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系列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共51张PPT)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目标与方法 1 、理解什么是自然带,它是怎么形成的? 2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由山麓到山顶)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3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 ) 的影响。 一、自然带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1 、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第六站 第七站 A 站 B 站 C 站 D 站 E 站 F 站 赤道低 气压带 副高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大洋 东侧 大洋 西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10 20 30 40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6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大气 环流 气候模式图: 1 、分布规律 2 、成因 3 、气候特征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8 9 10 1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0 32 33 1 2 3 4 5 6 7 21 23 12 13 14 15 16 17 18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0 0 10 0 25 0 35 0 50 0 70 0 90 0 0 0 10 0 20 0 30 0 40 0 60 0 70 0 90 0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温带荒漠带 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 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太阳辐射 热量 水分 影 响 影 响 决定 气候 影响 植被 土壤 自 然 带 自然带的形成 二、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纬度地带性 2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经度地带性 3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垂直地带性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我国东部由南到北自然带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 20 º 经线依次向南、向 北前进,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太阳辐射能 (热量)从低 纬度向高纬度 逐渐减少 自然带差异 纬度不同 热量差异 (基本因素)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我国北部由东到西自然带的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距海远近不同 自然带差异 水分差异 (基本因素)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P.93 活动: ( 1 )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 2 )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的海拔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多 ①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 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基带) ③ 山地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 2 、( 1 )比较珠峰南 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 异并解释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 2 )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 自然带差异 海拔高度不同 水热差异 (基本因素)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高于阴坡 N S N S 向阳坡的判定:在北半球: 在南半球: 南坡为向阳坡。 北坡为向阳坡。 南半球 北半球 理由:同一种自然带 北坡分布海拔高。 理由:同一种自然带 南坡分布海拔高。 N S 赤道地区 特殊的山地分异 处于自然带分界线上的山脉 比如我国的秦岭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混交林 N S 南北坡的植被分布高度相似 南坡底部与北坡底部的自然带不相同 特殊热带雨林:迎风坡与洋流的影响。 特殊的热带草原:东非高原的影响(地形的影响) 特殊的热带沙漠:秘鲁寒流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3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 .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差异 D .行政管辖不同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2017 · 新课标全国卷 1 ] B D A [ 2016 · 全国卷 Ⅰ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 2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0 ~ 11 题。 10 .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11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 ~ 3000 米处 (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A c 10 . A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 4000 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 4000 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11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 2000 ~ 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 “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可知,该山坡海拔 2000 ~ 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 [ 2016· 全国卷 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6 ~ 8 题。 6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的指标是 (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 A .年降水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8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C D C 6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大气温度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积雪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厚度和温度影响植被的生长,所以 C 正确 7 . D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长白山为东北 — 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积雪易被风吹走,导致冻害加剧,所以 D 正确。 8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因缺少积雪的覆盖而冻害加剧,所以 C 正确。 [2016· 全国卷 Ⅲ] 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 ~ 9 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 ( 腾 ) 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C D 7 . 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8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9 . D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 & 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 分 ) 1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000 — 2300 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 & 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 & 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学科 & 网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2016· 全国卷 Ⅰ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6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1)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016· 全国卷 Ⅰ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6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2016· 全国卷 Ⅰ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6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 多的位于( ) A . a B . b C . c D . d A 1800 1100 600 42°N 48°N 52°N 58°N 山地针叶林带 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 北纬 42°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据图推测,该山麓处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温带季风气候 A 1800 1100 600 42°N 48°N 52°N 58°N 山地针叶林带 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 北纬 42°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C 高频考点巧突破 3 . (2010 年合肥模拟 )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 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3) 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 ________( 山脉 ) 。 (4) 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 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A (2)D (3) 秦岭 (4) 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 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2010 年西安模拟 )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 ( 见下图 ) ,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⑤________ 。 (2) 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 ________ ,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 ________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_____ (4) 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 ________ ,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 。 (5) 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⑥ 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②④ ④⑤ 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1 、影响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海陆分布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两极表现较为明显 B 、以热量为基础 C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 、各自然带南北更替 3 、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 、昆仑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天山 D 、富士山 A C B 体验成功 4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① 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② 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③ 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④ 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5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自然带是 ① 热带草原带 ② 热带雨林带 ③ 亚寒带针叶林带 ④ 苔原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B C 6.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⑵A→B→C→D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 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 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__________ 为基础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受 __________ 的影响,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__________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纬度变化 ⑴ 填出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D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赤道 总结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热量 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 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纬和高纬地区 (非洲)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位置 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 (亚欧大陆)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 自然带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高山地区 (珠穆朗玛峰) 3 、垂直分异规律 海拔高度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更替方向 形成因素 特例 由赤道到两级地域分异规律 有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变 化方向 热量 非洲沿 20°E 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经度变 化方向 水分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 1 、在我国东南部湿润地区发展何种农业经济,在西北干旱地区发展何种农业经济? 2 、在我国南方可种植哪些粮食植物、经济植物和水果,北方可种植哪些粮食植物、经济植物和水果? 3 、在我国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发展的农业类型有何不同? 4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分析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情况, 因地制宜 地发展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