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习考前综合提升专题二十六时政热点集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习考前综合提升专题二十六时政热点集训

专题 二十六   时政热点集训 考前综合提升 2017 年 12 月 18 ~ 2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 2018 年的第一项重点工作。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 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 “ 破 ”“ 立 ”“ 降 ” 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 “ 僵尸企业 ” 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降低物流成本。 热点一 深化供给侧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背景材料 1. 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在关注 “ 需求侧 ” 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 “ 供给侧 ” ,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这一思路的传导路径是 A. 实行投资驱动战略 → 社会总供给增加 → 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 国家 经济 增长 B. 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 → 减轻企业税负 → 增加研发投入 → 提高 质量 和 效益 C.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 居民收入增加 → 刺激居民消费 → 推动经济发展 D. 进行临时价格干预 → 保持物价稳定 → 保护消费者利益 → 推动经济发展 热点押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题目中,要进行 “ 供给侧 ” 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减轻企业税负,增加研发投入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故 B 选项入选 。 A 选项错误,之所以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是因为社会总供给少 。 C 选项是从需求侧的角度而言的 。 D 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 2 3 4 5 2.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 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企业应该 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② 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③ 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商品的供应量  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②③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企业应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 ①④ 符合题意 ; ② 是政府应该采取的举措 ; 企业 并不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商品的供应量来提高供给的质量, ③ 说法错误。 1 2 3 4 5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 “ 十三五 ” 经济发展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 。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 ① 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② 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  ③ 完善产品种类,开拓国际市场  ④ 加强质量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②④ 正确 。 供给 侧改革与诚信建设无关, ① 不选 ; 供给 侧改革要提高的是产品质量,不是增加产品种类, ③ 无关。 1 2 3 4 5 4.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 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1 2 3 4 5 5. 当前,我国 “ 人口红利 ” 减少,单位 GDP 的能源消耗过大、产能利用率低,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 “ 再工业化 ” ,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我国制造业停滞在国际分工的中下游,发展主要依靠扩大再生产,发展的速度快了,却导致去库存和应收账款压力过大,过剩产能反而成了包袱。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并存,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要依靠进口。 201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积极影响,并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①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③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④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① 实施科学调控,对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调节、监管和服务。 ② 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有利于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划,破解产能过剩问题。 ③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 2 3 4 5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 〇 二 〇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热点二 打好精准之战 决战脱贫攻坚 背景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 〇 二 〇 年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据此回答 1 ~ 2 题。 1.2018 年 2 月 11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 2 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① 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 能够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同步发展  ③ 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④ 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热点押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② 错误,错在 “ 同步发展 ” ; 生态 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③ 说法错误。 1 2 3 4 5 2.2017 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这说明财政 ① 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②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③ 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保障  ④ 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材料体现了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 ②③ 符合题意 。 ① 不符合题意, ④ 错误,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 1 2 3 4 5 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使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书写了人类脱贫史上的最伟大的故事。精准扶贫政策能取得重大成效的原因是 ① 经过深入调查,抓住了推进扶贫工作的关键  ② 进行辩证分析,着重把握了扶贫工作的主流  ③ 坚持实事求是,扶贫工作做到了主客观相统一  ④ 立足关键部分,发挥脱贫对发展全局的作用 A.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一词表明依据客观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做到了主客 观相统一,同时精准一词也表明抓住了扶贫的关键所在,故 ①③ 符合题意 ; ②④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4.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 1 300 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 “ 最伟大的故事 ” ,扶贫力争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不让一个地区掉队,这是基于 ① 党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② 消除各地区各民族间的差别  ③ 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答案 解析  ② 错在 “ 消除 ” ; ④ 与题干主旨不符。 解析 1 2 3 4 5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 “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摆脱贫困需要智慧。习近平在 2015 年 9 月 9 日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 “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 结合材料,分析从 “ 项目扶贫 ” 到 “ 精准扶贫 ” 的转变如何体现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的知识。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 项目扶贫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要精准扶贫。 (3) “ 精准扶贫 ” 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4)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1 2 3 4 5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同意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新党章。 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将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 “ 累赘 ”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成为普遍共识。价值理念的 “ 绿色革命 ” 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热点三 守住绿水青山 方得金山银山 背景材料 1. 曾经 “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 的荒漠沙地塞罕坝,在林场建设者们持续 55 年的造林后,变成了广袤林海、减排固碳的 “ 天然氧吧 ” 。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C. 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前提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自然界 热点押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A 不选 。 塞 罕坝的变化是自然环境的改变不是人类社会的变化, B 不正确 。 D 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 2 3 4 5 2. 某市 2017 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 21.6% 和 13.2% ,分别比上年度提高了 0.8 和 0.5 个百分点,但 PM2.5 年均浓度值比上年度降低了 9 微克 / 每立方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该市 ① 化解产能过剩取得明显的成效  ②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 经济发展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④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材料中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以及 PM2.5 年均浓度值变化可以看出,该市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取得成效, ②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 ① 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 ③ 中的 “ 数量 ” 提升在题干中也无法看出,排除。 