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冲刺终极讲练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冲刺终极讲练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新人教版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 -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四、唯物辩证法的发 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考点五、唯物辩证法的矛 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点六、用对立统一的观 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考点七、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考点八、唯物辩证法与创 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7~219 页) 唯物辩证法 本考点内容简单,理论性强,与社会实践关系不直接,属高考的低频考点,在近三 年高考中很少涉及。2013 年高考复习中,明确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 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可。 (2010 年江苏单科,31,2 分)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 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 年 6 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 “五严”规定。这表明( )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针对问题,实施新的规定,体现了实事求是 的态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分析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 导,A、B 两项均错误,C 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本考点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形式均有呈现。2013 年高考复习中, 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均应高度重视;从时政热点角度 说,要关注环境与气候问题、社会领域的新发现、新做法等热点。 1.(2012 年天津文综,4,4 分)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 - 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析:A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材料中的“楼盘文化”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以主观臆造的 联系代替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随意性,A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真理问 题,C 项不符合题意。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强调了主观认识符合客 观实际,而“楼盘文化”从主观出发,忽视客观实际,B、D两项不符合题意。 2.(2012 年福建文综,36,4 分)图一、图二蕴涵的哲理有( ) ①图一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二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一、图二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一、图二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C 图像反映了价值与价格、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变化均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把 握了这些规律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①正确;价值与价格、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关 系的变化会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④正确;量变过程不等于质变的过程,②错误。 3.(2012 年天津文综,3,4 分)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所示,“五行”相生相 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 理有( )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 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五行”相生相克充分体现了事物之间彼此不是孤立的, 是相互影响制约的,也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③说法错误;发展属于辩证否定的过程,是事物自身 的否定,④说法错误。 正确解答本题,除了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之外,还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和否定观。上述材料中的相生相克,是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表现,属于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等同于辩证的否定,把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的过程,是形而上学的否定 观。 4.(2012 年重庆文综,30,4 分)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 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 测与研究表明:2012 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 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 -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解析: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 项说法错误。“世界末日说”属于错误认识,但也是 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法错误,B 项排除。认为太阳耀斑爆发就是世界 末日是主观臆造联系,C 项错误。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爆发的认识,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因此选 D项。 5.(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28,4 分)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 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 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物联网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建立的新的具体联系,②正确;“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体现了联系 多种多样,④正确;①叙述“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③叙述“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说法错误。 6.(2012 年四川文综,27,4 分)观察下图。图中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 ) 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 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 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解析:C 本题考查规律、联系和发展观点。注意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漫画中的文字“不 要总去追赶太阳,能转过身来,待上一会儿,太阳就会和你撞个满怀。”反映了遵循客观事物发 展规律,顺应事物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A 项强调要符合事物发展趋势;B 项强调了要科学 预见,正确把握因果联系;D 项强调了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皆符合漫画寓意;漫画的 寓意不涉及事物的性质,故 C项不合题意。 解答漫画类选择题,第一步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第二步则要将漫 画、题干的要求与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分析、判断、作出选择,然后按照选择题的 解题方法解题。 7.(2011 年广东文综,33,4 分)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 14 种酶、1 种辅酶、纤维素原料 和加热到 32 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观点。题干中某研究机构的“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 - 料电池的氢气,说明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 项入选。哲学才能揭示世界最 一般的和最普遍的规律,A 项错误。B、C 两项本身说法有误。 8.(2011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19,4 分)我国每年生成的 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 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实用耐用的 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 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 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相关知识。题干中某公司 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板材,能够捕捉到商机,是因为该公司把握了本质的联系,根据事物间 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秸秆利用尊重联系的多样性,把握事物本质必然的联系,①②正 确;③与材料不符;④不是原因。 9.(2010 年福建文综,36,4 分)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 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 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 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联系的观点。“北极熊减肥”与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增多有着密切联系, 鱼离不开水,鸟以林居,也体现了这一哲理,①当选。自然界也是普遍联系的,③当选。②体现 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体现了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干观点不符,故排除。 10.(2010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3,4 分)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 年 10 月 4 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 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 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 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 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认识。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观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 11.(2010 年北京文综,38(1),6 分,节选)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 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1)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 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 建立的? 审设问:说明物联网是一种什么联系及如何建立这种联系。 审材料:在互联网基础上出现的物联网,是一种新事物、新现象,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新事物,如 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一社会热点作为本题的背景材料。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5 - 知识链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为联系的分类,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思维过程:结合材料分析联系的分类,结合联系客观性分析材料中体现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1)①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 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12.(2010 年全国大纲文综Ⅰ,39(6),12 分,节选)分析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 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 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 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 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 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 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 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 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 7%的耕地,保证了世 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 说明。 审设问: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回答。 审材料:中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 知识链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思维过程: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思考并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6)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 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 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013 年高考复习时,要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与方法论,由总体表述、 整体的重要性、部分的重要性三部分组成,在运用该知识分析具体材料时,要根据内容分别确 定三个部分的取舍,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2012 年广东文综,33,4 分)“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 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解析:D 本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6 - 瑕”强调要把各个要素、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也即要掌握系统优化的 方法,D 项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和必要条件,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 题意;产品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C 项错误。 2.(2012 年浙江文综,29,4 分)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 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 可以领悟到( )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 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 服务,是立足整体,抓好民生全局问题;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抓好局部性问题,①符 合题意。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了解决普遍问题,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 题为特殊问题,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推进民生工程及改革问题,②④与材料无关。 3.(2012 年重庆文综,27,4 分)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方案,需要( ) ①具体分析每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 ②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③在分析不同方案基础上进 行综合研究 ④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决定个税方案应当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①具体分析每个家庭收入,不符合普遍性要求,排除①;决定个税方案应当坚持创造性思维, ②符合要求;系统优化和综合的思维方式符合了辩证法要求。 4.(2011 年重庆文综,30,4 分)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 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 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 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题目通过画家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 创作,表现个人内心世界,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 新的有机联系,②④正确。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是错误的。联系是客观的,③说 法错误。 5.(2011 年浙江文综,28,4 分)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 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 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从考古遗物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说明判 断个体对整体的意义,①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正确,符合题意;②颠倒了整体与个体的 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深入,④说法错误。 6.(2010 年四川文综,30,4 分)“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 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 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 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 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等知识,“竹竿效 应”强调要抓关键因素、抓主要矛盾,①正确,“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说明处理好 部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③正确,②④材料没体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7 - 7.