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 以正确理解《2011安徽省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命题指导思想为参考,分析09、10两年安徽省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从中分析一点规律再结合高三物理教学实际,物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高考备考策略,怎样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实践中选好切入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策略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命题特点 命题趋势 备考策略 大家都知道,2011年安徽省高考是安徽省施行新课程实施第三年的高考,应该说是成熟的一年,其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基本固定下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加深,高考试题意图就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就是《考试说明》中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实验能力。高考要求平安高考,稳定过渡,不会有太大的跳跃性,笔者认为我省今年物理高考的命题方向仍然会参考09、10高考。本人就2009、2010年我省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入手谈高考命题特点及2011年我省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一、2009、2010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简析 (一)、总体情况 试卷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所有主体内容都有所涉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基本合理。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结合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题型功能,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同时注重考查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所占分数比例基本合理,这是高考要求有较好区分度所必需的,其中,容易、中等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中。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试题中语言表述科学、严谨、简明,参考答案科学、规范。试卷质量较高,能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形式 安徽省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11题,总分110分。选择题8道,为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2分,占总分的38.2%。主观题4题,共68分,占总分的61.8%。其中实验题3道题,18分,占总分的16.4%。计算题3道,50分(第1题14分、第2题16分、第3题20分),占总分的45.4%。 (三)、知识点分布 题号 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 2010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 14 核聚变中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机械能守恒的简单应用 15 新的情境下考查了卫星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 机械波传播特点来分析介质中的质点的简谐运动情况 16 新的情境下变相考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 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17 顾客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问题 万有引力的理解与应用 18 带点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涉及的内容较多 含电容器电路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 19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由所给图片先判断粒子穿过金属板前后的半径变化,再来判断其运动方向和电性 物体的受力分析 20 磁通量变化的计算,进而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荷量问题 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能量守恒 21(1) 多用电表的读数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21(2)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仪器的选择和误差分析 太阳能电池的I-U特性 实验电路图连接和数据分析 21(3) 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测量方案 2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连接体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和速度—时间图像结合的应用 23 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应用,还涉及到动量守恒的应用和功率的计算 带电微粒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涉及受力平衡、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极值问题。 24 水平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涉及动能定理、临界问题、空间几何关系。 水平方向的碰撞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涉及临界问题、动能定理、动量守恒。 (四)、试题特点 09、1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都是七个选择题、三个实验题和三个计算题,没有出现难度很大的试题和偏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试题考查内容分布有规律。 09、10两年物理试题必修1、必修2、物理3-1占92分左右,占总分的83.6%,其中选择题5题30分,其中1题必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实验题3题18分,第1题仪器读数、第2题电学实验(仪器选择、数据处理分析、误差分析)、第3题实验思想方法;计算题3题50分,第1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2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第3题考查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类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动量守恒部分包含于计算题中,占5分左右,占总分的4.5%,虽然比重不大,但其意义重大;物理3-2中的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内容出现在选择题最后1题,占6分,占总分的5.5%;还有1题选择题考选修内容(09年考原子核聚变中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10年考机械波传播特点来分析介质中的质点的简谐运动情况),占6分,占总分的5.5%。 2、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09、10年高考试题每年几乎覆盖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Ⅱ级要求(物理1中7个Ⅱ级要求、物理2中9个Ⅱ级要求、物理3-1中11个Ⅱ级要求、物理3-2中2个Ⅱ级要求、及物理3-4中机械波和物理3-5中动量部分),大部分试题的考查均涉及多个知识点,克服了理科综合试卷题量少、考查面窄的缺点。如:09年第18题考查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分布及粒子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功能关系;09年第23题考查粒子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功率问题及动量守恒;10年第18题将含容电路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20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所考查的内容覆盖了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内容;第24题综合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和动量。 