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过关训练16 念奴娇·赤壁怀古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基础过关训练1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销毁 羽扇伦巾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吟啸 竣工 哄堂大笑 怀瑾握玉 D.狼狈 蓑衣 关怀倍至 迫不及待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与“故垒西边”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是( ) A.故作不良计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已而遂晴,故作此 D.故国神游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浪淘(冲刷)尽,千古风流(有功业)人物。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奋发) - 8 - C.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 D.一尊(同“樽”,酒具)还酹江月 6.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描写古战场险要形势的名句是: , , 。 (2)词中描写周瑜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 , , 。 [课内精读]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8~9题。 8.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9.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 - 8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0~11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D.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11.“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散文和诗歌,回答12~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8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邱葵① 偶趁秋风一到城,市尘湫隘招提清。 回头正好看潮满,举眼那知得月明。 殿外幡幢垂夜影,栏边榕树动秋声。 因过方丈观心印,曾见泥牛入海②行。 【注】 ①邱葵,字吉甫,号钓矶。宋同安人。他绝意进取,杜门力学,耕钓自给,不求人知,间当步履于温陵。②泥牛入海:此处指前世今生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灭相斗,皆属虚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斗入性海。一入性海,则牛归乌有,泥散为空,消息全无,寂灭而已。 12.这篇散文和这首诗歌都是记录了游览承天寺的过程,请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比较项 记承天寺夜游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13.这篇散文与诗歌不仅都借写树影写月光带给人的横斜疏淡的感觉,而且在结尾的抒情上更显示出异曲同工之妙,试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加以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但是,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 - 8 - 。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B.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C.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D.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B.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17.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方法相同或相近。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① , ;有汉魏的风骨,② , ,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 - 8 - ③ , ,典雅豪放。 基础过关训练16 1.解析:A项中“纶”应读guān;B项中“芒”应读máng;C项中“累”应读lěi。 答案:D 2.解析:A项“伦”应为“纶”;C项“玉”应为“瑜”;D项“倍”应为“备”。 答案:B 3.解析:“风流”分别是“有文采有功绩”“流风余韵”。“故”都是“旧”“年纪大的”意思。 答案:C 4.解析:当“旧”讲。其他作“特地”“特意”。 答案:D 5.解析:代指曹操水军。 答案:C 6.解析:“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答案:C 7.答案:(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8.解析: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 - 8 - 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答案:D 9.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10.解析:B项“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是借喻,不是借代。 答案:B 11.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12.答案: 比较项 记承天寺夜游 游承天寺登月台过方丈 时间 秋天,月夜 秋天,月夜 人物 知己,张怀民 知己,方丈 起因 即景起情:月色入户,寻与乐者 即景起情:秋日风起,欲涤市尘 经过 步于中庭,赏月,观树影 游于殿外,赏月,观树影 13.解析:这道题把古文鉴赏和古典诗歌鉴赏融而为一,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们要准确理解作品的意境,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另外,也不要忽视了诗人的写作背景,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空白。 答案:散文末段两个反问句引出月色竹柏处处皆有,只因今夜此时两个“闲人”而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一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意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不排除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 8 - 诗歌结尾一联体现出诗人对尘世生活生灭相斗,都如泥牛一样虚妄无归,渴望超脱尘世进入纯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露了宁愿淡蔬菽水而欢,居家含饴弄孙以明志,而不愿曲意逢迎的高洁情怀。 14.解析: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应用“一概而论”,据此排除A项。 答案:C 15.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而非“补救”,据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演变成为”与“作用”不搭配,可将“演变成为”改为“具有了”,据此排除D项。 答案:B 16.解析:“反而”与“非但”搭配,衔接更流畅,据此排除B、C两项;“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的程度比“不能增加画面的美”或“破坏了画面的美”的程度更深,应放在后面,据此排除D项。 答案:A 17.解析:注意选材要恰当。 答案:①绵延着昆仑 流淌着黄河 ②有唐宋的诗词 有金元的曲剧 ③有朴素大方 有清新冷峻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