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长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刑侯墓)及铭文拓片。该墓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刑侯墓。 该文物可用来佐证,西周 A. 宗法观念的浓厚 B. 分封制的存在 C. 传统礼制的松动 D. 冶金业的落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成王命辅臣荣与内史宣读成王的册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故选 B;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周时期是青 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冶金业的落后”表述错误,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成王命辅臣荣与内史宣读成王的册封”,联系所学分封制 的内容分析解答。 2. 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 人执鹜,工商执鸡。”从中可以看出商周时期 A. 礼物品种多样 B. 家禽养殖发达 C. 社交活动频繁 D. 等级制度 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反映礼乐制度对奴隶主贵族的严格等级规定, 故 D 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商周社交礼仪问 题,并非礼物种类、家畜养殖和社交活动本身,故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3.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 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 - 2 - 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A.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答案】B 4.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 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这一文化现象紧密相关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家谱是根据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体现的是中国的宗法制原则,故选 B;禅 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A;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 帝分封诸侯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C;皇帝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 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联系所学宗法制的 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 5. 1975 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 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 任 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 ) A. 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B. 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 C.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D. 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不准把原任官府的 佐、吏 任用到新任官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故答案 为 C 项;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排除 A 项;这一规定不是对官员自身的要求, 排除 B 项;D 项与材料中的“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 任用到新任官府”不符,排除。 6. 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 246 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 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 初置东郡。”这说明 A. 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 3 - B. 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 C. 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 D. 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 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说明郡县制在秦统一以前作为新的地 方行政区划而出现,故 D 选项正确;“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 郡矣”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前已经出现了郡县制,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故 A 选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而不是秦国 时期,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无法得出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的内容,故 C 选项错误。 7. 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A. 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 D. “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形成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说明秦朝已建立 起了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 有反映出秦朝的“焚书坑儒”,排除 D 项。 【点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 权组织;通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确立起中央集权的 政治制度。郡县制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郡县制的推行相对于以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 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 - 4 - 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 古代政治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不考虑世袭和教育”可知这一转变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关系,有利于血缘政治向官 僚政治的转变,故选 A;B 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B;CD 与题意主旨不符,没有体现出转 变的积极意义,排除。 9. 下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存在的诸侯王。西汉分封的诸侯王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公元前 202 年时存在的诸候王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准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藏茶、 韩王信、衡山王吴芮 公元前 195 年时存在的诸侯王 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济、代王刘恒、准南王刘长淮 阳王刘友、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建 A. 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B. 确保皇权传承稳固 C. 实践郡国并行的治国方略 D. 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前 202 年存在的诸侯王主要是与刘邦打天下的异姓王,到公元前 195 年全部变 为同姓王,出现的原因是刘邦晚年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能够永传 后世,即确保皇权传承稳固,故选 B;不管是异姓王还是同姓王都是分裂割据的基础,A 错误; 材料本身体现的是就是郡国并行制的变化,并非是实践,C 错误;从材料的分封诸侯王,不能 体现扩大王朝统治疆域,D 错误。 10.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 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答案】C - 5 - 【解析】 【详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对科举制的描述,强调的是科举制促进阶层的流动, C 正确;A 和 B 都是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特点,排除;D 是军功爵制的特点,排除。 11. 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 今日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 为之谋,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 A. 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 B. 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 C. 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D. 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财用有无不知也”“何故用不知也”“谓兵非职事也”等信息可以看 出,各个职能部门只顾自身利益,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反映了北宋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故 答案为 C 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兵士激增国家负担沉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专制集权 的强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军队战斗力,排除 D 项。 12. 中国古代的谏官专向皇帝谏诤过失,隋唐时期他们隶属于宰相,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话, 便让他们讲,讲得好固然好,讲得不好也无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谏官,……这是政治上的 一种技术。由此看来隋唐时期的谏官 A. 可以杜绝君主权力的滥用 B. 缓和了君主和宰相之间的矛盾 C. 增强了大臣们的监督意识 D. 对约束宰相权力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的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 讲话,便由言者无罪的谏官来讲,有利于避免君相之间的矛盾,即有利于协调君权与相权的 关系,故 B 符合题意;隋唐时代皇权至上,难免君权滥用,故 A 不符合题意;谏官是对皇权 特定的制约,而非广泛的监督,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3. 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 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 A.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事务 B. 通过分权制约强化君权 C. 宰相制度实际上长期存在 D. 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答案】B - 6 -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 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均实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故答案为 B。