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历史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专题

‎09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 ‎  1.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 ‎ ‎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  2.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使商品贸易便利进行。奠定了我们《56个民族一个家》的基业。 ‎ ‎  3.元朝统一全国 ‎ ‎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的时期。 ‎ ‎  4.新疆问题: ‎ ‎  (1)两汉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2)唐朝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3)清代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4)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疆的建设。兰新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5)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势力为实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新疆成为当前我国反恐的主战场,我国政府正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 ‎4.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 ‎  (1)隋唐时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及唐蕃会盟。(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 ‎  元设宣政院管宗教事务、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3)明清时期;①顺治、康熙帝分别赐予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确立册封制度。②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③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4)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 ‎  5.台湾问题 ‎ ‎(1)古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2)古代台湾的别称: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3)近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4)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5)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发展;(6)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7)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8)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9)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 ‎ ‎【测试平台】 ‎ ‎  一、选择题 ‎ ‎  1.秦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 ‎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 ‎  2.秦朝统一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     ) ‎ ‎  A.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  B.使“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有了统一的制度 ‎ ‎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拓展了疆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 ‎  3.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  4.秦始皇统一中国在经济方面最显著的作用是(     ) ‎ ‎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确立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C.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D.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 ‎   5.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维持近百年统治的原因是(     ) ‎ ‎  A.蒙古人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推行了行省制度 ‎ ‎  C.重用“汉人”“汉法”,有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 ‎  6.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 ‎ ‎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因地理位置因素造成的 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7.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是在(     ) ‎ ‎  A.1885年   B.1840年    C.1860年   D.1882年 ‎ ‎  8.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是在(     ) ‎ ‎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8月15日    D.1945年10月25日 ‎ ‎  9.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     ) ‎ ‎  A.1965年     B.1964年    C.1063年   D.1962年 ‎ ‎  10.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 ‎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 11.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 ‎  A.经济发展确    B.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      D.国家统一 ‎ ‎   12.“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史实的是(     )‎ ‎  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 ‎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 ‎  13.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 ‎  14.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回归后,其事务由香港人自己管理,但不包括(       )   ②外交②国防③立法④行政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  1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中外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 ‎  C.后者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 ‎  16.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战争与和平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 ‎  ①台湾内部的分裂势力继续大搞“台独”活动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17.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过两次合作,当前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 ‎   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D.共同对付美国的威胁 ‎ ‎  18.中国能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 ‎ ‎  A.中国政府的合法性    B.“一国两制”政策的灵活性  C.世界潮流的驱动性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  19.对推动两岸交流起到积极作用的台湾民间团体是(    ) ‎ ‎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交流基金会  C.海峡两岸友好协会    D.海峡友好交流协会 ‎ ‎  20.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原因(    ) ‎ ‎  ①台湾大陆“三通”不能实现②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③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④台湾大陆社会制度不同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  2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 ‎  2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 ‎  23. “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 ‎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 ‎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  24.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揭开了国共两党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     ) ‎ ‎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   25.右图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场面。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 二、填空补缺 ‎ ‎1.“一国两制”是    在    世纪    年代初提出的。 ‎ ‎2.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时间在    ,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时间在   。 ‎ ‎3.收回香港、澳门时间分别在    、    。 ‎ ‎4.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    ,不利因素有 :    。 ‎ ‎  三、识图题 ‎ ‎  1.细读下图 ‎ ‎ 请回答: ‎ ‎(1)图中回部贵族指的是谁? ‎ ‎ ‎ ‎ ‎ ‎(2)是谁派兵平定了这次叛乱? ‎ ‎ ‎ ‎ ‎ ‎(3)清政府的这次平叛斗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    2.下图是821年,唐蕃正式结盟后,建立的会盟碑。史学家说: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 ‎ ‎ ‎ 请结合史实回答: ‎ ‎(1)“和同为一家”是谁对汉藏两族的评价?‎ ‎ ‎ ‎(2)简述这一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 ‎ ‎ 四、材料题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 ‎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五十周年》西藏新闻办公室 ‎   材料二:50年来,西藏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经历了民主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当家作主的西藏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 ‎  请回答: ‎ ⑴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答:“十七条协议”签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 ‎ ‎ ⑵ 列举解放后西藏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成就?(可摘抄原文)‎ ‎ ‎ ⑶ 这些成就得益于党中央的什么制度?‎ ‎ ‎ ⑴ 西藏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 ‎ ‎  2、材料一:远古时代,台湾与祖国大陆连成一体,后来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在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有过数次的分离,后来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 ‎(1)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 ‎ ‎(2)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 ‎ ‎(3)我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是什么?‎ ‎ ‎ ‎  五、问答题 ‎ ‎1.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 ‎ ‎ ‎3.元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也曾经出现了一些威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问题,结合史实说明,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 ‎ ‎  4.统一问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古语云:“合则兴、分则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 ⑴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写出中国古代三次大统一局面的开始时间和相关朝代。‎ ‎ ‎ ⑵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 ‎⑶林肯、邓小平都对本国统一大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各自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过哪些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 ‎ ‎5.试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概况。‎ ‎ ‎ ‎ ‎ ‎  【参考答案】 ‎ ‎  一、选择题 ‎ ‎1.B  2.C  3.D  4.D  5.C  6.B  7.A  8.D  9.D  10.A  11.D  12.A  13.B  14.A  15.B  16.B  17.B 18.D 19.B 20.C  21.C  22.A  23.A  24.C  25.A ‎ ‎  二、填空补缺 ‎ ‎  1.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 ‎ ‎  2.1984年12月、1987年4月 ‎ ‎  3.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 ‎  4.两岸关系缓和、两岸经济合作交流、大陆“一国两制”、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台独”势力猖獗、美国干涉。 ‎ 三、识图题 ‎ ‎1.(1)大小和卓(2)乾隆帝(3)清政府的这次平叛斗争,粉碎了大小和卓的分裂行为。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非正义的。而清军的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正义的。 ‎ ‎2.(1)尺带珠丹(2)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减少战乱,加速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四、材料题 ‎ ‎1.⑴前提条件是:1950年秋,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困难,向青藏高原进军,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问题;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⑵经历了民主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⑷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 ‎  2.(1)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2)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又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   五、简答题 ‎ ‎  1.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实施使我国顺利的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2.洗雪了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   3.①武装平叛,维护统一。如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 ‎   ②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一;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理。‎ ‎   ③反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如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雅克萨之战和《尼布她条约》的签订。‎ ‎   ④加强中央集权 ‎   4.(1)前221年,秦、西汉、东汉 ‎   589年,隋朝、唐朝 ‎ ‎  1279年,元、明、清 ‎ ‎  (2)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方大片领土和香港、澳门地区被列强所割占。‎ ‎   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 ‎  (3)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平定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和叛乱活动,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除的道路。 ‎ ‎  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 ‎  5.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是:①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边疆经济。边疆人民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人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在元朝时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