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1

‎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大题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碘升华 C.金刚石变钻石 D.葡萄变美酒 ‎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甲烷 D.一氧化碳 ‎4.“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的能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风能 D.二氧化碳 ‎5.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米饭 ‎ B.‎ ‎ 西红柿 ‎ C.‎ ‎ 牛肉 ‎ D.‎ ‎ 花生油 ‎6.为防止贫血人体需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钙 D.碘 ‎7.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8.实验安全操作很重要,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B.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C.只有燃烧反应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10.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1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12.下列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氢铵:做氮肥 D.稀盐酸:除铁锈 ‎13.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电荷数为239‎ C.质子数为94 D.核外电子数为94‎ ‎1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l B.+2 C.+3 D.+4‎ ‎15.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 B.异黄酮中共有27个原子 C.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2‎ ‎16.把金属X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Cu、Al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l>X>Cu B.Cu>X>Al C.Al>Cu>X D.X>Al>Cu ‎17.下列化学方徎式的书写及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均完全正确的是(  )‎ A.CO2+CCO 化合反应 B.CO+CuOCu+CO2 置换反应 C.CuSO4+BaCl2═BaSO4↓+CuCl2复分解反应 D.CaCO3CaO+CO2分解反应 ‎1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一定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19.下列试剂中能鉴别出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等三种无色稀溶液的是(  )‎ A.石蕊试液 B.稀盐酸 C.酚酞试液 D.氯化钾溶液 ‎2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打操作方法均正确的(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气体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Cu(NO3)2‎ AgNO3溶液 通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制取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硫原子__________; 亚铁离子__________; 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初中化学我们学习了活性炭、石墨、熟石灰、稀硫酸、纯碱、一氧化炭、铁、铜、氧气等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自来水产常用于净化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常用作导线的金属是__________;‎ ‎(4)潜水是要携带的物质是__________;‎ ‎(5)常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 ‎24.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②“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改良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5.‎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话题,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②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③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 ‎④高铁酸钾(K2FeO3)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4K2FeO42R+4K2O+3O2↑,则R为__________‎ A.Fe B.Fe2O3 C.Fe3O4 D.FeO.‎ ‎26.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2)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 ‎(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4)如图乙所示20℃时,把装有某种固体的试管放入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水,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的固体是__________(填硝酸铵、氯化钠或氢氧化钠),原因是溶解时会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则该固体为A、B、C三种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 ‎27.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焦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生铁是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铁粉是常用的“双吸剂”,是因为铁粉会吸收食品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食品保质期延长.‎ ‎ ‎ 二、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28.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NaOH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 CH3COONa+NaOHCH4↑+Na2CO3‎ 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9.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 ‎(1)甲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_________M后(填“=”、“>”或“<”),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 ‎(2)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 ‎30.小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确定哪种假设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方案补充完整.‎ ‎(1)取样,向样品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结论:假设一成立.有同学认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 ‎(2)取样,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__________产生.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3)取样,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假设__________成立.‎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该__________保存,以防变质.‎ ‎ ‎ 三、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30小题,共6分)‎ ‎31.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如图所示为“迪巧”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5片钙片,放入 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57.8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aCO3+HCl=CaCl2+H2O+CO2↑)‎ ‎ ‎ ‎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大题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21%,约占成分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碘升华 C.金刚石变钻石 D.葡萄变美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碘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金刚石变钻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甲烷 D.一氧化碳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判断,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 ‎【解答】解:A、碳酸氢钠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所以错误.‎ B、碳酸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所以错误.‎ C、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又不在除去范围内,为有机物,所以正确.‎ D、一氧化碳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理解了两个基本定义的内涵,能注意到区分时除根据是否含碳,还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问题可顺利解决.‎ ‎ ‎ ‎4.“绿色能源”是当今人类的能源.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风能 D.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根据太阳能的优点判断.‎ B、根据煤的燃烧产物判断.‎ C、根据风能的优点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不是能源判断.‎ ‎【解答】解:A、太阳能的优点是不单能节约化石能源,缓解能源危机,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属于绿色能源,所以错误.‎ B、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些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尘等),不属于绿色能源,所以正确.‎ C、风能的优点是不单能节约化石能源,缓解能源危机,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属于绿色能源,所以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不用做能源,更不属于绿色能源,所以错误.‎ 故选BD.‎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 ‎ ‎5.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米饭 B.‎ ‎ 西红柿 C.‎ ‎ 牛肉 D.‎ ‎ 花生油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6.为防止贫血人体需摄入的元素是(  )‎ A.铁 B.锌 C.钙 D.碘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从各种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易患贫血.故A正确;‎ B、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B错误.‎ C、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呵护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相关与人体健康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 ‎ ‎ ‎7.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熟记常见仪器的性质和用途,是否能进行加热.‎ ‎【解答】解: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故选B.‎ ‎【点评】要掌握常见仪器的性质和用途,了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哪些?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 ‎ ‎8.实验安全操作很重要,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A、运用液体的倾倒基本操作解答.