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古代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09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古代史

‎09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先秦部分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2.(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C A.族号 B.邑号 C.爵号 D.官号 ‎3.(2009年北京文综12)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C A.禅让制 B.丰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C A.人寿年丰 B. 祈盼丰收 C. 庄稼收获 D. 祭祀谷神 ‎5.(2009年浙江文综12)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该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6.(2009年江苏历史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D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7.(2009年上海历史2)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B A.两河流域 B.中国 C.地中海东岸 D.埃及 ‎8.(2009年上海历史3)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9.(2009年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C 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10.(2009年广东历史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B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11.(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B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12.(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12)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C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13.(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2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14.(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3)小题)‎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D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D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6.(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53)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 C 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爱其亲,敬其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17.(2009年山东文综27题第(1)小题)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答案要点:‎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18.(2009年广东历史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答案要点:‎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9.(2009年浙江自选模块题号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4分)‎ 答案要点:‎ ‎(1)“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受诱”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原因: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第二章 秦汉部分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B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2.(2009年北京文综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3.(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4.(20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5.(2009年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D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6.(2009年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D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7.(2009年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D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8.(2009年重庆文综13)汉武帝时期,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经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D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在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9.(2009年上海历史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B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10.(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11.(20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D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12.(2009海南历史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C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13.(2009广东文科基础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D ‎ ‎14.(2009广东理科基础59)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B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2009年四川文综39题第(1)小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答案要点:‎ ‎(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16.(2009海南历史33)探索历史的奥秘(8分)‎ 材料一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过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只之迹”的观点。(5分)‎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材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3分)‎ 答案要点:‎ ‎(1)根据材料一,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始于张骞;材料二表明西域地区与祖国内地某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张骞之前就已存在。(5分)‎ ‎(2)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3分)‎ 第三章 南北朝部分 ‎1.(2009年四川文综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D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百姓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2.(2009年重庆文综14)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C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3.(2009年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C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4.(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39第(1)、(2)、(3)小问)(20分)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4分)‎ 答案要点:‎ ‎(1)相同:荆州地域广阔,特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4分)‎ ‎(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6分)。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6分)。‎ ‎(3)影响: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4分)(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2009上海文综33)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联系日益紧密,彼此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边线。‎ 答案:(3分)一个1分:三权分立制度——法国启蒙思想;龙门石窟——印度佛教;法国民法典——罗马法。‎ 第四章 隋唐部分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2.(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B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C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4.(2009年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B ‎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5.(2009上海文综30)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 B ‎ A.麦积山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6.(2009年重庆文综15)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C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 ‎7.(2009年江苏历史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C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8.(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37题第(1)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分)‎ 答:(1)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8分)。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6分)。‎ ‎9.(20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1)小题)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                       ――《汉书·食货志》 ‎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 答案要点:‎ ‎(1)治国思想: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唐太宗的实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10.(2009年四川文综37题第(1)小题)‎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答案要点:‎ ‎(1)思想:富民思想(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相应给分)。问题:官吏经商(2分);措施:颁布命令禁止官吏经商(2分)。联系:材料二是材料一治国思想的具体实施(2分)。‎ ‎11.(2009海南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 ‎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8分)‎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4分)‎ 答案要点:‎ ‎(1)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8分)‎ ‎(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4分)‎ ‎12.(2009海南历史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 ‎ 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多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4分)‎ 答案要点:‎ ‎(1)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4分)‎ ‎(2)敦煌是汉唐间东西文化交汇地;各种文化遗存为研究古丝路上民族、语言、宗教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宝库;敦煌文献资料散藏世界各地,20世纪世界联系与学术交流加强。(4分)‎ 第五章 宋元部分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5)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 宋代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D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C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3.(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D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2009年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5.(2009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B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6.(2009年浙江文综15)‎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09年浙江文综31)宋代时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C ‎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09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9.(2009年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B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10.(2009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D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2009年上海历史6)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 B A B ‎12.(2009海南历史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B 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 ‎13.(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4)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D ‎ ‎ ‎14.(2009广东文科基础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C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15.(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答案要点:‎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16.(2009年江苏历史25题A部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谙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要点:‎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17.(2009年广东历史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答案要点:‎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六章 明清部分 ‎1.(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4)图3所示战役是 C A.明朝与瓦刺之战 ‎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2.(2009年北京文综13)北京孔庙(见图7)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D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3.(2009年北京文综15)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A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明朝的“鱼鳞图册”‎ ‎4.(2009天津文综历史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C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2009天津文综历史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6.(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B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7.(2009年山东文综9)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C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8.(2009年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B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2009年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0.(2009年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C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9年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A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09年重庆文综16)读图6,除北京外,在A、B、C、D四个城市中,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有 A ‎      ‎ ‎13.(2009年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D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 ‎14.(2009年上海历史12)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A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15.(2009年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B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6.(2009年广东历史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我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17.(2009年广东历史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D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8.(2009海南历史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D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19.(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28)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的许多人物都称得上是“运动健将”。如果跨越时空,让:鼓上蚤”时迁、“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广”花荣和“浪里白条”张顺参加现代运动会中的①跳高②游泳③马拉松④射箭,最佳的对应顺序是 A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20.(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31)(1分)被喻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的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据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土楼以圆楼为主,也有一些是方楼 ‎②在古代同一幢土楼里居住着不同宗族的人 ‎③圆筒状的土楼象征着合家团圆、万事和合 ‎④土楼体现了江南水乡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1)(2分)我国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四处主题田园风光、仙道文化、汉藏一家、国台同风、的旅游景点如果要选择①徐福②王维③文成公主④妈祖的雕塑分别作为这四个景点的标致对应的排列是 B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2.(2009广东文科基础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高考资源网 ‎ A.清 B.明 C.汉 D.秦高考 ‎23.(2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24.(2009年北京文综37题第(1)小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答案要点:‎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规定: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5.(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答案要点:‎ ‎(1)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6.(2009年福建文综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 夫童心者,绝假纯兵,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边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 故谓人有那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梵书》‎ ‎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事,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禁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出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的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单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种的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 答案要点:‎ ‎(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射虎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27.(2009年重庆文综37题第(1)小题)‎ 材料一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加入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指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体的形势。宋献策与刘宗教后为清兵所擒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   ——摘编自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攻占北京前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8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2分)‎ 答案要点:‎ ‎(1)变化:前期李自成团结知识分子,发挥了他们出谋划策的作用;后来义军内部分裂,起义最终失败(8分)。作用: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2分)。‎ ‎28.(2009年江苏历史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一…•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答案要点:‎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9.(2009年江苏历史25题D部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3分)‎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2分)‎ 答案要点:‎ ‎(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 ‎(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30.(2009年广东历史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答案要点:‎ ‎(1)晚清组。(1分)‎ ‎(2)①东汉组、宋代组。(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1.(2009海南历史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 ‎ ‎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 ——《明史纪事本 江陵柄政》‎ 材料二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 答案要点:‎ ‎(1)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只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5分)‎ ‎(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3分)‎ ‎32.(2009年浙江自选模块题号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4分)‎ 答案要点:‎ ‎(1)理由: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差异: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