(2010 年江苏单科,30,2 分)2009 年 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 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信息“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对长三角和全国的 意义,体现的是局部对整体的意义,①符合,③不符合材料;通过规划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属 经济手段,②错误,④符合材料,体现了材料主旨。 8.(2012 年四川文综,39(6),10 分,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 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 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 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审设问:知识范围是哲学常识中的辩证法,属于说明型试题,注意要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角度分 析说明。 审材料:本题以“农业科技创新”为背景材料,注意材料中提到的有效信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 创新、做到“顶天立地”等。 知识链接: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联系、发展、矛盾观点等。 思维过程:首先要确定知识范围是辩证法,而后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6)①“顶天”和“立地”是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既要 立足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符合农民实际需要,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把农业科技创新看成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在农业科技创 新方向中,“顶天”与“立地”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须把二者 统一起来,以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 性。 9.(2011 年天津文综,12(3),11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 比例*(2009 年) 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 单位 GDP 二氧化 碳排放量(2008 年) 中国 10.6∶46.8∶42.6 1.7% (2009 年) ≈3.5 世界 平均 3∶28∶69 2.21% (2007 年) *以各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 年至 2010 年,我国 GDP 总量从 3 645 亿元增长到 397 983 亿元,年均增长 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 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 目标。 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联系中的系统优化知识,题型为措施类。 审材料:1978 年至 2010 年我国 GDP 总量为年均增长 9.87%;由 9.87%到有质量和效益的 7%的经 济增长。 知识链接:系统优化方法的特点、要求。 思维过程:根据题干中限定的知识范围,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8 - 答案:(3)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 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 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本考点属于重点和主干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点,既以选择题,也以主观题形式 呈现。从考查内容看,“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属于高频考点。 2013 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高度重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 质变状态”;从时政热点角度说,要关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新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水利建设、国家支持新能源产品发展等热点问题。 1.(2011 年北京文综,27,4 分)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 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 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事物发展的状态及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题干 中滥用抗生素,出现“超级病菌”,可见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①②正确;③说法太绝对,④不合题意。 2.(2011 年江苏单科,29,2 分)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 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 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关系。解读材料信息:稍变体现了量变过程,体现了③,过了关键 点,成为抛物线,是质变过程,体现了④,因此 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方向性和整体与部 分关系,①②排除。 3.(2011 年四川文综,27,4 分)《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 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 哲学寓意的是( )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题干荆人的教训在于 未认识到河水是运动的,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 D项则正是坚持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 选D项;A项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项体 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因此 A、B、C 三项皆不合题目主旨。 4.(2011 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文科,4,3 分)如图是新华社发布的一张漫画,它反映的是汽车 从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到反而成为累赘的过程。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9 - A.事物的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质变是事物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指事物成分排列结构的变化 D.量变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解析: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的出行速度越来越慢,最 后导致了乌龟的速度。这体现了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D 项符合题意。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包括事物成分排列结构的变化,A、B、C 三项说法错误。 事物的量变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数量的增减;二是场所的变更,即构成事物的成 分排列结构的变化。 5.(2011 年山东基本能力,30,1 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体现 了朴素的量变质变观点。下列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 A.集腋成裘 B.风起云涌 C.祸福相倚 D.千虑一失 解析: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文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观点。A 项体现了量变是质变 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是朴素的量变质变观;B 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C 项体现了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项强调人的认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总是具有一定 的局限性。 6.(2010 年广东文综 A,37(2),16 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 些年来,“OK 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 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 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 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审设问:本题知识要求明确而具体,需要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问题;待分析的事件是中西文化 交流及其意见分歧;从切入角度看,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 审材料:材料主要说明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我国词汇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看法。 知识链接:发展的普遍性、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 思维过程:本题属于收敛型试题,其特征是知识要求具体,思维跨越性小。解答此类试题的最佳 方式是先考虑发展观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依据提取材料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 答案:(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 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 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 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 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 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本考点为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也是历年高考高频考点,既以选 择题,也以主观题形式呈现。从考查内容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0 - 性”两个考点考查频率均较高。2013 年高考复习时,注意会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处理 现实中的矛盾问题,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矛盾普遍性含义及要求、矛盾 特殊性的多种情形,特别要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政热点方面,关注经济发 展与环保的关系、通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等,会用本考点的知识去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2011 年北京文综,34,4 分)2010 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 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基于如图所示的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矛盾。结合图示内容,促使经济状况从 B 点向 A 点变化,要以降低 通货膨胀率为重点,抓主要矛盾,保持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动态平衡,A 项正确;C 项不合题意, 排除;B、D两项错误。 2.(2011 年浙江文综,30,4 分)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 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 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矛盾观和发展观。阅读漫画提升主题,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双方看 到了前进性,忽视了曲折性;通过飞跃实现了位置的转化,但处境相同,体现了双方仅看到愿望 与效果的同一性,忽视了二者的斗争性,是片面地看问题,因此①③正确。 3.(2011 年广东文综,34,4 分)观察如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 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1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通过解读漫画及题干要求“矛盾同一性的寓意”选择,C 项障碍成为跨越的支点,符合矛盾的同一性,是最贴切的答案。目标体现理想的作用,信念体现 意识的作用,天才与勤奋体现量变与质变,因此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与漫画寓意。 4.(2011 年安徽文综,9,4 分)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 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中强调茶叶的产区不同,味道 不同,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故①正确;题干中品茶专家能根据多年经验区分茶叶的产区,说 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故③正确; ②表述错误,因为只 有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而非所有事物;④错误,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仍然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5.(2011 年江苏单科,30,2 分)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 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B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因为题干主旨强调城市建设既有共性 的目标,又有个性特色,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故选 B 项,其他三项皆不合题意。 6.(2010 年北京文综,27,4 分)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 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这里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任 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②说法错误,“不孝”的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本考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点、主干知识,也是历年高考高频考点,既以选择题,也 以主观题形式呈现。从考查内容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查频率均很高;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在近三年高考中则未涉及。2013 年高考复习时,从基础知识角度看,注意归纳“运用矛 盾分析法分析”“运用(上述原理中的)××原理分析”“××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2 - 几种设问方式的考查及对策,要对本考点知识形成体系,又要深入掌握所有具体原理;时政热 点方面,注意各地对于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情况,分析各地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新举措。 1.(2012 年北京文综,27,4 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 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 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联系观与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全面协调”体现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①入 选;“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③入选;材料中“重点解决”体现的 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②与题干不符,应排除;④简单强调整体的功能是部 分功能之和,与题干不符,应排除。 2.(2011 年天津文综,7,4 分)“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 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既包含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又包含矛盾 双方的相互贯通,“太极图”中的阴阳两面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又相互贯通,同时又是一 分为二的观点,①③④符合题意。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绝对同一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②错误。 3.(2011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3,4 分)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 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 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 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等相关知识。题干中民间俗语是矛盾特 殊性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前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②④符合;① 揭示的是对立统一原理,不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 4.(2011年上海综合能力测试·文科,3,3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20℃凝固, 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 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 新大赛二等奖。她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 解析:C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发明的特点在于把握了三种不同油的特点,体现 了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不选。 5.(2010 年福建文综,35,4 分)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 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3 - 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解析:C 本题为材料型说明题,主要考查正确解决矛盾。该同学根据指导,调动了意识的自觉 选择性,逐渐找回自信,说明 C 项符合题干要求。A 项表述错误,B、D 两项与材料无关。 6.(2010 年天津文综,9,4 分)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解析:D 本题考查对矛盾知识的理解。漫画强调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与 D 项哲学寓意一致。 7.(2010 年上海单科,20,2 分)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 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解析:D 本题考查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 面规定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 A、B、C 都存在明显错误。 注意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地位、作用和关键词等方面的区别。 