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高考重庆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抒題,27分;第7 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学科网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学科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檐下 绿草如茵 刀把子bà 相机行事xiàng B.势利眼 卑躬屈膝 撒大网sǎ 博闻强识zhì C.一溜烟 通货膨胀 狙击手jū 蓦然回首mù D. 辨证法 中流砥柱 沏茶喝 qī 杀一儆百jǐng 【答案】 A 【解析】主要考查同音字的字形和重庆人容易读错的字音。B项中“撒大网”中的“撒”应读sā;B项中“蓦然回首”中的“蓦”应读mò;D项中“辨证法”中的“辨”应为“辩”。本题难度不太大,可由易到难地进行排除。C项比较好排除,D项一般,主要是A项和B项有些迷惑性,做题时要特别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 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和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 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 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 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 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 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答案】 B 【解析】抵消: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互相消出。抵制: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而发生作用。抵御:抵挡;抵抗。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 本题难度不大,但特别要主要语境和词语间的搭配。①小题,“损害”只能“抵消”,排除A和 B;③小题,“自我”和“防御手段”综合考虑较妥当,排除D。(②小题,“抵御”和“侵袭”比较搭配;④小题,“抵制暴力”较常用。)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查常用近义词的辨析使用,能力层级为E。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答案】 D 【解析】第二个空,③和④选项只有语序的差别,选③,“它”指代上文的“机会”,使陈述的主体一致,并与后文形成顺承关系,排除A和 B;第三个空,⑤和⑥选项中,“发挥潜能”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前提,所以选⑥,排除C。(第一个空,①和②选项有关联词的区别,语境强调的是悲观人的片面性和悲观性,所以选②更合适,“只”有排它性。) 本题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语境、陈述对象及前后文的逻辑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主要考查句子的连贯,能力层级为E。 4.下面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横跨欧亚六国,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基础。 B.“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C.小王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叫她,不应;碰她,不理。她仿佛要从家常百味中体会人生百味。 D.她对着妈妈跺着脚大喊:“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呀?干嘛要做那么多事呀?你知道不知道我不需要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呀?” 【答案】 A 【解析】A项中的“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破折号应改为连接号,即“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应加引号,表特殊含义。(根据新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的连接号“—”,如,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本题的干扰项D容易让人迷惑,“你知道不知道我不需要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呀?”中,“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两个短语作“需要”的宾语,中间可以用顿号。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考查连接号和引号的使用,能力层级为E。 二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 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 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 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闪耀、遥望火箭腾空而起的美感体验,可能会让不从事科学活动的普通人也能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学。 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 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 C.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 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 【答案】D 【解析】D选项答非所问,不是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而是对其作用的阐述。A在3段结尾;B在4段开头;C在6段结尾。 做本题时,要注意审题,是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还应注意现代文阅读干扰项设置的各种类型,如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等。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属于社科文常规题型,能力层级为B。 6.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科学成果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 B.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 C.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 D. 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核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答案】B 【解析】A项原文只表述了《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美与艺术美相结合,但并没有说呈现了科学美,属于无中生有;C项原文说用高适的诗句来描述狄克拉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 精神震撼,并没有说反粒子理论具有这样的境界;D项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得到启示,而不是通过实验去证实它具有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7.作者说,学习数学时机械的题海战术很难让人享受到数学的韵律之美,你赞同吗?结合原文提供的信息说明理由。(5分) 【答案】(1)赞同。(2)美是真理的光辉,学习数学会有韵律美的体验和感受。机械的题海战术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解析】:根据原文信息,首先肯定学习数学会有韵律美的体验和感悟。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提出急功近利使人们失去探寻更高层次科学美的机会,而机械的题海战术,同样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它也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shěn汁)。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绥(sui)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zhuì酒洒于地表示祭奠),醲(nón味浓烈的酒)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们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 甫抵里闬(hàn里巷的门),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 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zuò酬~,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群丐随先生到达任所之后,各自到各地去乞讨,只有在黄昏时分偷偷进入官署问一下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查打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先生本来是读书人,不能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需要奉养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感叹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凂:měi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参考译文 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们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群丐随先生到达任所之后,各自到各地去乞讨,只有在黄昏时分偷偷进入官署问一下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查打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先生本来是读书人,不能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需要奉养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感叹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 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 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 【答案】D 【解析】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 本题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做题时可采用结合语境、词性推断、代入翻译等方法进行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 A. 