A 不能全面反 映材料;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 C 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 除 D 项。 14.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 之职掌,终以贾祸。”这表明,明朝内阁 A. 内阁学士都是宰相 B. 掌握实际决策权 C. 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 权力来源于皇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只备论思顾问”、“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等信息 可以看出,内阁没有决策权力,阁臣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阁臣只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人员, 故选 D,排除 B;内阁学士只是皇帝的秘书顾问人员,没有法定地位,没有实际权力,因此内 阁学士既不是宰相,内阁也不是最高行政机构,排除 AC。 15. 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许多 古籍对此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早期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 D. 先秦统治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反映商 人敬神尚鬼,喜好占卜,信仰巫术,注重祭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故 D 正确;材料反映商代统治者敬神尚鬼,注重祭祀,A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与材 料信息无关,排除。 16. 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选举政府官员、决定战和、制定和修改 法律、决定财政开支,包揽了一切政事。这主要体现了 - 7 - A. 主权在民原则 B. 轮番而治原则 C. 法律至上原则 D. 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雅典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和管理权,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选 A;轮 番而治是指用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管理国家事物,是每个公民享有管理权,不符合题意, 排除 B;C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17. 古代雅典不允许任何公民拒绝担任公职和出席公共活动,并严格规定学者和社会精英分子 不得躲进山林,且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以上内容表明古代雅典 A. 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 B. 限制公民的活动自由 C. 民主不能保护居民的利益 D. 培养城邦居民的参政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任何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可得知是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公民活动自由的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民主能保护公民的利 益,故 C 不符合题意;并非雅典居民都是公民,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8. 约翰·赫斯特在《极简欧洲史》中提到,古代雅典一旦有战事爆发,城邦中不管是经商或 务农的公民都要放下日常营生,聚集成军,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这反映出当时 A.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B. 公民权利不受保障 C 民主政治臻于完善 D. 将军拥有至高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一旦战争爆发,所有民众都要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体现出雅典城邦利益 高于一切的特点,故 A 正确;材料不是论述公民权利的问题,是说明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 排除 B;材料没有论述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 C;材料说明服从将军指挥,并不是说明将军拥 有至高的地位,排除 D。故选 A。 19.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 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8 - A. 重视证据 B. 公平公正 C. 契约至上 D. 注重程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 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 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故 C 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20. 有学者说,古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应该根据法律而生活”,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 执政行事都需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无法超越。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 充分发扬了民主 B. 影响了后世立法 C. 蕴含近代法治观 D. 取消了贵族特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包括皇帝在内“执政行事”都要“在法律框架的范围 内”反映了古代罗马政治文明中已经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近代法治观念,C 项符合题 意;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说明其充分发扬了“民主”,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对后世立 法的影响,也不会破坏贵族特权,ABD 三项错误。 21. 有学者指出:“什么是万民法?它是地基的先占、建造房屋、防御事、战争、俘虏、奴隶 制、复境权、和平盟约、停战……之所以是万民法,乃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民族都遵守这种法。”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万民法 A. 适用范围广泛 B. 淡化形式主义 C. 适应商品经济 D. 保护私有 财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之所以是万民法,乃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民族都遵守这种法。”体现的是 - 9 - 万民法涉及内容广泛,旨在说明万民适用范围广泛,A 选项符合题意;万民法内容丰富,使用 范围广泛与程序简单、淡化形式主义不符,B 选项错误;适应商品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在 材料并未得到体现,并且与“战争、俘虏、奴隶制”等内容无关,CD 两选项错误。 22.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 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 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B. 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 C. 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 D. 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对公民用地的规定,用于避免公民之间因筑篱笆、筑 围 墙、挖沟等引起的用地纠纷,说明古罗马利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公民之间的经济纠纷, 故 B 正确;“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不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排除 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不得越过”、“应留”等规定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对民众系列民事纠纷的调解,CD 两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3. “威廉和玛丽虽有承维王朝之资格,他们被邀来英国, 还是要经过一个选举的程序。君权 既非神授而实由于民授,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材料旨在说明 A. 英国国王经由选举产生 B. 议会控制了国王的权力 C. 国王权力来源发生变化 D. 光荣革命具有宫廷政变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君权既非神授而实由于民授,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可知由于 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国王的权力和义务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故选 C;英国的国王经议会确立, 世袭产生,排除 A;材料主要反映了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权力的控制, 不能体现光荣革命的性质,排除 BD。 24. “推翻了专制国王却保留了国王本身,剥夺了国王权力却让国王继续存在”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 10 - C. 法国大革命 D. 中国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推动了君 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但保留了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象征,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美 国独立战争前后都没有国王;C 选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国王,并未使国王继续存在; D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并未使君主继续存在。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25.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 力反对,但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国王的出现,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 A. 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君主权力 C.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 D.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国王的出现,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国王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为 C;A 在材料没有 反映,排除;B 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行政权在内阁,不在国王,即使战争也如此,D 错误。 26. 1832 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占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19 世纪后半期,成年男 子获得普选权;1918 年年满 30 岁的妇女拥有选举权。以上史实说明英国 A. 民主进程不断推进 B. 阶级差别渐渐消失 C. 立宪政体缓慢形成 D. 上院权力逐渐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英国选民的总数比例不断上升,享有选民资格的范围不断扩大。说明英国 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故 A 正确;民主进程推进并不能消除阶级差别,排除 B;材料不是论 述立宪的问题,排除 C;英国的上院属于贵族院,权力并没有逐步扩大,排除 D。故选 A。 27. 