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语文要素】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语文要素】 3.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 4.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难点] 1.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2.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重点)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重点) 一、交流平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预设: 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特点表达的感情《白鹭》白鹭外形和情态的美赞美之情《落花生》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有用悟出做人的道理《桂花雨》桂花雨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思念家乡《珍珠鸟》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生活感悟。 2.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交流阅读体会。 3.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像本单元几位作家一样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对比的写法 3 1.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2.提问:这些句子重点说明的是前面事物的特点,把后面的内容去掉可以吗?(不可以,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作者要重点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了。) 3.让学生试着用对比的方法说说生活中的某种事物。 预设:松树,一种平凡的树,它不像花朵把自己的艳丽呈现给人们,只是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为人们送去星星点点的绿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不同语境,了解同一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从读迁移到写,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难点) 2.背诵古诗《蝉》。 一、词句段运用:一词多义 1.出示句子。 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开垦。②开创、创立。姿态:①姿势。②态度;气度。 2.练习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说话。 (1)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气候”的句子中说话。 例如:昆明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被称为春城。 (2)指导学生将“温和”放在“形容性格”的句子中说话。 例如:张老师的性格十分温和,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她总是轻声细语地指出错误,从来不发火。 3.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4.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 骄傲 新鲜 自然 简单 精神 便宜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虞世南的《蝉》,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诵读,分享理解古诗的一般方法。 3 3.介绍作者。 4.出示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饮:饮用,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籍(jiè):凭借。 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5.联系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借助“蝉”寄托个人志向、情操的写法。 6.同桌或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并默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课通常都是按部就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讲解,这样的课堂远远达不到活力课堂的要求。课堂结束后,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如何把“自学、探究、应用”运用在复习整合课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从“语文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部分内容。我把“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放在第1课时讲,剩下的放在第2课时讲。这两节课如何连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连接和过渡的问题。这样是不行的。从这两节课来看,我对教材的研读与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备课不仅要认真,还要研读,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古诗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诗意,似乎又翻出了新意,值得提倡。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