3、实验仍然突出电学实验。 实验题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简单的实验仪器读数,容易入手;第二小题是电学实验题,是每年必考的,也是考前大多数同学担心自己不会做的,这两年电学实验题是课本上重要实验的简单变形;第三小题考查的是实验原理和方法。 4、试题体现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 纵观整个物理试题会发现有不少试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如:三个计算题的求解,运算都是关键,尤其是第24题的第(3)小问。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也充分体现出考试说明的要求。 5、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试卷中很多试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入手,后面的两个计算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运算量,但每题的前两个小问较容易得分,整个试卷学生要想得高分或满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6、试题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 试卷中,要做好每一小题学生不是单纯的靠记忆,也不是题海战术所能解决的。平时学习中必须要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也许就是今年高考的一种导向作用吧! 二、2011年命题趋势 1、命题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物理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查考生对重要物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试卷中,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重要内容均有考查.这些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学生所必需的物理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较好反映出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 2、注重以学习、应用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明确提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09、10两年高考中的以考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年的高考命题,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3、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 《考试说明》指导思想要求:“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这点在09、10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2011年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4、关注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 《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2010年高考中出现了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境试题,例如实验题(太阳能电池的I-U特性曲线) 具代表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介绍的新知识在过去没有学习过,有时其介绍部分相当复杂,而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5、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理念在2010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这两年是高中课程向新课标过渡的转折时期,可以预计在2011年的高考命题中,这一理念必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三、2011年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并结合个人在高考总复习中的一些体会,对2011年的高考物理复习有如下思考: (一)、从物理学科知识的把握上来说: 1、继续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对主干知识(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复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点”到,更要督促学生做到“心”到。不能只从形式上扫过这一知识点,而学生(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没有用“心”领会。 在具体的策略上,除了第一轮复习中的“地毯式轰炸”外,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对力学和电学这两大块要分专题详细讨论。 2、确保非主干知识的得分: 个人感觉非主干知识部分的题目从得分来讲,比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题相对要容易一些。这些题被我们“抓住”的机会也更大一些。如物理3-2中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内容的图像问题、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物理3-4中的机械波的横波图像、光的折射问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确保这些题目的得分,力争万无一失,教学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3、兼顾三大重点物理思想方法: 用“力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解决问题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力和运动观点” 和“能量观点”这两大重点思想方法是中学物理的重头戏,而动量守恒出现在题眼中,复习中三者应该兼顾。09、10年的试题应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4、对实验的复习要注重把握实验技能,重在迁移 近年来,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及运用,重在对实验技能的考查,重在实验方法的迁移,将对实验方法的考查渗透在具体的实验考查之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高考物理往往涉及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电路的判断、实验图像的描绘、实验图线的分析和试验方法的设计,故在复习中必须重视实验技能的掌握,重视实验方法的迁移,切实提高以下物理实验能力: ①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②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③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④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⑤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对实验的复习要注重全面、细致、动手: (1)全面— 《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必考实验必须全部复习,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不能有遗漏,更不能凭前几年的感觉复习了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了其他实验。 (2)细致—对实验原理和相关步骤要细致周到,不厌其烦。务必使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下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记忆实验步骤。 (3)动手——实验复习不仅仅是复习原理步骤后作一下实验展览。按照近两年的情形来看,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才能了解实验和仪器使用的细节之处。 (二)、从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上来说: 要下大力气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 1、改“牵着走”为“放开走” 如果说在高一高二授新课是牵着学生走路,那么,进入高三复习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有的教师热衷于满堂灌(几乎成了职业病),从高一灌到高三。