杰斐逊(1743 年—1826 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 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 制度设计中体现为 A. 三权分立与联邦制 B. 总统制与两院制 - 11 - C. 共和制与总统制 D. 三权分立与民主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可知,1787 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 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材料“实 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可知,1787 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具有大的权力,地方各州保 留一定的权力,体现了联邦制,A 项正确;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总统制并不能反映分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两院制,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 制度设计中的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制,不能体现共和制与总统制,C 项错误;民主制主要指人 民当家做主,民主是由民众定期普选产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制,D 项错误。 28. 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在成为法律前须送交总统, 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这体现了美国( ) A. 权力的制衡 B. 总统干涉国会立法 C. 总统拥有立法权力 D. 国会有司法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项议案,……经总统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结 合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的原则,可知 A 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总统干涉国会立法, 只是法律的最终通过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排除 B 项;美国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并没有立 法权力,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 C 项;国会没有司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 最高司法解释权,排除 D 项。 29.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 年,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 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1789~1875 年,法国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 朝等,这说明法国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和艰难,故选 A;军事帝国和复辟王朝等都不是启蒙思 - 12 - 想的主张,排除 B;复辟王朝的出现是政治体制的倒退,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共和政体的最 终确立,D 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30. 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 年因与皇帝威廉二 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根据材料可知 A. 德意志君主立宪名存实亡 B. 威廉二世此举违反了宪法规定 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宰相由皇帝 任命,对皇帝负责,皇帝有权解除宰相职务,故选 D;俾斯麦下野不意味着德国政体的变化, 排除 A;根据宪法,德国皇帝有权力解除宰相的职务,排除 B;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排除 C。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 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 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 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 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 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 13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 【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 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共同政治目的: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1)从材料一的图示可以看出是三省六部制。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 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君权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材料二中的“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 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可知原则之一是山川形便、犬牙相 人;从“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 的两倍”,可得出原则二是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根据所学知识,从维护中央集权,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角度分析其目的。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历了公元前 462 年的进一步改革之后,全面发展的雅典民主继续以公民大会 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批准,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 大会上都有权讨论和提出建议。 ——[美]皮特·N·斯特思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 会下院)、贵族(或寡头)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 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马克点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 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 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 年《美国联邦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 14 - (2)近代英国有哪些法案“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试举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 新的政体”确立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这部宪法的哪些原则有 助于“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 【答案】(1)特点:公民政治;直接民主。 (2)举例:《权利法案》;意义: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 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背景:松散的邦联制无法满足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的幸福。原则:联邦共 和;分权制衡;人民民主。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国家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批准”可知是公 民政治;依据“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权讨论和提出建议”可知是直接民主。 (2)举例:依据所学从英国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回答;意义: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 制确立的意义从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 (3)背景:依据材料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所学从美国 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带来的危害回答。原则:依据所学《1787 年宪法》的内容从联邦共和、 分权制衡以及人民民主等原则回答。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平民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其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 正是平民反对贵族统治取得的一个胜利成果。《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 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不仅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也成为 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摘自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 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 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 上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 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 - 15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概括《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的历史联 系和区别。 (2)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 1787 年宪法化 解这一矛盾的具体方案。 (3)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 联系:《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 (2)矛盾:联邦政府与州关于权力的归属;具体方案: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得有限权 力;其余未列明得权利属于各州或人民。 (3)作用: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保障社会稳定。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得出平民反对 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迫切要求制定成文法律。联系:根据“《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 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可知《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是 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 (2)矛盾:根据“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 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可知联邦政府与州的矛盾是关于权力的归属;具体方案结合所学内容可 知是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得有限权力;其余未列明得权利属于各州或人民。 (3)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论 述法律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