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2•苏州)为了防止贫血,人体应适当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 A.锌 B.铁 C.钙 D.硒 考点: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硒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且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012•苏州)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 C.H2 D.H2O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 解答: 解:A、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B、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C、表示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12•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21 A.洁净的空气 B.清澈的海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蒸馏水的化学式为H2O,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水分子,则为纯净物,故C正确; D、自来水中含有水、溶解进去的空气,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2012•苏州)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无铅汽油 B.无氟冰箱 C.无磷洗衣粉 D.加碘食盐 考点: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所用产品的开发利用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否有利于环保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含铅汽油燃烧的过程中生成的铅的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使用无铅汽油能够防止铅污染,与环境保护有关. B、无氟冰箱的使用能够防止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与环境保护有关. C、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与环境保护有关. D、加碘食盐能给人体补充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关,与环境保护无关.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5.(2012•苏州)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H2O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N2占7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21 B、O2占21%,故选项符合题意. C、CO2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其它气体(包括水蒸气)和杂质占0.03%,水蒸气含量小于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6.(2012•苏州)下列物质名称和对应的化学式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铝aL B.硫酸钠NaSO4 C.氧化亚铁Fe2O3 D.氯化铵NH4Cl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式的书写,按照正价前,负价后的一般原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正确的为Al.故选项错误; B、Na是+1价,SO4是﹣2价,应该是Na2SO4,故选项错误; C、氧化亚铁应该是FeO,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是+1价,氯是﹣1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2012•苏州)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钠晶体 C.蔗糖 D.铜 考点: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必须是在水溶液中或融融状态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 B、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C、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离子.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离子.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必须是在水溶液中或融融状态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2•苏州)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CO2 B.HCI C.NaCI D.Ca(OH)2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1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结合常见化学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 B、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错误. C、NaCl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小于7,故选项错误. D、Ca(OH)2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等大小于7,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9.(2012•苏州)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 A.水 B.食盐水 C.鸡蛋清 D.肥皂水 考点: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它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服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有解毒作用. A、水中不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肥皂水呈碱性,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中毒现象,了解中毒的原理才能正确的找到解毒的方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10.(2012•苏州)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不供给呼吸;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解答: 解:A、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21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2012•苏州)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振荡液体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 B、振荡液体时,要左右晃动; C、固定试管时,应夹住试管的中上部; D、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解答: 解:A、振荡液体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防止液体溅出,故A操作错误; B、振荡液体时,可左右晃动,故B操作是正确的; C、固定试管时,应夹住试管的中上部,图中夹持部位不正确,故C操作错误; D、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固体时冷凝液倒流回试管,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但可以准确解题,就是在平时的实验中也会做得游刃有余. 12.(2012•苏州)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和葡萄糖都易溶于水 B.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C.给低血糖的病人补充葡萄糖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 D.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21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油脂不溶于水,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给低血糖的病人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以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解答: 解:A、油脂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C、给低血糖的病人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以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故选项正确; D、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13.(2012•苏州)2012年5月27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启航深人南海北部区域“精确调查”可燃冰资源.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其化学式为( ) A.CO2 B.H2O C.CH4 D.CH4.ⅹH2O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可燃冰属于有待开发的新能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故选项错误; B、水的固体是冰,故选项错误; C、甲烷常温下是气体,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4.(2012•苏州)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Cu2+、SO42﹣、H+ B.CI﹣、NH4+、OH﹣ C.Ba2+、SO42﹣、NO3﹣ D.Na+、K+、NO3﹣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A、Cu2+、SO42﹣、H+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但Cu2+的水溶液蓝色,故选项错误. 