1 2 3 4 5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②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③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④ 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② 项观点错误 ; 正确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④ 项观点错误。 1 2 3 4 5 4. 早在 2006 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以笔名 “ 哲欣 ” 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清晰梳理了对 “ 两山 ” 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正确解读是 ① 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  ② 第二阶段的认识也具有真理性,只不过后来被更高水平的认识所推翻  ③ 第三阶段的认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 三个阶段共同说明,人类永远前进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从对 “ 两山 ” 关系的认识过程来看,第一阶段认识的局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难以避免,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是对 “ 两山 ” 关系认识的深化,但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①③ 符合题意。 1 2 3 4 5 5.A 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认识到,竭泽而渔的掠夺和刀耕火种的开发,都不能创造出真正的金山银山,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村依托自然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现代技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深度开发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 “ 金山银山 ” 和 “ 绿水青山 ” 的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 A 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 “ 金山银山 ” 和 “ 绿水青山 ” 统一的。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 A 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4)A 村在尊重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实现了 “ 金山银山 ” 和 “ 绿水青山 ” 的统一。 1 2 3 4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 年 2 月 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 15 个持续关注 “ 三农 ” 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热点四 实施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 背景材料 1. 李克强总理在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下列有助于实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 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  ②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③ 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热点押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① 选项错误,政府不能直接对农产品进行定价 。 ③ 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2. 某省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通道。为此,该省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 “ 互联网+农村物流 ” 行动,做优做精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某省振兴乡村的举措 ①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 能够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 完善了农村的分配制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④ 能促进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根本途径, ① 项说法错误 ; 材料 不涉及农村分配制度的完善, ③ 项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3.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 “ 三农 ” 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应该 ①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立法职能  ②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④ 正确行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A.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答案 1 2 3 4 5 4.2018 年 2 月 5 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该方案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 ① 立足乡村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资源  ② 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 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④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从唯物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排除 ④ 。 题目 中,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要立足乡村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资源,激发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故 ①③ 入选 。 ② 排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与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无关。 1 2 3 4 5 5. 经济落后的 W 市出台多种措施助推乡村振兴。整合涉农财政资金 15 亿元,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重点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产业扶贫、教育发展、农村公路 建设 等项目的实施,帮助 2.3 万多贫困户脱贫;落实回乡创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 10 万农民工回乡创业, “ 十万城归 ” 创办乡镇企业 8 458 家,不仅带动 5 万多人就业,还促进财政持续增收,该市 “ 钱+人 ” 要素的聚集打开了新时代乡村复兴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劳动和就业的角度,指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答案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农村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2 3 4 5 (2) 运用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 W 市的成功实践对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答案 答案  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W 市通过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推动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和财政增收,成功打开了新时代乡村复兴的新局面,这给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是: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1 2 3 4 5 2018 年 3 月 22 日,美国打响了对华贸易战的第一枪,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拟对价值 5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限制中国对美技术投资与并购。 23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 232 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计划对价值 3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同日,美国在世贸组织 (WTO) 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向中方提出磋商请求。 4 月 4 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 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 1 333 项 500 亿美元的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中方随即宣布,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 14 类 106 项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 4 月 5 日,特朗普称要额外对 1 000 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 6 日做出强硬回应,称中方必定予以坚决回击、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热点五 维护贸易自由 推进经济全球化 背景材料 1.2018 年 3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 “ 301 调查 ” 结果,拟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此举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① 是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  ②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③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左右 “ 游戏规则 ” ④ 为各国提供了发展空间 A.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 ①③④ 热点押题 √ 1 2 3 4 5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左右 “ 游戏规则 ” 并不能说明美国此举为什么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 ③ 不选。 答案 解析 2.2018 年 3 月 2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 “ 301 调查 ” 结果,拟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 500 亿美元,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针对知识产权领域采取惩罚性措施。面对美国发起的 “ 301 调查 ” ,我国应该 ① 持续完善立法,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② 增强自主创新,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 增加商品出口补贴,扩大商品出口规模  ④ 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1 2 3 4 5 3.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严阵以待,坚定维护中方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中方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期待双方协商,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由此可见 ① 处理国际问题应当立足双方共同利益  ②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③ 我国努力寻求同其他国家的利益交汇点  ④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① 表述错误,排除 ; 题 干没有强调世界多极化, ④ 与题意无关,排除。 √ 解析 1 2 3 4 5 4.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 习近平主席的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 人为割断事物的联系都是有害的  ② 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 性  ③ 打贸易战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 ④ 要尊重并利用规律,互利双赢 A. ①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答案 1 2 3 4 5 5. 