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 1 - 第 2 课 自主赏析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 书愤 “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如是说。 屈原被贬,满腔思虑化作《离骚》留传;鲍照遭弃,抑郁不平倾泻为《拟行路难》;杜甫 是不幸的,倾心的凭吊化作悲切一叹;陆游是不幸的,一曲“愤”歌咏唱千年……他们在政 治上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文学上,却给后世留下一座座高峰,浸透了其人格魅力的文 学高峰。 学习这几首诗歌,要注意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际,深入体会诗歌抒 发的感情,领悟作品的主旨;注意赏析诗歌的语言,品味诗作的语言之美。 屈原(约前 340—前 278),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 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是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二十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九歌》,课文《湘夫人》即选自《九歌》。 屈 原 鲍照(约 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可是郁郁 不得志。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倾诉在诗歌 中。《拟行路难》共十八首,课本所选为第四首。 鲍 照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写《蜀相》 时,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破灭,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而安史 之乱持续五年尚未平定,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杜甫心情极为苦闷,来到诸葛 武侯祠,面对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联想到诸葛亮的英雄业绩以及他和刘备 之间鱼水相得的君臣关系,不由得百感交集,泪流满襟,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激动人 心的诗作。 杜 甫 - 2 -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 三年(1186)春作者居家乡山阴时。陆游时年六十有二,然而被黜赋闲在乡。诗人想到山河破 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 是,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陆 游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北渚. zhǔ 酌.酒 zhuó 潺湲.. chán yuán 踯躅.. zhí zhú 江皋. gāo 祠.堂 cí 庑.门 wǔ 衰鬓. bìn汀.洲 tīng 2.写汉字 读音 易错字 读音 易错字 chí 奔驰 kān 不堪 chí 松弛 kān 戡乱 dù 渡过难关 kān 校勘 dù 度日如年 3.解词义 (1)鸟何萃.兮衴中 萃:聚集。 (2)播.芳椒兮成堂 播:散布。 (3)合百草兮实.庭 实:充满。 (4)遗.余褋兮澧浦 遗:赠送。 (5)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4.解多义 期 与佳期.兮夕张 约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约定的时间,期限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实 合百草兮实.庭 充满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 果实,种子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的确,确定 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 赞许 杂然相许. 同意,赞同 秦王怒,不许. 答应,允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示大约的数量 - 3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5.积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 路难(其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 相》)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6.记常识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 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1.鸟何萃兮衴中,罾何为兮木上? 译文: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中?鱼网为什么被挂在树上? 点评: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这时正值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诗人想到 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在对比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 一种错乱的感觉: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 而鱼网则应在水中,由此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2.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译文: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兰草,思念湘夫人不敢说出。 点评:首句用比兴手法,以沅、澧二水域皆有香草却相距甚远不得为伴作比,说明湘夫 人与湘君分隔两地,难得相见。这种手法委婉含蓄,大有深意。“思公子”一句,将 思之殷切、情意绵绵又羞于明言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十分形象。