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经济工作分析研究开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经济工作分析研究开始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1:我国新增“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等罪名 ‎【背景材料】‎ 从‎10月16日开始,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的,司法机关将使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确定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等新罪名。 ‎ ‎  据了解,我国已经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犯罪,即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地位或者其他影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之职权行为,收取或者索取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课标链接】‎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 一.古代的监察制度 ‎ ‎1.秦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2.汉朝: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控制,但后来剌史权力膨胀,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 ‎3.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 ‎ ‎4.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 二.关于党风建设 ‎ ‎1.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 ‎2.1949年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外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 ‎3.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纯结了干部队伍,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新政权起了重大作用。 ‎ ‎4.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 ‎5.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党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热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大诰》 材料三  《草木子》证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祖训所谓革前无姑息之政,治旧欲污染之徒。——赵翼《廿二史札礼》 材料四  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吏亦贪纵无忌”。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明武宗时,宦官刘瑾有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宝石二斗。明世宗时,大臣严蒿事败被抄家,抄出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其他珍珠宝玩价值数万分两。——摘自《明朝史话》 材料五  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赵翼《廿二史札礼》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朱元璋为惩治贪官采取了哪些措施? (2)朱元璋惩治贪官的结果怎样?导致当时贪污失控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二: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 材料三:毛泽东在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提案上的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材料四:边区政府加强廉政教育,要求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边区政府还进行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 (2)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精兵简政”的建议?中国共产党采纳这一建议说明了什么? (3)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摘自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摘自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材料一的报告中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有何不同? (4)材料四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 有何意义?‎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据《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规定,地方官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斩首示众,还剥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别建立一座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被称为“皮场庙”。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触目惊心,有所警惕。但是贪赃枉法的行为仍然到处都有,而且日益增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来”的大量旧人员中,有坚持贪污腐化的旧作风、继续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少数的在革命岁月里经历过枪林弹雨,而后蜕化变质、贪污腐化的干部。据1952年1月上旬统计,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中的贪污人数有1670多人。当时,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共贪污盗窃171.6多万元。针对当时的贪污腐化现象,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毛泽东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必须“当做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各级领导,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做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地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地大张旗鼓地去进行,一样地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经过“三反”‎ 运动,树立了新社会廉洁朴素的新风气。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 (2)朱元璋惩处贪污腐化与新中国惩处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异同? (3)为什么明初严厉惩处贪污犯而贪污罪犯却日益增多?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树立了廉洁朴素的新风气? (4)你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持何看法?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扑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材料三  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西柏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四。‎2002年12月12日报道,胡锦涛等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说:“我们来西柏坡是向同志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曾形象地称为是进京‘赶考’。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是来学习西柏坡精神和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上述四则材料阐述的核心思想。 (2)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其必要性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否存在?试举一例。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据材料五评述胡锦涛一席话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1)重视学校法制教育;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允许民众直诉最高统治者,允许民众扭送贪官。 (2)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但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其原因是封建专制之下,官员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严法防治只可收一时之效,却不能根治腐败。 (3)认识:赵翼认为:“贿随权集”‎ ‎,权力滋生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吏治腐败产生的原因。但封建吏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2.(1)措施:制定法规,奖惩分明;健全监督机构和机制;与精兵简政相结合;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减轻人民的负担。说明中国共产党能诚恳地吸收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具有民主的作风。 (3)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实意义: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1)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三则材料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材料二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材料三的背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4)材料四把艰苦奋斗当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4.(1)共同现象:贪污腐化严重;严惩贪污腐化分子。 (2)同:都是为了巩固政权。异:前者是为了巩固少数剥削阶级的统治;后者是为了巩固人民政权。 (3)封建剥削思想或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新中国能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同贪污腐化现象做斗争。 (4)看法: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当今时代,腐败分子的腐败方法、特点、程度都有很大变化,因此,反腐斗争任重而道远;有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全面胜利。 5.(l)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的思想。 (2)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3)存在。如: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和当时担任书记的张子善堕落为大贪污犯。措施:开展“三反”运动,惩治了一批大贪污犯。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保持“两个务必”这个党的优良传统,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 ‎【背景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共度时艰,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金融严重动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会议指出,明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5.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热点训练】‎ ‎1.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3.《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个重要的改革和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以后的中国。本书把这三次改革相提并论,主要依据是 A.都一定程度改变了国家 B.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都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5.罗斯福新政是一种理论的大规模实践,这种理论是 A.自由主义B.凯恩斯主义C.法西斯主义D.民族主义 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 A.罗斯福不敢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方式 B.新政受到了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 C.新政后期将重心转向了对付国内的法西斯势力 D.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7.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②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③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有 ①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从英国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9.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请推断他当时在苏联不可能看到    10.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11.下图所示这个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A.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1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13.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扩大政府的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14.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矛盾 B.人民群众不满动荡的局势转而支持极权政治 C.三国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15.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A.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所致 B.传统的封建武士道精神影响 C.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6.在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都逐步掌握了国家政权。但 两国的法西斯势力又具有明显的区别,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权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靠议会选举掌握国家政权 B.利用英美等大国的绥靖纵容政策 C.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 D.通过不断发动战争和政变而上台 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 D.欧日等国的竞争 18.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D..将市场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19.罗斯福新政中既可以增加就业,又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水平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D.推行“以工代赈” 20.下列哪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 ①均是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均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均在工农业、商业、金 融等方面采取了措施④均在经济政策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辨认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总统的形象,用简单的文字概括三人的历史贡献。‎ ‎22.面对30年代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何异同? (3)试对罗斯福新政进行简要的评价。 23.美国是当今世界中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发展的轨迹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894年工业产值居于世界第一位。试析其经济腾飞原因。 (2)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采用了新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概述这种做法的历史影响。 (3)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试析其影响因素。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实施救济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 材料三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也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 材料四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成立的田纲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 ‎(4)扩大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材料四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5 B A C D B 6—10 D C B D D 11—‎15 C B C C A 16—20 D A B D B 21.‎ 总统 历史贡献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林肯)‎ 通过南北战争,打败了南方种植园主,维护了国家统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 经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在二战中,与盟国积极合作,为打败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22.(1)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不同点:①目的不同:前者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目的在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 (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3)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面临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行的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3.(1)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欧洲剩余资本的流入;南北战争结束及西进运动,使国内市场大大扩大;美国无强邻。 (2)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受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日实力上升,在全球与美国展开了竞争;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24.(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行救助。‎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主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助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思想。‎ ‎(2)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3)措施与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 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 ‎(4)主要内容: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 影响: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有助于美国度过经济危机;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