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14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落石出 B.百炼成钢 C.菜刀生锈 D.烟花燃放 2.下列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3.从物质分类来看,KNO3属于( )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 4.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铝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5.下列物质用途不合理的是( ) A.氮气可用于粮食保护气 B.一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C.NaOH可用于氨态氮肥的检验 D.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下列图标中能表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7.一枝蒿酮酸(C15H20O3)可用于抗流感药物合成.下列关于一枝蒿酮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臭氧(O3)分子 B.一个分子含有38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g D.C:H的质量比为3:4 8.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NaNO2 C.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合理使用加碘盐 9.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钢筋混凝土 C.有机玻璃 D.钢铁 10.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在太平洋进行了锰结核采样.一定条件下,锰结核中的MnO2能与KOH、O2发生如下反应:2MnO2+4KOH+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K2MnO4 B.KMnO4 C.Mn(OH)2 D.Mn2O7 11.下列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CuO→Cu(OH)2 B.Cu→Fe C.SO3→H2SO4 D.KNO3→K2SO4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取H2 B. 给溶液加热 C. 稀释浓硫酸 D. 熄灭酒精灯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 B.CO2通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NH3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仍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15.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为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瓶内气压减小 B.步骤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至与大气压相等 C.步骤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步骤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至与大气压相等 17.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到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混合液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 B.b点时的混合液能与Mg(NO3)2发生两种复分解反应 C.加入40 g NaOH溶液时混合液pH>7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18.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至t1℃ B.从N→M:先将N降温至t1℃,再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C.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加入适量水 D.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1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 HCl 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0.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1.6g,通入足量CO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2O3 B.Fe3O4 C.Fe和Fe2O3 D.FeO和Fe2O3 二、(共60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水银 ; (2)最简单的有机物 ; (3)两个硝酸根离子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6)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2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 (1)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用稀盐酸来除铁锈: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色. (4)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基本反应类型是 . 23.用字母序号填空:a.Ca(OH)2 b.H2 c.C6H12O6 d.KMnO4 ①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 ②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③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 ④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中的糖是 . 24.夏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瓜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如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西瓜中含人体所需六类营养素主要成分数据. 营养成分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X 钙、磷、铁、锌 质量 92.5g 0.7g 0.2g 6.1g 6.8mg 17.1mg (1)表中营养素“X”是指 .蛋白质 (填“是”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上表中的脂肪、蛋白质和 均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3)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 (填字母). A.侏儒症 B.佝偻病 C.贫血症 该营养成分中共含 (填数字)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25.兴趣小组用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需要浓盐酸 mL需要水 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实验除了用到玻璃棒外下列还一定用到的仪器有 . A.烧杯 B.托盘天平 C.10mL量筒 D.50ml量筒 E.10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药匙. 2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处,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加水至 ,向前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时,则说明装置B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选用装置F、G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装置后接 (填导管口连接顺序)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从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实验操作步骤是 . ①蒸发 ②过滤 ③溶解 ④洗涤 ⑤烘干 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 .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实验后分析废液的成分呈酸性,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填化学式) (4)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2NaHCO3 Na2CO3+CO2↑+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是 .观察到图乙中的现象是 ,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FeCl3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FeCl3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FeCl2、CuCl2)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尝试. 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右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Fe(OH)3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1)实验中,步骤b加入CuO消耗溶液甲中的HCl,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填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2)实验中,步骤d加稀盐酸前,因缺少 (填操作名称)而使获得的氯化铁溶液不纯. (3)FeCl3溶液容易生成Fe(OH)3发生变质,在保存FeCl3溶液时,常向FeCl3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FeCl3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 (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醋酸. 28.