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全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1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全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16年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感觉:“稳定”是主旋律。试卷保持题量不变,赋分值基本不变,主要考察的化学知识几乎一网打尽。难度呈现与去年比,有所下降;计算量及计算要求有所下降。‎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 题型 题号 ‎2016年考点 考点出处(教材)‎ 考查形式 必 考 部 分 选 择 题 ‎7‎ 化学与生活 必修二有机基础部分 正误辨析题 ‎8‎ 阿伏伽德罗常数 必修一化学计量数部分 正误辨析题 ‎9‎ 有机同分异构体 必修二有机基础部分 正误辨析题 ‎10‎ 实验基础 必修一实验基础部分 正误辨析题 ‎11‎ 电化学—电解池 选修四电化学部分 定性分析题 ‎12‎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选修四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部分 定量分析题 ‎13‎ 元素周期表—元素描述推断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律部分 定性分析题、正误辨析题 必 考 部 分 填 空 题 ‎26‎ 1、 气体制备与收集 2、 仪器的组装 3、 试验探究 必修一化学物质反应部分、试验基础 化学实验题 ‎27‎ ‎1、热化学 ‎2、化学平衡 ‎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选修四热化学部分 选修四化学平衡部分 选修四溶解平衡部分 必修一离子反应部分 定性、定量分析图表曲线分析 ‎ ‎ ‎28‎ 无机制备 综合题目 化学实验题 ‎ ‎ 选 考 ‎36‎ 化学与技术 选修二化学与技术 定性定量分析 部 分 工艺流程、反应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利用率、纯度 ‎37‎ 物质结构与性质 电子排布、电负性、化合价、键角、杂化、立体结构、晶胞等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定性定量分析 ‎38‎ 有机化学基础 官能团的名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及其类型、同分异构体种类及个数等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定性定量分析 分析比较类型 试题分析:‎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与人造纤维灼烧时的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多种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C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物质,须两液体不互溶,而乙酸乙酯与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A错误;NO与空气中的氧气极易反应生成NO2,且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故不可以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错误;Fe3+易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配置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抑制Fe3+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C正确;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而不能除去水蒸气,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氢氧根放电使氢离子浓度增大,使正极区pH减小,故A错误;阳极区氢氧根放电,中间隔室SO42-离子向阳极区移动生成硫酸,阴极区氢离子放电,中间隔室Na+向阴极区移动生成NaOH,B正确;负极反应为:4H2O + 4e- = 2H2 + 4OH- 或4H++4e-=2H2,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使pH增大,C错误;根据阳极反应:4OH- - 4e- = 2H2O + O2,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D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氨水中滴入0.10 mo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加氨水,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为减少滴定误差,在该滴定过程中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A错误;M点pH=7,如果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M点对应的盐酸的体积小于20.0mL,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H4+)+ c(H+) = c(Cl-) + c(OH-),由于M点处的溶液显中性,即c(H+) = c(OH-),所以c(NH4+)= c(Cl-) 又由于氯化铵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NH4+)=c(Cl-)>c(H+)=c(OH-),C错误;N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c(OH-)=0.1mol/L×1.32%=1.32×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 10-14/1.32×10-3mol=7.6×10-2mol/L,根据pH=-lg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D正确。‎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此W是H;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m是水,r是氯化氢,q是次氯酸,p是甲烷,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Z>X,错误;C.Y的氢化物是H2O或H2O2,水或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 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化学与“STES”、NA、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电化学原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元素周期律知识联系的元素化合物反应的简单推断 ‎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A;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 a→d→c→f→e→i;‎ ‎(2)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 =7N2 +12H2O;‎ ‎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解析】试题分析:(1)①在实验室中是利用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的,故应选用A装置加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利用A装置制得氨气,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需要利用碱石灰进行干燥,然后再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大气污染物,要进行尾气处理,可利用其在水中极易溶解,用水作吸收剂进行尾气吸收,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d→c→f→e→i(2)NO2具有强氧化性,NH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8NH3+6H2O=7N2+12H2O,故①Y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H2O=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当打开K2后,烧杯内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如Y管内,④原因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27. (15分)‎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 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始有灰蓝色固体生成,随后沉淀消失;‎ ‎(2)①2CrO42-+2H+Cr2O72-+H2O; ② 增大;1014 ;③< ;‎ ‎(3) 2.0×10-5 ;5×10-3;(4) 5H++Cr2O72-+3HSO3-=2Cr3++3SO42-+4H2O。