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译文: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点评: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于地,水四方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 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一般自然现象里,诗 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 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对泻 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对水“泻” 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 一泻无余的心情。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点评: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 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 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泪下。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 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 - 4 - 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熔铸成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译文:遥想,雪夜的瓜洲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配有铁甲的战马在秋风中长嘶。 点评:这两句诗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 土,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 面。“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有如两幅开阔、壮观的战 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他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 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正能名传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点评:这两句诗饱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产生的难言的悲愤,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 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表明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 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1.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湘夫人》的主旨。 提示:这首诗写了湘君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执著,虽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 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 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 悔。 2.《拟行路难(其四)》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情的? 提示: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泻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诗歌开首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 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 “行叹复坐愁”。当然,这种愁又哪能消除呢?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 愁。第七句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 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掉,让久久掩抑在心 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 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 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转,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 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 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经过诗篇结末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 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抑扬纵收 情感跌宕 鲍照的诗善于蓄势以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拟行路难(其四)》对情感本身作了抑扬纵 收的处理,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诗的前四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的自然现象为比兴,比喻人生穷达各殊,从而 引发出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体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上是放宽心 胸,承认现实,以“人生亦有命”自慰,语调情感似极为平静,心里却蕴蓄着无限辛酸与愤 慨。 后四句随着悲愁的积聚,诗人又酌酒自宽,长歌当哭,唱起那“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 - 5 - 伤之意”的《行路难》来,然而,心中那愈益沉重的悲愁终使诗人喉咙哽住,歌声断绝。