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资料卡:通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 Fe3O4+4H2O. (1)流程中通入一定量空气后进行的操作A为 ,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副产品P是 (填化学式).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3)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 .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往Fe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和一定量空气时,应控制m FeSO4:mNaOH:m O2= .(最简整数比) 29.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并进行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 【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为止;⑤打开弹簧夹, ; ⑥准确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如表); B C D E F 反应前 122.0g 250.0g 300.0g 350.0g 330.0g 反应后 120.6g 250.2g 301.0g 350.1g 332.0g 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完善实验步骤:① ;⑤ ; (2)请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求有计算过程) (3)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 ; 【实验反思】 (4)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偏小的是 ;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②滴入稀盐酸前,没有通空气;③没有A装置; ④D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没有C装置; (5)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重分析,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0℃至t1℃时,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为 ; ②t1℃至t2℃时MgCO3•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为 .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落石出 B.百炼成钢 C.菜刀生锈 D.烟花燃放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落石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烟花燃放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下列属于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本题主要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进行判断一类题型.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解:因为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A、导电性,主要不需要化学变化而靠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属于物理性质; B、导热性,反应了物质的一种热能的传递性能,不需要经化学变化才表现的,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延展性,反应物质的一种可塑程度的性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3.从物质分类来看,KNO3属于( )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A. 4.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铝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 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的结果; C.根据铝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铜的锈蚀来分析. 【解答】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正确; B.铁生锈是铁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所发生复杂化学变化的结果,因此,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既与氧气又与水充分接触,易生锈;故正确; C.铝与氧气接触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从而将铝和氧气隔绝,使铝能自我保护,故正确; D.铜的化学性质虽然不活泼,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绿色的铜锈,故错误. 故选D. 5.下列物质用途不合理的是( ) A.氮气可用于粮食保护气 B.一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C.NaOH可用于氨态氮肥的检验 D.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维持粮食呼吸,常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一氧化碳不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和铵态氮肥反应会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NaOH可用于氨态氮肥的检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因此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下列图标中能表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一枝蒿酮酸(C15H20O3)可用于抗流感药物合成.下列关于一枝蒿酮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臭氧(O3)分子 B.一个分子含有38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g D.C:H的质量比为3: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一枝蒿酮酸(C15H20O3)是由C15H20O3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O3分子,故错误; B.由一枝蒿酮酸(C15H20O3)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38个原子,故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一枝蒿酮酸(C15H20O3)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0)=9:1,故错误. 故选B. 8.下列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NaNO2 C.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合理使用加碘盐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根据小苏打可以和发酵酸反应进行判断; B.根据合理食用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分析判断; C.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小苏打可以和发酵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正确. B.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NaNO2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B正确. C.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合理使用加碘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钢筋混凝土 C.有机玻璃 D.钢铁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钢筋混凝土是用钢、水泥等混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错误. C、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钢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在太平洋进行了锰结核采样.一定条件下,锰结核中的MnO2能与KOH、O2发生如下反应:2MnO2+4KOH+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K2MnO4 B.KMnO4 C.Mn(OH)2 D.Mn2O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及原子的种类和数都不变,则化学反应借助守恒的方法判断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2MnO2+4KOH+O2═2X↓+2H2O,反应前2个锰原子、4个钾原子、4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反应后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2X中共有2个锰原子、4个钾原子、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K2MnO4. 故选A. 11.下列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CuO→Cu(OH)2 B.Cu→Fe C.SO3→H2SO4 D.KNO3→K2SO4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水反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故选项错误. C、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由KNO3转化为K2SO4,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钾盐和硝酸盐,而钾盐和硝酸盐分别是可溶性盐和可溶性酸,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制取H2 B. 给溶液加热 C. 