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对中医药的认识,古人是十分明确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 乃医官也”;到汉代,班固撰著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学作为“方技”,与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并列为“一路”,反映了当时古人对医学的重视。但鸦片战 争前后,中医药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03 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 化。1912 年,北洋政府对医学教育只提西医,只字不提中医,发生了“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29 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 列出“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与医学宣传”,工“禁止成立旧医 学校”等条目,即震动全国的“废止中医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第一次飞跃:一是鲜明突破了古人把中医 药作为“六路”之一的“方技”思想,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中的“伟大宝库”“文化 遗产”,“对全世界有贡献”;二是有力回击了近代以来产生并延续的“废医论”;三是彰显 子历经苦难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对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形象。这 次飞跃,促使中医药的医疗、科研、制药、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体系,中医药事业向好向 上健康发展起来。第二次飞跃是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从中医药与中国 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 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 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应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文明互签贡献力量。这次飞跃具有深刻的 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苟天林《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认识助两次飞跃》) 材料二: 奚肇庆教控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组的临床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早期以发热、 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往往表现舌药比较威,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 往往表现舌苔比较腻,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差、大便溏稀等,主要还是 湿邪为主,同时湿邪可以挟热,挟湿,可以挟疫毒,后期转变也会很快。中医在此次新冠肺 炎的治疗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轻症患者辨证施治,可以很快改善症状,缩 - 2 - 短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二是对中期、进展期乃至重病的患者,可以帮助往普通型转化, 中期注重宣肺清热解毒,对病情“降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本身抵抗力 偏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感染过程中加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稳定病情,避免往重 症转化。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 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很多人对 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 在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很多患者吃了中药,效果非常好。 (摘编自新华网 2020 年 2 月 20 日) 材料三: 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 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 区域。也就是说,西医如果不能被中国人接受,症结在于中国人用西医防病、治病效果不佳。 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近现代西方医学, 是在摒弃古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尤其是随着近几个世纪科 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医学吸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 营养,产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基础学科。在这些基础学科支撑下,西医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技 术有了质的飞跃。较西医而言,中医还没有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近代自然科 学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自国外传入的时间不长,中医界还没能使之很好地为中医所用。中 医要科学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速地发展, 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 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 自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 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文明一旦 离开其产生地,被其他区域人群所认识、所接受、所应用,这种文明就不再仅属于最早的创 造者和产生地,而变成了所有参与该种文明创造、分享的人们所共有的成果,从而隶属于更 大区域乃至全世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四大发明、西医、中医, 等等。因此,今天中国人所称的西医,只是说明这种医学产生于西方,自西方传入中国,并 不包含归西方人所有的意思。今天,西医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是实不名归的世界医学。 中医亦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曾说过:“即使中医在正中国消亡了,在国外还是会存在的。” - 3 - 中医历经时间的考验,长存不亡,同样取决子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只是就目前应用的程度 来看,中医世界化的程度还比不上西医而已。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 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 限。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概念和名词,今天的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今 天的我们,对于中西医争有着更为理性、科学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聪明、智慧, 而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验迹、中南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中西医在碰撞融合的结 果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据编自张玲、张勇《文化竞争视域下的中西医之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史上一直受到重视,但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其价 值被全面否定。 B. 中医被误认为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 就可以退烧。 C. 材料二列举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D. 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很多,但往往表明其发生地,不代表归谁所有,也与对它们的价 值判断无关。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将中医药归为“方技”固然体现了他对中医药的重视,但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发掘 还不够透彻。 B. 材料一引用典籍、陈述事实、列举重要论述,意在说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中医药的认 识不同。 C. 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 有一段长路要走。 D. 材料一列举了近代以来官方尊西贬中的一些做法,作者对此类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三表 达了相似态度。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西医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点西医是好的。”(毛泽东) B. “将来的医学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钱学森) C.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 4 - 以此为治养原则。 D. 屠呦呦 60 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 5.