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阶段综合测试3必修2 Word版含解析
阶段综合测试(三)〈必修2第1~4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B.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检验 D.孟德尔据一对性状杂交实验做出了“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 解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易于区分的性状等是其作为遗传学经典实验材料的显著优点。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交,因此杂交前需去除雄蕊以便实现人工授粉。“测交实验”是对孟德尔所提出的假说的验证过程。在孟德尔所处的时代,孟德尔及同时代科学家对染色体尚未形成正确认知。 答案:D 2.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发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D.2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孟德尔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使用了测交的方法,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即可代表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是1:1。这就可以证明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答案:C 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DNA复制、基因加倍、染色体加倍 B.精原细胞的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精原细胞通过两次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已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未改变。精原细胞经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产生精子,但不能说是两次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 答案:C 4.下列有关人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 B.精细胞形成精子时失去了大部分的细胞质 C.次级卵母细胞形成时已决定了卵细胞的基因组合 D.性激素在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解析:联会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成熟的精子头部只有细胞核,丢失绝大部分的细胞质;卵细胞的基因组合由次级卵母细胞决定;性激素促进有性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答案:A 5.(2013·湖北八校联考)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解析: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丙中BC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与图甲对应,D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与图乙对应;图丁中a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4,应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丙的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对应图丁中a时期,图丁中b时期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可对应图甲细胞;图丙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曲线既可代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也可代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 答案:C 6.(2013·东城区检测)将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双链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不含32P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B.初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C.某个时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半数的染色体含有32P D.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32P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每一条染色单体都含有32P,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此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32P。 答案:D 7.(2013·江西省丰、樟、高、宜四市联考) 如图所示为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共同翻译出一条多肽链 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D.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时间越短 解析:由图可知,该过程为翻译过程,由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且每个核糖体单独翻译出一条多肽链,故A错误。图示中多个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完全相同,故B错误。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说明该肽链有100个肽键,由101个氨基酸组成,肽链中的氧原子存在于肽键(100个)、羧基端(2个)和R基(可有可无)中,至少有102个O,故C正确。图中每个核糖体独自合成一条完整的肽链,所需时间大致相同,故D错误。 答案:C 8.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一个基因不可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 C.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 D.初始RNA的剪切、加工不在核糖体内完成 解析:由题干知,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故A正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除了一基因对应一性状的,还有课本上提到的多对基因对应一个性状的(如高度控制),也有一个基因决定几个性状,称为基因的多形性,如带w基因的小鼠,表现毛色为花鼠和含铁红细胞性贫血,故B错。由题干知,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细胞核内完成。 答案:B 9.果蝇的红眼(R)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r),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的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C.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D.纯合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交配,所得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代所产生的卵和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依次是3:1和1:1 解析:果蝇的红眼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所以等位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D项中P XRXR×XrY ↓ F1 XRXr×XRY ↓ F2 XRXR XRXr XRY XrY 1 : 1 : 1 : 1 故雌果蝇产生R与r配子的概率为3:1,雄果蝇产生R与r配子的概率为1:1。 答案:B 10.如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解析: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不能分离。其中的隐性基因传给后代只有纯合时才表达,若后代为杂合子则不能表达。该染色体含1个双链DNA分子,其中的A=T、G=C。 答案:D 11.如右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双胞胎。下列有关选项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2号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C.若3、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相同的概率为4/9 D.若3、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基因重组 解析: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若为同卵双生,性状差异来自于环境条件。 答案:B 12.已知某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鉴定所研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不能用下列哪种杂交方法( ) A.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 B.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个体与纯合显性雄个体杂交 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 D.杂合显性雌个体与(杂合)显性雄个体杂交 解析: A方案可行,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全部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或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方案可行,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个体与纯合显性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隐性雄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现全部为显性,不出现隐性雄个体,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方案不可行,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无论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都会出现相同的结果。 D方案可行,杂合显性雌个体与(杂合)显性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隐性雌个体,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全为显性雌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C 13.