稀释浓硫酸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C、量筒不能作反应器,更不能稀释浓硫酸,会受热不均,而炸裂;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解答】解:A、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正确,故A正确; B、给液体加热时,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夹应离试管,故B正确; C、量筒不能作反应器,更不能稀释浓硫酸,会受热不均,而炸裂,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图中操作错误,会引发危险,故D错误. 故选A、B.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 B.CO2通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NH3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考点】硬水与软水;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碱性溶液中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据此解答. 【解答】解:A、肥皂水滴入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滴入硬水中,产生较多的浮渣,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B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C说法错误; D、将氨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是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故选:D 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仍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固体质量不变化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铜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所以: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铜,因此滤液可能呈现蓝色,故A说法不正确; B、由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银,所以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不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故B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因此取滤渣滴加硫酸,可能有气泡,故C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15.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说明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解:①乙炔(C2H2)和苯(C6H6)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 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 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因此符合该条件的是①④.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为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 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瓶内气压减小 B.步骤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至与大气压相等 C.步骤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步骤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至与大气压相等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 B、根据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进行解答; C、根据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解答; D、根据③中打开K,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解答. 【解答】解: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内气压增大,故错; 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故错; 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对; D、③中打开K,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故对. 答案:AB 17.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到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混合液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 B.b点时的混合液能与Mg(NO3)2发生两种复分解反应 C.加入40 g NaOH溶液时混合液pH>7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由得到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加入40g10.0%的NaOH溶液签好完全反应,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由得到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a点时的混合液中有剩余的稀盐酸,稀盐酸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故A正确; B、由得到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可知,b点时的混合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能与Mg(NO3)2发生一种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加入40 g NaOH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pH=7,故C错误; D、设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50g×x 40g×10.0% 解得:x=7.3% 所以D正确. 故选AD. 18.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至t1℃ B.从N→M:先将N降温至t1℃,再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C.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加入适量水 D.从M→N:先将M升温至t2℃,再恒温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B、从N→M意思是单位溶剂溶解溶质的量增加,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且溶液温度降低,可采取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的方法,故A、B可以实现; C、从M→N意思是单位溶剂溶解溶质的量减小,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且溶液温度升高,可采取减小溶质(如降温析出晶体或将溶质变成沉淀或气体反应掉)需将固体滤除和升温的方法,故C可以实现; D、先将M升温溶质质量不会变小,此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然后将其蒸发掉部分水则溶液有可能又会变成饱和溶液,故D不可实现. 故选:D. 1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 HCl 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20.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1.6g,通入足量CO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2O3 B.Fe3O4 C.Fe和Fe2O3 D.FeO和Fe2O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设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发生反应FexOy+yCO=xFe+yCO2,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20g为碳酸钙的质量,根据n=计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碳原子守恒,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根据质量守恒n(Fe)求出n(Fe):n(O),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20g为碳酸钙的质量,物质的量为=0.2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CO2)=0.2mol,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即n(O)=n(CO2)=0.2mol,n(Fe)===0.15mol, n(Fe):n(O)=0.15mol:0.2mol=3:4, A、Fe2O3中n(Fe):n(O)=2:3,故A错误; B、Fe3O4中n(Fe):n(O)=3:4,故B正确; C、Fe和Fe2O3组合,其中n(Fe):n(O)可能为3:4,故C正确; D、FeO和Fe2O3组合,其中n(Fe):n(O)可能为3:4,故D正确. 故选A. 