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C 3. D 4. 总分式论证结构。第一段提出观点: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 律。第二从某种文化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 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的角度论证,第三段从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 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角度论证。 5. ①国家要明确中西药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指出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 ②因为很多人对中医了解不够,觉得中医是“慢郎中”,所以中医药学本身要加强宣传。③ 中医药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 优的服务。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 项,“其价值被全面否定”是错误的。由原文“1903 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 药被边缘化”可知,这里面中医中药并没有被全面否定。 B 项,“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 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可知, 首先是要对症下药,而且“往往是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并不是所有都是。 D 项,“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是错误的。由原文“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 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 和时代的局限”可知,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是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 判断的观念标签,也就是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有关。 故选 C。 【2 题详解】 - 5 -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 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C 项,“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是错误的。 由原文“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可知,材料三中的“一般 规律”是指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三的观点为: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毛泽东的观点是 要在中医中融合西医。钱学森的观点是新医要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孙思邈的 观点是治病要找到病源,并且要先食疗再药疗。而屠呦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青 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结构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论证的结构有哪些,然后把 握各段的内容,最后再从逻辑上把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一共有三段,第一段提出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 观点。第二段是在说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 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 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第三 段是在说从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 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所以材料三第一段提出观点,然后第二段和第三段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采用的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 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 6 - 由原文“第二次飞跃是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从中医药与中国古代科学、 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 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可知,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国家要明确中西药学的先进性 和科学性,指出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由原文“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 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可知,在中西医 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药学本身要加强宣传。由原文“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 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 比更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可知,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 中医药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 优的服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风吹端午 南风一吹,端午就近了。南风徐来,穿枝拂叶,高的艾草,低的菖蒲,还有屋后的粽叶, 门前的小雏菊……层层浸染之后,空气也变得密密匝匝....起来,氤氲开来,猛吸一口,那叫一 个舒坦! 故乡的端午,总和艾草连在一起。 风把艾草味儿,从春弥漫到夏。艾草生命力旺盛,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丛丛,一簇 簇,郁郁葱葱....地长成一片。掐一片艾叶,放在鼻尖,馥郁的芬芳,一下子钻进肺腑,人就会 变得格外安静,仿佛连空气都一点点变了颜色,有一种清朗的明净。 夏至来临,百毒之虫、湿气浊气开始横行。端阳佳节,艾蒲簪门,虎符系臂,这是家乡 的传统习俗。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 剑,有它们驻守门楣,大鬼小鬼都会退避三舍。每临近端午,奶奶都会早早起床,趁太阳还 没出来去割艾草。新鲜的艾草挂着露珠,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奶奶教我用绳子一捆一捆地绑 好,挂在门的两边,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挂,连厨房也不例外。 端午近了,梅雨季节也随即到来,正是捂豆豉的季节。奶奶煮熟黄豆,准备做豆豉了。 她把割回来的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再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黄豆,之后再盖上一层艾草。 煮熟了的黄豆像躺在舒服的温床上,开始抽出丝丝缕缕的霉菌,把艾草顶得高高的。失了水 分的艾草散发出一种异香,一直渗透并融进豆子里去。奶奶笑眯眯地说:“艾草这东西,透 气性好,霉东西时不会变得黏乎乎的。”奶奶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之法,集天地之灵气,把 - 7 - 豆豉做得喷香喷香。 有谚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在门楣上收了水分,敛了绿气,一日日 淡白。奶奶会把叶子摘下来,用一个干净袋子收好;把艾秆折成小段,用稻草捆成一小把一 小把。每逢阴雨天,奶奶的风湿必发,腿就疼得走不动路。这时候,艾就派上了大用场。奶 奶把艾叶塞进竹筒里,然后点燃,一缕细小的烟缓缓上升。奶奶将腿平搁在椅背上,拿艾烟 在腿下熏。屋里弥漫着艾香,奶奶半闭着眼,说这艾一熏,骨头缝里的虫子就吓跑了。那艾 火沿着穴位游走,穿透肌肤深入每一道经络,消融那些痛点与病灶里的血滞淤堵,唤醒全身 的能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天。 奶奶真是深谙其中之道,才能活得如此从容。 高中时感染上了疥疮。买了硫磺皂洗,抹了疥疮膏,痒还是止不住,恨不得把身上这层 皮扒了。我不得已请假回家。奶奶一见我消瘦得脱了形,皮肉溃烂,心疼得不行。她连忙去 屋里取了艾草来,熬了一大锅水,等水煮成深褐色,倒在木盆里,让我泡在里面,还用艾水 煮了几个鸡蛋,让我吃下蛋,喝下水。几天下来,那痒痒劲还真就神奇地消失了。 如今,再没有人给我收艾叶了。每年的端午,我都会买一把回家,挂在门上。顺着艾草 的清香,思绪就漫溯回旧日时光:晴空之下,软软的河滩上一片葱茏。奶奶麻利地割倒艾草, 用野草打个绺子,捆好,我背着,她握着镰刀跟在我身后。我放慢了脚步,回头瞥见她步履 蹒跚,满头的银发在风中飘舞,像极了枯萎的艾草。艾草黄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奶奶不能。 千阳灿烂,我只能循着风的踪迹,追寻她为我们倾尽了一生的爱。 端午到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 奶奶赶快清洗粽叶,又宽又亮的叶子,青葱逼人。一直忙到糯米泡好沥干,她才直起腰,拽 着筲箕边走边喊,快来包粽子哟!听到喊声,我们连忙搬来几把木椅,排在院子中间。此刻, 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挪它的脚,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和花 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用拇指与食指从一叠洗刷得干干 净净的粽叶中抽出绿油油的一片,然后轻轻一旋一转,便卷成了喇叭状,抓些糯米放进去, 再用手指压了压,收口,紧扎,一气呵成....,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奶奶的巧手,随着飘 香的粽子,齐齐留在了小院光影静谧的午后。 