8.(2012 年福建文综,39(1),12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 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 会主义义利观。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矛盾观相关知识,题型为体现类。 审材料:义利观;发展;变化。 知识链接:矛盾观。 思维过程:看到题目中限定的知识范围,首先联想到矛盾观所学的知识点,然后回归材料,一一 对应找到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材料主旨进行分析。 答案:(1)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 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4 - 体现类材料题往往以“体现”、“反映”“说明”等词语作为题眼。此类题目一般坚 持“四步法”。第一步“定”,即确定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和原理进 行分析,比如把矛盾观点分为全面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第 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 行有机结合。 9.(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39(5),10 分,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 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 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 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 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 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 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 “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遗使对赵佗 “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 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 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 111 年,汉军十万 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审设问:首先明确本问要求的知识范围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解答要求是分析说明西汉王朝建 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审材料: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链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思维过程:回答本问时,首先回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然后结合西汉王朝建立之后采取的 一系列措施展开分析,如何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如何做到统筹兼顾。 答案:(5)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凋敝、南越割据等各种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平 衡,其中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 策,着力发展经济,而对南越采取安抚政策。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国力强盛后,消 除地方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统治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汉武帝平定内乱、设置郡县。 10.(2012 年山东文综,30(3),7 分,节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 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 2001 年和 2011 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 材料二 2012 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 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 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 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5 -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 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审设问:要求回答某一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 矛盾观;设问类型:体现类。 审材料: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根据设问中的 要求,材料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曲折发展, 我国面临机遇挑战。 知识链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思维过程: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围绕唯物辩证法这一中心组织答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回想 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材料与答案对应如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 易曲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答案:(3)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 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1.(2011 年山东文综,29(3),6 分,节选)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 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 阳。1893 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如图是 19 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 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3)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 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 审设问:题目要求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分析建厂选址需考虑的因素时应坚持的方法论原 则。 审材料:现代企业建厂选址要考虑多种因素,诸因素之间可能会存在矛盾关系,适当运用矛盾 分析的方法处理好这些关系。 知识链接: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要全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思维过程:现代企业建厂选址,既要考虑有利因素,也要考虑不利因素,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 还要考虑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②坚持对具体问题 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12.(2011 年广东文综,37(3),10 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 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 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6 - 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题型为理解 类。 审材料:科学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 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知识链接: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思维过程: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方法,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寻找知识与材料的结 合点。 答案:(3)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 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 流。 13.(2011 年江苏单科,35(2),6 分,节选)2011 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 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 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 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 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 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审设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题型为分析说明类。 审材料:胡锦涛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 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知识链接: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关系原理。 思维过程: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设问中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准确定位。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 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14.(2011 年重庆文综,38(3),10 分,节选)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2010 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在全国实施;2010 年 10 月 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 以公布,该法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材料二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 1980 年的 508 亿 m 3 增长到 2010 年的 1 397 亿 m 3 ,其中 60%以上的 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 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 水量为 116 m 3 ,约为发达国家的 3~7 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 40%以上,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约为 52%,远低于发达国家 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 1.5%,也 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 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 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 审设问:本题要求运用的哲学原理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需要通过分析确定工业用水需求和 供给是矛盾的双方,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审材料:随着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需矛盾突出,因此,提高工业部门用水 率,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 知识链接: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抓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要性,矛盾次要方面对 主要方面的影响。 思维过程:思考过程分三步:一是指出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并确定材料中哪是主要方面、哪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7 - 次要方面;二是重点从抓矛盾主要方面角度,分析节水与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性;三是从矛盾 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角度,搞好水资源储备对解决工业用水紧张矛盾的重要性。 答案:(3)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 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 方面。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 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 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15.(2010 年安徽文综,37,28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 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 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 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 增长率(%) 200 7 12.4 9.6 15.8 5.8 200 8 8.6 8.2 13.2 5.2 200 9 10.1 8.7 13.7 5.4 注:2009 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 21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 365 元。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 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审设问:第(1)问,要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城乡收入及消费差距这种现象。第(2)问, 要求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民生的政治生活道理。第(3)问,要求运用矛盾分 析法分析材料。 审材料: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较大及国家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关注民生这一社会 热点作为背景材料。 知识链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及矛盾分析 法等知识点。 思维过程:第(1)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限定 了“收入影响消费”这一范围,可从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和收 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的影响几个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阅读材 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中的行 为主体是政府,可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角度考虑,政府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为了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又要从我国的国家性质角度组织答案,答案要 做到理论和材料的结合。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限制性要求:矛盾分析法;然 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 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 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 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三农”工作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 职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政府提 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 治久安的职能。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8 -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分析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在看到城乡 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差异时,又抓住收入影响消费这个重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问题不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运用政府 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16.(2010 年天津文综,14(3),5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 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 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 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 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 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 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 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 变;2010 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 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 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 说明理论依据。 审设问:要求做到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之中有重点。 审材料:世博会为文化的展示、传播提供了平台,启迪了人们的思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 播。 知识链接:矛盾的观点。 思维过程: 强调理论依据,突出知识点。 答案:(3)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②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的统一。 17.(2010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3),6 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 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 年代亚洲 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 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 (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 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 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 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 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 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 20%以上。