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时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课时作业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第16课 猫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污涩(sè)    红绫(línɡ)    凝望(nínɡ)   郁闷(yù)‎ B. 怂恿(sǒnɡ) 惩戒(chénɡ) 屋脊(jǐ) 雏鸟(chú)‎ C. 蜷伏(juǎn) 怅然(chànɡ) 懒惰(duò) 咕噜(lu)‎ D. 诅骂(zǔ) 虐待(nüè) 忏悔(chàn) 安详(xiánɡ)‎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叮嘱  冤枉  走廊  提心吊胆 B. 辨诉  乞丐  酸辛  妄下断语 C. 逃避  咒骂  悲楚  畏罪潜逃 D. 消耗  藤椅  鸟笼  主观臆断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B. 妈妈经常怂恿我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 C.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D. 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4. 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C.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D.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5.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①三妹是最喜欢猫的,三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②有一次,从隔壁要了新生的一只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第①处:  ‎ 第②处:  ‎ ‎6.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2)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 ‎(3)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 ‎(4)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 ‎7. 下面是一份有关饲养宠物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养宠物狗比率 ‎12%‎ ‎8.2%‎ ‎7.5%‎ 养宠物猫比率 ‎3.1%‎ ‎4.3%‎ ‎5.4%‎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  ‎ ‎  ‎ ‎(2)假如通过实地采访探究其中原因,面对一位采访对象,你会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 ‎  ‎ ‎(3)阅读下列新闻,谈谈你的看法。‎ ‎2019年11月3日晚上,杭州徐女士带着孩子在小区门口散步时,遇到了未拴狗绳的宠物犬。小狗追逐吓到孩子,徐女士便用脚驱赶。狗主人金某冲过来指着徐女士说:“你干嘛踢我的狗?它是我儿子好不好!”,随后将徐女士殴打致左手环指骨折。‎ ‎  ‎ ‎  ‎ ‎  ‎ ‎  ‎ ‎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8. 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的事情,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呢?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删去吗?‎ ‎  ‎ ‎  ‎ ‎  ‎ ‎  ‎ ‎  ‎ ‎9.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 ‎  ‎ ‎  ‎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  ‎ ‎  ‎ ‎  ‎ ‎10. 本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  ‎ ‎  ‎ ‎11.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 ‎  ‎ ‎12. 第三只猫的遭遇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自选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  ‎ ‎  ‎ ‎  ‎ ‎  ‎ ‎ 三、课外阅读 忠犬大黄 一天半夜,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和狗的狂吠声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披衣下床,打开门。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刘奶奶孀居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他们要接她去他们那儿住,刘奶奶不肯,坚持要独居。‎ 随着大黄的引领,我来到刘奶奶家里。躺在床上的刘奶奶脸色紫黑,头歪在一边,奄奄一息。我吓坏了,立即叫来老公,拨打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了,但是医生称是脑出血,回天无术。后来我打电话通知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前来料理丧事。大家的心思都在丧事上,没人注意到大黄。刘奶奶的儿子走之前说,将大黄扔到乡下,由它自生自灭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下班,我看到刘奶奶紧锁的家门前趴着大黄。我蹲下细瞧,大黄瘦多了。我不知道这么长的路程,大黄是如何认得路又如何跑来的。它该饿了吧?我到宠物店买了专门的狗粮。但是大黄一口没动。我走近大黄,抚摸它有些干枯的毛皮,我发现有泪溢出了它的眼眶。它是在悼念它的故主啊,我的心颤抖了,为一只狗的忠诚。‎ 过了七八天,我看见那碗里的狗粮没了,心中一喜。