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命题区域3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命题区域3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3讲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解析版

第三讲 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解析:选A 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项正确。‎ ‎2.(2019·陕西宝鸡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 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解析:选A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并非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C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错误。‎ ‎3.(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B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而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8‎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选D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不一定是有利的,A项错误;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B项错误;染色体易位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影响,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C项错误;不同物种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后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D项正确。‎ ‎5.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解析:选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的照射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都可导致基因突变,C、D正确。‎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解析:选A 假设敏感和抗性由基因A、a控制,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原敏感型大豆基因型为Aa,缺失了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导致抗性突变体出现,则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故A正确;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个体没有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再经诱变也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故B错误;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再经诱变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故C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此情况属于基因突变,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也可能不编码肽链,故D错误。‎ ‎7.(2019·贵州凯里二模)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 B.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 8‎ 解析:选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A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所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8.(2019·江西新余二模)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C.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D.三倍体西瓜不结籽的性状可以遗传,它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解析:选A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异源二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所以骡子不育;蜜蜂中的雄蜂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是可育的,A正确;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而不是种子,B错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果实和种子,C错误;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三倍体不是一个新物种,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D错误。‎ ‎9.(2019·江苏徐州质检)现有基因型ttrr与TTRR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可获得TTrr,其育种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将ttrr人工诱变可获得ttRr,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TTttRRrr,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析:选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B错误;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原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多倍体育种获得TTttRRrr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正确。‎ ‎10.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现型无影响 8‎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 解析:选B 个体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数目减少,可能对表现型有影响,A项错误;个体乙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若基因与性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个体乙染色体上基因没有缺失,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 ‎11.(2019·山西四校联考)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C.⑤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解析:选C 图中②过程中可用花药离体培养,再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AA的个体,A错误;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均可导致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⑤的亲本中,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不是同一物种,C正确;⑥过程为基因工程导入抗虫基因,获得的仍是三倍体,D错误。‎ ‎12.(2019·广东中山期末)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与宽之比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物种的是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 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8‎ C.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c种群的曲线出现了两个峰值,说明由于环境变化,变异类型增多,S值较大和S值较小的类型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得到保留,进化的结果很可能是形成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新物种,A正确;a种群中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与P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是一致的(都是平均数),且a种群的种内差异小,说明a种群生活的环境稳定,与其祖先生活的环境最相似,B正确;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辽宁五校联考)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如表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秋水仙素 浓度(%)‎ 处理植株 或种子数 处理 时间 成活率 ‎(%)‎ 变异 率(%)‎ 滴芽尖 生长点法 ‎0.05‎ ‎30‎ ‎5 d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这三种秋水仙素的浓度中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适浓度是________。‎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茎尖,再经固定、解离、________、染色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解析:(1)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但着丝点仍能分裂,因此会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是秋水仙素作用的较适宜部位。(2)从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实验中不同组中秋水仙素浓度不同,因此秋水仙素浓度属于自变量,因变量包括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其中成活率较高且变异率最高的一组对应的秋水仙素浓度为0.1%。(3)观察细胞分裂装片时制片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装片制成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答案:‎ 8‎ ‎(1)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易变异 (2)秋水仙素的浓度 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0.1% (3)漂洗 有丝分裂中期 ‎14.(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h和T、t控制,有H同时又有T的植物开紫花,有H但没有T的植物开红花,其他基因型的植物都开白花。研究人员用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单株收获F1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回答下列问题:‎ ‎(1)有多个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有个别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3∶1∶4。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F1植株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部分片段,且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参与受精后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则缺失发生在图________(填“甲”或“乙”)中的Ⅱ区域,缺失染色体上含有的是________(填“H”或“h”)基因。‎ ‎(3)为验证(2)中的解释,现有基因型为hhtt的白花植株,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和统计子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 述解释。(要求:写出具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解析:(1)依题意,F1所结的种子为F2,有多个株系的F2,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HhTt,紫花基因型为H_T_,红花基因型为H_tt,白花基因型为hhT_或hhtt,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tt、hhTT。(2)由于F1的基因型为HhTt。且“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参与受精后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若缺失发生在图甲中的Ⅱ区域,则F1植株的基因型变为hTt或HTt,F1自交得到的株系中hhT_∶hhtt∶hT_∶htt=3∶1∶3∶1或HHT_∶HHtt∶HT_∶Htt=3∶1∶3∶1,都表现为白花或紫花∶红花=3∶1,与题意不符,因此缺失发生在图乙中的Ⅱ区域。因该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3∶1∶4,与理论值(9∶3∶4)相比,紫花与红花的数减少,说明缺失染色体上含有H基因。(3)为验证(2)中的解释,即验证缺失发生在图乙中的Ⅱ区域,且缺失染色体上含有H基因,则:①实验方案为让F1植株与基因型为hhtt的白花植株正反交,观察和统计子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②若F1‎ 8‎ 植株作为母本,则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HT∶Ht∶hT∶ht=1∶1∶1∶1,白花植株只产生1种基因型为ht的雄配子,所以子代花色表现为紫花(HhTt)∶红花(Hhtt)∶白花(hhTt+hhtt)=1∶1∶2;若F1植株作为父本,则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HT∶Ht∶hT∶ht=1∶1∶1∶1,白花植株只产生1种基因型为ht的雌配子,所以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HhTt(致死)∶Hhtt(致死)∶hhTt∶hhtt=1∶1∶1∶1,子代全开白花。‎ 答案:(1)HHtt和hhTT (2)乙 H (3)①让F1植株与基因型为hhtt的白花植株正反交 ②若F1植株做母本,子代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1∶2,若F1植株做父本,子代全开白花 ‎15.(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8‎ ‎(1)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2)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90%+8%×1/2=94%。②B地区人群中Aa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比例最小。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答案:(1)基因 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 (2)基因交流 (3)①94% ②如图 ‎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