二、(共60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水银 Hg ; (2)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3)两个硝酸根离子 2NO3﹣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3 ;(6)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Na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符号为:Hg;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NO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H3; (6)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其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Hg;(2)CH4;(3)2NO3﹣;(4)Al;(5)H3;(6)Na2CO3; 2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 (1)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Fe+CuSO4═FeSO4+Cu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3)用稀盐酸来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黄 色. (4)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CaO+H2O═Ca(OH)2 ,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黄色.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2)3Fe+2O2Fe3O4;(3)Fe2O3+6HCl═2FeCl3+3H2O;黄;(4)CaO+H2O═Ca(OH)2;化合反应. 23.用字母序号填空:a.Ca(OH)2 b.H2 c.C6H12O6 d.KMnO4 ①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d ; ②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 ③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b ; ④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中的糖是 c .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根据每种物质的具体性质去选择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故选:;d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a;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可用作清洁能源,故选:b; (4)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中的糖是葡萄糖,故选:c 24.夏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瓜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如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西瓜中含人体所需六类营养素主要成分数据. 营养成分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X 钙、磷、铁、锌 质量 92.5g 0.7g 0.2g 6.1g 6.8mg 17.1mg (1)表中营养素“X”是指 维生素 .蛋白质 是 (填“是”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上表中的脂肪、蛋白质和 糖类 均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3)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 A (填字母). A.侏儒症 B.佝偻病 C.贫血症 该营养成分中共含 2 (填数字)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1)(2)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脂肪、蛋白质、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3)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分析; 根据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解答】解:(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表中X是维生素,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故填:维生素;是;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故填:糖类; (3)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A;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故填:2. 25.兴趣小组用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需要浓盐酸 8.3 mL需要水 40.1 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实验除了用到玻璃棒外下列还一定用到的仪器有 ACDF . A.烧杯 B.托盘天平 C.10mL量筒 D.50ml量筒 E.10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药匙.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配制溶液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 【解答】解:设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x, x×1.19g/cm3×37%=50g×7.3%, x=8.3mL, 需要水的质量为:50g﹣8.3mL×1.19g/cm3=40.1g, 需要水的体积为:40.1g÷1g/cm3=40.1mL, 量取8.3mL浓盐酸时,用10mL的量筒量取最精确,量取40.1mL水时,用50mL量筒最精确,同时还需要烧杯、胶头滴管等仪器. 故填:8.3;40.1;ACDF. 2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处,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加水至 浸没长颈漏斗末端 ,向前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逸出 时,则说明装置B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验纯 .若选用装置F、G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装置后接 c→b→d (填导管口连接顺序)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欲从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实验操作步骤是 ②⑤ . ①蒸发 ②过滤 ③溶解 ④洗涤 ⑤烘干 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后分析废液的成分呈酸性,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HCl、CaCl2 (填化学式) (4)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2NaHCO3 Na2CO3+CO2↑+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 .观察到图乙中的现象是 蚊香燃烧更剧烈 ,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据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现象;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解答】解:(1)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集气瓶. (2)用注射器C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比较纯净;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纯.若选用装置F、G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c→b→d;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欲从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实验操作步骤是过滤、烘干; 若用B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后分析废液的成分呈酸性,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4)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 观察图乙中的现象是蚊香燃烧更剧烈,说明有氧气产生,即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 甲中和过氧化钠混合的二氧化碳是干燥的,不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因此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蚊香熄灭,而乙中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故填:干燥二氧化碳;蚊香燃烧更剧烈;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答案: (1)集气瓶; (2)浸没长颈漏斗末端;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逸出;A;C;验纯.c→b→d; (3)2H2O22H2O+O2↑;②⑤;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HCl、CaCl2 (4)干燥二氧化碳;蚊香燃烧更剧烈;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27.FeCl3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FeCl3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FeCl2、CuCl2)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尝试. 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右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Fe(OH)3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1)实验中,步骤b加入CuO消耗溶液甲中的HCl,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2HCl═CuCl2+H2O ;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3.2~4.7 (填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2)实验中,步骤d加稀盐酸前,因缺少 洗涤 (填操作名称)而使获得的氯化铁溶液不纯. (3)FeCl3溶液容易生成Fe(OH)3发生变质,在保存FeCl3溶液时,常向FeCl3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FeCl3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 C (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醋酸.