中国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全球化步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主动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水平,拓宽开放广度与深度,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构建沿边地区开放新平台,优化对外开放城市区域布局,全面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改变全球经济南北失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排名提升至第三位。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1 2 3 4 5 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说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意义。 答案 答案  (1) 关系: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中国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中国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 意义: 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水平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中国内需的持续增长,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就业机会。中国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1 2 3 4 5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为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现行 “ 八二宪法 ” 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 1988 年、 1993 年、 1999 年、 2004 年进行了 4 次修改。每一次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热点六 修改完善宪法 维护宪法权威 背景材料 1.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草案 ) 》,这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①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② 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决定权  ③ 使宪法紧跟新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④ 促进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②④ 热点押题 √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解析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 ② 项说法错误 ; 宪法 修正案的通过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 项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2.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确立了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 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 全国人大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④ 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 错误 ; 人民代表大会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③ 错误。 1 2 3 4 5 3.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强调,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体现了 A. 认识与实践的变化同步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但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实践同步的, A 项观点错误 ; 正确 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发展, C 项观点错误 ; 材料 不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项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4.2018 年 1 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被写进宪法。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 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 改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 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  ④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③ B . ②③ C. ①④ D .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 表述错误 ; ③ 不是历史唯物主义道理,属于辩证法范畴。 1 2 3 4 5 5. 我国宪法修改一般经过党内程序、人大程序和人民参与程序。 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中共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随后,该草案在党内外反复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中共中央的建议。 2018 年 1 月 26 日,中共中央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经常委会审议和表决,决定将宪法修正案 ( 草案 ) 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2018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审议后高票通过。 结合材料,说明本次修宪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体现了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修宪建议交全国人大审议,遵循了法定程序,坚持了依法执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修改宪法的权力;修宪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凝聚社会共识,发扬了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本次修宪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 2 3 4 5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2018 年 2 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2018 年 3 月 17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七 深化机构改革 完善国家治理 背景材料 1.( 判断 ) 国家设置了新的监察机关,实现了对具有公权力的各类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是提高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的有力举措。 热点押题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F 。国家整合党和政府的监察部门,设置了新的监察机关,实现了对具有公权力的各类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是提高行政机关外部监督的有力举措。 2.2018 年 3 月 13 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将减少 8 个,副部级机构减少 7 个。机构设置实现了全方位优化,权责关系进一步明确。这次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这说明 ① 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 全国人大行使了审议权  ③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全民性和真实性  ④ 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国家具有阶级性,人民民主专政具有 “ 全民性 ” 说法错误, ③ 不选,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职权, ② 错误。 1 2 3 4 5 3.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该方案,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改革有利于 ①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② 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 精简政府机构,淡化政府行政监管  ④ 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A.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国务院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利于优化职能配置,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故 ④ 项入选 ; 有利于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故 ① 项入选 ; 材料 并未涉及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故 ② 项不选 ; ③ 项 “ 淡化 ” 表述错误。 1 2 3 4 5 4.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规定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这表明 ① 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 监察委员会与 “ 一府两院 ” 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③ 监察委员会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检察权  ④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答案 1 2 3 4 5 5.2018 年 3 月 21 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对外公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方案明确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并在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指出了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向。 结合材料,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谈谈政府机构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 政府机构改革属于完善上层建筑。有助于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 2 3 4 5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和《经 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类节目,如 “ 缕缕清风,拂过我们希望亲近文化的心 ”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 “ 扬弃、创新 ” 。扬弃,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守住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优质基因。创新,就是着眼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成为现代 “ 活水 ” ,为今人所取、为发展所用。 热点八 传承传统文化 坚守文化本根 背景材料 1. 在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舞台上,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绎出《苔》诗所蕴含的 “ 平凡人为实现不平凡梦想而努力的精神 ” ,让这首小诗重新传遍大江南北。这表明,传承传统文化要 ① 保持和发扬其积极向上的内容  ② 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 不失本色,原汁原味地呈现  ④ 坚持用西方优秀文化进行改造 A. ①② B.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热点押题 1 2 3 4 5 答案 √ 2. 央视《国家宝藏》以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文物故事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让人们在见识中华瑰宝、寻找文化基因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这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C. 史书典籍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重要途径, A 项观点错误 ; 文化 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B 项观点错误 ; 汉字 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C 项观点错误。 