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4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教案(教材必背一站清)(全国)
专题四 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核心知识·巧整合· [核心考点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是什么? (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来实现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影响到正常秩序。 (2)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3.如何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1)国家 ①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2)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通过国家价格改革、简政放权、完善规则、诚信建设等考查对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掌握。如2016全国卷Ⅲ,14、2015全国卷Ⅰ,13、2014全国卷Ⅰ,38(2)。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全面理解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真题印证] 主要结合国家具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的具体措施考查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如2014全国卷Ⅱ,14、2015全国卷Ⅰ,14。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36 [核心考点二 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3.我国为何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对个人的影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对企业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对国家的影响 ①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关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从经济生活主体角度分析怎样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真题印证]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属于命题重点。如2014全国卷Ⅱ,15、2016全国卷Ⅲ,38(2),2013全国卷Ⅱ,38(1)。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39 [核心考点三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表现和载体是什么? (1)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载体:跨国公司 ①活动及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②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②导致风险全球化。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4.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4)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6)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学会利用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是什么? (1)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劳动。 (3)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有利于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6.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1)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学会利用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2)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树立竞争优势。 (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诚信经营,坚持名牌发展道路。 (5)坚持市场多元化,积极应对国际风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立足国内市场开发。 (6)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扩大海外投资和办厂,合理规避贸易风险。 [真题印证] 在当前个别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下,通过自贸区的建设、“一带一路”等借助于上述知识考查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如2017全国卷Ⅱ,13、2016全国卷Ⅲ,16、2016全国卷Ⅰ,38(2)。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41 ■易错诊断·明原委· 一、高考题选项 1.(2014·全国卷Ⅱ·T14 A、B、D)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是,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1 P8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属于行政手段,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属于法律手段。 2.(2016·全国卷Ⅱ·T15①)收购国外企业可以助力企业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1 P97)“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上述观点是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表现,利用外资是引进来。 二、高考题预测 3.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1 P8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诚实信用是市场主体应该遵循的原则。 4.公平竞争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1 P83)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平竞争是市场交易的原则。 ■时政金句·精提炼· 主题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十九大)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十九大) 3.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十九大) 4.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十九大) 5.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十九大) 6.“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双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 7.最大限度精简优化,协同配套,放宽市场准入,方便社会资本进入。 8.放与管相辅相成,更有效的管就可以更多的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 9.加快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进程,打破行业、地区壁垒和部门垄断,切断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间的利益关联,建立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市场。 10.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11.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 12.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 13.加快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14.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 15.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16.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 17.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分类指导的原则。 18.医卫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19.改善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20.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 主题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 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 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十九大)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九大) 4.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十九大) 5.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6.要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创新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资源环境利用强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体制机制,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7.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8.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9.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手发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10.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1.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动力。 12.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开放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13.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14. 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15.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6.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 17.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18.“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 19.“双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是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支撑。 20.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并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 21.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2.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23.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 24.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5.发展绿色再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26.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27.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28.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 29.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30.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31.要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3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利用互联网等新平台新模式,集聚优化创新要素,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 33.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34.坚持统筹兼顾、市场导向、继承创新、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35.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 36.技术创新在应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增长和发展、能源获取和能源安全等相互关联的挑战中具有关键作用。 37.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38.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主题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十九大) 4.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九大) 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十九大)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十九大) 8.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十九大) 主题四 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1.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十九大) 2.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十九大) 3.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十九大) 4.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九大) 5.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十九大) 6.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7.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8.要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收支平衡。 9.“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各国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 10.我们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11.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12.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13.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世界经济。 14.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15.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 ■精彩答案·要谨记· 典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就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问题:我国粮食供需错配,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粮食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压力大。 措施: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优质特产农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增加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树立粮食安全观念,提高粮食质量安全。 典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 答案:①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活动交易成本。②促进消费模式革新,提高居民消费质量,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③带动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激活新领域就业。④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⑤促进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加快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