有一年,旱灾席卷了家乡,远远近近的田地荒得厉害,第二年村子里吃饭都成了问题。 我们家因吃商品粮而得以勉强维持。那年端午前夕,奶奶要我和弟弟去粮库买五十斤糯米。 日落时分,又差我去喊隔壁的阿姨们来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奶奶给每人都送上二十个粽子。 另外,奶奶还用两只木桶装了粽子,专门送给彭奶奶。彭奶奶八十多岁了,家里人口多,总 - 8 - 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他们一家大小吃着我奶奶送的粽子,说不出有几多欢喜。 几十年后,彭奶奶的几个孙子先后发迹。有一年,在出差的路上,我碰到了彭家的三华。 他乡遇故人,我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说:“三华,还认识我吗?”三华把我的手从他肩上 拿下,说:“拍我肩干什么,你不就是万家的老大吗?”说完,转身就走了…… 我愤愤不平,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后悔当年给彭家送粽子。奶奶却笑了:“你帮助过的 人现在过得很好,这就是让人高兴的事,善良何必求人回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 跟包粽子漏米似的……” 奶奶的话,像阳光,也像风。 (取材于万华伟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6.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密密匝匝:指空气中弥漫着艾草、菖蒲、粽叶等各种植物的清香。 B. 郁郁葱葱: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的艾草到处都是,生命力旺盛。 C. 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 D. 一气呵成:指奶奶包粽子时的手法极为娴熟,粽子包得又快又好。 7.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草形似宝剑,又有浓郁的香味,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祈福祛毒的佳物。 B. 文中引用谚语,既提示了艾草的药效,也表明这样的认识其实由来已久。 C. 如今“我”还会在端午时往门上挂艾草,其中包含着一种对奶奶的思念。 D. 文中把奶奶的话比作“阳光”“风”,是说这些话能给人以温暖和抚慰。 8. 结合文意,分析作品中画线文句的表达效果。 9. 作品中奶奶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依据作品内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细腻的描写突出了生活环境的清新怡人,诗情画意的语言渲染了家庭氛围的温馨和谐,烘 托了奶奶带领一家人包粽子时的其乐融融。 9. ①勤劳能干:早起割艾草;端午节操劳不得闲;包粽子又快又好。②善良慈爱:疼爱孩子; 荒年给邻居家送粽子,帮助彭奶奶一家。③从容智慧:深谙自然之法,熟悉艾草的妙用;施 恩却不图回报。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 9 - 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和前后相关语 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 C 项,“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分析有误。文中是 说“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天”,这个“它们”是指艾火, 水滴石穿,是说艾火不停地熏烤病灶处。并且这个成语只体现过程,并不必然包括结果一定 是能治好。因此“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也不对。 故选 C。 【7 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 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 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 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A 项,“艾草形似宝剑”赏析有误。文中说“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 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剑”,可知,“青绿的宝剑”说的是菖蒲。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语言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 作品的主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 传达的情感等角度分析。本题画线的句子是“此刻,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挪 它的脚,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和花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句中 “轻挪它的脚”“撞了一个满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包粽子时温暖的感受。整体 看,这句是描写当时清新令人舒适的环境,语言优美,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感,通过细腻的景 物描写来表现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包粽子时的美好画面,渲染出家人在一起和睦、相 亲相爱的氛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散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散文的内容。散文 分析概括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既要抓住正面描写,比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描写等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内容,还有侧面描写,包括正衬、反衬等。另外还有关注文中是 否有直接评价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本文要求概括并分析奶奶这个形象的特点。作答时,要 有要有形容词概括人物特点,还要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文中写奶奶做豆豉,“煮熟 - 10 - 黄豆,准备做豆豉了。她把割回来的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准备包粽子“端午到 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奶奶赶快 清洗粽叶”,奶奶不停忙碌的这些情节都能她的勤劳能干。奶奶亲手做豆豉包粽子给我们吃, 我得了疥疮,她心疼我,亲自煮艾叶帮我治病,表明奶奶疼爱孩子; 奶奶不光疼爱我们,每 到端午,她还包粽子送给生活艰难的彭奶奶一家,这能表明奶奶的善良慈爱。奶奶能想到用 艾叶煮水给治疥疮,熏艾叶来治她的风湿腿,这些都能表明她是个有智慧的老人。当我告诉 奶奶,我们当年帮助过的人现在对我们很冷情,我愤愤不平时,奶奶说,“善良何必求人回 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跟包粽子漏米似的……”,也能表明她是个有智慧的老人, 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内容,人物,作 品主旨,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 把握散文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环境背景,文中所的人和事,领悟散文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 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 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 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 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 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 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 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 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 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 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 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 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 11 -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 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 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 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 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 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 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 对下列句中横线处词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将军孰计之 孰:仔细 B.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 从:通“纵”,合纵 C. 北坑马服 坑:活埋 D. 诸将微闻其计 微:略微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 祸 B.