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6 选修3-4-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专题 16 选修 3-4 易错综述 一、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误区警示 ①摆线不能过长或过短或易伸长,摆长应是选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摆球用密度大、直径小的金属球。 ②摆球摆动时应使偏角不超过 10°,且在同一竖直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摆动中悬点不能松动。 ③累积法测周期时,应从最低位置开始计时和记录全振动次数。 ④使用秒表方法是三次按按钮:一是“走时”,二是“停止”,三是“复零”。读数:先读分钟刻度 (包括半分钟),再读秒针刻度(最小刻度为 0.1 s,不再估读)。 ⑤处理数据时,采用图象法,画出 T–L图象,求得直线的斜率 k,即有 g=4π2/k。 二、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异同点比较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研究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图象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图象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 一完整曲 线占横坐 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三、波特有的现象 ①波的叠加:当两列波相遇时,每列波将保持原有的特性,即频率、振幅、波长、波速及振动方向不 变,继续按原来的方向传播,他们互不干扰。在两列波的重叠区域内,介质中的质点同时参与两种振动, 其振动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②波的干涉与波的衍射的比较 内容 衍射和干涉 定义 现象 可观察到现象的条件 相同 点 波的衍射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 传播的现象 波能偏离直线而传到直线 以外的空间 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 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 长 干涉 和衍 射是 波特 有的 现象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 k.Com][来源:学科网] 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 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 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 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 的区域相间分布的现象 振动强弱相同的区域,某些 区域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总 是减弱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来源:学科网 ZXXK] ③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受到的波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对机械波来说,所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介质而言的。 A.当观察者和波源有一个静止,另一个靠近静止者,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增多了,观 察到的波的频率就会变大。 B.当观察者和波源有一个静止,另一个远离静止者,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变少了,观 察到波的频率就会变小。 但要注意一点,波源和观察者只有相对运动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如果波源和观察者以相同的速度 运动,观察者是观测不到多普列效应的。 四、波的多解 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 u周期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明确。 (3)对称性 波源的振动,要带动它左右相邻质元的振动,波向左右两方向传播。对称性是指波在介质中向左右同 时传播时,关于波源对称的左右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4)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 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五、折射定律与全反射 1.射率理解误区 ①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与入射角即折射角无关,由介质性质决定。 ②公式 1 2 sin sin n 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 1 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 的夹角, 2 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2.全反射理解误区警示 ①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 ②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是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 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 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 ③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 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 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发射。 六、双缝干涉实验误区分析 (1)双缝到屏的距离 l的测量存在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 ①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 ②误认为Δx为亮(暗)条纹的宽度。 ③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④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准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 七、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名称 电磁波 机械波 研究对象 电磁现象 力学现象 产生 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 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 波的特点 横波 纵波或横波 波速 在真空中等于光速 c=3×108 m/s 在空气中不大(如声波波速一般为 340 m/s) 介质需要 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仍可传播 必须有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能量传播 电磁能 机械能 易错展示 易错点一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试验误区 典例分析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用 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 d= mm。 (2)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 l0,示数如图乙所示,l0= cm。 (3)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 F随时间 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然后使单摆保持静止, 得到如图丁所示的 F–t图象。那么: ①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g=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 d、l0、t0表示)。 ②设摆球在最低点时 Ep=0,已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单摆的周期用 T表示,那么测得此单摆摆动 时的机械能 E的表达式是 。 A. 2 1 3 2 ( ) 2π F F gT B. 2 1 3 2 ( ) 8π F F gT C. 2 3 2 2 ( ) 6π F F gT D. 2 3 2 2 ( ) 4π F F gT 不能正确读取游标卡尺的读数,导致本题错解。 (1)由甲图可知,主尺上的读数是 11 mm,游标尺上第 14个刻度与主尺对齐,所以游标尺 上的读数为 14×0.05 mm=0.70 mm,所以该摆球的直径 d=11.70 mm。 (2)由乙图可知,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 l0=100.25 cm。 (3)平衡位置处拉力最大,最大位移处拉力最小。从图丙中看出单摆的周期为 4t0。单摆摆长 L=l0+d/ 2,单摆周期公式 T= 2π l g 得,重力加速度 g= 2 0 2 0 1π ( ) 2 4 l d t 。 (4)由丁图可知,F3=mg,单摆在最低点时 F1–mg= R mv 2 ,根据周期公式变形得摆长 l= 2 24π gT ,最低点 的机械能 E= 2 2 1 mv ,解得 E= 2 1 3 2 ( ) 8π F F gT ,所以 B正确;单摆在最高点时 F2=mgcos θ,最高点的机械能 E =mgl(1–cos θ),解得 E= 2 3 2 2 ( ) 4π F F gT ,所以 D正确。 及时巩固 1.(2019·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直径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 d=________cm。 L/m 0.400 0.500 0.600 0.800 1.200 T2/s2 1.60 2.10 2.40 3.20 4.80 (2)某同学测量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 L–T2图象。由图象可得重力加速度 g=______m/s2(保留三 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象可能是下 列图象中的________。 易错点二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区别 典例分析 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横波在 t=1.0 s时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为 P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 B.零时刻 P质点向上振动 C.波速为 4 m/s D.当 O处质点振动到波谷时,P处质点振动到波峰 不能正确理解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的关系导致本题错解。 由振动图象知,在 t=1.0 s时刻 P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波动图象可知,波沿 x轴 负方向传播,故 A错误。由振动图象可知零时刻 P质点向下振动,B错误。由甲图可得:λ=4 m,由乙图 中可得:T=1.0 s,所以:波速 4 m/sv T ,故 C正确。OP间平衡位置相距一个波长,振动情况总是相 同,则当 O处质点振动到波谷时,P处质点也振动到波谷,故 D错误。 即时巩固 1.(2019·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一月月考)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 P、 Q两质点,两质点在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 12 cm和 16 cm,图甲为该列简谐波在 t=4 s时的波形图, 图乙是 Q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为 0.24 m B.波速为 0.04 m/s C.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D.在 4~8 s内平衡位置 x=16 cm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8 cm E.在 t=7 s时 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易错点三 波特有的现象 典例分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才发生衍射现象 C.只有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不能正确理解干涉或者衍射产生的条件,导致本题错解。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当 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在一切情况下,均会发 生衍射现象,AB错误,C正确;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D正确; 即时巩固 1.(2019·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所接收的声波波速大于声源发出的声波波速 B.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比机械波波长小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 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 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称“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 E.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是干涉现象 易错点四 波的多解 典例分析 一列沿 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其振幅为 2 cm,波速为 30 cm/s。在传播过程中有平衡位置相距 3 0 cm 的两质点均在 x轴上方距离 x轴 1 cm 的位置,此时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此波的周期可能为 0.5 s B.此波的周期可能为 1.5 s C.从此时刻起,经过 1.25 s质点 b可能处于波峰位置 D.质点 a速度最大时,质点 b速度可能为零 不能正确分析造成波多解的原因,导致本题错解。 由三角函数可知,sin π 6 =sin 5π 6 = 1 2 ,则 a、b间的距离可能为 3 +nλ(n=0,1,2,…),也可能 为 2 3 +nλ(n=0,1,2,…),故波长λ= 90 3 1n cm 或 90 3 2n cm(n=0,1,2,…),周期 T= 3 3 1n s或 3 3 2n s(n =0,1,2,…),周期不可能为 0.5 s,可能为 1.5 s,A错误,B正确;经过 1.25 s波向右传播 37.5 cm,只要 图示时刻 a点左侧 7.5 cm处质点在波峰位置,经过 1.25 s质点 b就能处于波峰位置,当 a、b间的距离为 2 3 , 即λ=45 cm时满足此条件,C正确;若质点 a速度最大时,质点 b速度为零,则 a、b间的距离应为 4 +nλ 或 3 4 +nλ(n=0,1,2,…),不可能满足条件,D错误。 即时巩固 1.(2019·四川省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在 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 实线所示,t=0.5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虚线恰好过质点 P的平衡位置。已知质点 P平衡位置的 坐标 x=0.5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简谐波传播的最小速度为 1.0 m/s B.波传播的速度为(1.4+2.4n)m/s(n=0,1,2,3…) C.若波向 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 P比质点 Q先回到平衡位置 D.若波向 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 P运动路程的最小值为 5 cm E.质点 O的振动方程可能为 y=10sin cm(n=0,1,2,3…) 易错点五 折射定律与全反射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 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 n2,一束很细 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 AB垂直入射,从另一侧面 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的顶角∠A=30°,AC边平行于 光屏 MN,且与光屏距离为 L。 (1)画出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图(出射光线只画出两条边缘的光线,并指明其颜色); (2)求出在光屏 MN上得到的可见光光谱的宽度 d? 不能正确理解折射的各种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现象,导致本题错解。 (1)光路图如图所示。 (2)根据折射定律 1 1 1 1 sin sin sin 30 2 r nn r 所以 , 1 1 2 1 tan 4 nr n 2 2 2 2 sin sin sin 30 2 r nn r 所以 , 2 2 2 2 tan 4 nr n 所以 2 1 1 2 2 2 2 1 (tan tan ) ( ) 4 4 n nd L r r L n n 即时巩固 1.(2019·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一月月考)如图所示 ABCD为一矩形玻璃砖,AB边长 2 cm, AC边长为 3 cm,在 D处有一束光射入玻璃砖,与 CD边夹角为α=60°,光线经 AB边折射后与 CA延 长线交于 E点,其中折射点 O为 AB的中点,AE长度为 1 cm。