此 时出现了暂时的沉默,但这是火山喷发前的沉默。表面平静,内里却如沸腾的岩浆在汹涌奔 突。果然,诗人爆发了:“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七个字仿佛汹涌的岩浆在猛烈冲击着地壳, 其热度与力度足以令人心颤。按此情感发展,应是波涛汹涌,一泻千里。但诗人的情绪突然 发生转折,跌入深渊,出现巨大顿挫。最后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将这种迫在眉睫的爆发 硬生生地压了下去,全诗到此也戛然而止。此诗含意深刻,体现出当时门阀制度的巨大弊端, 有才之寒士往往不得其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作者在抒情上使用了多种手法,同是表现愤慨之情,有的直露,激昂慷慨,一泻千里, 如“泻水置平地”一般;有的却不说破,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语带过,让读者自己去体 会。 抑郁顿挫 悲壮苍凉 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次瞻拜诸葛武侯祠,写下过许多凭吊诸葛亮的诗篇。这些诗, 因其感悟之深、意蕴之丰、词句之工而广为流传。其中,最为人珍爱和欣赏的就是这首《蜀 相》。 初读此诗,你也许会觉得精妙之处只在最后两句。尾联堪称是全诗的精华,乃画龙点睛 之笔。然睛何以得点?华何以得显?其为流而非源。单单从此二句无法品味诗歌在整体构思 上的艺术特色,也不能领略其景为情先、情因景生、情景交融、互为表里的写景抒情之艺术 魅力。 饮水思源。这首诗的起笔是对环境的描写,但绝非只为写景。第一联追寻蜀相祠堂,交 代地理位置,实际上一句“柏森森”便已经吐露真情,不言柏翠,也不言柏青,“森森”二 字使这苍苍古柏平添了无限的凛凛清气、郁郁凄情。读至此处,谁还能无动于衷,以为只不 过是在写祠堂、在写祠堂外的几棵松柏而已?择字不同,则意境大迥,偏偏此景,令人不觉 神伤心动! 行文至此,诗情已成,但杜甫写诗,大多顿挫有致、沉郁不凡,此诗亦然。颔联又接上 两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工笔细描,却也未见什么新鲜手段,笔出 不过是碧草青青、黄鹂对鸣,占用两句,岂非冗笔?恰恰相反!正是此二句将首联初萌之凄 清沉郁之意生发得淋漓尽致,又正是此二句为那吊古伤今的英雄带来了泪下沾襟的悲壮。乍 读此联,读上句,你也许会有芳草如茵春光明媚的感觉,真乃“春风花草香”了;再又看到 了仿若“两个黄鹂鸣翠柳”般的欢愉景象,你会说真真是碧草黄鹂,生机勃发,此情此景, 欢欣无比了!然而这两句在诗中的作用已如前表,会有如此偏解,只因忽略了最关键的两个 字:“自”和“空”。诗不同于词,多用实字,少用虚字。但是,一旦用了虚字,就格外值 得玩味。仔细玩味——“自春色”、“空好音”,便会发现:这一“自”,使满阶碧草萋萋 艾艾,寂寞荒凉之感油然而生;这一“空”,也越发让人觉得叶边黄鹂的鸣叫亦悲声呖呖, 知音无处寻觅空有此般情致,孤独忧郁之情无法排遣。 如此看来,首颔两联才是最后精笔之源。是这蜀相祠堂的森森松柏、独自青春的阶前碧 草和空发好音的叶中黄鹂,引发了作者对家国身世的感慨。忆及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念到 少壮时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当年,也曾经高视阔步,踌躇满志, 指点江山;而今,却只有独步堂前,瞻拜蜀相,凭吊古人;看人家,一个是求贤若渴知人善 任,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是托付江山事业,一个是承接兴国重任,就是这样的情 形,不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吗?更何况自己,空有一腔热血,纵然满腹经纶,报国安家 却无门!想至此处,阶前林下徘徊的老诗人怎能不百感交集,扼腕失声老泪纵横呢? 《蜀相》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诗风。首颔两联营造了一个整体氛围, 凝重而深沉,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逐步深入地体现了其悲壮苍凉的感慨。最后两联追昔 抚今夹叙夹议,终于使这种感情喷薄而出催人泪下。这就是诗歌在写景抒情上的整体特点。 即景在先,蕴涵情感微澜;情在后,阐发景中深意,情景相生,互为表里。所以说,鉴赏古 诗,只有从全局从整体去探询诗句的内在联系,才会更为深透地感悟诗中含蓄的情韵,才能 够细细咀嚼出诗中深蕴的滋味儿。 谁晓鹤氅不胜寒 一片清冷冷的月光落在三国时的蜀道上,落在蜀水中,千百盏孔明灯在清冷冷的水上仿 - 6 - 佛是诸葛先生的魂魄飘游。归去来兮!叶间黄鹂的挽歌凝在锦官城上空,八百里蜀地百姓的 心被揪起来了。田园将芜胡不归啊!先生,你的鹤氅可胜今夜的霜寒? 惊才绝伦的先生,温文儒雅的先生,满腹经纶的先生,我的魂魄被一声声莺啼牵到你隐 居的隆中田间,你一心所系的巴山蜀水间。你身披的雪白鹤氅,是运筹帷幄者从容大度的象 征;你手中轻摇的羽扇,是决胜于千里之外者自信不凡的号令。周公瑾配得上“羽扇纶巾” 这一称号?是苏学士看走了眼吧。你羽扇一摇,东风招之即来,曹军挥之则去。满江号称无 懈可击的连环船一夜间烟焰冲天,没有你不会有此辉煌战绩。容我化作长风拉起你的鹤氅, 拂动你志得意满的微笑啊,先生。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是你,辅主成就三国鼎立之势的是你,两朝开济匡扶那个扶不起的阿 斗的也是你。今日蜀地月光下仿佛有你披着雪白的鹤氅在烛光下审批文书的身影,秋风中仿 佛有你对幼主怒其不争的绵绵长叹。我可以化作一支流着泪的蜡烛吗?让你秉烛夜游。不是 仙鹤的闲游,是去视察将士们是否经得起霜冻,粮仓里的贮粮是否足够来月之资。然而你单 薄的鹤氅,经得起隆冬的飞霜吗?卧龙若非潜行,一旦一飞冲天,经行于世,即与社稷、忧 患结缘。有时我为你生一份惆怅、一份惋惜,如果当初你不是有感于刘备不能复汉室匡大道 而发出一番隆中对,你大概就不会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也不会有后来的七擒孟获、六出祁 山的坎坷曲折了。 先生,在第六次出师祁山,殁于军中时,你可曾像那在你面前黯然失色的周公瑾悲叹“既 生瑜,何生亮”一样,慨叹“既生亮,何生懿”呢?不,能够志存高远、义忠汉室的先生, 心胸当然广阔,肚量更可撑船。你只会叹息误用马谡,只会遗憾失街亭。可是红巾翠袖,谁 揾英雄泪?我的先生啊,卧龙一出即预示其悲剧命运,不能附有大智之主,最后惨淡经营, 英雄泪谁人晓?正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少陵言,信然!先生啊,你的鹤氅可耐得住今夜的霜寒? 这是一篇歌咏诸葛亮的文章。诸葛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是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种 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象征。本文在讴歌赞美诸葛亮的品格和业绩之 时独辟蹊径,在讴歌之中寄寓了深挚的热爱之情,激发了人们深切的共鸣。 忧伤缠绵的恋歌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中的一对配偶神。