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 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审设问:本问包含两方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和为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 法论建议。 审材料:材料一通过美、日、韩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得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 一条规律,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材料二通过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 转变,从而得出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链接:文化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维过程:围绕文化生活中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等相关知识和生活与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3)①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 际竞争主动权。②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18.(2010 年浙江文综,40(2),10 分,节选)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 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 如,道路交通法第 99 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 200 元到 2 000 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 件实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 300 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 情等因素罚款 1 000 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 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19 - 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 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 威的道理。 审设问:运用的知识是对立统一观点,答题核心:政府权威不是削弱而是提高。 审材料:一些地方政府规范行政裁量权,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知识链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 思维过程:紧扣对立统一的观点、内容,从事物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和相互转化角度分析,围绕削 弱与提高政府权威展开。 答案:(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 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 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 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削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 辩证的否定观 本考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居中,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考查 内容看,“辩证否定”出现频率较高,“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近三年高考中极少涉及。2013 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重视“辩证否定”这一考点;从时政热点角度看,要关注 我国的各项改革、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及经验的措施等。 1.(2011 年安徽文综,10,4 分)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析: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漫画中文字寓意是成功因为勇敢的放弃,说明敢于 打破陈规,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勇 于创新,D 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2.(2012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9(2),10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 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 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 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 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 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 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 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审设问:包括审范围、主体、设问、联系等。第(2)问是辩证否定观,是原因类试题,要围绕辩 证否定观指出原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0 - 审材料:本题以“中医药文化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调用、分析问题的 能力。第(2)问注意材料中提到的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等内 容。 知识链接:辩证否定观。 思维过程:第(2)问属于原因类试题,注意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其原因,切不可答非所 问。 答案:(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 从而取得成功。 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扶持和发 展特色中医药产业。 3.(2012 年天津文综,12(2),10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 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20 周年。20 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 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 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1992 年 2011 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恩格尔系数(%) 2.7 55.3 47.2 38.8(2009 年)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对 GDP 贡献率(%) 7.1(2002 年) <1(90 年 代初) 28 60(2010 年) 市场化程度(%) 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26.0 66.5 76.4(2008 年) 11 144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 ≈0.5 (1990 年) 2.7(2008 年) *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 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2)20 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 《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审设问:设问要求用哲学原理分析改革。可以断定,该题旨在考查对辩证否定观及历史唯物主 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 审材料: 材料强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涉 及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涉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 知识链接:辩证的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改革的实质等相关知识。 思维过程:由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想到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由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进步,联想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的解决。首先阐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 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 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 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20 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4.(2011 年浙江文综,40(2),10 分,节选)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 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 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 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 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1 - 审设问:本题主要考查辩证的否定观,题目属体现类主观题。 审材料:取材民间传说又突出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知识链接:辩证否定观的特点与实质。 思维过程:紧扣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把信息与观点对应,一一说明如何 体现“扬弃”。 答案:(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 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 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5.(2010 年山东文综,28(3),5 分,节选)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 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 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 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 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审设问: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这种观点。 审材料:《沂蒙》等优秀文化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背景材料。 知识链接:辩证否定观。 思维过程:要注意本设问的限制性条件: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性:评析该观点。然后 结合理论对该观点分析,既要看到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创新并不是否定一 切。 答案:(3)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②《沂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 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 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本考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重点知识,属于高频考点,既考选择题,也考主观题。从 考查内容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在近三年高考中很少涉及;“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 作用”则属高频考点。2013 年高考复习中,从基础知识角度讲,要高度重视后两个考点;从时政 热点角度说,要关注我国的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品研发等。 1.(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30,4 分)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 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 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 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①叙述错误;一流 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与清洁工相比缺乏的是实践,但“必然促进思维创新”说法错误,排除②;正 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符合创新的要求,③应选;创新是辩证的否定,是对既有 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④正确。 2.(2011 年福建文综,36,4 分)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2 - 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解析: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意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 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题干中“北斗”的发展和完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为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A 项正确。B、C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人 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D 项片面。 3.(2010 年上海单科,28,3 分)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图以 鸡蛋加工的两种方式为例,类比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比较两图可见,“新加工方式”的新颖 独创表现在( ) A.引起鸡蛋性质的变化 B.全盘否定原有加工方式 C.创造出新的加工程序 D.把握煮熟生鸡蛋的必要条件 解析:C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解答时比较图示的变化,把握关键信息“新颖独创表现”,A、 B表述错误,D 项不符合关键信息要求。 4.(2010 年福建文综,34,4 分)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 760 亿元,而且节约了 1 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 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D 本题考查创新的意义。抗虫棉推广带来的影响有:一是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二 是推动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培训体系的完善。前者属于对生产力产生的作用,后者属于 对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抗虫棉的推广)可以推动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A、B、C 三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5.(2010 年浙江文综,29,4 分)2004 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 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 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3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 就是“扬弃”,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表明了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 发展,故选②③。①没有正确理解辩证否定,④与题旨无关。 6.(2010 年海南单科,22,4 分)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 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 10 多个 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该公司的成功表明( )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 ③事物联系 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①说法错误,观念创新只是把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 出来了,观念不能创造新价值。④说法错误,该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含①或④的选 项。小小绣花鞋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远销国外体现了联系多样性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7.(2010 年北京文综,38(4),6 分,节选)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 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材料一 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 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 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 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 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4)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 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审设问: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运用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审材料:在互联网基础上出现的物联网,是一种新事物、新现象,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新事物,如 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一社会热点作为本题的背景材料。 知识链接:创新的作用、措施等知识点。 思维过程:明确设问限制性: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再就是明确设问的要求是如何做,这样结合 材料可从增强主体的创新意识、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中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变革 思维方式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4)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 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 不断发现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8.(2010年江苏单科,37(3),6分,节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4 - 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 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 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3)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审设问:提出理念,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做法。 