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1 第二单元测评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2019·全国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 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 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 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 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 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 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 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 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 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 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 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 “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 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 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 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 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 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 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 2 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 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 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 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 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 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 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 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 价”于文无据。原文第 2 段说的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答案 D 3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项,归因错误,依据原文第 3 段“而使其有如此 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 不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而是因为“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判断过于绝对,原文没有相关依据。B 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说法有误,原文第 2 段说的是“古今长短 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 不工”。C 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说法有误,原文第 3 段“渊明之任化……不过为对悲 苦之消融与逃避……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 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相较于逃避和被击败,作者对“正视与担荷”持肯定的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材料一 由于相关企业对爱立信在中国知识产权许可业务的投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 启动了对爱立信相关许可业务的调查。5G 时代即将到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果不能早点解决专 利收费标准的问题,日后将需要花费更多资金在专利费上。 面对未来市场,数以亿计的 5G 手机出厂,高通已经公布了巨额的专利使用费,爱立信也公布了 专利收费标准。华为因为在 5G 领域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也将会公布自己的收费方案。华为相关 人士表示,华为 5G 专利售前费用不按整机收费,而且华为重申不敲诈社会与厂商,价格非常透明,比 过去的 4G 专利授权费用更低。数据显示,华为已在全球范围签署了 30 多个 5G 商用合同。 专家指出,爱立信、高通等不会只谈 5G 专利,5G 是在 2G、3G、4G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代 都需要用前一代的技术,也就是说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在收取费用时会称,5G 也用了第一代通 4 信技术 2G 的基础性专利,需要交专利费。5G 时代这些专利都存在,尽管中国厂商的话语权上升了, 但是专利费该上交的还是要上交。 (摘编自石飞月《爱立信被调查,电信设备商的 垄断反噬》,《北京商报》2019 年 4 月 15 日) 材料二 随着 5G 网络的研发,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获得了超过 30 个订单,所建的基站已经超 过了 2.5 万个。目前的华为正在积极和国内的运营商寻求合作,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5G 服务。 目前华为在 5G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美国有专家说,如果美国将华 为拒之门外,那么美国的 5G 网络将会落后于中国。华为对于自己的 5G 技术十分自信,目前华为本 着造福全球的态度,将自身的技术廉价提供给各个国家。毕竟在价格方面,华为要比诺基亚、索爱 以及三星的便宜许多,而且速度更快,技术更好。不少发达国家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民用上更好的 网络服务,现在不得不开始考虑要和华为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当然 5G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也还在继 续,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接入 5G。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 为要想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摘编自《华为 5G 又一次被认可》, 搜狐网 2019 年 2 月 13 日) 材料三 2017 年、2018 年移动基站全球份额比较表 电信设备 供应商 2017 年 2018 年 爱立信(瑞 典) 26.6% 29.0% 华为(中 国) 27.9% 26.0% 诺基亚(芬 兰) 23.3% 23.4% ZTE 中兴 (中国) 13.0% 11.7% 三星电子 3.2% 5.0% 5 (韩国) 材料四 日媒称,日本将与欧洲联手,面向未来通信标准“后 5G”启动共同研究。在 5G 领域,中国 等国大幅领先,日本力争通过“后 5G”技术实现反攻。研究团队在德国进行的预备试验中,尝试使 用 70 GHz 和 240 GHz 带宽的电波进行通信。而目前面临的课题是通信区域变小。电波频率越高越 接近光的性质,电波难以到达远处。因此将需要更多的基站。基站之间将不使用光纤,而是使用研 究团队开发的无线通信来接连,以降低成本。预计“后 5G”技术将在 2030 年推向实用化。报道称, 在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新一代通信标准 5G 领域,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掌握着主导权。从移动基站 2017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华为高居首位。日本企业方面,目前在 5G 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 人。 研究开发的关键在于电波的高频率化。这对于提高通信速度和确保电波带宽来说不可或缺。 日本企业在高频率电子零部件领域握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川西教授表示“为对抗全球企业,有必要 从现在开始面向‘后 5G’时代推进研究”,发挥日本的强项,力争借助“后 5G”技术实现逆袭。 (摘编自《日本欲联手欧洲靠“后 5G”技术逆袭》, 《参考消息》2019 年 4 月 15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未来时代的 5G 市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掌握了专利,拥有主导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手机厂 商将在专利使用费上支付大量的资金。 B.在 5G 领域,华为在价格、速度、技术方面都优于诺基亚、索爱、三星等,能让许多国家用上更好 的网络服务,因而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 C.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对于自己的 5G 技术十分自信,已经在国内布设了大量基站,下 一步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5G 服务。 D.针对 5G 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人的状况,日本企业将发挥自己的强项,与欧洲联手共同研究,力争 借助“后 5G”技术实现逆袭,以此来对抗全球企业。 答案 C 解析 C 项,“已经在国内布设了大量基站”的表述无中生有。 6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华为在 5G 领域的竞争中大幅领先,2017 年全球移动基站市场中华为所占份额为 27.9%,位居首位, 华为 5G 手机也就完全摆脱了专利费的成本压力。 B.5G 网络的研发、普及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地 使用 5G,全球通信设备的研发竞争正在愈演愈烈。 C.考虑到 5G 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电信设备商加大研发力度,获取巨额专利使用费,另一方面手机 厂商希望早点解决专利收费标准的问题以降低成本。 D.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为 5G 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非常关注,认为华为在 5G 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A 解析 A 项,“大幅领先”和“完全摆脱了专利费”等表述分析不当,原文说“5G 也用了第一代通信 技术 2G 的基础性专利,需要交专利费”。 6.