不相信高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还是手把手的教。学生的个性、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直处于封闭压抑状态。实际上,进入高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随着年龄的增大,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学习方法也多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学会读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走路,在知识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只有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改“一人写”为“大家写” 所谓“一个人写”,是指教师一个人为学生总结各章节知识,而学生只是照抄。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不可取。所谓“大家写”是指由教师提出模式和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后,独立完成这步“由厚变薄”的工作,并作为必做、必交、必阅的作业。事后教师稍加指点,找出差距。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势必得到更大的提高。 3、改“扫描式”的复习为“专题讲座” 复习中,重温基础知识固然必要,但一味采取“扫描式”的一遍又一遍的复习,一是重点不突出,二是时间不够,三是学生反感。采取一些专题讲座的形式,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必然“另眼相看”这些专题涉及了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方法与技巧,问题集中,剖析透彻,使学生对概念、公式、定律的内涵外延理解的更准确、更透彻、更全面,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第二次飞跃”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4、改“伤其十指”为“断其一指” 所谓“伤其十指”,是指有的老师在复习时一节课讲六七道,甚至更多的题目,由于时间的关系,必然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这样的例题无法讲深讲透,失去了例题的功能,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少。所谓“断其一指”,是指教师要精选精讲例题,一节课不要多讲,一至二道就够了,要讲深讲透。即要讲清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展示物理情景,挖掘物理隐含条件,找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规律、公式,并可能用多种方法求解,或改变条件,另立新意。引导和启迪学生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5、改“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 应该指出,目前仍然有不少教师走不出“唯我”的怪圈。“唯我”的表现是只相信自己,不信学生。无论什么东西都由老师讲,讲了心里才舒服,讲了心里才踏实,追求自我心里平衡。殊不知学习是双边活动,老师心里平衡了不等于学生心里也平衡了。我曾请教过一位老师,他介绍说:我的经验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老师讲的精彩,只能说明老师有才华而不能说明学生有才能。每当高考结束时,老师总要抒发一些感慨,其中少不了这样的话:这些题目平常我都讲过,学生太笨了。其实我们老师自己也有笨的一面。由于学生练的少,动手动脑的机会少,教师讲的东西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到头来老师只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因为我都讲过”。 6、改“主攻高档题”为“主攻中低档题” 从09、10两年高考看,中低档题目占比值不低,如选择题前3题几乎是送分题,还有2道选择题稍微难点,只要认真学习的同学都能搞定,可能最难的选择题是第20题了;再看实验题,第1、3两小题应该不是很难,大部分同学应该能解决,第2题是我们同学比较害怕的电学实验题,也就6分,同时还有几个小问题,总能做对一点,又看计算题,第1题应是考取大学的同学都会做对的1题,第2题有点难,但前2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第3题是常说的压轴题,确实难,但第1问题对比较好的学生而言是可以做对的,后面不看了,并能节省时间专看前面问题,所以在复习中一味的选难题,做难题,讲难题,而忽视了最基础的中低档题。错误的认为“会做难题,中低档题也不成问题。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从知识的依赖关系上看,只有中低档题过关了,做高档题才有基础和条件,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上看,只有让学生从做中低档题的多次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才能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综上所述,在复习中我们(尤其是普通学校)应该把中低档题作为主攻目标。 高三物理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的能力有所突破,一直是值得我们物理老师探讨的课题。以上见解有不当之处愿与各位同人继续切磋,相互改进,共同进步。 附创新试题 (2011年芜湖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交流创新试题) 1、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1/4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R,O点为切点,离水平地面高R,右侧为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叠加,大小分别为E、B,方向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a从A静止释放,并与在B点质量也为m不带电小球b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a球电量不变,碰后a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b落到水平地面C点。求:C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 解析:设a下落到O点时速度为,与b碰撞后速度为,b速度为。 a从到O机械能守恒,有① a、b碰撞时动量守恒,有m=m+m② a进入电磁叠加场后做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则有 qE+Bq=mg ③ 由得 ①②③得=④ 碰撞后b做平抛运动,设从O到C时间为t 则 R=⑤ S=t ⑥ 由④⑤⑥ 得 S=() 2、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MN分隔成两部分,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mg/q,右侧空间有一长为R=0.8m轻质绝缘细绳,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m2=m的不带电的小球B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VB=8m/s,B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MN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m1=m的带正电的物体A,电量大小为q,在水平面上与MN平面水平间距为L 时由静止释放,恰好能和B物体在B运动的最低点处发生正碰,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C,碰后瞬间在MN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2=3E1。 (1)如果L=0.2m,求出整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及此时绳拉力是物体重力的多少倍? (2)当L满足什么条件时,整体C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解析:(1)设A与B碰撞之前A的速度为v0,对A由动能定理可得: A与B相互作用时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作用后整体C的速度为V,设向左为正: 顺时针转动 设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 在最高点对整体C受力分析可得: (2)合成整体C后,由于合力向上对整体C做正功,所以在轨迹的最低点处C有最小速度为V2 ,则此时: V2=2m/s 设A与B成为碰撞成为整体后顺时针转动有: ;L≤0.8m 设A与B成为碰撞成为整体后逆时针转动有: ;L≥7.2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