21 B、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K+、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5.(2012•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 B.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 C.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 D.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考虑;B、根据化合反应的实例考虑;C、根据置换反应定义考虑;D、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考虑. 解答: 解:A、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故A说法正确; B、化合反应不一定要加热,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常温下就行,故B说法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故C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16.(2012•苏州)下列有关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 C.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质 D.常温下过氧化氢也能自行分解.其溶液中含有少量氧气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本题是描述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微观意义有: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原子的个数比等.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剂,过氧化氢是溶质. 解答: 21 解:A、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表示原子的个数比,过氧化氢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中水是溶剂,过氧化氢是溶质,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过氧化氢也能自行分解,含有很少量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A. 取液时挤入空气 B.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 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取用液体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 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 解答: 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做法正好相反,故A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故B错误; 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是可以的,故C正确;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污染胶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21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8.(2012•苏州)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 解答: 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合理;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合理; C、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不合理; D、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合理; 故选B、C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药品的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9.(2012•苏州)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水(H2O) m (H):m(O)=1:8 B.乙炔(C2H2) m(C):m(H)=2:1 C.氨气(NH3) m(N):m(H)=14:1 D.二氧化硫(S02) m(S):m(O)=1:2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A、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 B、乙炔(C2H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2)=12:1. C、氨气(NH3) 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3)=14:3. D、二氧化硫(S0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16×2)=1:1. 故选A. 点评: 21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12•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考点: 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海水淡化的作用考虑;B、根据硬水的缺点考虑;C、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水所含的成分考虑;D、根据过滤的作用考虑. 解答: 解:A、海水淡化能给人类提供淡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对于胃肠的影响,故B说法正确; C、日常生活中的水中都含有溶解进去的空气,所以为混合物,故C说法正确. 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不能除掉. 21.(2012•苏州)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炼铁高炉内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铁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依据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分析判断;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的产物分析判断; D、依据炼铁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因此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铁生锈的条件是水与氧气并存,潮湿的空气中既含有水又含有氧气,所以铁钉易生锈; C、由于铁的活动性在氢前,所以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由炼铁的原理可知炼铁高炉中会发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其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夺去了氧化铁中的氧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对铁的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铁的化学性质生锈以及冶炼的相关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2.(2012•苏州)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 21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紫色石蕊试液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考虑;C、根据氧气的性质考虑;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考虑. 解答: 解:A、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故A不能鉴别,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所以能鉴别,故B错;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鉴别,故C错;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鉴别,故D错.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只要加入试剂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行. 23.(2012•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O2(H2O)﹣用生石灰 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 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不与生石灰反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降温结晶可使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硝酸钾结晶析出,但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易溶于水,而CaCO3粉末难溶于水,加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2012•苏州)下列实验装置的图示不属于水浴的是( ) 21 A. B. C. D.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试管内或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具有长时间加热温度保持恒定的特点;根据水浴加热的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小烧杯为隔水加热,属于水浴; B、试管为隔水加热,属于水浴; C、此装置为蒸发装置,蒸发皿中没有其他容器,没有形成水浴; D、试管为隔水加热,属于水浴;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水浴加热法及特点,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浴”加热温度不可能超过100℃,是常用的一种加热方法. 25.