求: (1)玻璃砖的折射率; (2)改变入射光线与 CD边的倾角α,使光线在 AB边恰好发生全发射,此时光线与 AB边交点为 F(图 中未画出),则 BF的距离长为多少? 易错点六 凌静和光的色散 典例分析 (2019·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从点光源 S发出的一束复色光,以一 定的角度斜射到玻璃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两次折射后分为 a、b两束光。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三棱镜中 a光的传播速率大于 b光的传播速率 B.a光频率大于 b光频率 C.若改变复色光的入射角,可在入射面发生全反射 D.a、b两束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Δxa<Δxb 不能正确理解频率与折射率的关系导致本题错解。 由光路图可知,棱镜对 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根据 n=c/v可知,在三棱镜中 a光的传播速率小 于 b光的传播速率,选项 A错误;a光频率大于 b光频率,选项 B正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就是光从 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则即使改变复色光的入射角,也不可能在入射面发生全反射,选项 C错误;a光频率 大于 b光频率,则 a光的波长较小,根据 可知,a、b两束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 条纹的间距Δxa<Δxb,选项 D正确;故选 BD。 即时巩固 1.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 PO方向射向一平行玻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平行光线 I、II、 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束 I为复色光,光束 II、III为单色光 B.光束 III的频率大于光束 II的频率 C.改变α角,光线 I、II、III仍保持平行 D.在真空中,光束Ⅱ的速度等于光束 III的速度 E.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 II产生的条纹宽度要大于光束 III产生的条纹宽度 易错点七 双缝干涉试验误区分析 典例分析 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 所示的光具座上组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 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 列顺序为 C、 、A。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 图 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 3中手轮上的 示数 mm。 (3)已知双缝间距 d为 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 L为 0.700 m,由计算式λ= ,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nm。 不能正确理解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导致本题错解。 (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即 E、D、B。 (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 13.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 37.0×0.01 mm,两者相加为 13.870 mm。 图 2的读数为:2.320 mm,所以 13.870 mm 2.320 mm 2.310 mm 6 1 x 。 (3)根据 lx d 知, d x l ,代入数据得 -4 -3 -72.0 10 m 2.310 10 mλ= =6.6 10 m=660nm 0.700m 。 即时巩固 1.(2019·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 3 月份理综模拟)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和透红光 的滤光片 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 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 列顺序应为 C、__________、A;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同的条纹, 只看到一片亮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 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 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__________mm。 (3)已知双缝间距 d为 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 L为 0.700 m,由计算式λ=__________,求得 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 mm。 (4)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易错点八 电磁波与机械波比较 典例分析 间谍卫星上装有某种遥感照相机,可用来探测军用和民用目标。这种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 车,即使车队离开,也瞒不过它。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属于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C.紫外波段 D.X射线波段 不能正确熟记电磁波谱相关知识导致本题错解。 遥感照相机能拍到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而晚上关灯行驶的汽车基本不会反射可见光,一般 也不会发出紫外线或 X射线,但有温度的宏观物体一定会发出红外线,可知这种遥感照相机敏感的电磁波 属于红外波段,选 B。 即时巩固 1.(2019·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D.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E.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易错点八 LC振荡电路过程分析 典例分析 在 LC回路中产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 A.从电容器放电开始计时,当 πt k LC (k=0,1,2,…)时,振荡电流最大 B.当电容器中电场强度增大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与振荡电流方向相反 C.向电容器充电是磁场能转化成电场能的过程 D.电容器在相邻的充、放电时间内,电流方向一定相同 不能正确理解电磁震荡的原理,导致本题错解。 当 πt k LC (k=0,1,2,…)时,由图可知振荡电路电流为零,A错误;当电场强度增大时, 电容器充电,线圈中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B错误;电容器充电时,电场能增大,磁场能减小,磁 场能转化为电场能,C正确;相邻的充、放电时间内,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电流方向相反,D错误。 即时巩固 1.(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在 LC振荡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中电场能最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最大时,线圈中磁场能最大 C.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充电一次,放电一次 D.在一个周期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易错点十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产生过程分析 典例分析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定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 B.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C.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不产生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D.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 不能熟记麦克斯韦理论,导致本题错解。