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4节考点1油脂学案
第4节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明考纲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析考情 葡萄糖、油脂、氨基酸、蛋白质是新课程标准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要考点有:一是糖类、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如葡萄糖含醛基能发生氧化反应,油脂含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等;二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如水解反应及产物的检验,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等。 考点1 油脂 1.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属于酯类化合物,含有C、H、O元素。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常见的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有: 2.油脂的结构 ,官能团: (酯基),有的可能含有 (碳碳双键),若R、R′、R″相同,称为简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合甘油酯。 3.油脂的物理性质 (1)油脂一般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熔点。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含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4.油脂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 如油酸甘油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加成反应,经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也称硬化油。 (2)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下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其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易错警示 (1)油脂属于酯类,但酯类物质不一定是油脂,油脂一定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注意不能写成“油酯”。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液态的油脂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水褪色。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大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 (4)油脂硬化和水解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5)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有恒定的熔沸点。(×) (6)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1.某油脂的结构为,R1、R2、R3均不相同,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人体内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该甘油酯称为混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4种 答案 D 解析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2种: 、。 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B.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C.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D.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答案 A 解析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B错;有些油脂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C错;油脂烃基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D错。 3.(1)植物油中含有的油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 ,它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1 mol油酸甘油酯最多能与________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2)动物脂肪中含有的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它与足量NaOH溶液发生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蜡油是一种矿物油,是从原油_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中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混合物。 (4)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看,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属于________类(填有机物类别,下同),石蜡油属于________类。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食用油和石蜡油(简述所用的试剂、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 3 (2) +3NaOH (3)分馏 (4)酯 烃 分别取少量食用油和石蜡油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溶解的是食用油,不溶解且出现分层现象的是石蜡油 解析 (1)油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1 mol油酸甘油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2)硬脂酸甘油酯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硬脂酸钠。 (3)根据沸点的不同,利用分馏的方法得到各种石油的馏分。 (4)食用油属于油脂,油脂属于酯类,酯类能发生水解,烃不能发生水解,可利用NaOH溶液加热的方法区分二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