大黄用软软的身体摩挲着我的腿,很是依恋,我把它带回家,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对大黄却有了深深的挂念。此后,我上班它就出去流浪,下班它就摇着尾巴跟着我回家。大黄很爱干净,大小便都是到卫生间。渐渐地,我发现大黄身体发福了,我以为这是我饲养的功劳,很是沾沾自喜。有一天下班,我看见大黄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嘴里还流着血,血滴了一路,它的腹部有一个钢圈紧紧地卡着,勒得血迹斑斑。我猜测,可能有人把它当成流浪狗,想套去换钱。我心疼地抱着它,试图解开那钢圈。大黄似触电般拼命挣脱,可能是受惊了。老公说,到兽医站打点麻药,再慢慢解开。‎ 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去了兽医站。兽医手一摸说,这只狗快要临盆了。我大惊失色,医生打了麻药,用老虎钳仔细扳断钢圈,钢圈深深地嵌进肉里,大黄的腹部血肉模糊,我和医生双手沾满了大黄的鲜血,医生在伤口上涂上药粉。我回家买来骨头给大黄滋补身体。三天后,大黄趴在床肚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不一会儿,一只只小狗就生下来了,一连生了九只。我发现大黄刚有点愈合的伤口也被产痛挣裂开,渗出缕缕血丝。可怜的大黄啊。‎ 我看大黄独自哺乳九只小狗,很是吃力,就和老公商量,把九只小狗送人。大黄像听懂我的话似的,时时刻刻警惕地看着我。终于趁大黄吃食时,我瞅准一个空当,将九只小狗装在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内送到二桥一个熟识的理发店的老板,托他送人。‎ 没有了小狗的大黄,神色戚然,泪水盈眶,我心中实在不忍,抱着大黄去那家理发店探望它的孩子。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呜呜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短暂的团聚后,大黄咬着我的裤管示意离开,我千叮咛万嘱咐,要理发店老板务必找几个妥当的人家领养。‎ 大黄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没有看到大黄,一连很多天都没有看到它。一天早上,我去买早点,发现刘奶奶的门口卧着大黄,我见它神色不对,一摸鼻息,才发现它已经死了。‎ 所谓的进食发福,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13. 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将故事脉络补充完整。‎ 引领邻居,救助主人→  →身体发福,快要临盆→  →告别孩子,追随主人 ‎14. 文章前面说大黄对狗粮“一口不动”,体型“瘦多了”,后面又说“碗里的狗粮没了”,它“身体发福”。这样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  ‎ ‎  ‎ ‎15. 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  ‎ ‎  ‎ ‎(2)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呜呜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  ‎ ‎  ‎ ‎16. “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为什么会对大黄有了深深的挂念,并且愿意养大黄?‎ ‎  ‎ ‎  ‎ ‎  ‎ ‎17. 读完全文,说说大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让人欣赏。‎ ‎  ‎ ‎  ‎ ‎  ‎ ‎  ‎ 参 考 答 案 ‎1. C 2. B 3. B 4. A ‎5. 第二个“三妹”改为“她”。 “一只”与“新生的”调换位置。‎ ‎6. (1)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4)外貌描写 ‎7. (1)从2017年到2019年,虽然养宠物狗的人比养宠物猫的人要多,但是养宠物狗的人在逐步减少,而养宠物猫的人在逐步增多。‎ ‎(2)示例:请问你选择养宠物猫的原因是什么?‎ ‎(3)‎ 示例:可以理解一些养狗人士的爱犬之心甚至达到了把狗视作自己亲孩子的程度,但文明养狗,人人有责。公共场合,作为犬主更要有责任心和社会公众意识,文明、理性养狗,千万不要借着爱犬的名义做出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 ‎8.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后文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显中心,详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因此写前两只猫的文字不能删去。‎ ‎9.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抒发了“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恼怒的心理。‎ ‎10. 用第一人称可以让作者极其自然地利用“我”的角度,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1.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自己因伤害了无辜的猫而内疚和悔恨的感情;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12. 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或从猫的角度来说:出现了误解不可以逃避,应该用行动证明自身的清白)‎ ‎13. 不肯吃食,悼念故主 产下小犬,遭遇送人 ‎14. 不矛盾。因为前面大黄悼念故主,所以拒绝食物,瘦多了;后文交代它快要临盆,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它才肯吃食。‎ ‎15. (1)句子中“咬”“拖”两个动词准确精当,形象地刻画出大黄引领邻居救主的急切行为。‎ ‎(2)句子中“搂”字体现了大黄见到孩子时的慈爱之举;“呜呜地欢呼”绘声绘形,足见大黄与孩子团聚的快乐情景。‎ ‎16. 大黄因为怀念故主,坚守在故主家门前,因为怀念故主而流泪、不愿进食。从侧面表现出“我”被大黄的忠义感动了。‎ ‎17. ‎ ‎①忠诚:因为主人离世,拒绝吃食;离开孩子后,追随主人而去。②爱孩子: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开始进食;孩子被送人后“神色戚然,泪水盈眶”;见到孩子后“搂作一团,呜呜地欢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