‎ ‎【解析】试题分析:(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Cr(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解在强碱NaOH溶液中。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首先发生反应产生Cr(OH)3灰蓝色固体,当碱过量时,可观察到沉淀消失。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有灰蓝色固体生成,随后沉淀消失;‎ ‎ (2)①随着H+浓度的增大,CrO42-转化为Cr2O7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O42-+2H+Cr2O72-+H2O。‎ ‎②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O42-+2H+Cr2O72-+H2O正向进行,CrO4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点Cr2O72-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CrO42-的浓度为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4;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ΔH<0;‎ (3) 当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即c(Cl-)=1.0×10-5mol/L,根据Ksp(AgCl)=2.0×10-10,此时c(Ag+)=Ksp(AgCl)/c(Cl-)带入数据可得:c(Ag+)=2.0×10-5mol/L,再根据c(CrO42-)=Ksp(Ag2CrO4)/c2(Ag+)=5×10-3mol/L (4) 利用NaHSO3的还原性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r2O72-+ 3HSO3-=2Cr3++3SO42-+4H2O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28.(1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3价;(2)2NaClO3+SO2+H2SO4=2NaHSO4+ClO2↑;‎ ‎(3)NaOH ;Na2CO3 ;H2;‎ ‎(4)1:2;氧化产物为NaClO3;‎ ‎(5)1.61g。‎ ‎【解析】试题分析:(1),在NaClO2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l的化合价为+3价。(2)NaClO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生成ClO2,其中NaClO2是氧化剂,还原产物为NaCl,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NaHSO4+ClO2↑。(3)食盐溶液中混有Mg2+ 和Ca2+,可利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利用Na2CO3溶液除去Ca2+,电解NaCl溶液时阴极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4)根据图示可知:利用含有过氧化氢的NaOH溶液吸收ClO2气体,产物为NaClO3,则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为H2O2,还原产物为H2O,可知每摩尔H2O2得2mol电子,还原剂为ClO2,氧化产物为NaClO3,反应过程中氯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5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每克NaClO2的物质的量为1g/90.5g•mol-1=1/90.5mol,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90.5×4÷2=2/90.5mol,则氯气的质量为1.61g。‎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36.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 。‎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 ‎(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2MnO4,MnO2和 (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 ‎ ③“电解法”和“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称取1.0800 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 mol·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 mL,该样品的纯度为 ‎ ‎(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答案】(1)扩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2MnO2+O2+4KOH2K2MnO4+2H2O;‎ ‎(3)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4) ① K2CO3;②MnO42--e-=MnO4-;③3:2;‎ ‎(5)95.62%。‎ ‎【解析】试题分析:(1)MnO2的状态是固体,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增大其反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提高反应速率,故要将其粉碎成细小的颗粒;(2)根据流程图可知在“平炉”中MnO2、O2、KOH在加热时生成K2MnO4,结合质量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为水,则方程式为:2MnO2+O2+4KOH2K2MnO4+2H2O;(3)由于上述反应中氧气是气体,在“平炉”中加压,就可以使反应物氧气的浓度增大,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任何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方向移动,故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4)①在K2MnO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MnO4和Mn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产物是K2CO3;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在电解槽中阳极,MnO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MnO4-。电极反应式是:MnO42--e-=MnO4-;在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逸出,电极反应式是:2H2O+2e-=H2↑+2OH-。