‎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 C、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操作要领解答.‎ ‎【解答】解:A、倾倒液体: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本选项不正确;‎ B、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只能用钉帽盖灭,故B正确;‎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故C不正确;‎ D、由于所加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B.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C.只有燃烧反应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考虑;B、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考虑;C、根据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反应种类考虑;D、根据着火点的特点考虑.‎ ‎【解答】解:A、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故A正确;‎ B、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发生燃烧,例如物质的缓慢氧化就不产生燃烧现象,故B错;‎ C、金属与酸反应也能放出热量,即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 D、着火点是不能提高的,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温度,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发生化学反应的放热情况,知道燃烧产生的现象.‎ ‎ ‎ ‎10.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据此解答.‎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 B、根据增白剂是一类能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白度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判断.‎ C、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根据亚硝酸盐有毒去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 B、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故B错误,‎ C、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C正确,‎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12.下列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氢铵:做氮肥 D.稀盐酸:除铁锈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C、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 D、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作除铁锈,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3.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的钚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电荷数为239‎ C.质子数为94 D.核外电子数为94‎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结合质子数加中子数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质子数+中子数=239,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①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②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进行解答问题 ‎ ‎ ‎14.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l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硅酸钠(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4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5.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 B.异黄酮中共有27个原子 C.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D.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B.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错误;‎ C.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正确;‎ D.由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异黄酮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10: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6.把金属X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Cu、Al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l>X>Cu B.Cu>X>Al C.Al>Cu>X D.X>Al>Cu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金属X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X>Cu;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Al>X,综合以上分析可知,X、Cu、Al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X>Cu,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7.下列化学方徎式的书写及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均完全正确的是(  )‎ A.CO2+CCO 化合反应 B.CO+CuOCu+CO2 置换反应 C.CuSO4+BaCl2═BaSO4↓+CuCl2复分解反应 D.CaCO3CaO+CO2分解反应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2CO;‎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CO和CuO都属于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CaO+CO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一定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答;‎ B、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 D、根据t1℃时,a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解答】解:A、未指明明温度,不能比较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由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由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在升高温度至t2℃时,溶解度增大,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将t2℃时b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不一定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 a物质加入到70g水中,只能溶解21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3.8%.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并据此分析在降温或升温的过程中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量的变化情况.‎ ‎ ‎ ‎19.下列试剂中能鉴别出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等三种无色稀溶液的是(  )‎ A.石蕊试液 B.稀盐酸 C.酚酞试液 D.氯化钾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等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遇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蓝色、紫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硫酸、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C、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遇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再把显无色的两种溶液滴加到显红色的溶液中,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硫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故可以鉴别.‎ D、氯化钾溶液不能与硫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钠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故选:A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 ‎ ‎2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打操作方法均正确的(  )‎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气体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Cu(NO3)2‎ AgNO3溶液 通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2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制取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进行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 D、根据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分析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会生成等质量的氢气,但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故C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能把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硫原子2S; 亚铁离子Fe2+; 氢氧根离子OH﹣;两个氢分子2H2;碘酒中的溶剂C2H5OH.‎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2H2+O22H2O.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2S;‎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2)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生成物必须是水,只有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才满足要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氢氧化镁中和胃酸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故答案为:(1)2S;Fe2+;OH﹣;2H2;C2H5OH;(2)2H2+O22H2O;Mg(OH)2+2HCl=MgCl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初中化学我们学习了活性炭、石墨、熟石灰、稀硫酸、纯碱、一氧化炭、铁、铜、氧气等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炭;‎ ‎(2)自来水产常用于净化水的物质是活性炭;‎ ‎(3)常用作导线的金属是铜;‎ ‎(4)潜水是要携带的物质是氧气;‎ ‎(5)常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是石墨;‎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活性炭有吸吸附性,自来水厂常用于净化水.‎ ‎(3)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做导线.‎ ‎(4)氧气能供给呼吸,是潜水时要携带的物质.‎ ‎(5)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于做干电池电极.‎ ‎(6)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为:(1)一氧化碳;(2)活性炭;(3)铜;(4)氧气;(5)石墨;(6)熟石灰.‎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解答.‎ ‎ ‎ ‎24.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201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填序号).‎ ‎②“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ACD(填序号).‎ A.