华为今后的发展,应该特别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说明。(6 分) 参考答案①制定合理的专利收费标准,价格透明,以得到社会和厂商的认可。(市场营销)②加大技 术研发力度,破除国外电信巨头垄断全球核心技术的局面。(技术研发)③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要 有前瞻性和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④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 大自己的影响力。(合作意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的四则材料各有侧重,我们可以分别从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角度, 根据四则材料分别归纳出一条要点,然后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滕王阁风景 高 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 菜的“辣”。 7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 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 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 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 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渺,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 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 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 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 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 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 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 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 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 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 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 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 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 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 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 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 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8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 000 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 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 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 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 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写作者登临滕王阁,心旷神怡,直接想到了赣菜的辣,这是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 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 B.朋友们对“我”的到来表达遗憾,因为“我”来的时间不是秋天,没有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美景,作者对此却不以为意。 C.作者眼前的景色,与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已完全不同,眼前是碧水荡漾,阳光灿烂,波光粼粼,白 帆片片,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D.文章由登临滕王阁写起,既写眼前风景,抒发心旷神怡的愉悦心情,又联想与滕王阁有关的古代人 物与故事,也因古迹不再而惋惜。 答案 A 解析 B 项,“‘我’来的时间不是秋天”在文中没有依据,从内容上看,朋友们的遗憾是因雨天而发 的。C 项,“完全不同”说法不当。D 项,文中没有古人故事,“惋惜”说法也不准确。 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 分) 参考答案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往一游;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 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③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④“初 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⑤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 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 9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可以从滕王阁的景色、文化古迹、自己对滕王阁的情感等 角度分析概括。 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 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 后,觉得不吐不快。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 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句话运用“尽管……仍然……”的句式,表达的侧重点在后半 句上,应着重分析作者对今天登阁后看到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 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 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 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 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 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 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 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 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 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 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10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 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 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 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 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句子结构的对称,文 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内省嗜欲”“外罢游幸”结构对 称,“外罢游幸”前后均断开;“使”的宾语是“海内安静”,不要断开。故选 C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 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汉以后,一 般帝王都有庙号。 11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 注意结合语境。题中 B 项,将“帑”的解释和“廪”的解释弄反,故选 B 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 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处理事情要掌握 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 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 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中 D 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 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 D 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 贤。 参考答案(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子女、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 逃避戍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青壮年来补充。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安居乐业。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 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认为穆宗贤明。 参考译文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的孙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 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 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不是我想要的。”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12 二十八年,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韩家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皇上跟他交谈,觉得 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 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 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大概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委婉进谏。