审材料:2010 世博会举办、公民的参与。 知识链接:辩证法知识。 思维过程:结合世博会举办列举与材料吻合的理念,并且依据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践行这一理 念的要求,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符合材料,不违背题目限定范围即可。 答案:(3)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吻合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 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 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 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团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案例 1】(2011 年北京文综,38(2),12 分,节选)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内容。 材料一 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 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 材料二 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 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因素 现状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5 -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和同业 竞争 研发投入不足,缺少专利,缺乏有效的市场营 销战略 原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青蒿素 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企业新产品开发乏力,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 使资源优势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上。 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致使各因素之 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 升 生产要素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球 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 市场需求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需求旺盛 相关与支 持性产业 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粉碎、 药液分离和质检等方面的生产设备性能差、 效率低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要求,针对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说 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钻石模型”考查联系的观点;通过青蒿素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考查 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通过研发、专利等方面的不足,考查创新的重要性。 解题思路: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产业竞争 力的措施。材料中的“钻石模型”告诉我们应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 展存在不足但也取得了进步,启示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和矛盾观点看问题;研发不足、缺少 专利等启示我们要坚持创新。 参考答案:(2)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把影响青蒿 素产业发展的四种因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是一 个过程,尽管遇到一些难题,但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该产业的发展。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既要看到该产业在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又要看到在营销、相关产业支撑等方面的劣势, 改善薄弱环节。④树立创新意识。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青蒿素产业的生产 设备和生产技术,提高青蒿素产业的竞争力。 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析性评分法,观察考生对设问知识范围限定的把握程度、对综合性材料 信息的解读能力。仅答联系,而没有答到整体和部分联系的,应减半给分;能从扶持新事物角度 回答问题的,应受到足够的鼓励;不从一分为二,而从主次方面回答问题的应减半给分。 规律总结:一要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不可遗漏;二要分出主次,不可平均;三要遣词精准,不可太 过笼统。 【案例 2】(2011 年福建文综,39(4),12 分,节选)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 051 公里,约占全国的 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 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 2000 年的 31∶16.7∶52.3 转变为 2010 年的 9.53∶ 41.15∶49.32,但与 2010 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 5∶47∶48 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 偏大。 材料四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6 - (4)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 是如何运用的。 命题意图:本题依托海洋经济这一时政热点,考查学生对文字与图表信息的准确分析和解读能 力,考查学生对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知识的识记、 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首先,注意设问中的几个限定:对材料信息的限定,即材料三、四两个材料中的信息; 对知识范围的限定,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对解答指向的限定,即材料分析时运用的哲 学思想或观点。其次,结合材料中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来调动知识,如海洋经济发展 和经济建设全局、发展的优势与困难、本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等。再次,在答案组织上 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理有据。 参考答案:(4)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 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和曲折。③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 强省的发展规划。 评分说明:本题的评分,要充分考虑到哲学观点表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理论表述与材料分析 的结合性,根据要点是否全面、表述是否到位进行赋分。 等级 等级描述 水平 5 既答出观点角度,又答出观点具体内容,还结合材料分析,则每个要点得 4分 水平 4 答出具体哲学观点,并进行材料分析,每个要点得 3 分;或者哲学理论部分进行了完整的理论表述, 每个要点也得 3 分 水平 3 只答出哲学观点角度,并进行材料分析,每个要点得 2 分;或者只答出了具体的哲学观点,每个要点 也得 2 分 水平 2 只简单答出哲学观点的角度,每个要点得 1 分 水平 1 偏离题意方向或哲学观点分析错误等 规律总结:对于哲学主观题的解答,在答案文字表述上,一定要注意表达到位,否则即使思路正 确也会丢掉一定的分数。一是哲学观点或理论表述务必准确,要运用学科语言,不能用口语化 的语言,更不能出现错误观点;二是要做到理论观点和材料表述的统一,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 理论层面上;三是要注意要点分明,层次清楚,一个理论观点对应着一个材料分析,不能将理论 观点放在一起,将材料分析堆成一块。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7 -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0~225 页)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8 -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2)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观点: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 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 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查 孤立观点: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 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展观点: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 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 静止观点: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 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 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全面观点: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 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外因) 片面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 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 展的内在根据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 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 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它是 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于人的意识 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 联系、根本联系和一般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 (2)从唯物论角度:“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从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 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从认识论的角度: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 分析和判断。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29 -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 部分 区 别 含 义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 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 它是多 地 位 和 功 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 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 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 系 ①二者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 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③二者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 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不能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如果部分以欠佳 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整体功能是否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要看部分是否以合理的结构状态存在。 (2)不能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同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 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使用“一定意义上”就是说两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这里讲 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二者有共性,即两者都是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的。至 于系统论中的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相互区别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正确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联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别: 含义 不同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 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变化是指事物数 量的增减和性质 上的根本变化 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相同 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 上升的,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 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 点的趋势和方向。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 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来。 (2)发展的总趋势不等于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 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和总趋势,即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不 是指每个具体阶段的方向和趋势。但两者也有联系,发展的实质构成发展的趋势,发展的趋势 包含着发展的实质。 (3)事物发展的趋势不等于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0 -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 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要反对否认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直线论”和 否认事物发展前进性的“循环论”。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 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 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 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只有努力赢得优势,才 能加快发展。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关系 同一性 斗争性 区 别 含 义 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 表 现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条 件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联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 之中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 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 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 性。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 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 个别的关系。 ②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 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1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不同于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 不存在的。多数与少数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别,而不能说多数存在于少数之中,少数包含多数。 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也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含 义 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 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 用的矛盾 地 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 用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 (1)相互影响。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 与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虽然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 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①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 决了;②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情况,特别是条件发生了变化,其他矛 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含义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 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 不起主导作用 联 系 (1)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 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2 -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 次要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 别 外 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 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于矛盾统一体内部,双方中一方 面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是次要方面 内 涵 主要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内部又含主 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 方”或“方面” 地 位 作 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 于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 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矛盾的 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方 法 论 主要矛盾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 抓关键、抓中心;主次矛盾研究的是做事 要有主次,如果是有多项工作要做,但有 主次,就用主次矛盾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主次方面研究的是看问题判断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 流。