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8《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王道之始也。 (4)未之有也。 A.(1)与(2)不同,(3)与(4)相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相同,(3)与(4)不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然”字。 A.填然鼓之。 B.太后曰:“然。”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以为然。 3、对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则修文德以来之。 (2)王好战,请以战喻。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以五十步笑百步。 A.(1)与(3)不同,(2)与(4)也不同。 B、(1)与(3)相同,(2)与(4)也相同。 C.(1)与(3)相同,(2)与(4)不同。 D、(1)与(3)不同,(2)与(4)相同。 4、下列各句中的“兵”字和“兵认既接”中“兵”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汗大点兵。 B、纸上谈兵。 C、斩木为兵。 D、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 5、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思想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有相同之处。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孟子的梦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孟子理想中的“理想国”呢?他的梦想,和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着怎么样的相似点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起来看一下孟子心中的理想国度。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三、熟读课文 自主学习 1.第一遍学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piǎo (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wū ( )池 (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 )之义 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 莩 (3)tún zhì xù (4)cù 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 xiáng(7)颁 bān通假字,同“斑”(8)悌 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三、布置作业 : 掌握相关字词,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相关段落。 11 第二课时 一、 前置测评,检查学生对本文重点字词的掌握。 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字词与比喻论证的使用。 自主学习 诵读第1——4段 分析下列问题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合作探究 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小组讨论比喻论证的好处。 ((提示 :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比较了“五十步”和“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小结:由上述分析可知,梁惠王的“尽心”——移民移粟不解决根本问题。很自然的引出孟子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施仁政。只有施仁政,才能做到“天下之民至焉”。 精讲点拨 诵读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一、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1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反思总结与拓展: 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传递出什么政策信息?这和孟子的“民本思想” 有什么联系?这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密切的联系?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1、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把握本文中的几个重点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句式。重点翻译几个文言句子。 2、查阅相关材料,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知道孟子“民本”思想。 预习内容: 1、 实词预习 A通假字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特殊词义 (1) 河内凶 (2) 邻国之民不加少 (3) 直不百步耳 (4) 数罟不入洿池 C词类活用 (1) 填然鼓之 11 (1) 树之以桑 (2)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 然而不王者 2、虚词预习 而 (1) 弃甲曳兵而走 (2) 或百步而后止 (3) 然而不王者 (4)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其 (1) 则移其民于河东 (2) 移其粟于河内 (3) 无失其时 于 (1) 寡人之于国也 (2)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之 (1) 寡人之于国也 (2) 察邻国之政 (3) 填然鼓之 (4)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 王道之始也 (6) 鸡豚狗彘秩畜 (7) 申之以孝悌之义 (8) 未之有也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1 (1)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非我也,岁也 疑问句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句子翻译 (1)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预习存疑: 1、阅读本文,将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字词、句子划下来,准备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解决。 结合相关的材料,认真领会本文,重点解决重点问题。 11 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各有什么不同。 1、河东凶亦然 2、非我也,兵也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四、文句翻译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 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问答题 深化探究 11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你是怎样看的? 六、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填然鼓之”一句中“填”是拟声词,“鼓”为击鼓,与“一鼓作气”中的用法相同吗?属哪种活用?“之”是代词吗? 2、“兵刃既接”“兵”是“士兵”的意思吗? 3、“弃甲曳兵而走”。其中“曳”怎么解释?“走”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一致吗? 4、这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5、“是亦走也”这句话是陈述句还是判断句? 6、作者用比喻说理有什么效果? 11 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 )于河内 弃甲曳( )兵 数( )罟( ) 不入洿( )池 不可胜( )食 衣( )帛( ) 然而不王( )者 谨庠( )序之教 二、释词、句: 河内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弃甲曳兵: 或百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直不百步耳: 不违农时: 数罟: 谷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黎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斧斤以时入山林: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翻译句子(指明句式):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11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王好战,请以战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文学常识: 1.《论语》是一部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由 记载。 2. 、 、 、 合称为“四书”。 3. 是记载 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 五、课文默写: 1.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2.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