.82) 1.83(83.18) 腊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7(100) 1.05(98.13) 0.96(89.72)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植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基粒(或:类囊体薄膜)黄绿色 H]和ATP C3的还原 (2)增大随着pH的降低,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腊梅叶绿素含量受pH的影响更明显 (3)抵抗力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生态系统。 42.( 2015·课标I卷.29) (9分)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H](或者ATP和还原型辅酶II)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涉及到光合作用原理、过程、场所的等知识点。 43.(2015·江苏卷.27) (8分)为了研究2 个新育品种 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 (2)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与C5 结合生成 ,消耗的C5 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3)由图可知,P1 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 (4)栽培以后,P2 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 【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 O2 (2)C3 C3 (3)H]和ATP 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4)P2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强,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 44.(2015·浙江卷.30)(14 分)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 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 请回答: (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核酸和 ________ 的组分。 (2)卡尔文循环中 3- 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 _______ 。 (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 则进入叶绿体的 _________ 数量减少, 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 _________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中合成 __________ 数量下降, 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 ___________ 。 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 ___________ , 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 【答案】(1)磷脂 (2)吸能反应 (3)Pi 叶绿体基质 ATP 负反馈调节 淀粉合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叶绿体中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 45.(2015·安徽卷.29)Ⅰ(9分)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的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 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的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的生成速率。 为使试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 ; b. 。 【答案】Ⅰ(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果实应成熟度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6.(2015·上海卷.综合题五)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2分) 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将15℃生长的绣线菊A和绣线菊B置于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图22)、光补偿点(图23)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表1)。 50.H+经过类囊体上酶①的方向是_________(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双向);蛋白质③位于__________;酶④位于__________。 51.结合表1数据,概括绣线菊A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B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2.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1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图22)的共同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光补偿点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时所对应的光强。据图23分析,更适于在北方低温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是_____,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后__________。 A.绣线菊A光补偿点下降,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B.绣线菊A光补偿点降幅显著大于绣线菊B的降幅,说明其低温诱导的效率更高 C.绣线菊B光补偿点显著低于绣线菊A,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D.绣线菊B光补偿点降幅小,说明低温对其的诱导效率更高 54.综合本题的图、表数据,表明植物适应低温的原理是_____(多选)。 A.增加细胞呼吸速率 B.降低最大光合速率 C.增加光合作用相关酶的种类 D.改变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答案】 50.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51.绣线菊A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有关蛋白质的表达量均高于绣线菊B 52.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 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效率 53.绣线菊B C 54.CD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 47.(2015·山东卷.26)(11分)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和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转化而来。 【答案】(1)叶绿体 主动运输 (2)小于 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或NADPH) ATP(注:两空可颠倒) (3)苏丹Ⅲ(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或淀粉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48.(2015·北京卷.31)(16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 。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答案】(1)水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 (2)0.2~0.6 释放量 2.4~2.8 (3)逐渐减少 (4)14C同位素示踪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