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步骤b调节溶液的pH范围; (2)氢氧化铁沉淀上面附着有杂质,通过洗涤可以除去杂质; (3)氯化铁中含有氯离子,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稀硝酸中含有硝酸根离子,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稀醋酸中含有醋酸根离子. 【解答】解:(1)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3.2~4.7时,氢氧化铁能够完全析出,同时氢氧化铜不能析出. 故填:CuO+2HCl═CuCl2+H2O;3.2~4.7. (2)实验中,步骤d加稀盐酸前,因缺少洗涤而使获得的氯化铁溶液不纯. 故填:洗涤. (3)加入稀硝酸会带入硝酸根离子,加入稀硫酸会带入硫酸根离子,加入稀醋酸会带入醋酸根离子,为了防止FeCl3溶液变质,加入稀盐酸最合理. 故填:C. 28.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资料卡:通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 Fe3O4+4H2O. (1)流程中通入一定量空气后进行的操作A为 过滤 ,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2)副产品P是 Na2SO4 (填化学式).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 b→c→a→d (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3)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 控制Fe(OH)2的转化量 .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往Fe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和一定量空气时,应控制m FeSO4:mNaOH:m O2= 19:20:4 .(最简整数比)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和溶液分离,以及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生成物来判断副产品,以及冷却热饱和溶液的过程考虑操作顺序进行分析; (3)如果氧气过多会把氢氧化亚铁全部氧化,就得不到四氧化三铁了; 根据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写出化学方程式,再分析三种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解:(1)通过操作A得到了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溶液N,所以操作A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生成物是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钠,因为氢氧化亚铁属于另一反应的反应物了所以副产品是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过程是先加热,再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再通过加热除去结晶水即可,所以操作顺序是b→c→a→d; (3)通过反应Fe(OH)2+2Fe(OH)3≜Fe3O4+4H2O可知Fe(OH)2和Fe(OH)3都是反应物,如果不控制“一定量空气”氧气过多会把氢氧化亚铁全部氧化,就得不到四氧化三铁了; 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5FeSO4+10NaOH+2H2O+5O2=Fe(OH)2↓+4Fe(OH)3↓+5Na2SO4,所以mFeSO4:mNaOH:mO2=(5×152):(10×80):(5×16×2)=19:20:4. 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2)Na2SO4;b→c→a→d;(3)控制Fe(OH)2的转化量;19:20:4. 29.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并进行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 【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为止;⑤打开弹簧夹, 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 ⑥准确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如表); B C D E F 反应前 122.0g 250.0g 300.0g 350.0g 330.0g 反应后 120.6g 250.2g 301.0g 350.1g 332.0g 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完善实验步骤:① 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 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 (2)请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求有计算过程) (3)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 NaOH(浓)溶液 ; 【实验反思】 (4)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①⑤ ;偏小的是 ②③⑥ ;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②滴入稀盐酸前,没有通空气;③没有A装置; ④D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没有C装置; (5)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重分析,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0℃至t1℃时,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为 没有达到该晶分解需要的温度 ; ②t1℃至t2℃时MgCO3•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3H2O═MgCO3•H2O+2H2O ;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为 4g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步骤; (2)根据二氧化碳与碳酸镁晶体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目的分析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4)根据操作步骤引起的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分析对n值的影响; (5)根据图象分析晶体分解过程、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有气体生成的装置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过碳酸镁晶体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n的值,实验前应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净,因此先将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鼓入装置,要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可将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空气,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到C装置中,C装置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3次实验C装置平均增重: =1.1g, MgCO3•nH2O~CO2 84+18n 44 3.45g 1.1g 解得:n=3; (3)由上述分析可知A装置内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干扰; (4)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排到C装置,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引起结果偏大; ②滴入稀盐酸前,没有通空气,使空气中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引起结果偏小; ③没有A装置,使空气中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引起结果偏小; ④D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质量,对结果没有影响; 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C装置吸收,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引起结果偏大; ⑥没有C装置,水蒸气会进入D装置中,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引起结果偏小; (5)①通过分析可知,t1℃至t2℃时,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为:没有达到该晶分解需要的温度; ②由第(2)问计算可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CO3•3H2O,由图象可知该晶体分解过程先分解生成水,当结晶水全部失去后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设t2℃时,剩余固体化学式为MgCO3•xH2O,则此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3H2OMgCO3•xH2O+(3﹣x)H2O 138 84+x×18 13.8g 10.2g x=1 所以t1℃至t2℃时MgCO3•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3H2OMgCO3•H2O+2H2O; ③根据分解过程可知最终分解过程是碳酸镁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因此最终固体是氧化镁,化学式为MgO,所以 MgCO3•3H2O﹣﹣﹣﹣MgO 138 40 13.8g 4g 所以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为4g. 故答案为:(1)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2)n=3; (3)NaOH(浓)溶液; (4)①⑤,②③⑥; (5)①没有达到该晶分解需要的温度; ②MgCO3•3H2O═MgCO3•H2O+2H2O; ③4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