1 2 3 4 5 3. 从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地方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中国面孔》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火爆荧屏。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掀起了全社会学习中华古诗词、历史、语言的热潮,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 ①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 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 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④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答案 √ 解析 解析  ① 错误,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 ③ 与题干主旨不符。 1 2 3 4 5 4. 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 2018 年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绎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 ① 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③ 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 结合 ④ 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新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 ① 错误 ; 文化 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并不是源自文化创新, ② 错误。 1 2 3 4 5 5. 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 300 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 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苔,虽 “ 白日不到 ”“ 花如米小 ” ,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 (2)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 (3) 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主观条件也不优越,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1 2 3 4 5 ( 4)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虽然我们平凡,只要我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伟大。 1 2 3 4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 热点九 新时代新思想 新目标新征程 背景材料 围绕 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 判断 )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可以被推翻的。 热点押题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F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 2.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 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③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 认识受到认识对象本质暴露程度的制约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说明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说明了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故 ①③ 选项入选 。 ②④ 选项的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1 2 3 4 5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 A.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 √ 解析 解析  材料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正确 。 A 、 B 没有体现不变,排除。材料没有揭示社会意识的变化, D 排除。 1 2 3 4 5 4 . 党的 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的这一安排 ① 正确把握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② 证明特定情况下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 彰显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④ 注意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党的十九大的这一安排正确把握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彰显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如期实现阶段性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①③ 符合题意 ; 无论 在什么情况下,社会意识也不能决定社会存在, ② 说法错误 ; 分 两个阶段来安排体现的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原则, ④ 与题意不符 ; 正确 选项为 B 。 1 2 3 4 5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根据这一判断,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改革开放 40 年来 , 1 2 3 4 5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即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是,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如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越来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党作出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 的重大政治论断的依据。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当前,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改革开放 40 年来基本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 (3)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不再是 “ 落后的社会生产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只讲 “ 物质文化需要 ” 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党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具体把握。 1 2 3 4 5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 40 年众志成城, 40 年砥砺奋进, 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 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 “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热点十 奋斗成就人生 行动成就梦想 背景材料 1.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泽山说: “ 专业无所谓冷热,任何专业只要肯钻研都会大有作为。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火炸药是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领域。 ” 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善于利用社会客观条件  ③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④ 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热点押题 1 2 3 4 5 答案 √ 解析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 “ 肯钻研都会大有作为 ”“ 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 ” , ①④ 正确 。 题 干没有体现要利用社会客观条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②③ 与题意无关。 1 2 3 4 5 2. 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在比赛犯规后发了一条微博, “ 失败了就总结失败,这样只会更激励我更期待接下来的比赛。愈是硬仗,我们自身愈该硬气,我会拼到最后。 ” 几天后,他夺得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金牌。这启示我们应 A.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B. 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 C. 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D.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 愈是硬仗,我们自身愈该硬气,我会拼到最后 ” ,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 符合题意 。 B 、 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C 夸大了价值观作用。 1 2 3 4 5 3.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 68 年来,新中国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创造都是数以亿计的建设者奋斗的结果。他们中有让中国 “ 站起来 ” 的奉献者,有让中国 “ 富起来 ” 的领头羊,有让中国迈向 “ 强起来 ” 的弄潮儿。从中我们深刻领会到 ① 每一个建设者的不懈奋斗必将让国家发生历史性的飞跃  ②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③ 人们以不同方式为国家创造价值,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④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答案 √ 1 2 3 4 5 4. “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成长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 这段励志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 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 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③④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并没有体现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① 不选 ; 材料 并没有体现个人要对社会作出奉献,没有体现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 不选。 1 2 3 4 5 5.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 “ 攻坚拔寨 ” 的冲刺期,我们更需要弘扬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越是面对困难和矛盾,越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始终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帮扶干部;有每年坚持办好扶贫 “ 十件实事 ” ,带领乡亲完成打井、修桥、铺路、建水站等 56 项民生工程,让贫困村蝶变为富裕村的河南省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有放弃 10 万年薪,坚守穷乡 10 年,采取城乡结亲,以购代捐的方式,让贫困地区 “ 空心村 ” 得以重生的四川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有不忘为民初心,风餐露宿, 36 年执着坚守,用双手凿出绝壁饮水奇迹的贵州省团结村村支书黄大发 …… 他们励志笃行,以身践行,勇于在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发扬奋斗精神对扶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答案 1 2 3 4 5 答案  (1) 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 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奋斗精神,有利于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树立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 2 3 4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