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C.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D.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B. 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C. 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 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2)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14. 项羽为何决定将众多秦军官兵杀掉? 【答案】10. D 11. D 12. A - 12 - 13. (1)订完了盟约,章邯见到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 (2)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这类人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子和儿女全部 杀掉。 14. 因为项羽担心秦将多且内心不服从,到关中后会带来危险。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 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 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 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D 项,“微:略微”解释错误,应译为“隐约”。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 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 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 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本题中,“赵高素谀日久”的意思是“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是完整的主谓结构, 故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A、B 项;“今事急”是指“如今形势危急”,“亦恐二世诛之” 的主语是赵高,因此“急”后应断开,由此排除 C 项。 译文: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 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 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其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 13 -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A 项,“劝说章邯投降项羽”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意即让章邯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打秦国,瓜分 秦国的土地,各自为王。可见不是“劝说章邯投降项羽”,而是劝说章邯和项羽订立盟约, 最终自立为王。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 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 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在 考查课内文言时,还要注意平时的阅读和复习。 本题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1)“已”,结束;“涕”,眼泪;“言”,讲述。(2)“即”, 如果;“虏”,俘虏;“吾属”,我们这类人;“东”,退回关东;“妻子”,妻子和儿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 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即是说传主在文中 参与了哪些事件;再次是逐一考量传主在这些事件里表现出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这些态度能 说明传主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最后分类概括、归纳。 本题中,项羽杀掉众多秦军官兵是在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 人新安城南”,所以答题区域应当圈定在最后这个自然段。根据原文“‘秦吏卒尚众,其心 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 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可知是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 报告了项羽。项羽就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认为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 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 翳进入秦地。所以,项羽是因为担心秦军官兵众多且心中不服,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会带来 危险,就决定将众多秦军官兵杀掉。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 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 - 14 - 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 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意译。 参考译文: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 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 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 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 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 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 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 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 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 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 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 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 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 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 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更好呢?”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 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 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纡水攻击秦军,又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 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 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 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 - 15 - 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像对 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 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 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隐约听到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 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 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于 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 《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 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 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运用借代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时的窘迫。 C.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字以虚写实,作者面对微弱的炉火想象出熊熊燃烧,火光照亮 室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 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6. 《杜臆》中“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请简要赏析这一联。 【答案】15. D 16. ①描绘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黄昏时分乱云低压,急急下落的 雪花在风中回旋。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内心的悲凉。