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 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 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凂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 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答案】10. A(标准答案) 【解析】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故错。 【答案】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质疑:D选项。 选项: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原文: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 原文注释: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先生辞职归乡前 辞职故乡并列关系 是对“前”的限定。与原文“解组后”不相符。 D选项错误明显。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3分) 【答案】①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解析】 “是”,指示代词,译为“这”;“以”,介词,译为“用、拿”;“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为“有何难”。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②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4分) 【答案】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 “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 “脚跟”。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鰥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解析】断句时,通读整句,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 “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蚕虫及鱼凫, !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2)城上高楼接大荒, 。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3)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答案】13. (1)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2)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zhǎn风吹颤动)芙蓉水 (3)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解析】做此题主要靠积累,还应注意正确书写。 【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 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靜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 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 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合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靜。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 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靜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現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 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案】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解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说话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古城人对陈皮匠选择的不理解;从语言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陈皮匠是个有文化且聪明、灵巧的人,选择做皮匠则可以看出他人生志向的与众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能力能力层级为B。 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答案】15.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解析】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段社会环境描写处于文章的开头部分,介绍了古城的概貌,可以看出其内容上的作用是突出古城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底蕴。本段的末句,点出了绱鞋掌钉的小皮匠,也有古城人的恬静与自信,再联系社会环境对体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便可分析出这是在为人物提供特定的环境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与内涵,品味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能力层级为D。 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答案】16. ⑴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解析】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分析藏书的特点,首先找出原文中与藏书相关的内容,列举的书名可以判断出藏书内容的特点,教授呆在图书室的时间及陈皮匠收集书、整理书的时间可以看出书籍数量的多,教授对书极高的评价可以看出藏书的研究价值。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答案】17. (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 (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解析】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陈皮匠送书之前认真读了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之后,由此可以比较容易分析出陈皮匠对老教授专业能力的信任,认为他能够真正认识和挖掘这些藏书的价值。反之,考虑陈皮匠对自己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深究藏书的价值和内涵。另外,老教授论文带来的震惊让他看到了进一步彰显古城文化和家族历史荣光的可能性。 【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什么,请予探讨。(7分) 【答案】18. (1)评价: 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 ② 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 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解析】主要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面对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小说展示出相对立的两个态度,一边是以陈皮匠代表的传统派,一心守护传统文化;一边是以其他古城人为代表的功利派,一心想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商业价值。作者重点塑造了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肯定了他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批判了当下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超4分,共12分) 19. 下边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①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宛若天上的繁星散落,把山城打扮得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③有人将夜晚的山城形容为灯山,这是因为山城轮廓分明、层次淸晰;又有人将绕城的两江比喻为灯河,这是因为江中碧波倒映出满城灯火。 有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①;在“已进入”前加“重庆”。 【解析】 “夜景……进人……城市之一”,配搭不当,造成后一分句缺主语。(或将“已进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改为“已成为世界四大城市夜景之一”)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20.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课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就如建房子搭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层砖石砌歪了,上面的楼层都会倾倒;人生的根基从一出生就要扎牢。 