(2012•苏州)清洗内壁沾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测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稀盐酸润洗 考点: 玻璃仪器的洗涤;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碱能与酸起反应,故用稀盐酸可把附碱性固体残留物反应溶解而洗去; 解答: 解:A、首先用稀盐酸润洗使碱性固体充分反应,然后用自来水洗去残留物,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故对 B、蒸馏水润洗最后用自来水刷洗不科学;因自来水并不干净;故错 C、稀盐酸润洗最后自来水刷洗,不科学;故错 D、最后稀盐酸润洗试管内壁会附有残留物,不干净;故错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洗涤玻璃仪器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洗涤方法,要么用溶解法、要么用物质反应法等,实际操作需学生灵活掌握. 26.(2012•苏州)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1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的过程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生碳酸钙和水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7.(2012•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8.(2012•苏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21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固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杂质)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潮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2012•苏州)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 解答: 解: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会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会由于溶液的蒸发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pH试纸的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0.(2012•苏州)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 ) A.向少许CaCO3粉末加人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 B.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 C.向2颗蚕豆粒般石灰石固体加人3mL.蒸馏水,滴人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 D.向少许CaCO3粉末加人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 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21 分析: A、根据CaCO3不与NaOH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CaCO3是否溶于水无关. C、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石灰石固体 D、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少许CaCO3粉末加人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说明存在碱性物质. 解答: 解:A、CaCO3不与NaOH溶液反应,向CaCO3粉末加人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 B、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与CaCO3是否溶于水无关,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 C、由于石灰石固体与水接触面积小,即使能溶于水,片刻内溶解的量也很少,故加人3mL蒸馏水,滴人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不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 D、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向少许CaCO3粉末加人3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说明是碳酸钙粉末溶于水显碱性,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 故选D.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掌握碳酸钙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12•苏州)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列间的点.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分类,并依据物质的颜色进行连线. 解答: 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图中的Cu属于单质,且铜是紫红色固体; 21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示中CuO属于氧化物,是一种黑色粉末;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图中HNO3属于酸,它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液体;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图中氢氧化铜属于碱,它是一种蓝色絮状物; 盐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图中碱式碳酸铜属于盐,它是一种绿色粉末;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的判别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32.(2012•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该反应属于 放热 (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锌和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3)盐酸与碳酸氢按反应: HCl+NH4HCO3═NH4Cl+H2O+CO2↑ ;明显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的气泡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粉末冲入试管 (5)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溶液制备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1 (3)盐酸与碳酸氢按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铵、水、二氧化碳,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4HCO3═NH4Cl+H2O+CO2↑. (4)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粉末冲入试管. (5)熟石灰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O2CO2;(2)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3)HCl+NH4HCO3═NH4Cl+H2O+CO2↑;产生大量的气泡;(4)2KMnO4K2MnO4+MnO2+O2↑;防止粉末冲入试管;(5)Ca(OH)2+CuSO4═CaSO4+Cu(OH)2↓;复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2012•苏州)请阅读以下摘自今年的《苏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5月4日至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 O3)也出来“作怪”,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臭氧“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O3═3O2 ;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O3和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O24O3+3N2 . [资讯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特殊设备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CF2CF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其n值等于 1×106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 .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1)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本题;(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考虑,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答: 解;(1)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说明反应物是臭氧生成物为氧气,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由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O3和N2可知,反应物是二氧化氮,生成物是臭氧和氮气,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强光; (2)(12+19×2+12+19×2)×n═1×108,解得n=1×106;碳元素质量分数:×100%=24%. 21 故答案为:(1)2O3═3O2;6NO24O3+3N2;(2)1×106;24%.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方程式的写法和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4.(2012•苏州)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酿酒.在酿酒过程中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为酒精.香甜的酒酿就是利用该原理.用酒曲酶(俗称酒药)制作的.