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 C.若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 D.若F1雌绳共有2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 解析: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说明雌雄均有,但二者比例不同,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蝇中一部分死亡一部分存活,所以雄蝇基因型有2种,进一步可推出母本一定为杂合子。成活雄蝇基因型有1种,由于母本是杂合子,故子代雌蝇基因型有2种,雌雄共计3种。遗传图解为: 甲 P XNXn × XNY ↓ F1 XNXN XNXn XNY XnY 乙 P XNXn × XnY ↓ F1 XNXn XnXn XNY XnY 由图可知,甲方案中雌蝇有一种表现型且为显性,乙方案中雌蝇有2种表现型。雌蝇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甲方案,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n,雌蝇有2种表现型的是乙方案,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N。 答案:B 1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段上升的原因可能是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 B.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菌的抗体 C.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R型细菌内DNA发生了重组 解析:当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将R菌杀死。但与此同时,已死亡S型细菌的DNA会进入某些R菌体内,导致R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因此,一些未转化而且未被杀死的R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小鼠免疫产生抗体需一定时间,B项正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是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D项正确;这种转化的效率比较低,只有少数R菌能转化成S菌,C项错误。 答案:C 15.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选用了理想的实验材料——噬菌体以及理想的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这可以通过分别用35S和32P标记时,放射性的分布差别来判断,由于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因此,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一切条件,除模板由亲代噬菌体提供,其余均由细菌提供。D项中,经复制n次后,含32P的有2个DNA,比例为2/2n=1/2n-1。 答案:D 16.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株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株细菌使小鼠发病)( ) A.R株细菌与S株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株DNA与活R株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株菌落和R株菌落 C.用DNA酶处理S株DNA后与活R株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株菌落和R株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株与死S株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质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用DNA酶处理DNA后,DNA被酶水解,水解产物不能引起转化现象,C项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区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菌的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B项所述是艾弗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S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答案:B 17.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和灰色,尾巴有短尾和长尾,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另一对等位基因(设为B、b)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任取一对黄色短尾鼠,让其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短尾的基因是B,控制黄色的基因是A B.黄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有两种 C.让F1中黄色短尾雌鼠与灰色长尾雄鼠交配,F2的表现型之比为l:1:1:1 D.让F1中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F2中不会出现短尾鼠 解析:根据F1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可知,短尾鼠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故控制短尾的基因是B;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F1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1/3)、AaBb(2/3),灰色长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交配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之比为2:1:2:1,长尾属于隐性性状,自交后代全为长尾。 答案:C 18.关于图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部位①,DNA连接酶作用于部位③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解析:部位③ 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连接酶的作用,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同,A错误;DNA中碱基种类都是A、C、G、T四种,故不能体现DNA的特异性,B错误;全部碱基数目为pm/n,因A+G=(1/2)×碱基总数,故G=(pm/2n)-p,C正确;因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而每个子代DNA分子中都有15N原料形成的子链,故子代中全部的DNA分子都含15N,D错误。 答案:C 19.(2013·潍坊质检)下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子上可能含有A、G、C、U四种碱基 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由m+n-1个氨基酸构成 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丙的合成可能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均为信使RNA,可能含有A、G、C、U四种碱基;在不把终止密码子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合成的该蛋白质应该由m+n个氨基酸构成;若基因发生了突变,如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引起性状改变,也可能不引起性状改变,因此说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是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可推测丙的合成可能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 答案:B 20.(2013·衡阳六校联考) 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由杂交B的结果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且杂交B中的双亲为杂合子;杂交A的亲子代均表现为隐性性状(灰色),因此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结合杂交B后代中黄色2/3、灰色1/3,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黄色个体纯合时会死亡,因此,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都是杂合子。 答案:C 21.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解析: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故A错。基因发生突变后,如果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则性状也不会改变,故C错。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是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故D错。 答案:B 22.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氨基酸B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该氨基酸是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氨基酸B的合成过程可以判断出生物的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从图中氨基酸A和氨基酸B的关系可以判断氨基酸A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C.若两个雌雄动物多次杂交的后代中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与不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之比约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D.若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两个雌雄动物多次杂交的后代中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与不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之比为9:7以外的其他比值,则该性状的遗传就不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基因A和基因B分别控制酶A和酶B的合成,氨基酸B在基因A、B同时存在时才能合成,而氨基酸B是生物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这说明生物的该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故A错误;氨基酸A可以是必需氨基酸,也可以是非必需氨基酸,都能转化为氨基酸B,故B错误;控制一个性状的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两个雌雄动物多次杂交的后代中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与不能正常生活的个体数之比只要符合9:3:3:1或其变式,则该性状的遗传就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误。 