如果探究一项工作是否值得做,或者研究事物的性 质和方向是什么,则用主次方面原理 标 志 词 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 破口”“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 个指头”“优势”等 联系 ①二者的共同实质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② 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 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 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 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 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 (2)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 的灵魂。 (4)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国实际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属于特殊性,“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 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3 -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 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 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 切。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1) 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2) 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 展。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3)创新的要求 辩证否 定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革命批 判 精神要 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注意 事项 ①二者都强调了既要创新,又要立足客观实际;②只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思路、新措施、新产 品才能称为创新 把握创新的措施时,要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顺应实践要求、尊重客观规律等,把辩 证法与唯物论、认识论结合起来。 2.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 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吗? 该观点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4 - 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具体的 联系。可见,联系的普遍性并非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 该观点误以时间先后为评判新旧事物的标准。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 是“旧”,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有的人常常简单地以事物出 现的时间先后来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尽管新事物是后来出 现的,但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3.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吗? 该观点忽视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不影响事物的存 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4.质变就是发展吗? 该观点误解了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 括倒退性的变化。经过质变,事物实现了由旧质向新质的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 质变、再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进行下去的。但并不是所有 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而那些后退的、下降的质变就不是 发展。二者的逻辑关系也是交叉关系。 5.只要抓住了中心,抓住了关键,就能把事情办好吗? 该观点没有坚持两点论。 (1)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 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 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2)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但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不可能办好事情。 (3)上述观点看到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但忽视了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影响,不懂得主要矛 盾与次要矛盾是相对的,因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6.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吗? 该观点忽视了推动事物发展的其他条件。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 去解决。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 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5~229 页)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唯物辩证法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3、4、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7、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9、10、11、12、13、14、1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6、17、18、19、20、21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2、23、24、25、26 辩证的否定观 27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5 -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28、29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 1.(2012 年海南琼海一模)“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 现为(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联系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解析:C 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防微杜渐”体现了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要 重视量的积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微不足道”忽视事物的量变,是形而上学孤立、 片面的观点;二者的对立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符合题意;A、D 不合题意;静止观 与发展观是对立的,B 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2012 年茂名模拟)对于今年初北半球出现极寒天气,有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 开始逐渐变冷;有专家称,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也有 专家称,极寒天气和气候学上的北极涛动有关;还有专家担忧,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 温是相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链。由此可见( ) A.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 B.联系是多样的具体的 C.意识具有主动选择性 D.真理与谬误是相伴的 解析:B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材料主要强调了自然界中多样的联系,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 有强调事物的不同,排除 A 项;认识的不同未必是意识的主动选择性,排除 C 项;材料中的观点 正误不明,D 项与材料无关。 3.(2012 年临沂一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 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 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这表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人们可以通过技术使物体具备意识 C.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解析:D 本题考查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应用。A 项忽视了意识作用具有双重性,本身错误;意识 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 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C 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物联网是人 类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和微型感应芯片而建立的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新联系,故 D 说法正 确。 4.(2012 年茂名模拟)在探究“事物联系哲理”的课堂上,一位同学举例: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 上,生长着一种哨刺金合欢树。在它的周围,举腹蚁、天牛、介壳虫、长颈鹿形成一个复杂的 关系网。为了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合欢树的叶子,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 6 棵树周围围 起带电栅栏。10 年后,那些受保护的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有受到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树却 依然长势良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事例反映具体事物的联系不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切合课题 B.事例反映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切合课题 C.事例反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切合课题 D.事例反映自在事物的联系优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切合课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6 - 解析:B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中人们改变了事物的联系,A 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B 项符合题意;C 项否认了联系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观点错误;不 能简单地比较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之间的优劣,D 项不科学。 5.(2011 年中山一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 U 形或 V 形,说 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这说明( )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A、B 两项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C 项正确说明了温度与死亡 率(数)的关系;D 项否认了人的能动性。 考点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2012 年威海一模)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 1 时 36 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 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是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这表明( )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关键的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 D.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C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载人 航天目标的关键,由此可知关键部分有时甚至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C 说法正确,当 选;A 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B 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 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D 不合题意。 7.(2012 年福建漳州模拟)近年来,在厦门经济特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厦泉漳加快推进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域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经济发 展协调性。这一做法( )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遵循了系统优 化的方法 ④反映了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C 本题考查联系观和系统优化方法。材料中在厦门经济特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厦泉漳加 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遵循了系统优化 的方法,①③正确,C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②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 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④不合题意。 8.(2012 年湛江模拟)下列与漫画《科学分工?》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相一致的是( ) A.商家使用“地沟油”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B.某城市乱搭乱建,缺乏统筹规划,浪费资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7 - C.某同学因为考试失败伤心欲绝,一蹶不振 D.某地政府照搬外地经验,耗资建形象工程 解析:B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漫画讽刺了分工不科学影响效率的问题,B 项符合题意;A 项 蕴涵的主要是价值观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问题;C 项主要体现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D 项主要 说明矛盾特殊性和从实际出发。 考点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9.(2012 年潍坊一模)2011 年发生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特大事故,给我们的高速铁路发 展敲响了警钟,但这阻挡不了我国高铁前进的步伐。未来 30 年,仍是我国高铁发展的黄金期。 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是 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观点。“7·23”甬温线动车追尾特大事故警示我们要坚持发挥主 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②正确;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阻止不了我国高铁 前进的步伐,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正确;材料中未体现量变与质变、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④不合题干主旨。 10.(2012 年惠州模拟)从哲学上看,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给政府什么启示(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解析:B 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解答本题要充分关注漫画中“后人靠啥生活”这一信息,体现 了发展的观点,选 B项;A、C、D 三项与材料无关。 11.(2012 年深圳模拟)右边漫画启迪我们( )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解析:D 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的关系。漫画显示,在朋友和家人的关心下,小朋友茁壮成长,D 项符合题意;A 项中的“适度”、B项中的“曲折”、C项中的意识反映客观事物与材料无关。 12.(2012 年增城调研)在平常感冒中,人们非常关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其实,只要按照抗生素 使用原则,以恰当的方式和剂量使用它,是不会引发恶性循环的。这表明( ) ①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8 -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④价值选择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D 本题考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①观点错误;材料强调要以恰当的剂量使用抗生素,②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感冒、抗生素之间的关系,③符合题意;价值选择有其客观标准和阶级标 准,④观点错误。 13.(2012 年深圳模拟)“道虽迩(注:迩音ěr,意: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选自《荀 子·修身》)。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战胜旧事物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发展等知识。材料主要强调了“行”“为”等信息,①②符合 题意;③与材料无关;④观点错误。 14.(2012 年惠州模拟)蜗牛慢慢往葡萄藤上爬,被甲壳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 你爬上去干什么?”……“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的哲学 寓意是( ) A.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B.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解析:C 本题考查质变和量变道理。材料主要说明了蜗牛为吃到葡萄而及早准备、慢慢上爬 的过程,C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 A、B两项观点;D 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15.(2012 年广州测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 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 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 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 一代国人。