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广东省高三地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ww.ks5u.com 考纲展示 考情汇总 备考指导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专题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洪水、寒潮、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机制及影响 比较不同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一般规律,还要注意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情况;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包括气温变化还包括降水的变化,其影响在不同地区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产生的资源问题也不相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重点掌握洪涝、寒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危害及防御措施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基础知识填充]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①表现: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影响 聚落特征 举例 平原 农业发达,交通便捷, 聚落理想的发育环境, 北京、 便于聚落建设和平面布局 分布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块状 上海 山区 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制约聚落建设与发展 聚落分布稀疏,规模较小,多沿河谷分布 兰州 高原 海拔较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城市数目少,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但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利亚、 墨西哥城 (3)我国南、北方地形的差异对聚落的影响。 地区 地形 规模 形状 人口 北方 平原 大 团聚型、棋盘式 多 南方 丘陵、山地 小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少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密度 布局 形态 方式 造价 山区 小 稀疏 “之”字形 单一 高 平原 大 密集 网状 多样 低 [学考真题对练] 1.(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西安至成都高铁秦岭段桥梁和隧道占路段长度的比例高达90%以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景观设计要求 B.环境保护要求 C.地形复杂 D.冻土深厚 C [西安至成都高铁秦岭段,穿过山区和河流,地形复杂,故选C。] 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贵(阳)广(州)高铁桥隧比(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全长的比例)高达70%以上,导致该高铁线路桥隧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B [贵广高铁主要途经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不稳定,故桥隧较多。] 3.(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山区的公路多沿谷地地带修建,主要是因为谷地( ) A.土质较疏松 B.地势较平缓 C.水源较充足 D.植被条件好 B [河谷地带地势较平缓,利于修建。] 交通线路走向的一般原则 (1)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2)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多的经过村镇、小城市。 (3)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最新模拟快练] (2018·广东省学考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新疆的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西部大开发,“通油”“通县”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新疆拟建5条铁路,并到2020年形成新疆铁路网。读“新疆拟建的5条铁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对新疆重视铁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具有沿边优势 B.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对交通运输的潜在需求大 C.新疆地域辽阔,适宜发展铁路运输 D.新疆地形单一,发展铁路工程量小 2.新疆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和沙漠戈壁广布 B.冻土和高寒缺氧 C.山河相间,地形破碎 D.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3.拟建的5条铁路中,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的是( ) A.奎屯→北屯 B.库尔勒→格尔木 C.哈密→临河 D.乌西→精河 1.D 2.A 3.B [第1题,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形种类较多,修建铁路工程量大。第2题,新疆境内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沙漠戈壁广布,从新疆到青海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高寒缺氧。第3题,库尔勒→格尔木是从第二阶梯到第一级阶梯,且穿过阿尔金山等山脉,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 (2019·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D 5.B [第4题,河流的左右岸要面向河流的流向来看,面向河口下游,右手一侧为右岸,左手一侧为左岸。根据河流流向,宫殿遗址分布在右岸,①正确,②错误;在弯曲的河道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宫室遗址处在凸岸,处于被堆积的河岸,③正确,④错误。D正确。第5题,河流对村落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提供水源,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二是河流两岸泥沙堆积形成的土壤较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为村落提供农副产品;还可以提供对外联系和运输的通道。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填充]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期 表现 地质时期 反复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间为间冰期,表现为冷暖和干湿的交替变化 近现代 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影响;又有人为因素影响,引起CO2浓度不断增加。 (3)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①人口增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CO2的量不断增加。 ②人口增加,森林遭破坏,吸收CO2的量减少。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使海平面上升。 ①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②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 分类 影响 有利 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 低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地理事象基本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南极冰川面积 B.农业耕作方式 C.动物栖息地范围 D.地震发生频率 D [地震发生频率是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南极冰川面积、农业耕作方式、动物栖息地都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小 D.稳定不变 3.下列年份中,北极浮冰面积最大的是( ) A.1978年 B.1986年 C.1998年 D.2006年 2.C 3.A [第2题,读图,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故选C。第3题,读图,图中北极浮冰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78年,故选A。] 4.(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近年来,西藏纳木错水面面积不断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陷,湖区积水增多 B.退耕还湖,生态系统改善 C.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 D.蒸发减弱,水汽向外输送减少 C [近年来纳木错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C对。地壳下陷,湖区积水增多,水体深,不是面积增大,A错。湖区是草原牧区,没有耕地,B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多,水汽向外输送增加,D错。] [最新模拟快练] (2019·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被破坏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 D.水旱灾害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乙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1.B 2.C [第1题,甲图反映出CO2越来越多,全球气温越来越高,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轻了CO2的排放,可以使乙图中的大气逆辐射减弱,选C。] (2019·广东省韶关市乐昌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 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下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 A.4月 B.7月 C.9月 D.11月 4.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 B.陆地面积增大 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 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5.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热带气旋 C.盛行风 D.入海径流量 3.A 4.D 5.C [第3题,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与常年同期相比最大的月份可从图示两曲线之间同月份的差距对比得出。其中4月份两曲线差距最远,说明此时上升幅度最大。7月份均比常年同期高,但幅度较小,B错误。9月份、11月份沿海海平面均比常年同期高,但此时沿海海平面均位于降低的趋势,故排除CD,选A。第4题,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变化是在上升,海水倒灌,海水入侵造成危害增加,C错误;海水入侵,河口发生咸潮次数增加,A错误。沿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陆地面积减小,B错误。沿海海平面上升,海岸受侵蚀程度加大,D正确。第5题,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1月份最低,随后一直上升,至8月份升到最高,随后一直下降。其中4月到10月份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其他月份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这种变化若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应是海平面全年持续在上升,不会出现明显月份变化, 排除A。热带气旋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不会呈现这么规律性的变化特点,B不符。天津市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迎岸风使沿海海平面上升;冬春季受冬季风影响吹离岸风,表层海水远离岸边,导致沿海海平面下降;沿海海平面因季风呈现规律性月份变化,C正确。