皇上大 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书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 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 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补役之法哪些可以免除?用什么办 法可以防止盗贼的危害?”韩家奴回答说:“臣听说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 守的准备,实在不能停止。从前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 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 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 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子女、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避戍役不回,有的在军中 死去,那么就用青壮年来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臣下听说唐太宗问众臣僚治盗 的方法,大家都说:‘严刑峻法。’唐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赋敛没有节制,百姓无 法生活。现在我对内减少嗜好,在外取消游幸,使天下安定,那么盗贼自然消失了。’由此看来盗贼 的多少,完全是由衣食的丰俭和徭役的轻重决定的。希望陛下裁决。” 韩家奴被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上又下诏晓谕他说:“以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 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你都要据实记录。”从此韩家奴渐渐受到宠爱和信任,每当入 宫侍候,皇上都要赐给他座位。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应酬,君臣互相投合为 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说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规劝讽谏。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在秋山狩猎,熊、虎致 伤致死几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书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这条记载。韩家奴退出去后,又记了 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 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 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安居乐业。总 13 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认为穆宗贤明。”皇上 默然无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4~15 题。 长安秋夜 罗 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 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qī):倾斜,歪向一 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明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答案 D 解析 D 项,“相互映衬”赏析有误。本诗通过对过去岁月的追忆来映衬眼前悲凉的境况,并没有 “相互映衬”。 15.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苍黑夜色,寄寓自己年华已老、羁旅思乡和一事无成的绝望和愤恨 之情;②照应首联,表现报效朝廷的理想破灭后对黑暗现实的觉悟;③象征,以“双阙夜苍苍”象征 朝廷的黑暗。 14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整首诗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诗人采用了哪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然后结 合诗人的生平(遭遇)、写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如根据诗歌关键词“远闻天 子”“转寒”“滴旅肠”“身已老”等可看出诗人年华已老、羁旅思乡,报效朝廷的理想落空,再 结合末句中的“夜苍苍”即可领悟到诗人的凄凉、绝望和愤恨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 , ”表现作者归程的轻松愉快,心 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 , ”两句,极力 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 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 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 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 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 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 15 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 ,无所旁骛, 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须漫无边际的铺陈和 的延展,更没有 的 枯燥和 的迂腐;它拒绝一切关于批评的繁文缛节,只要“寸铁杀人”、一针见血的快意 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言简意赅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言简意赅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答案 B 解析“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从前面来看 说的是“微批评”,再根据后面“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这句话可知,这是说“微批评” 的评论,应使用“言简意赅”。“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 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语段中说的是“微批评”自 身“延展”的状态,应使用“虚张声势”。“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要言不 烦”,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语段中是说“微批评”没有很多枯燥的内容,应使用“长篇 累牍”。“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食言而肥”,指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语段是说“微批评”没有“……的迂 腐”,应使用“食古不化”。故选 B 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答案 C 16 解析“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成分残缺,压缩句子可以得出“专业 批评存在着”,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由选项内容可知,应是“存在……的危险”,故选 C 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答案 B 解析本题中,括号前面说“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固然”表示转折,那么后 面应有与之搭配的关联词“但”“但是”,且句子的重点应在“但”后面;再看括号后的句子,“因 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因而”表结论,而这一结 论应是由前面的转折句而来,而由“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单纯理论操练”“纯粹的阐 释”等内容可知,该转折句的主语应是“其学理性”,这就排除 A、C 两项,这两项的主语都是“其 罪魁祸首”。D 项,“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不合逻辑。故选 B 项。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兄台托人带回的您新发表的拙作已收到。我儿在沪求职数月,多次屈居贵宅叨扰,承蒙愚兄关 怀照顾,贤弟心中不胜感激!知您下月回乡,特备薄酒,诚邀兄拜访寒舍,共叙情谊! 参考答案①“拙作”改成“大作”;②“屈居”改成“借宿”;③“愚兄”改成“兄”;④“贤弟” 改成“弟”;⑤“拜访”改成“光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谦辞、敬辞的运用,“拙作”“愚兄”“拜访”属于谦辞,不能用于第二人 称;“屈居”“贤弟”属于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示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 材料 报效 关爱 知恩 老吾老及人之老 报君黄金台上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 心念父母 马革裹尸 羊羔跪乳 善待老人 投笔从戎 乌鸟私情 17 参考答案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君黄金台上意,这是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怀。 心念父母,善待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这是关爱老人的美好情怀。 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 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 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 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就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 进行选择。立意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重点注意材料后面“对个体来说,这 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的要求,要从“个人” 上升到“国家民族”。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 ②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③与其跨界发展,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