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解析:选D。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广安诊断)《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解析:选A。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 ‎3.(2019·三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解析:选D。根据材料“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故D项正确。‎ ‎4.(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重道德修养在个体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封建社会不可能也从来就未实现过所谓的独立平等,‎ 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社会和谐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根本就没有对所谓诸侯国君的相关提及,而且这种表述也根本不符合常识和逻辑,故D项错误。‎ ‎5.(2019·宣城期末)史载,孟子到过齐、宋、滕、鲁、魏诸国,所游说的诸侯达数十人,出游之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并且在齐国位列客卿,可见其声势之浩大,地位之隆宠。材料表明(  )‎ A.孟子学说符合诸侯意愿 B.儒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C.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D.士在战国时代十分活跃 解析:选D。孟子的学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符合诸侯的意愿,故A项错误;儒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是在西汉武帝时,故B项错误;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士在战国时代十分活跃,故D项正确。‎ ‎6.(2019·德州期末)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B.提出“仁政”思想 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解析:选C。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7.(2019·周口期末)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解析:选C。材料该学派主张“绝圣弃智”,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B项是法家思想的影响,与道家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C项正确;D项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与道家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8.(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解析:选A。由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强君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 ‎9.(2019·乌鲁木齐模拟)“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这一主张属于(  )‎ A.“仁爱”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礼治”的思想 D.“尚贤”的思想 解析:选B。“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强调以普世的爱对待周围的人,故A项错误;“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强调对所有人的爱,属于“兼爱”;故B项正确;“礼治”强调贵贱有序,故C项错误;“尚贤”强调对贤能的推崇,故D项错误。‎ ‎10.(2019·青岛调研)《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解析:选A。《论语》重视礼和仁,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这反映出儒学和道家不同的人生追求,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故B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老子重视天人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均与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9·宜宾模拟)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解析:选D。题干主要论述西周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重视“德”,在实际行动中要“保民”,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故D项正确。‎ ‎12.(2019·中原名校质评)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 A.坚持“礼法”并重 ‎ B.强调“轻罪重罚”‎ 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 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 解析:选D。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材料二 “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 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解析:(1)老庄学说出现背景根据材料一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来叙述;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背景则应联系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现象进行总结。(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和材料二“‘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相似作用,根据材料一“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材料二“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及材料一“‘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材料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分析作答。‎ 答案:(1)无为思想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西方“自由放任”学说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 ‎(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均主张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均主张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相似作用: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对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14.(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 ‎ ‎——整理自《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可以拟定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与希腊面对动乱与挑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其次,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希腊两个角度论证这种不同。最后,就所论证的论题作简要的总结。‎ 答案:示例 ‎ 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