家庭一般制作酒酿的简单流程图如下:(注: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用箭号表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6H10O5)n(淀粉)+ n H2OnC6H12O6(葡萄糖) (2)如温度、水分等因素控制不当,易导致乳酸量过多而味偏酸,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2 C3H6O3 (乳酸). (3)成熟的酒酿放置时间越长酒味越浓,因为更多的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酒精(C2H5OH )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 2C2H5OH+2CO2↑ . (4)若用1kg大米酿米酒,假设其中有0.81kg的淀粉全部转化为酒精,则理论上可酿制含酒精质量分数为10%的米酒 4.6 kg,(提示:由淀粉转化为酒精的关系式为(C6H10O5)n~2nC2H5OH).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考虑;(2)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同考虑;(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4)根据淀粉转化为酒精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再除以10%即可. 解答: 解:(1)只要在水分子前面加上n就平了; (2)反应物中含有6个碳,12个氢,6个氧,生成物中也必须有这些,又因为生成物前面的系数是2,所以化学式中含有3个碳,6个氢,3个氧就行,所以化学式为C3H6O3; (3)根据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酒精(C2H5OH )和二氧化碳,可知反应的反应物是C6H12O6;生成物是C2H5OH和CO2 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4)设0.81kg的淀粉生成酒精质量为X则: (C6H10O5)n~2nC2H5OH 162n 92n 0.81kg X 根据:解得X=0.46kg,所以可酿制含酒精质量分数为10%的米酒质量为:=4.6kg. 故答案为:(1)n;(2)C3H6O3;(3)C6H12O6 2C2H5OH+2CO2 21 ↑;(4)4.6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5.(2012•苏州)据报道.苏州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推出“污泥合成生物质燃料技术”,可以使3t生活污泥产1t“煤”.苏州某造纸厂将清洁理念贯穿生产过程,去年光“清洁费”一项就节省了4千万元.两家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示意如下. 注:造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可能是由造纸用的原料木材、稻草等残余粗质纤维、复杂有机物和含钙的无机矿物质等组成. (1)已知X为光合作用中作为反应物的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试写出A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以及X和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在锅炉内高温条件下,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气、A反应.生成硫酸钙固体和X气体.达到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2SO2+O2═2CaSO4+2CO2 . (3)请你从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指出上述两家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的合作途径(答出2点即可). 造纸厂的污泥给污水厂替代秸秆等造“煤”;污水厂的“煤”供给造纸厂当燃料 .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X为光合作用中作为反应物的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说明X是二氧化碳,在考虑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就行;知道A后再推X和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很简单了; (2)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3)只要是相互利用的物质都行. 21 解答: 解:(1)由X为光合作用中作为反应物的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说明X是二氧化碳,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学过去的只有碳酸钙高温,所以A是碳酸钙,反应物是碳酸钙,生成物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Y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Z是氢氧化钙,所以X和Z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上升符号; (2)由前面的推断和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气、A反应.生成硫酸钙固体和X气体,可知反应物是碳酸钙、二氧化硫、氧气,生成物是硫酸钙和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3)只要是相互利用的物质就行:造纸厂的污泥给污水厂替代秸秆等造“煤”;污水厂的“煤”供给造纸厂当燃料. 故答案为:(1)CaCO3CaO+CO2↑;CO2+Ca(OH)2═CaCO3↓+H2O;(2)2CaCO3+2SO2+O2═2CaSO4+2CO2;(3)造纸厂的污泥给污水厂替代秸秆等造“煤”;污水厂的“煤”供给造纸厂当燃料.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一步是要由X为光合作用中作为反应物的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说明X是二氧化碳,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学过去的只有碳酸钙高温,所以A是碳酸钙. 36.(2012•苏州)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达到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 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 ★常温下,碘微溶入水; ★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 (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的SO2含量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①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 无 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 低 (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②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一也可以用 高锰酸钾 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 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 (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Og. 考点: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1 专题: 综合实验题。 分析: (1)①依据溶液的变色情况判断反应的进行状态,并对反应进行的时机进行控制,依据此装置能吸收的二氧化硫量不大分析测量气体中二氧化硫含量高低的问题; ②依据题干中关于高锰酸钾溶液与二氧化硫的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2)①依据反应的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即可; ②根据20℃是氯化钠的溶解度,结合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质量分析使其转化为20℃时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解答: 解:(1)①碘的淀粉溶液呈蓝色,由于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可知该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时该反应恰好完成,此时应该停止通入气体,通入过量气体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由于该装置吸收二氧化硫的量较小,所以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低的混合气体. ②因为紫红色高锰酸钾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时会发生5SO2+2H2O+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的反应,溶液现象由紫红色变成无色,所以也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代替碘的淀粉溶液完成该实验. (2)由题干可知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和2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可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对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也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 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是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是y. Na0H+HCl═NaCl+H2O 40 36.5 58.5 16g×10% x y x=1.46g 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由于该溶液在20℃时不饱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质的简便办法使其转化成饱和溶液,原溶液质量是20g+16g=36g; 设加入溶质的质量是z,则有= 则z≈9.8g 故答案为:(1)①无;低;②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一定量的SO2可由紫红色变为无色;(2)①7.3%②可向溶液中加入9.8g氯化钠.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干中提供的新信息并结合相关的基础计算完成,题型涉及面广起点较高但落点较低. 2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