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 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 16 -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 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 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 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D 项,“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说法错误。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 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正 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 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由此可见诗人的愁苦无奈;“瓢弃樽无绿”,写出了诗人困居长 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 也没有多少柴火,剩下来的是勉强照红的余火。可见诗人贫寒交困;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 况和家乡亲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 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整首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 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并没有“壮志难酬”。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探究古代诗歌的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评价题型,即是在感悟的基础上对他人 观点看法进行评价或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解答此类题型时, 一是要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 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二是要精 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比较评价时要结合题干 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三是 要进行观点评价,明确自己的观点。四是要进行具体分析阐述。既要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 分析。既要有原文意识,做到点面结合,又要照应题干要求。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 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五是要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表 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本题中,赏析“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这一联,首先要鉴赏这一联所描写的景象。“乱 云低薄暮”是写黄昏时的乱云,“急雪舞回风”是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黄昏时分乱云低压, 急急落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描绘出了一幅急雪回旋的薄暮景象。其次,从诗歌情感角度 赏析,诗人从“乱云欲雪”时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时,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满怀愁 - 17 - 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合在一起了。这一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更表达了诗人生出乱 世内心的悲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 秦国的国家灭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 (3)《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的时候,官员和老百姓都抱怨,但盘庚没有改变自 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各抱地势 (2). 钩心斗角 (3). 不赂者以赂者丧 (4). 故不战 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5). 度义而后动 (6).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抱”“势”“钩”“赂”“丧”“已”“度”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 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 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 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 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 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 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 - 18 - 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 构了一个___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 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 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 身的进步与成熟”。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 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 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 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 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 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 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县花一现的命运 D. 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县花一现的命运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贵备 颐指气使 C. 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 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答案】18. B 19. D 20. C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 19 - 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 “网红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 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A 项,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 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C 项,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网红走红”被放大,而不是“主动放大”。 D 项,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 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网红走红”被放大,而不是“主动 放大”。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从原文“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 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排除 B;由“成”到 “败”,是转折关系,排除 A;“成也网络,败也网络”可以看出,网红的成功途径也可能是 他的失败途径“败”,由此排除 C。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一空:“游刃有余”指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如鱼得水”指好像鱼 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 由选择”,选择的路很多很自由,此空填“如鱼得水”更合适。 第二空:“充满生机”指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指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根据上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解边际和禁忌”以及下文“创造更加开阔 的空间”可以看出重建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此空填“充满生机”。 第三空:“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指故意挑毛病,寻找差错。 - 20 - 原文提到对待网红的态度“更加开放”,“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所以“求全责备”更合 适,不要求完美,而不是故意挑毛病。此空填“求全责备”。 