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物理八下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而教材从提出问题开始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把另一个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了探究实验之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又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 学情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知识,也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透镜,由于物距的变化原因,能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学生不容易都想到。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特点,学生已有认识,这是有利教学。由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清楚,需要老师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等科学实践。‎ 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手段和策略 ‎【辅助教具】: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和学生实验探究 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1] 感受像的多样性 回顾与再现——动画辅助 ‎1.小孔成像情景 ‎2.平面镜成像情景 ‎3.通过凸透镜观察邮票的情景 展示与引入——实物直观 ‎1.照相机---胶卷底片上的像 ‎2.投影仪---屏幕上的像 ‎[活动2] 感知凸透镜成像 实践与体验——自主活动 ‎1.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 ‎2.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像 ‎3.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作点评指导。例如: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中央须强调实验前调节的必要性及调节的方法。‎ ‎[活动3] 关注凸透镜成像 ‎1.每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光屏上寻找放大和缩小的清晰像,并关注蜡烛、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2.请大家议一议: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实验探究中,除了操作与观察外,还应进行相关的测量与记录。介绍焦距(f)、物距(u)、像距(v),交待物距、像距是相对于凸透镜而言的。‎ ‎1.探究成倒立放大像的规律 ‎(1)“成倒立放大像”的观察与测量——学生记录(表一)‎ f=10cm 像的性质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放大 ‎ (2)收集部分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引导分析,初步得出规律——多媒体辅助。‎ ‎(3)物区、像区图形展示——多媒体呈现。‎ ‎2.探究成倒立缩小像的规律 ‎(1)“成倒立缩小像”的观察与测量——学生记录(表二)‎ f=10cm 像的性质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 (2)收集部分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规律——多媒体辅助。‎ ‎(3)物区、像区图形展示——多媒体呈现。‎ ‎3.探究物距小于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1)同时展示成放大和缩小像的物区、像区,引发学生尝试对“物体处于小于焦距”时的成像观察,形成认知冲突。‎ ‎(2)点拨: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 ‎(3)发现: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活动5] 实像和虚像再认识 从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实现认知“迁移”。‎ ‎[活动6]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整合探究成果——表格形式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放大(缩小)‎ 实(虚)‎ u>2f ‎ ‎ ‎ ‎ ‎ ‎ ‎ ‎ ‎ ‎ u=2f ‎ ‎ ‎ ‎ ‎ ‎ ‎ ‎ ‎ ‎ f<u<2f ‎ ‎ ‎ ‎ ‎ ‎ ‎ ‎ ‎ ‎ u=f ‎ ‎ ‎ ‎ ‎ ‎ ‎ ‎ ‎ ‎ u<f ‎ ‎ ‎ ‎ ‎ ‎ ‎ ‎ ‎ ‎ ‎ 课后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