进入 21 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 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 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 针的正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和发展观点,应注意“引进来”和“走出去”从表面看坚持了联系观点,从 动态来看,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1)事物联系是普遍的。中外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我们既要“引进来”, 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是为了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 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考点五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6.(2012 年汕头模拟)2011 年 5 月 28 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指出,要大力营造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论述 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②旧事物是新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39 - 解析:D 本题考查矛盾观点。材料强调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①③正确解释了其原因;失败 不等于旧事物,且②观点错误;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但失败的积累不会导致成功,排除④。 17.(2012 年广州模拟)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下列成语中与右边漫画反映哲理相 近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观点。漫画主要强调了“看的太远”(好事)在一定条件下“也不是好 事”,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寓意量变引起质变;D 项体 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8.(2012 年河源模拟)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 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A 本题考查实践和矛盾的知识。①强调了不同颜色间的对立统一;②反映了意识的作用 和矛盾特殊性;③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④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 19.(2012 广州调研)如图所示的漫画《进步退步》的哲学寓意在于( ) A.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矛盾一分为二,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 D.从毛笔到钢笔再到电脑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解析:C 本题考查矛盾观点。解读漫画,要注意导语,即“进步退步”。导语对解读漫画的主旨 具有方向性作用。结合导语,可以看出,“进步”在于书写工具,“退步”在于书法水平,C 项符 合题意;A、B、D 三项与材料不符。 20.(2012 年肇庆模拟)下面是常见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说明书(部分): 适应症 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 注意事项 本品应避免过量服用,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枢神经、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等受损,一旦发生应立 即就医 其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0 -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矛盾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材料主要说明了该药的适应症,体现了矛盾特殊性道理;说明 了过量服用后的不良后果,体现了②③观点;①与材料无关。 21.(2012 年惠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国大力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行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 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民族文化素质方面 却存在一些弱点,如国民文化素质有待全面提高,崇洋媚外心态、人心冷漠等。我们的文化理 论也十分薄弱,通行的文化理论大多从西方拿来,缺乏本民族的东西,缺乏文化理论创造的心 态。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会导致民族文化素质落后。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简评“经济发展会导致民族文化素 质落后”的观点。 解析:第(1)问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所蕴涵 的共性和个性。第(2)问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从需要分析的观点看,属于辨析题, 分析该观点,首先应通过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其次应从社会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角度分析其合理性,最后简单概括,并指明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趋势。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该 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经济建设发展 了,物质文明丰富了,最终会必然促使人们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说“经济发展会 导致民族文化素质落后”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客观事实。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民族文化 素质暂时落后的现象,这正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③题中观点忽视了社会存在的决定 作用,没有看到文化需要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日益重视 与建设,我国民族文化素质会不断提高。 考点六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2.(2012 年茂名模拟)有人说 2012 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必须保 持各项政策稳定不变。要获得对该问题正确的认识,必须( )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 化 ④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材料强调“不变”,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了运动和变化 观点,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无关。 23.(2012 年惠州模拟)与“釜底抽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 ) A.十个指头按跳蚤 B.画龙点睛 C.提纲挈领 D.牵牛要牵牛鼻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1 - 解析:A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釜底抽薪”蕴涵了抓主要矛盾的知识,“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牵牛要牵牛鼻子”等与之一致;“十个指头按跳蚤”没有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 24.(2012 年广州调研)欣欣向荣的现代典当行除具备传统的救穷解困功能外,还被不少都市人 视为生活的“应急灯”“加油站”,青年人的“淘宝圣地”和旅游族的“保险柜”。当然,个别 典当行也可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洗钱、销赃的场所,须加强监管。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典当行业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③意识对物质 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A 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材料主要说明典当行功能的变迁过程及其利弊并存的现实,② ④符合题意;①观点与材料无关;③与材料无关。 25.(2012 年茂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迅速膨胀。专家称,一方面,民间借贷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资 金紧张局面,同时也使部分私人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获得更多收益,但另一方面高额利息重压 之下,一旦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将导致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血本无归,进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 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 材料二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九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加大对小型 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微型 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等。 结合材料,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谈谈你对民间借贷的作用的理解。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民间借贷“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同时也使部分私人资金得到有效 利用,获得更多收益”,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说明 民间借贷利弊并存,这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要求我们坚 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②对于民间借贷既要看到 其有积极作用的一面,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提高资金利用率;但也要看到其如果不加以规范管 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一面。 26.(2012 年肇庆模拟)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 作方式。某校高三(3)班开展了一次以“网络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课堂讨论,同学们踊跃发 言,各抒己见,请你参与其中。 甲同学:通过上网发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营销、微博 和团购等网络商务活动日渐兴起。下面是我收集到的我国 GDP(亿元)、网民人数(亿人)、网购 交易额(亿元)的情况。 乙同学:根据我的调查,网购作为新生事物,受到普遍欢迎。对于消费者来说,网购既省时又省 钱,还有机会买到当地市场难以买到的东西;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减少交易环节、省去 店面租金,可以产生更大让利空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围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2 - 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是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 规和监管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漏洞;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质量 难以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人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网络交易存在的安全性 问题不容忽视。 依据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你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中任选三个观点分析应如何看待“网 购”。 解析:甲同学主要说明了网购的迅速发展;乙同学既看到了网购这种新生事物受到欢迎,也看 到了其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可以从前进性和曲折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等角度回答。 答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上购物的 兴起,并且随着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网上购物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总要经历一个不断完 善的过程。我们既要看到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又要克服其发展中的各种弊端,积极促其成长壮 大。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网购的不断发展既给人们的社会生 活带来种种便利,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用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加以分 析亦可) (4)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对于网购,我们 既要权衡利弊,分清主流和支流,又要学会规避和减少风险,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 考点七 辩证的否定观 27.(2012 年茂名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 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20 周年。20 年来深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 胆地闯”,凭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2011 年经济 总量突破一万亿元大关,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模范。也孕育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与“深圳十大观 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 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 材料二 “摸着石头过河”,让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大道,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近 些年来,体制改革举步维艰,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某些 既得利益者因既得利益太丰厚,怀着如漫画中人的心态,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 (1)结合材料一,从“实践观”出发,谈谈你对“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评析“只摸石头,不过河”的思想与行为。 解析:第(1)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要注意“闯”和“冒”代表着实践,蕴涵着实践的进步, 而“精神”属于认识范畴。第(2)问考查革命批评精神,“摸石头”寓意肯定现有事物、尊重 实际、立足实践,“过河”寓意辩证否定和创新,因此本题强调辩证否定、尊重实际坚持创新。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是在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中 产生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实践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 产生新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这需要发挥“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3 - ③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让深圳人走出了一条新路,干 出了新的事业。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但实践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 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与艰巨的, 需要发挥“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①“只摸石头,不过河”只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而没有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没有 批判和发展。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摸石头,不过河” 是受现成的思想、利益等的限制,没有继续结合新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③因此,在改革开放 道路上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 念,不断追求和实现对理论、实践的新突破,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促进改革开放事业 的新发展。 考点八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28.(2012 年惠州模拟)2012 年 2 月 14 日,胡锦涛给获得 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 麟颁奖。谢院士毕生从事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高能加速器研究,多次创新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 领先国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加速器研究水平,为相关技术在我国国防和科学工程中的应用作 出了卓越贡献。这告诉我们( )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 ②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 识 ④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创新。①中的“生产关系”与材料无关;从谢院士的科研突破,可以看出② ③符合题意;这些技术在相关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体现了④。 29.(2011 年福州三中月考)30 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 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哲学上看,这是( ) A.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要求 B.对立统一规律的要求 C.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要求 D.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解析:D 本题考查创新。从“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 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信息,可以看出深圳坚持了创新精神。 (时间:25 分钟 满分:50 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 230~231 页)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难度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2、7 中、易、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7 易、难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7 中、难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4、6、7 中、易、难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预测指数:★★★★★)科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存在味觉丧失现象,猫对甜味无知觉,有些 海洋肉食动物对甜味和香味没有知觉,这与这些肉食动物的猎食习惯有关。