华北地区入海径流量在夏秋季多,海平面上升应在夏季出现,而实际情况是4月份海平面已经上升了,D不符。]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基础知识填充] 1.自然资源的含义 (1)概念: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①依据:资源能否循环利用。 ②类别 2.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也影响了其开发利用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便于集中开采,但增加运输负担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 间的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联系 性 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展 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在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作用,如下表所示: 社会文明阶段 采猎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对自然 资源依 赖性 强 中 弱 起主要 作用的 资源 土地质量 气候、水、土壤、生物 矿产资源 自然资 源对产 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 业布局 的影响 植被繁茂,动物繁多的地区,人口较多。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土地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举例 人类常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以大庆等为代表的石油工业城市,以鞍山等为代表的钢铁工业城市,以金昌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4.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三种,储量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2)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3)分布不平衡。 范围 表现 大洲 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中 空间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国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 (4)合理利用水资源 世界水危机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下表所示。 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开源 节流 ①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剧增。③ ①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② 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②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储量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0.3%。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水污染严重。④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⑤人们节水意识淡薄 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③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控制人口的增长。 ④提高用水价格。⑤防止水污染,加强污水的处理工作。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学考真题对练] (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我国西北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泥石流灾害 B.海水入侵 C.干旱灾害 D.地面沉降 D [过量开采地下水常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影响地下水的补给,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故选D。] 1.自然资源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物质或能量是不是自然资源,要看它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天然物质或能量;二是人类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只有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基本特征的物质或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是要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二是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三是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是应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新模拟快练] (2018·广东省学考模拟)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 据此并读图回答1~3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高 B.资源丰富 C.人口过多 D.气候湿润 2.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 A.贵州 B.上海 C.内蒙古 D.青海 1.A 2.B 3.B [第1题,广东省资源分布量小,利用率高,经济发达,故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第2题,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第3题,上海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发展程度,在几个省区中资源诅咒系数最低。]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基础知识填充] 1.自然灾害的含义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洪水的发生机制 洪水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 原因 影响 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 河道弯曲 河谷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3.洪灾的防治措施 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三类。 类别 主要防洪措施 生物措施 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 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减灾防灾的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学考真题对练] 1.(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强冷空气南下会造成我国( ) A.海南出现台风天气 B.河北雾霾加重 C.新疆出现融雪洪水 D.湖南较大幅度降温 D [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湖南大幅度降温,故选D。海南省纬度低,位于热带,该地台风的形成与冷空气无关,A错;强冷空气南下,伴随着大风天气,河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减轻,B错;新疆短时间内气温很低,冰雪不会融化,不会出现融雪洪水,C错。] 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近年来雾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出现雾霾天气较多的区域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南地区 C [华北地区经济发达,工业污染物排放多,但降水偏少。] 3.(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快速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C.跳楼逃生 D.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B [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夺门而逃、跳楼逃生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在平房或一楼,在短短几秒钟能快速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不可乘坐电梯逃生,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如果在室外,应尽快避开高大建筑物或电线杆。] 4.(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自然灾害中,主要由内力作用造成的是( ) A.寒潮 B.洪涝 C.火山爆发 D.泥石流 C [地震、火山爆发主要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5.(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广东地区台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是( ) A.冬春季 B.春夏季 C.夏秋季 D.秋冬季 C [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台风在此登陆的频率较高。] (2020·7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堰塞湖是指由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题。 6.堰塞湖形成前后的短时间内,堰塞湖大坝以下附近河段基本不变的是( ) A.流速 B.流量 C.水位 D.水温 答案:D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成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气象灾害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北方和西南地区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基础设施,有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 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防洪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台风 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每年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所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逐渐变弱 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地质灾害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 各季节均可发生,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发育、现代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 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并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时引发火灾和疫病蔓延 加强灾害研究和预报,实施预防措施 [最新模拟快练] 1.(2018·韶关市学考模拟)“史上最难修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自2010年12月通车以来,运行两年多无事故。宜万铁路所经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火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B [山区多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2019·广东省广州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2018年9月28日印尼发生7.7级地震,震中位于中苏拉威西省,震源深度为10公里。据此回答2~3题。 2.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此次地震震源分布在(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3.