第四空:“颐指气使”指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横加指 责”指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后文“而”表示转折,交给市场调节,不应该批评挖苦 他们,句中没有傲慢的意思。此空填“横加指责”。 故选 C。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①_______,“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科学的记忆法就是利用图形,这 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 在于它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 中既有的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 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_②____________。其实, “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 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_③___________。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答案】 (1).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2). 难以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 (3). 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注意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通读全段,由段落中间的一句“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可知, 此处的关键信息应与“读”有关;再由横线后的“‘阅’则是人类的天性”可知,此处最好 填“‘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 第二处,由横线前“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可知,此 处要填的是一种结果,且与“马”和“授者”有关;由横线后的“其实,‘阅’并非必然妨 害想象力”可知,此处的结果应是不好的结果;可见,横线处最好填“难以再现授者想要表 达的那匹马”。 第三处,由横线后“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可知,此处的关键信息与“想象”有 - 21 - 关;另外,从横线前的“从总体上说”来看,横线处的句子应带有总括性,可见,横线处最 好填“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22.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019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 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 14.3 平方 公里的遗产区和 99.8 平方公里的缓冲区。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300 年 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良渚古城遗址“入遗”, 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这则材料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分别介绍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答案】①申遗成功实践②古城遗址位置③遗址申报范围④遗产构成要素⑤申遗成功的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 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并表达出来。准确、全 面、表述清楚是压缩语段的关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 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要 素筛选信息,然后用陈述句进行信息组合。材料一共有五句话,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 功”这个话题陈述。第一句话“2019 年 7 月 6 日,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主要信息是“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就是申遗成功, 可概括为“申遗成功实践”;第二句话“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河 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主要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可概括为“古城遗址位置”;第 三句话“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 14.3 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 99.8 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主要 介绍了世界遗产申报的具体范围,可概括为“遗址申报范围”;第四句话“遗产构成要素包 括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300 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同时期分等级墓地(含 祭坛)等”,介绍了遗产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遗产构成要素”;第五句话“良 渚古城遗址‘入遗’,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介绍了良渚古城遗 址“入遗”的意义,可概括为“申遗成功的意义”。注意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 22 - 据报道,因非洲猪瘟疫情引发多国家暂停或限制进口猪肉及猪肉制品等因素的影响,去 年广西柳州螺蛳粉出口一度受阻。在危困面前,柳州积极引导螺蛳粉企业进行产品革新,其 中之一是用牛骨替代传统工艺中的猪骨熬制鲜汤,再加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销售 创新,不仅一举扭转了出口颓势,还扩大了消费者群体。据悉,今年前 4 个月,当地螺蛳粉 出口额是 2019 年全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 ——习近平 读了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会,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把“危机”变为“转机” 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结果怎样,全看人们如何面对它。 面对危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并且处理果断,意志坚定,危机就会变为转机。反之, 或灰心丧气、意志消沉,逃避退缩,或没有危机感,自恃强大,骄傲轻敌,则会坐失良机。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的势力和项羽集团相差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 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 门关。但刘邦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巧妙定计,武士临危受命,誓死护主, 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内部又矛盾重重,谋臣不能施 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 名学霸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危机”一词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危险”和“机遇”。只是我们习惯性的只看到 “危险”,而看不到“机遇”。危机已经发生,不要叹息,不要沮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 用心去捕捉危机中的转机,从而走向一个新的开始,走向更好的未来。说危机中有机遇,还 是因为人生道路常常会出现“这里关上一扇门,那里打开一扇窗”的景象。天无绝人之路, 是规律,也是常识。关键是要跳出“只会从门口走”的固定思维定式,迅速从“窗口”跳出 去,展现在眼前的道路可能会更宽阔。 中国首富李嘉成的信誉有口皆碑。当初李嘉成担任长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以生产 塑胶制品的长江塑胶厂正面临倒闭的危机,作为公司的领头人,李嘉成必须担负起“力挽狂 - 23 - 澜”的重任,“扶大厦于将倾”。 面临倒闭,李嘉成不认为它仅仅是危机,相反,他认为这是实行企业改革、探索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从而获得新生的有利时机。于是,面对危机,他不慌乱,不放弃,积极想办法, 走访英国、荷兰等国家,吸收新的管理模式,引进了许多新工艺,并且开发研制出了备受世 人青睐的塑胶花。长江实业公司获得了转机,并且东山再起,迅速发展起来。 如果没有那场濒临倒闭的危机,也许长江实业公司还会安于现状,也许还只是一个平庸 的塑胶厂。危机激发了人的巨大潜能,催生了希望,带来了转机。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能 刺伤你,也能成就你,关键看你的态度和行动。如果你被眼前的危难吓倒,一蹶不振,畏惧 不前,那你将永远也走不出危机的阴影。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 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 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 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 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第一则材料讲述了在螺蛳粉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革新, 用牛骨代替传统工艺中的猪骨熬汤,加之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和创新,螺蛳粉不仅扭转了颓势, 还扩大了消费者群体。