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改良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①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 ‎②根据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低能耗和高效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回答问题.‎ ‎【解答】解:①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③A、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可减少树木的砍伐,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高耗能,不符合低碳理念;‎ C、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符合低碳理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 故答案为:①不可再生;二氧化硫;②太阳能;③A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并不大,结合课本知识就能顺利解答.‎ ‎ ‎ ‎25.‎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话题,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②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③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④高铁酸钾(K2FeO3)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4K2FeO42R+4K2O+3O2↑,则R为B A.Fe B.Fe2O3 C.Fe3O4 D.FeO.‎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①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以及过滤的原理进行解答;‎ ‎②根据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解答;‎ ‎③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使用的是pH试纸;‎ ‎④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R的化学式解答.‎ ‎【解答】解: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②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可以使用煮沸的方法进行;‎ ‎③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故填:pH试纸;‎ ‎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2R+4K2O+3O2↑,反应前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 答案:‎ ‎①过滤;②肥皂水;③pH试纸;④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6.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P点的意义是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3)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答一种即可)‎ ‎(4)如图乙所示20℃时,把装有某种固体的试管放入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水,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的固体是氢氧化钠(填硝酸铵、氯化钠或氢氧化钠),原因是溶解时会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则该固体为A、B、C三种物质中的哪一种?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甲图中,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P点的意义是: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3)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降低温度,加入B或蒸发溶剂;‎ ‎(4)如图乙所示20℃时,把装有某种固体的试管放入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水,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试管中的固体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溶解时会放热,则该固体为A、B、C三种物质中C.‎ 故答案为:(1)A>B>C;‎ ‎(2)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3)降低温度;‎ ‎(4)氢氧化钠,放热,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7.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或C(填名称或化学式);生铁是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为原料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3)铁粉是常用的“双吸剂”,是因为铁粉会吸收食品袋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使食品保质期延长.‎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焦炭的成分以及生铁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铁会吸收氧气和水生锈.‎ ‎【解答】解:(1)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其化学式为C;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少量的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填:碳或C;混合物;‎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 ‎(3)铁粉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水,从而防止食品与氧气发生反应,并保持干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答案为:氧气;水.‎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炼铁的原理,同时要理解金属生锈的条件,再根据生锈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双吸剂的原理.‎ ‎ ‎ 二、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28.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D中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NaOH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 CH3COONa+NaOHCH4↑+Na2CO3‎ 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代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D).‎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合理均可)(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 ‎(2)根据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的要求来分析;‎ ‎(3)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属固体和固体混合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4)装置B是适合固液反应,不用加热或液液反应不用加热的制气反应,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试管、长颈漏斗;‎ ‎(2)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目的是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属固体和固体混合,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4)B装置是适合固液不加热制气或液液不加热制气,实验室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等均可用此发生装置,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试管;长颈漏斗;‎ ‎(2)D中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 ‎(3)A;C(或D);‎ ‎(4)二氧化碳(合理均可);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 ‎29.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 ‎(1)甲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填“=”、“>”或“<”),请解释原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反应容器中逸出 ‎(2)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你认为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硝酸钠不能和氯化钡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1)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反应容器中逸出,所以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 故填:>;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反应容器中逸出.‎ ‎(2)因为硝酸钠不能和氯化钡反应,所以不能用硝酸钠和氯化钡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不能;硝酸钠不能和氯化钡反应.‎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 ‎ ‎30.小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确定哪种假设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方案补充完整.‎ ‎(1)取样,向样品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结论:假设一成立.有同学认为不正确,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取样,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3)取样,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假设二成立.‎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该密封保存,以防变质.‎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能使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故填: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2)假设一不成立,说明碳酸钠已经变质,故加入盐酸会产生气体,故填:气泡;‎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后加入酚酞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成立,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二;‎ 氢氧化钠容易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点评】本题考查了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固体变质的原因来解答本题.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 ‎ ‎ 三、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30小题,共6分)‎ ‎31.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如图所示为“迪巧”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5片钙片,放入 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57.8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aCO3+HCl=CaCl2+H2O+CO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取5片钙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57.8g,则可判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碳酸钙和氯化氢的质量,最后计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5+50g﹣57.8g=2.2g;故填:2.2g;‎ ‎(2)则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 73 44‎ ‎ x 2.2g x=3.65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答案:‎ ‎(1)2.2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根据题意分析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要注意各物质的状态,明确该反应中只有二氧化碳是气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