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中地区先左右摇晃 B.曼谷比雅加达震感更强烈 C.有可能引发海啸 D.震源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2.A 3.C [第2题,根据材料,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中苏拉威西省,震源深度为10公里,根据地壳的平均厚度17km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中,故A正确。第3题,根据材料,此次地震震级7.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可知此次地震震级高,震源较浅,靠海近,很有可能引发海啸,C正确。] 一、选择题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河谷地带 C.平坦的高原地区 D.凉爽的高山地区 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 C.土壤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 1.B 2.A [第1题,概括题干信息,西藏主要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故选B。第2题,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与水源。] 3.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将来可能会( ) A.1月份0 ℃等温线将整体向南推移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陆地面积将会比现在小 D.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C [气候变暖会使我国1月份0 ℃等温线将整体向北推移;内蒙古草原本来就是中温带,如果再变暖,很可能变成暖温带;喜马拉雅山雪线将会升高;海南岛面积将会因为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而减少。] (2018·清远市学考模拟)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 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 5.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4.A 5.D [第4题,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强会使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故观测数据曲线有较明显的波动,故A项正确。第5题,长期趋势曲线显示二氧化碳呈增加趋势,则会带来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则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可能被北冰洋淹没,海岸线向南退缩。]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6~7题。 6.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8~9月 D.9~10月 7.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6.B 7.C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的判断能力。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南下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内地。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 8.(2016·罗湖学业水平检测)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 )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C [西北地区较落后,A、D的做法均不现实,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气候干旱,不宜大力发展林业。] 9.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D.围湖造田 答案:C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11.甲地最可能是( ) A.山顶 B.陡崖 C.山谷 D.鞍部 10.B 11.D [第10题,由图可知,①为乡村公路,走向大致与等高线一致,因此该地地表崎岖,最接近云贵高原的特点。第11题,②为高速公路,因甲处附近修有隧道,结合①公路走向,判断该地为山脊或鞍部。] 12.下列具有因→果关联的灾害是( ) A.暴雨→泥石流 B.洪涝→台风 C.火山→沙尘暴 D.滑坡→地震 A [台风可引起洪涝灾害;地震可引起滑坡;火山不会造成沙尘暴的发生。] 13.以下关于洪水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降水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原因 B.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C.滑坡、泥石流不可能形成洪水 D.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堤坝溃决也可形成洪水 C [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也可能导致洪水发生。] (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区水资源实际用水量占可利用水量的比率。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低的地区是( ) A.河西走廊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5.海河流域与河西走廊相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原因是该流域( ) A.水资源需求量大 B.降水量小 C.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体污染小 14.D 15.A [第14题,由图可知,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低。第15题,海河流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 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16.下图反映了近2万年来海平面高度变化。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 A.17千年前后 B.11千年前后 C.5千年前后 D.2千年前后 A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看出约在17千年前后平均海平面高度最小。] 17.下图为世界某种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据图分析判断最有可能的地理事象及其分布原因是( ) A.淡水资源分布——气候因素 B.煤炭资源分布——地形因素 C.渔业资源分布——洋流因素 D.火山分布——构造运动 D [淡水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两极地区及高山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渔场主要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区域;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 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完成18~20题。 18.10月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 ) 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 B.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C.下游河流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 19.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 A.河流水量大 B.滑坡体量大 C.河谷宽而深 D.两侧山体较陡峭 20.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 )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C 19.B 20.A [第18题,根据材料“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说明此时起,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正确。第19题,根据材料,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直接因素,B正确。第20题,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减缓,不能根本解决。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而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问题。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更为恰当的处置措施。A正确。]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当地时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揭幕,全球约200个国家代表将在未来两周内商讨如何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以遏制气候变化。 材料二 全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 (1)曲线图反映的全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趋势加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增温,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毁林造成二氧化碳的消耗速度降低。第(3)题,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1)呈上升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 (2)燃烧化石燃料;毁林。 (3)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22.读四川盆地等高线(单位:m)及部分资源分布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川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四川盆地地质灾害频发,试说明四川盆地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并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3)说明重庆浓雾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列举大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四川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可从图中读出。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频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泥石流,原因应从地形、地质结构、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中可以看出,重庆浓雾发生频率具有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的特征,原因应从重庆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抓住水汽、凝结核、气温等要点。第(4)题,大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不利于交通正常运行;二是大雾天气时空气质量下降,空气湿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1)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 (2)滑坡、泥石流。原因:盆地边缘坡度大,地质结构不稳定;碎屑物多,夏季多暴雨。 (3)重庆浓雾发生频率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 原因:重庆工业发达,排放的尘埃物质多,空气中有充足的凝结核;靠近长江,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形较封闭,加上地表崎岖,风力较弱,浓雾不易消散;秋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更容易凝结。 (4)大雾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常导致交通事故增多,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等;大雾天气时,空气质量会下降,空气湿度增大,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