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 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A. 水稻、玉米 B. 水稻、粟 C. 小麦、葡萄 D. 玉米、粟 ‎【答案】B ‎【解析】‎ 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水稻和粟,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玉米原产美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玉米原产美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 下列图片所示之物,属于播种工具的是 A. ‎ B ‎ C. ‎ ‎ ‎ D.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播种工具相关知识,A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故A错误;B是铁犁牛耕,属于耕地工具,故B错误;C是耧车,属于播种工具,故C正确;D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播种工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功能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 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 A. 耦犁的推广 B. 耧车的发明 C. 耕耙耱技术的形成 D. 曲辕犁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选D。AB项是在汉代使用的生产工具;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 ‎4.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主要特点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进行集中的作坊生产,生产规模大,排除A;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排除B;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排除C;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5. “China”为“中国”和“瓷器”的英译名。宋代以后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朱仙镇 C. 汉口镇 D. 佛山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宋代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答案为A;朱仙镇和汉口镇是商贸重镇,与瓷器无关,排除BC;佛山镇是南方手工业重镇,与瓷器无关,D错误。‎ ‎6. 某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产品与时代不符的是 A.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 B. 宋代汝窑瓷器一件 C. 唐代秘色瓷一件 D. 元代粉彩瓷器一伴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粉彩瓷器发明于清代康熙年间,所以元代是不可能由粉彩瓷器一件的,故选D;商代的青铜器、宋代汝窑瓷器和唐代秘色瓷都是对应正确的,排除ABC。‎ ‎7. 城市中商业店铺沿街而设,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该现象开始于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C ‎ ‎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并且宋朝的商业店铺打破时空界限,可以沿街而设,答案为C;宋朝以前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AB 错误;明朝有纸币,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但是不是最早的,不是从明朝开始的,D错误。‎ ‎8. 中国古代的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这一商路开始出现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A ‎【解析】‎ ‎“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开始出现于西汉时期,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唐朝、元朝、明朝时早已经有了丝绸之路,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 下列属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是 ‎①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白银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马可·波罗行纪》激发西欧人到东方“寻金”‎ ‎③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从东西方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刺激 ‎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 ‎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白银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社会原因是西方社会兴起了寻金热;直接原因是商业危机,即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另外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从东西方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的刺激了欧洲商人,A正确;B、C、D概括不全,排除。‎ ‎10.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包括 ‎①造船技术的进步 ②罗盘针的普遍使用 ③地圆学说的盛行 ④传播天主教的愿望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15世纪末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普遍使用以及地圆学说的盛行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正确;传播天主教的愿望是主观条件,排除A、C、D。‎ ‎11. 15世纪末,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先到达非洲最南端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新航路的开辟中最先到达非洲最南端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最先到达了印度,C哥伦布最先发现了美洲地区,D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答案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②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③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④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 ‎ ‎12.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 A. 地中海沿岸 B. 大西洋沿岸 C. 太平洋沿岸 D. 印度洋沿岸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贸易由地中海沿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B,排除A;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 蒸汽机的发明 D.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工业革命的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所以选B。‎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B. C. D.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根据所学,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正确。‎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 科学研究 B. 市场竞争 C. 人才流动 D. 贸易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在了一起,因此科学研究的进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A正确;市场竞争、人才流动以及贸易发展均不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排除B、C、D。‎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其表现为 A. 轻纺工业占据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B.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C. 信息技术产业成领先行业 D. 环保产业异军突起 ‎【答案】B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指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轻纺工业占据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选项A ‎ ‎ 不符合题意,排除;信息技术产业成为领先行业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重工业异军突起而非环保产业异军突起,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重工业的兴起。‎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 A. 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 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 ‎18. 世界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到大企业的演变。导致这种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世界市场扩大 B. 资产阶级革命 C. 两次工业革命 D. 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大企业产生,ABD 都是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因此选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 ‎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垄断组织产生。‎ ‎19.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 A. 工业革命 B. 开辟新航路 C. 鸦片战争 D. 殖民体系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随着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东西方接触更加密切,而且工业文明逐渐摧毁被殖民地区旧有的农耕文明,传播了工业技术,使得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A正确;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但是并未导致农耕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排除B;鸦片战争只是对中国造成了影响,而非对整个世界,排除C;殖民体系建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与题干中的“开始”限定不符,排除D。‎ ‎20.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 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C.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力量太小不能解体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一要素是靠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才解体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是解体的“首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解体的“首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 ‎2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男耕女织逐渐发生分离,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这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含义,D正确;A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表现,排除;B不符合史实,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抵 制作用,后者并未完全占有中国市场,排除;C表述绝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22. 洋务运动打出的旗号是 ‎①自强 ②自由 ③求富 ④求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打出的旗号是自强、求富,B正确;自由、求强并不是洋务运动的旗号,排除A、C、D。‎ ‎ ‎ ‎23.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 A. 生产组织形式 B. 生产规模 C. 生产手段 D. 产品流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江南制造总局使用机器生产,这是近代化的主要特征,C正确;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封建衙门形式,不符合近代化特征,排除A;生产规模不能作为近代化的特征,排除B;江南制造总局的产品主要满足政府军事需要,不流向市场,这不符合近代化特征,排除D。