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H2;总反应方程式是:2K2MnO4+2H2O ‎2KMnO4+2H2↑+2KOH;③根据“电解法”方程式2K2MnO4+ 2H2O 2KMnO4+2H2↑+2KOH 可知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100%;而在“CO2歧化法” 3K2MnO4+2CO2 = 2KMnO4+MnO2+K2CO3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是2/3,所以二者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3:2;(5)根据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可知KMnO4与草酸反应的关系式是:2 KMnO4~5H2C2O4。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为:。则1.0800g样品中含KMnO4的物质的量为:n=KMnO4的质量为:m= 0.006536mol × 158g/mol =1.03269g。故其纯度为:×100%=95.62%。‎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的知识。‎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0,);C为(,,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3d104s24p2 ;2;‎ ‎(2)锗元素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 ‎(3)GeCl4、GeBr4、GeI4均为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所以,熔沸点GeCl4<GeBr4<GeI4;‎ ‎(4)O>Ge>Zn;‎ ‎(5)sp3 ;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6)①(;;);②。‎ ‎【解析】试题分析:(1)Ge是32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ⅣA族,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2或3d104s24p2;在其原子的最外层的两个4S电子是成对电子,两个4p电子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轨道上,所以有两个未成对电子;(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意是Ge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形式形成π键;(3)锗卤化物都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对于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所以,熔沸点GeCl4<GeBr4<GeI4;(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过程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良好的催化剂,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元素的电负性就越大,元素Zn、Ge、O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O>Ge>Zn,故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强弱关系为:O>Ge>Zn;(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一个s轨道与个p轨道形成的sp3杂化方式;由于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所以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为非极性共价键;(6)①根据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可得除计算式为:8×1/8+6×1/2+4=8,所以晶胞的密度ρ=m/v=‎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 ‎ 38.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碳碳双键、酯基;氧化反应;‎ ‎(4)己二酸 ; 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 ‎(5)12种 ; ;‎ ‎(6)CH3-CH=CH-CH=CH-CH3 。‎ ‎【解析】‎ 试题分析:(1)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没有甜味,错误;b.麦芽糖是二糖,水解只生成2个分子的葡萄糖,错误;c.无论淀粉是否水解完全,都会产生具有醛基的葡萄糖,因此都可以产生银镜反应,故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故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正确;(2)根据图示可知B是HOOC-CH=CH-CH=CH-COOH,该物质含有两个羧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C:CH3OOC-CH=CH-CH=CH-COOCH3和水,酯化反应也就是取代反应;(3)根据图示可知D中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酯基;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可知:D去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4)F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两端各有一个羧基,故F的名称为己二酸;由F生成G的方程式为: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2n-1)H2O;(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说明W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则其可能的支链情况为:—COOH和—CH2CH2COOH、—COOH和—CH(CH3)COOH、2个—CH2COOH、—CH3和—CH(COOH)2‎ 四种情况,他们在苯环上的位置有临、间、对三种情况,故W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6)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为:CH3-CH=CH-CH=CH-CH3 。‎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 II 卷涉及的考察点有:尾气处理背景下的氮族化合物性质;“Cr”背景下的化学反应原理考察;制备“NaClO2”的流程题,《有机化学基础》选做题是以“秸秆”综合应用制聚酯的合成题;《化学与技术》选做题是以制备“KMnO4”背景下的流程题。‎ 做完整张试卷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考察情境生活化、真实化,突显学科知识的应用。‎ ‎ 试题考察情境还原学问的本真,是这几年化学变化的趋势。如11题是“Na2SO4废水处理”问题,26题是应用NH3除NOx尾气问题;38题是应用“秸秆”制聚酯类高分子问题。‎ 二、考点轮回,冷热交替。‎ ‎1.本次试题终于舍弃了连续四年都考的有机制备题,转而考察更接地气的制备“NaClO2”的流程题。‎ ‎2.持续考察多情境下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但故意未涉及离子推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考察,注重了知识点的普遍覆盖。‎ ‎3.将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的考察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合理融合,既注重主干知识点,又注重学科素养的综合性考察,一举多得。‎ 三、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 试卷接地气,有不少语句均来自课本原文。如:“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高分子。”“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蛋白质和人造纤维。”‎ 四、 情境呈现方式多元,考查考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 化学全卷出现二套实验装置图,三个物质转化框图,三个数据分析图表。通过这些设置,增加了有效信息的处置难度,一定程度地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