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恒定的磁场(电场),不均匀变化 的电场(磁场)产生变化的磁场(电场),振荡交变的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交变磁场,ABC错误,D正 确。 即使巩固 1.(2018·福建省龙岩高中高二(上)期中)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稳定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稳定的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D.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纠错笔记 1.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相同。 (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 4A,位移为零。 2.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 (1)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 一是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 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 (2)解答光的折射、全反射问题时抓好两个关键点 ①准确作出光路图 ②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找准入射角和折射角。 3.电磁振荡的规律 电路状态 电容器充 放电状态 电容器正向 充电完成 电容器正向 完全放电 电容器反向 充电完成 电容器反向 完全放电 时刻 0 4 T 2 T 3 4 T 电荷量 最大 0 最大 0 电压 最大 0 最大 0 电场能 最大 0 最大 0 电流 0 正向最大 0 反向最大 磁场能 0 最大 0 最大 纠错通过 1.(2019·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 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 表面分为两束单色光射出,a、b分别为两束单色光的出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大于 b光的频率 B.在空气中 a光的波长大于 b光的波长。 C.出射光束 a、b一定相互平行 D.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2.两列波相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 A.两列波的周期不一定相同 B.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C.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 D.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不断地周期性地交换位置 3.(2019·福建省龙岩市高三质量检查理科综合性能力测试)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实线为 t=0 时的波形图,虚线为 t=0.l s时的波形图。若该波传播的速度为 10 m/s,则 A.这列波的波长为 2 m B.这列波的周期为 0.4 s C.这列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 D.t=0时刻质点 a沿 y轴负方向运动 E.从 t=0时刻开始经 0.2 s,质点 a沿 x轴负方向移动 2 m 4.(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B.肥皂泡呈现的彩色是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看太阳光呈现的彩色是光的衍射现象 C.照相机镜头上会镀一层增透膜,是为了增强光的透射,利用光的干涉原理 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E.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渡,当它的频率增加时,它的传播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5.在 LC振荡电路中,t1时刻和 t2时刻电感线圈中的磁感线和电容器中极板的带电情况分别如图所示,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t1时刻电容器正在充电 B.在 t2时刻电容器正在充电 C.在 t1时刻电路中的电流处在增大状态 D.在 t2时刻电路中的电流处在增大状态 6.(2018·河南省郑州第一〇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 B.变化的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 C.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在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D.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理论上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波动 7.(2019·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 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 1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 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 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 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 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则重力加速度 g=_ ______(用 L、n、t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 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T2-L图线的示 意图如图中的 a、b、c所示,其中 a和 b平行,b和 c都过原点,图线 b对应的 g值最接近当地重 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 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 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 L B.出现图线 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 49次全振动记为 50次 C.图线 c对应的 g值小于图线 b对应的 g值 8.“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已知双缝与 屏的距离为 L,双缝间距为 d。 (1)如图乙所示,移动测量头上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第 1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 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x1。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向右移动对准第 4条亮纹的中心,此 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x2,如图丙所示,则读数 x2=_______mm; (2)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为 L,双缝间距为 d。计算波长的公式λ=_________;(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 表示) (3)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间的距离,可采取_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方法。 9.如图甲图是振源 P的振动图象,乙图为振源 P产生的横波向右传播,M、N是波传播路径中的两个质点, 已知 PM=54.2 m,PN=55.4 m,波的传播速度为 v=20 m/s。当 P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试判断 M、 N的位置。 10.(2019·河南省安阳市高三毕业班下学期二模考试)如图所示,一容器内装有深为 h的某透明液体,容 器底部为平面镜,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 处有一点光源 L,可向各个方向发光。已知该透明液体的折射 率为 n,液面足够宽,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求: (1)能从液面射出的光,在液体中经过的最短时间 t; (2)液面上有光射出的区域的面积 S。 纠错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