答案:C 2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B.一个t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携带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61种 C.一个标记为15N的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3:1 D.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解析:A、G两种碱基分别可构成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T只能形成脱氧核苷酸;U只能形成核糖核苷酸;tRNA是核酸,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不止三个碱基;将DNA用15N标记后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共有22=4个子代DNA,共有4×2=8条单链,所以含14N的单链和含15N的单链之比为(8-2):2=3:1;每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C 2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C.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解析:在合成蛋白质时,多个核糖体可以相继结合到mRNA分子上,形成多聚核糖体,这样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答案:D 25.果蝇的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让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交配,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如下: F1:大翅雌果蝇和大翅雄果蝇共1 237只; F2:大翅雌果蝇2 159只、大翅雄果蝇1 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果蝇翅形中大翅对小翅为显性 B.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由F1的结果可知,大翅对小翅为显性。由F2的结果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简答题(共50分) 26.(12分)据研究,某种植物的理想品种能合成两种对人类疾病有医疗价值的药物成分,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前体物药物1药物2 (1)根据药物成分的合成途径,可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 (2)现有两纯种植物,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另一种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这两种植物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1,F1自交产生的F2中有三种表现型: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M(m)与N(n)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请用遗传图解说明上述杂交过程。 (3)若用上述方法选育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费时较长,请写出用上述F1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该种植株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示代谢可知,药物1、2的形成受酶催化,基因控制酶的合成,由此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控制生物性状。 (2)两种纯种植物只能合成药物1的亲本基因型为MMNN,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的亲本基因型有mmN_、mmnn,由F2性状分离比9:3:4分析,F1基因型为MmNn,从而判断两种药物均不能合成的植株基因型为mmnn。 (3)在育种方法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的自由组合 遗传图解: (3)F1植株单倍体幼苗选育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 27.(12分)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关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如下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可能的基因型: Ⅲ9____________,Ⅲ10____________。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可能患的遗传病是________,发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Ⅲ8、Ⅲ9为白化病患者,所以Ⅱ3、Ⅱ4、Ⅱ5、Ⅱ6控制肤色的基因型均为Aa,Ⅲ8为aa,Ⅲ10则为AA或Aa。 由Ⅰ2为色盲男性,知Ⅱ4为XBXb,由于Ⅱ3为XBY,所以Ⅲ8可能为XBXB或XBXb,故Ⅲ8为aaXBXb或aaXBXB,而Ⅲ10为AAXbY或AaXbY。 (2)Ⅲ8和Ⅲ10结婚,两病兼发的概率为: ×××=, 则只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只患色盲的概率为:×-=, 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3)由于据题意知,Ⅲ9可能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7可能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按自由组合定律可知两病都可能发生。 其中两病兼发的概率为:×××=, 则患病的概率为:×+×-=。 答案:(1)aaXBXb或aaXBXB AAXbY或AaXbY (2)5/12 1/12 (3)白化病、色盲 5/12 28.(8分)如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个。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图示过程可知:a为DNA的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DNA的复制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双链,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子链;图中含有核糖的结构包括mRNA、tRNA、rRNA;由mRNA的碱基推知DNA中共有7个T,第三次复制后,DNA片段由4个变为8个,故第三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4×7=28(个)。 答案:(1)b、c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②③⑤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28 (4)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核糖核苷酸)组成 (5)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9.(8分)(2013·河北教学质量监测)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型 D、H同时存 在(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 H存在、D不存在(ddH_型) D和H都不 存在(ddhh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__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 (2)让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该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属于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DdHh):橘红色(Ddhh):黑色(ddHh):白色(ddhh)=1:1:1:1。(2)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中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1/3DDhh、2/3Ddhh,纯合黑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两种杂交的组合方式为1/3DDhh×ddHH,2/3Ddhh×ddHH,因此子代中表现型为野生型的概率为2/3×1/2+1/3=2/3,表现型为黑色的概率为2/3×1/2=1/3,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黑色=2:1。(3)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橘红色(D_hh)所占的比例为3/16,因此F2个体数量为640,其中黑色杂合子(ddHh)理论上有640×2/16=80(条)。(4)野生型(D_H_)与橘红色(D_hh)个体杂交,基因型为DdHh与Ddhh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为1/8。 答案:(1)测交 验证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Ddhh 30.(10分)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来说明这一推断。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_____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判断。 (4)若用测交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________。预测测交子代性状分离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来源:学§科§网] 解析:(1)根据题意,“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则扁盘形对长圆形为显性。(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为AA(扁盘形)×aa(长圆形),子一代为Aa(扁盘形),子二代为1/4AA(扁盘形):2/4Aa(扁盘形):1/4aa(长圆形)。(3)根据“9:3:3:1”的变式,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9A_B_:6(A_bb、aaB_):1aabb,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二代结果反推,子一代为AaBb(扁盘形),则亲本为AABB(扁盘形)×aabb(长圆形)。(4)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对F1(AaBb)进行检测。测交子代为1AaBb(扁盘形)1Aabb(圆球形)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 答案:(1)扁盘形 长圆形 (2)扁盘形:长圆形=3: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