【解析】仿写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内容摘自习近平今年“五四”在北大对青年学生的讲话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溫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 ~1克/立方来,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縮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給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 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案】(1)示例:能见度、相对湿度、.颜色、浓度不同。 【解析】做题时要注意运用求异思维,抓好关键词。 【考点】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2) 概括雾和雾的相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案】(2)示例:都由污染物组成,都造成视程障碍。 【解析】注意运用求同思维,找出关键词,然后进行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 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 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 学科网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简析】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海滨,度假,房东,和蔼,满意,玻璃杯,打碎,垃圾袋,捡,写,危险。 材料特点:这是一个社会生活类的材料,涉及到人的素养和美德。材料比较好地设计了一个令考生值得深思的故事,而且便于考生引发议论。 立意:这个故事材料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来海滨的度假的游客,一个是房东。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他能从游客的行为中窥见人的素养品质,善于从细节中观察人、认识人。另一个是游客,他粗心大意,打碎了玻璃杯,并且做了不恰当的处理。这样一个粗心的习惯,导致了他没有取得房东的原谅而取消了即将与他签订的入住合同。而这个粗心的习惯,见出他并没有把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 所以, 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这一作文可以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敬业的做人准则,启示我们修德明辨,将关爱化作言行,将责任注入品质、将原则铭记心扉、将道德提升为境界。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写: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关爱与细节:老人然他“试住”、询问玻璃碎片去向、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充分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将关爱化为言行的品质。 细节与素养:有课粗心打碎玻璃杯的不恰当处理,老人的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的举动,说明下的细节见人的素养品质。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优秀作文】 居彼位,想彼想 玻璃碎片的尖锐钝痛,刺伤的不会仅仅是流血的指尖,更是冷漠与自私的寒心;鲜明警目的“危险”提示却是足以闪耀整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温媚阳光,细微之思暖了一片海洋。 为不知情的人立一块牌子,这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是这位游客,也是我们所应秉承的高尚与善良。 居彼位,想彼想——是细微处的优雅,是平凡中的博爱。 试想,我们生活中倘若没有了“小心地滑”的温馨提示,倘若再也不见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身影,倘若图书馆内旁若无人任自喧哗……那我们身边又会多几多无故跌倒的祸事,几许老人颤微、孕妇跌倒的不幸、几许“得静难、多吵架”的不堪?全因我们总能居彼位,于别人的角度,想彼想,因此,上面所有的琐碎不幸都可避免。我们的周围自然一路花开。 小小的体贴与设身处地,当扩展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这无私的情怀便书写成一曲悲天悯人之歌,一颗有容乃大的博爱之心。曾为穆旦深沉的呼喊而动容:“佝偻的人民,痛苦的人们,在肮脏里生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与你们拥抱!”也曾为鲁迅心系远方的牵挂而感动:“远遥的地方,遥远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史怀哲于赤道边上坚韧前行,当一代“诗史”杜甫振臂高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份对天下苍生的博爱,这份对底层人民深沉的同情一是因其居彼位,因而感其苦,进而想彼想。 当我们足够宏大,在天下苍生的福祉面前,官员的两袖清风与心系民生,自然会比玻璃水晶更显光。 身居高位,焦裕禄却甘心居百姓之位,兢兢业业治盐治碱,想百姓所想;万人之上,昔有康熙微服出访,居黎民之所,终成千古一帝,蔚为“康乾盛世”……是谁曾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为地方官,唯有居百姓之位,急群众所急,想百姓所想,方成一众人爱戴之好官。 居彼位,想彼想。往小,是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往大,是心系人民与社会,立身博爱之境。 今者,“中国梦”之说全国热议。何为中国之梦?其实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早已提出一国之梦: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设身处地,居彼位,想彼想,无大小之分,无荣辱之境,终成博爱之大,终成乾坤朗朗之风,也终成与国无疆之浩然! 梦之中国,博爱乃大! 细腻心灵显伟大 《京郊日报》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喜欢这句子。 当我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冷漠的时候,细腻的心灵,却如春雨般滋润着你我他。 网络上有一组图片,有位女孩在大雨中给一位残疾人撑伞。大雨中,那个失去双腿的人,艰难地爬行着,无数路人从他身边匆匆跑过,却没有看他一眼。善良的女孩在雨中发现了他,女孩心里想的却是他需要关怀和爱护。女孩在雨中撑伞,伴他前行,没有惊天动地,却细腻温馨,令无数人感动。女孩有一颗细腻的心,因为细腻而善良,因为善良而成为最美丽的女孩。 细腻在心而不在于人,外表粗糙内心也许就是细腻的。小区里,常常有一位收废品的大姐,人长得五大三粗,嗓门大,站在楼下喊一嗓子,就知道是她来收废品。因为住六楼,有些瓶瓶罐罐我不耐烦往下扔,于是就和她商量,家里有纸盒、易拉罐等废品,我白送与她,只需她帮我把一些垃圾拿到楼下,她乐呵呵地说可以。 每次听到她的大嗓门,我都把废品和需要扔掉的垃圾放在门外。年末的时候,她敲门,塞给我几十元钱,说是以前那些废品的钱。 原来她把每次收到的废品逐一过秤记好,然后一起算给我。我说不要的,她说没关系的,帮你扔垃圾只是举手之劳。我淡漠甚至于心安理得,她却宽容善解人意,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关心别人,粗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细腻而真诚的心。 朋友的公司里新招聘了一位男孩。朋友说,刚竣工的办公楼前,还没有铺地砖,经常进出的地方,有一块石头,一半埋在土里,人走过,不经意间就会绊倒。男孩落聘,心情沮丧地走出去,也被石头绊了一下。那天男孩先是用木棍挖,再然后就直接用手抠,终于把那块石头挖出来扔掉,再把土填平踩实。男孩虽然失落,内心却依然是细腻而友善的。朋友说,男孩的举动感染了他,他把男孩请了回来。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美好,因为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渴望,能触摸到最无助的尊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可能有细腻的情节。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劳碌冷淡了我们的柔情,太广的思虑误导了我们的单纯,太深的误解报废了我们良知,太大的私利扩张了我们的恶毒。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疏、麻木、冷淡。我们太缺少细腻的心灵和一颗感知细腻的心了。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西伯利亚在人心目中是寒冷而遥远的,是俄罗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他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阳台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多么伟大的细心!这个温暖的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大都是贵族出身,他们的父母、爱人、情人,在他们失败时没有抛弃他们,纷纷向沙皇提出要求,要陪伴自己的心上人一同去西伯利亚流放,这是怎样一种情怀? 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读张宇光的《拉萨的月亮》,才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着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有一作家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很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困在浅滩里,尽管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过不了多久这些小鱼就会干死了。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孩子正把小鱼扔进海里,他忍不住说:“这里有千万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小孩说:“我知道。”“那为什么还去救?有谁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鱼在乎。”……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善良和美好,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真情与渴望,细腻能触摸到心灵里的仁慈和爱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ya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