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进入发展新时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进入发展新时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教案

【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着眼发展大 势,突出问题导向,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消费贡献率由54.9% 提高到 58.8%,服务业比重从 45.3%上升到51.6%,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 %,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实践充分说明,我国经 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李克强总理代表上一届政府做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年度报 告,同时这也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 之年,要求新一届政府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谋划,是重要时间 节点上的一份重要报告。报告最后一部分建议新一届政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段落中指出的, “进入新时代,政府工作在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知识支撑】 一、《经济生活》角度 (1)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 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2)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 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 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到以质取胜。要树立“以质取胜”的目标,夯实我国经 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优化我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 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进而全面地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 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 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 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 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质量发展是强国之 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 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角度 (1)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使之成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要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吸 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汲取民族 文化精华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 (3)坚定文化自信。要让高扬的“文化自信”具有创意表达和实力支撑。不仅文化 产品需要有内容,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拨动人心的情感,而且城乡建设更需要文化的滋养。 (4)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 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具有能动作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人的意识引领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 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因此要树立质量意识,改变不良习惯。 (2)实践出真知,要重视实践。要鼓励质量最佳实践的分享和交流,推动各国主动 分享提升质量的有效解决方案,交流质量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经验,促进各国质量奖 励结果的互认。 (3)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要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建设质量技术和创新 平台,共享人类创新成果,以技术创新促进质量的发展和创新。 (4)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国际质量发展趋势,通过提高质量不断 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坚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能力测试】 1、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句话意在强调 ①世界的可知性和意识能动性 ②物质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认识的深刻程度 ③实践基础 上的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更新观念,提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 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是因为 ①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③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④世界 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与时 俱进、奋发有为,扎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再上新台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意味着 ①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 做优。在哲学上告诉我们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因素 5、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 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 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才能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为产 业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壮大夯实根基。材料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③人为事 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年来,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 重大工程,使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展了制造业,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 B.坚持自力更生,避免从国外引进技术 C.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D.我国已实现工业化,并带动了信息化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 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①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④有利于发挥各地优势,消灭地区差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材料一 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经 济硬实力上,又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最终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上。高质量推进文 化建设,必须提高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 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要健全现代文 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 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材料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打造创新这个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新产业蕴藏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 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让创新驱动 力更加澎湃。要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弊端,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创造的活力充 分迸发, 为高质量发展开掘源头活水。 【参考答案】1、C【解析】人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③观点错误,应排 除;“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说 明了世界的可知性和意识能动性,更新观念,提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本题应选 C。 2、A 【解析】社会变化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③观 点错误;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④观点错误;本题应 选 A。 3.D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观点错误,应排除;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应选 D。 6、C【解析】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A 观点错误,应排除;我国要全面提高开放型 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B 观点错误,应排除;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 工业化,D 与现实不符合,应排除;本题应选 C。 7、A【解析】“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但不能消灭地 区差别,本题应选 A。 8、(1)①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使 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要 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文化的交流、 借鉴和融合,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新。③坚定文化自信。要让高扬的“文化自信”具有创意 表达和实力支撑。不仅文化产品需要有内容,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拨动人心的情感,而且 城乡建设更需要文化的滋养。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繁荣哲 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要加强文物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人的意识引领行为,人的行为决定 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因此要树立质量意识,改变不良习惯。②实践出真知, 要重视实践。要鼓励质量最佳实践的分享和交流,推动各国主动分享提升质量的有效解决 方案,交流质量工具、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经验,促进各国质量奖励结果的互认。③坚持辩 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要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建设质量技术和创新平台,共享人类创 新成果,以技术创新促进质量的发展和创新。④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国 际质量发展趋势,通过提高质量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坚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