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能熟练准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及两位数加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等活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法则,从而能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景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11页的主题图。(四个班级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的情境图)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们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横式。   二、探求新知。   1、以旧导新。   提问:你们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并用之前已有的100以内加法的口算知识进行解答。 ‎ ‎  学生单独列出算式并自己口算解答。   提问:除了口算,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笔算。‎ 2、 教学例1。   提问:刚刚有同学提出了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板书:35+2=?)   35+2=?那么你们能用数小棒的方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吗?   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35+2=37。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零散的5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呢?成捆的要放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3、小结。 ‎ ‎  零散的小棒就相当于都是个位上的数,而成捆的就相当于十位上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中要将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法则表现在竖式计算中,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4、竖式笔算。   在横式下面列竖式,35和2必须数位对齐。个位上的5+2=7,十位上的3+0=3。所以竖式计算的答案也是37。‎ ‎5、教学例2。(板书:35+32=?)   提问:你们现在已经会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加法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呢?用刚刚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做一做。   学生可先数小棒再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直接先列竖式计算再用数小棒的方式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点名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计算过程。   6、小结。 ‎ ‎  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要牢牢记住,相同数位先要对齐,然后再相加,并且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