湘君是男神,旧说指舜帝;湘夫人是女神,本是 尧帝的女儿。民间相传尧舜时代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帝。有一年舜帝南巡 死于苍梧,二妃寻至,自投湘水,遂化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湘夫人》把原来抽象的神的 概念,化作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学形象,并艺术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相约却不 能相遇的无限惆怅。 《湘夫人》突出的特征就是寓情于景,悲怨交织。诗歌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 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边,渴望湘夫人到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句极力渲 染深秋凄清的气氛,构成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秋风”这个 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例如汉武帝《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 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乐府歌《古歌》中的“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等,其中的“秋风”无不具有悲凉的愁绪。“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秋风” 与抒情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相切:瑟瑟秋风,似乎寒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心 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不平。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心绪茫然,愁绪四溢。 在如此的环境和氛围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顷刻如泉涌出。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 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只能注情于水:“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只见沅水和澧水 正在缓缓地向着远方流淌,可是他所约会的恋人却没有随流水俱来。诚如清人戴震所说:“此 - 7 - 章言思望之甚,但见流水潺湲,不见神之来也。”流水无情,不会带来意中人,但诗人却变 无情之物为有情,弥见其思之切切,又有一种流动的意态。长久不见恋人到来,湘君的心情 可想而知。然而,诗歌没有作正面抒写,却巧妙地摄入了另一番景象:“麋何食兮庭中?蛟 何为兮水裔?”麋鹿竟跑到庭院里来觅食,蛟龙竟来到江岸上游荡,客观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这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的视觉假象——被扭曲了的客观景象。因为等待的时间漫长, 心情愈变愈坏。先是忧愁,继而悲伤,最后懊恼异常导致精神恍惚迷离,而产生了与现实景 物完全颠倒的幻象。 《湘夫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传情达意。诗歌以湘君苦苦等候心上 人,心上人却迟迟不来为线索,对等候过程中湘君多变起伏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主要通过人物的举止行为传情达意,令人为之动情。例如第三段,写湘君久盼不得更加哀伤。 作者连用动词“朝驰”“夕济”“腾驾”等,给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体现了湘君不顾路 途遥远,不顾身心疲惫,朝夕疾驰,日夜兼程地奔赴相会之地的急切兴奋之情。古人云“情 动于衷而形于言”,人物的行为动作不过是内心情感喷涌的表现而已。接着作者用酣畅淋漓 的笔墨抒写湘君在幻想中与湘夫人结为夫妻,共同生活的美景。“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总写一笔,因为是湘水神,所以在水中盖房,用荷花的叶子做屋顶。接着写修屋盖房的过程, 突出了建筑材料的华贵美好,令人目不暇接:荪草编壁,紫贝铺地,桂木做屋梁,木兰做屋 椽,辛夷做门楣;有薜荔编成的帐幕,蕙草做成的帐顶,压席子的白玉;院子里各种花草树 木,色彩缤纷,香气芬芳。一口气罗列了大自然中的十几种香草玉树,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 美艳丽,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衬托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香草、鲜花,在屈原的笔下象 征着美好的品质、高洁的情操。湘君用那么多奇花异草来精心装饰环境,包蕴着对幸福爱情 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难以遏制的追求,如梦幻一般,更深刻地显示出湘君纯真美 好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情思的旖旎缠绵,同时也夸张地反映出他在恋人将来未来之时的激 动难抑的心理状态。一切布置就绪,诗人突然插入两句想象之词:“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 兮如云。”湘夫人降临之后,九嶷山众神飘飘而来,又多又美,好像是天上的彩云,他们如 期而至来参加婚礼,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其实,这一切仅仅是浪漫的幻想,因为有了前面 汪洋恣肆的铺垫,后面的幻想就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幻想愈奇异,情韵就愈丰足。湘君知 道恋人的到来已是毫无希望,而心潮的激荡始终难以平息,在极度绝望之余,湘君将自己的 衣袖、单衣抛向湘夫人经常出没的沅水、醴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希望滔滔的江水能带去 自己美好的心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使全诗陡起情感的波澜。最后,湘君又拔取了约会地 点的香草,以待将来送给湘夫人并向她诉说这次赴约不遇的痛苦,由此可看出,湘君一直处 在无限思念的深情之中。层层递进的心理刻画,使这对恋人的形象更加感人。 (作者马磊,有删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