第二则材料简单清晰地表达了观点:危机并存,克服了危就是机。把 握了材料的内容后,可以思考: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螺蛳粉出口受阻,这就是“危”;但 在困局面前,政府积极引导帮扶,不仅转危为安,还化“危”为“机”,螺蛳粉出口额成倍 增长。根据材料,政府采用了哪些手段来化“危”为“机”呢?一是要抓住材料中的“产品 革新”,二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有针对性的”“销售创新”,可见化解危机,寻找转机的方 法,就是“有的放矢”和“积极创新”。由此,写作的时候,不仅要论述危机中蕴含着转机, 更要提出化“危”为“机”的具体方法和观点。 2.参考立意:化“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 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危局中“创”转机; 3.行文结构: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 接下来正反对照,透辟分析如何才能化“危机”为“转机”,用“鸿门宴”的典型事例,论 述了刘邦是化危机为转机,而项羽坐失良机,把二人放在一起,正反对照,突出了危机与转 - 24 - 机的关系。再用李嘉诚的事例作论据,分析了危机为什么能成为转机。最后重申观点“危机 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刺伤你,也能成就你”,总结全文,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危机 降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转折,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 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 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危机带来了他生命的转机。 (2)苏东坡,也许正是他的豪气给他带来了危机,使他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 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也给苏轼带来人 生的转折。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 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危机苦 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 前后《赤壁赋》诞生了。“被贬”对一个高官来说是政治生命的危机,但苏轼勇敢面对,不 沉沦堕落,而是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所以说,恰恰是“危机”成就了一代文杰。危机 只有在人积极有为的情况下才能变成转机。 (3)1910 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亚拉巴马州是美国 主要的产棉区,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棉花。可现在,象鼻虫灾害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种 棉花,爆发了象鼻虫灾害,一年的收成就都没有了。于是,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 烟叶等农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根本不足为患,少量的农药就可以消灭它们了。 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都很好,结果,收成表明,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 要高 4 倍。亚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亚拉巴马州的 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为此,亚拉巴马州政府决定,在当初象鼻 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以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4)李宗仁手下一支部队有一个新入伍的山东兵,有一天他睡觉时,他的同伴把他的枪支给 收了起来。他醒来时发现枪不见了,吓了一身冷汗,因为那时把枪丢了,是要被杀头的。 怎 么办?突如其来的危机启动了他的“灵感”。他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到敌人那里弄条枪 来补上。他不敢和任何人说,直接带了 3 颗手榴弹,在天黑时摸到鬼子的阵地去了。正好一 群鬼子都聚在一起烤火,于是 3 颗手榴弹直接“噼里啪啦”招呼了过去,炸倒一大片,然后 他顺手背起 3 支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就往回跑,还扛了一箱子弹。在回跑的过程中,他竟 - 25 - 然还击毙了前来追击的 8 个日本鬼子。据后来统计,他这次私下行动,一共打死打伤 23 个日 本鬼子,在国军士气低落的当时,简直就是奇迹。这个山东新兵为此受到大力表彰。 (5)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次疫情,既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也 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既暴露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短 板,也为我们破除瓶颈、补齐短板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 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 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扩张。我们完全可以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 过程中,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让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另一方面,在 应对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投入不足等 问题。短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潜力。我们完全可以加快堵漏洞、强弱项,把短板 变成“潜力板”,为发展打开新空间。 (6)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内最繁华的街区失火。有一位姓裴的富商,大半生的 的心血几间当铺和珠宝店都在这个街区上。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生的心血眼看都将毁于一 旦,但他却并没有命伙计和仆人冲进火海,抢救财产,而是不慌不忙地安排他们迅速撤离, 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态,令众人大惑不解。然后他不动声色地马上组织所有人员沿长江两岸平 价采购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当这些材料都采集完成,像小山一样存放 好后,,他又归于沉寂,整天品茶饮酒,逍遥自在。大火足足烧了数十日,才被扑灭,曾经车 水马龙天堂般的杭州,如今大半个城已变成一片狼籍。几天后朝廷颁旨:要重建杭州城,凡 生产和销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顿时是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 直线飙升。裴老板趁机抛售自己所有的建材存货,获利极丰厚,数额远大于被火焚毁那点财 产。 (7)1995 年 1 月 17 日清晨,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但一般人都只是看“热闹”而已,但 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却从中看到了大商机:灾后大阪的新日本制铁所已完全停产,至少半年 后才可能恢复,制铁所生产的优质冷轧薄钢板每年向我国出口都在 50 万吨以上,在我国钢板 市场上极受欢迎。他预料到这次大地震必然影响到日铁向我国钢材的出口量,于是马上把这 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提供给江苏的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马上调集人力财力,买进 5 千吨优质冷薄钢板,比其他公司抢先了一步。果然,一直冷清、还频繁降价的优质冷薄钢板 市场因货源紧张,每吨涨了 100~400 元,该公司一下子竟然赚了近百万元! (8)无独有偶,在美国有位经营肉食产品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墨西 哥发生了类似于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刻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爆发,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 - 26 - 墨西哥相邻的美国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也爆发瘟疫,美国肉类食品 供应必然紧张,肉价必然飞涨。于是他马上派人到墨西哥探明灾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采 购大批量的菜牛和肉猪先存养起来。不久后,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这两个州,美国 市场肉价立马飞涨。时机成熟,他趁机大量抛售之前买进的所有菜牛和肉猪,一下子就净赚 数百万美元。 (9)2001 年 4 月 1 日,中美发生南海撞机事件,各大媒体大量专题报道,引发了大量读者对 军事类图书的关注。一些出版社纷纷抓紧这商机,热推军事类刊物。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 《中美俄新型尖端武器》,因其中有美国 EP-03E 侦察机和我国歼-8‖飞机的图片和详细的 作战性能介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海上力量——由海到陆》、国防 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海军武器装备》因此事件而畅销。一些书刊销售商也因大量订购军 事类图书而从中大赚了一笔。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