‎ ‎24. 下列洋务运动成就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创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但是这些人才对近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C的影响最为深远,正确;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以及派遣留学生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与题干中“最为深远”的限定不符,排除A、B、D。‎ ‎25.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 A.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B. 提倡在中国发展实业 C.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D. 抵制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利权 ‎【答案】A ‎ ‎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A项正确;BD不是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巩固统治,不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 ‎26. 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它实现了供风形式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  )‎ A. 冶铁 B. 制瓷 C. 灌溉 D. 纺织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装置是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主要改善了供风形式,再结合图片可以知道这个装置应该是水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首先根据“东汉太守杜诗发明”“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得出是水排;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27.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 ‎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来看,中国近千年的时间名片一直是手工产品,表明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①③符合题意,D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汉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表明中西方交流渠道畅通,而且中国古代受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对外贸易一直居入超地位,②④不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28.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情(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 【详解】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 、“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因此A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B;题干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 错在“根本” 两字,过于绝对。 ‎ ‎29. 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亲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 黄金 B. 资本 C. 商品市场 D. 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 ‎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伽马和哥伦布的现实目标就是为了寻找黄金,A正确;资本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排除B;C、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需要的东西,排除。‎ ‎30. 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地理大发现:“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此处“伟大的发现”是指 A. 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15世纪末至l6世纪初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C. 达·伽马船队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 D.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要远航到东方,结果到达美洲。故选B。‎ ‎31.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 ‎32. ‎ ‎ ‎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华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渐打败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确立了其海上霸权地位,并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并且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所以英国收益最多故本题答案选D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是新航路开辟早期的受益者,但不是最大受益者,排除ABC三项。‎ ‎33.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资源因素 B. 劳动力因素 C. 市场因素 D. 资金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展,传统的手工生产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导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并逐渐取代手工生产,故选C,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4. 有人说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 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沦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B.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经济联系的密切,东西方国家之间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广泛接触,最终形成了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的世界体系,原有的相对独立的民族历史逐渐转向了世界历史,C正确;A是“转变”含义的部分内容,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但当时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尚未达到密切程度,因此不能认为已经实现了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排除B;D侧重工业革命对全人类生产力推动方面的影响,而题干侧重的是工业革命对地域联系的影响,排除。‎ ‎35.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中建设性是主要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独立的根本条件 D. 工业革命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实质是指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被殖民国家,即工业革命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故答案为D项。殖民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A项对殖民扩张活动认识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说法绝对,且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点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二、非选择题 ‎ ‎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的英国是如何“控制了世界”的?‎ 材料三 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四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逢轮船不可。”‎ ‎——左宗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整理水师(海军)”的具体做法,指出其未达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目的的根源。‎ ‎【答案】(1)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统治。‎ ‎(2)大力发展海军,广泛建立殖民地,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其他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3)“海禁”、闭关锁国。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4)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 ‎【解析】‎ ‎ ‎ ‎【详解】(1)根据“(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得出是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是通过大力发展海军,广泛建立殖民地,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的。‎ ‎(3)根据“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得出明清时期实行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危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4)具体做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未达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目的的根源则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1)根据材料一填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18年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还有一个经济恢复时期,还是无暇东顾。大约到1922年才明显表现出“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但已具规模的民族资奉在竞争中仍很活跃。‎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2)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一种观点认为“黄金时期”是1912~1919年,另一种观点认为“黄金时期”是1912~1927年。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迅速发展;②③④⑤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策;“实业救国”的思潮;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⑥较快发展;⑦“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或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⑧日本全面侵华 ‎(2)观点;理由(根据理由说明充分与否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 ‎ ‎(1)发展情况:根据材料一柱状图可以看出,1913年至1927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发展实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爱国企业家大力提倡“实业救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根据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民族工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实业;根据1936、1946和1947年部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柱状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2)观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任意一种观点说明。以选择“黄金时期”是1912~1919年为例。理由: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出现较大规模战争角度说明,同时结合相关数据,从增速来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湖主义的新设工厂数量,企业资本规模等都明显上升。从反面来看,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很快衰落,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民资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更为合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