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4 - (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 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某些动物丧失味觉与它们的猎食习惯有关,体现了二者之间的 联系,①符合题意;科学研究发现了某些动物味觉丧失现象,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符 合题意;③④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 2.(预测指数:★★★★★)全国政协委员冯幸耘在 2012 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采用空 中轨道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困难的建议》。在喧哗热闹的城市上空,在拥挤的公路上方,“空 轨”以每小时 50 公里的速度悄无声息地穿梭而过,安全、经济、快捷、舒适、无噪音、无污 染,令人非常惬意。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有意向发展空中轨道交通。发展空中轨道交通缓解 城市交通拥堵,说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D.整体统率着部分 解析:B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发展空中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违背了联 系的客观性,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3.(预测指数:★★★★)2012 年 2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 革的通知》公布,今后户籍迁移实行分类政策,即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落户条件不同,落户 难易程度不同。县级市落户比较容易,而直辖市的落户须“合理控制”。我国的户籍政策经历 了自由迁徙期、严格控制期、半开放期、全面改革时期,今后将最终实现取消户籍对人口流动 限制。我国的户籍制度的历程及区别对待不同城市的户籍制度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区别对待不同城市的户籍制 度,做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符合题意;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说明了量变是质 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4.(预测指数:★★★★★) 2012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 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改革之所以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大胆探索”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 观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树立创新意 识 ④要创新就要敢于否定一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创新意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的实质是创新,因此本题考查创 新的依据,①②③均符合题意;创新不等于否定一切,而是辩证否定,④错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5 - 5.(预测指数:★★★)读漫画《收小钱,成大贪》。漫画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 解析:A 本题考查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漫画中的人拒收大钱,却不拒小钱,殊不知积少也 能成多,最终成为大贪,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项符合题意;B、 D两项与漫画主旨不符;C 项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6.(预测指数:★★★★)“嫦娥二号”卫星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增 加了很多新技术,这对整个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 ) A.辩证否定推动事物发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A 既继承了许多成熟技术,又增加了很多新技术,这说明“嫦娥二号”对“嫦娥一号” 进行了辩证否定,A 切题,B、C、D不切题。 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 7.(预测指数:★★★★★)2012 年,备受社会关注的“PM2.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所谓 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 2.5 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沉降 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从某种程度上说, 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PM2.5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了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表明了政府对环境污染防 治的决心。PM2.5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 经济增长。PM2.5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还表明,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结构问 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 任务。”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PM2.5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哲学道理。(20 分) 解析: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材料体现的哲理,首先要考虑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 度来分析,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最终可确定从矛盾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发展是普遍的、主要矛盾原理、创新意识五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表明了政府对环境污染防治的决心,这是政府承认矛盾,分析 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的表现。(4 分)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来换取经济增长,说明中国政府看到了人民健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并着力促 进生态环境的改善。(4 分) (3)发展是普遍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6 - 增长,表明中国政府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4 分) (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 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正是善于抓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4 分)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M2.5 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表明人们对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出了新思路,确立了新观念,树立了创新意识。(4 分) 体现类主观题解题方法综述 一、题型特点 体现类主观题属于高考的高频考题,往往以“体现”“反映”“说明”“蕴涵”“怎样体现”“如 何反映”等词语为题眼,实现了背景材料与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 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按设问特点可以分为归纳式、演绎 式两个类型。 二、解题技巧 归纳式体现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是: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设问知 识范围要求往往较为宽泛,指向一般相对比较开放,多属于发散型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力。演绎式体现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是:材料是如何体现相关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 理的。设问知识范围要求往往较具体,指向往往比较单一,是一种限制性设问,多属于收敛型试 题,考查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三、典型题例 (2012 年安徽江南十校联考)迈进“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发展新起点,某省敲响全面转型的 奋进鼓点,兴省富民的和谐蓝图正徐徐展开。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加快转型,兴省富民”为 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描述和阐释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该省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以产业政策实施为重点,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 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请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该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发展观的内容。题目要求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回答该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所蕴涵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哲学主观题。由于题目限定了用发展观的知识来分析材料体现 的哲学道理,因此可考虑发展的普遍性、实质、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等四个角度,结 合材料可从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三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该省在产业结构 调整上开拓创新,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始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 明显成效。 (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7 - 附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科学思考 2010 年 10 月 18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下称《决定》)。这是第一份明确阐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及任务的纲领性 文件。 这份长达 7000 余字的文件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 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决定》阐明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将战略性新兴产 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加快培育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任务;明确规定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 制机制保障、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措施。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1.从国内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选择,也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 特征的客观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从全球视野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 机遇,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1.科学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正是事物内部的特殊本质将一事物与他事 物区分开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那一部分。《决 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这就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 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 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中的“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表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强调这些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极强的拉动效应,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产业;而“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 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这四个修饰限制词则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 特征的准确概括。 应该指出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应 当适时进行调整。 2.明晰定位、量化目标,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明晰定位。《决定》提出:“坚 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一表述,将战略性新兴 产业定位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对整个 国民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 定》本着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 的目标。 3.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8 -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决定》坚持了矛盾 分析的方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仅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培育和 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每个重点领域之下又确定了若干不同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 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三、遵循现代产业规律,突破制约因素,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产业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必须要按现代产业的客观规律办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要了解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把握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进 而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 环节,把市场需求作为重要拉动力量,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必要的条件,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 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1.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关键 核心技术掌握得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因此,必须树立创新意 识,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 术,加强前沿性、战略性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积极培育市场,发挥市场的拉动力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需求推动、市场配 置的结果。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特点看,其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 障碍,需要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3.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国际合作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是基于全球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呈现出在产业链高端共同投资、联合开 发、加强分工与合作等新的特点和趋势,国际合作发展是其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必须以更加 开放的思维,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 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财税金融投资支持政策 一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急需解决的体制机制问 题包括: 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脱节的 问题仍然突出。 ②技术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缺失,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 程序复杂、评估作价困难、周期长,职务创新股权激励措施不到位,不利于调动创新创业积极 性。 ③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体系不健全。 ④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如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电力体制市场化改 革,“三网融合”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审批程序,通用航空发展的空域管理 规定等,现行管理办法制约相关行业发展。 ⑤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有关规划、政策没有形成合力。因此,要 深化上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 保障。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 49 - 二是完善财税金融投资支持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初 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投融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 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 的激励作用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要引导和鼓励 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有效引导和有利于发挥社会投资积极性的政策体系。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 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引导创业投资发展。制定完善促进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 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