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1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1mm、3.80cm。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2.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 km/h。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 h。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 【答案】1800、2、静止。 【解析】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v=500m/s=500×3.6km/h=1800km/h; 根据v=可得, 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t===2h。 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800、2、静止。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时,两车相距8m。 【答案】运动、4。 【解析】(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24m,一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16m,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这样两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 (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时,它们相距8m。 4.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5.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声源、响度。 【解析】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接收。此题中,采用“微爆破”技术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这样就可以控制噪声的强度,也就是噪声的响度。 6.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答案】D;-22;38。 【解析】(1)在甲图中,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只有D正确。 (2)在甲图中,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20℃下两格处;示数为:-22℃,是冰的温度。 在乙图中,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是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D;-22;38。 7.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特别凉快是因为酒精 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 【答案】汽化、水蒸气。 【解析】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特别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时从人体吸热; 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 答案为:汽化、水蒸气。 二、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8.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庹,约8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柞,约2.8m(柞: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x 【答案】A。 【解析】一臂展的长度约等于小明的身高,为1.6m,5臂展约为8m,故A正确。 一步幅的长度约为人身高的三分之一为0.5m,10步幅约为5m,故B错。 一拃的长度约为0.15m,4拃的长度约为0.6m,故C错。 物理课本的百度约为0.5cm,故D错;应选A。 9.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答案】A。 【解析】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 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故选A。 10.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A.2.5 m/s B.3.3 m/s C.7.0 m/s D.11.1m/s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估算中学生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10m/s,不可能达到11.1m/s;而2.5m/s和3.3m/s太慢,7m/s符合题意。 11.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8m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 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12.当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上与地球指挥中心通话时,是振奋人心的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C.航天员讲话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答案】A。 【解析】无论哪个人、哪件物体,所发出的声音都是其振动产生的,故航天员说法发出的声音也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 速度3.0×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是声速,故B错; 航天员说话的声音不可能靠声波传回地面,因为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没有介质存在,故C错; 航天员讲话声音很大不是因为她的音调高,声音大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 13.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广东分会场出现如图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根据音色不同;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5m/s 【答案】A。 【解析】任何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C错;任何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B错;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和声音来自哪里无关,故D错;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仍靠音色,故正确答案是A。 14.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C。 【解析】水银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它的分度值是0.1℃,由于体温计中间有一弯曲的小细管,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回到原始状态。由此可知,此题正确答案是C。 1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为0℃;正确。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2min-5min,过程是3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6.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 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 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A。 【解析】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A。 17.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答案】C。 【解析】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 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 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故应选C。 18.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答案】C。 【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8分,第20题6分,第21题7分,共21分) 19.(8分)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时间;(2)小;大;(3)0.8。 【解析】(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2)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的平均速度:v=s/t=120.0cm/(1s+0.5s)=80cm/s=0.8m/s。 故答案为:(1)时间;(2)小;大;(3)0.8。 20.(6分)图中为八(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传播的一些场境。 甲图说明声音在______中能传播;乙图中的声音通过______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中不能传声。 【答案】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 【解析】(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2)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 (3)当不断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21.(7分)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l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答案】(1)由下至上;(2)68;(3)如图。 【解析】(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68℃。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22.(6分)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h+t)=10km/ht, 解得:。 (2)由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答:(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23.(6分)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说“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那太空中的星球、空间站等都在运动,但我们听不见来自它们的声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只说传播速度,还应说明是什么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此正确的说法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