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弥勒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弥勒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4‎ I.(3小题共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选自张海明《中华美学关键词:道法自然的要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影响深远。‎ B. “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 “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 “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其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 关于“道法自然”中“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 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 《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 同为说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 C. 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 西方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差别。‎ D项,“‘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错误,原文为“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而非直接“孕育”。‎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庄子只是将“道法自然”的思想阐述得具体生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C项,“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错误,根据原文“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可知,顺应自然规律是前提。‎ 故选C。‎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II.(3小题共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宗克古城遭大火荼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19年4月18曰)‎ 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2)抢险加固工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巳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是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 2009年至2014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 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最好经过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D. 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5. 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 A. 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 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D. 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 ‎【答案】4. B 5. C ‎ ‎6. ①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②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③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错误。结合“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分析可知,原文是说“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不能表明“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内容“局部复原工程。是指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可以理解“局部复原工程”的意思。结合材料三,分析选项内容,‎ A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分析,“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 B项,结合“古建筑的某喳部分在发生了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分析,“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降加固工程;‎ C项,结合“对存有遗址而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致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属于局部复原工程;‎ D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为文化遣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分析,可以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髓,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分析,吸取教训,重点故好防火工作,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结合“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5种类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崖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分析,可以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分类科学维修,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III.(3小题共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遗憾莫高窟 张晓惠 特喜欢舞剧《丝路花雨》中伎乐天(飞天)的飘逸、灵动,他们使在凡间行走的吾等之辈有了飞翔的幻想。那女主角英娘身着绚丽的裙衫反弹琵琶的舞姿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左膝微弯,右腿略收于左膝,左胯送出,张开双臂向上向后,举着一柄琵琶。舒展又典雅,含蓄又风情。这就是我心中最初的莫高窟。‎ 当跟随着莫高窟那位身着黑色上衣银色短裙的讲解员在一个个洞窟中转悠时,灰暗的灯光使我这视力不好的人看不见一位飞天,瞪大眼睛寻来看去,御风翱翔、翩翩起舞的飞天我真是一个也没看见,只看到人面蛇身的女娲、翱翔天际的凤鸟、凌驾太阳的飞车,还有大大小小的佛。几个洞窟下来,我忍不住发问:飞天在哪里?讲解员头也不回,用手电筒不经意地向洞壁晃了晃,说:处处有飞天。那不是吗?‎ 模糊中终于看见,顶壁上似乎有几根圆润又流畅的线条。这线条勾勒的是飞天的裙袂吗?我还没分清是几位飞天在飞舞就被吆喝着去下一个洞窟了。我说:怎么没有画册上的色彩瑰丽?我又问:如何不见《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那种曼妙舞姿?那普通话字正腔圆却不带丝毫情感、职业性解说的姑娘面无表情地把我上下打量一番,说:你是搞敦煌研究的还是舞蹈爱好者?最好都像你这么感兴趣,还都有大把大把的钞票。话音未落又掏着钥匙吆喝着游人向下一个洞窟走去。丢下我一个,静静地伫立在莫高窟第三层的崖壁之间。‎ 开凿在鸣沙山崖壁上的莫高窟有492窟洞窟上下五层,高低错落,迤逦绵延。但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这样的景象与我来之前想象的苍茫间的古朴,古朴间的荒凉之景象很不一致。更大失所望的还不是没见着想象中的瑰丽的飞天,是那将莫高窟生硬拦起的绿色栅栏,是那将每一个洞窟冷漠地锁起的金属门,是那不能随心所欲选择洞窟观瞻只能跟着解说员的机械和匆忙。我魂牵梦萦这么多年,就这样跟着人流急匆匆地“游行”,连千佛洞都观瞻不到,且只能无序地看几个洞窟,真是不甘!‎ 可我知道,真的知道,这些自公元366年始建,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十多个朝代的苍老的壁画实在经不起大量的观者观瞻了。窟室、塑像、壁画、雕饰,或壮丽浓烈,或深邃逼真,或细密流畅,许多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彩塑已经黯淡或者损伤,早已不再光彩夺目。我想起樊锦诗这个名字。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院长。这位女性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研究和保护事业。她23岁时就在极其简陋和恶劣的条件下对莫高窟进行研究。是她提出关于敦煌石窟也必然从诞生走向衰退的观点,是她提出筹建数字敦煌、保护敦煌、展示敦煌三大综合中心的远景规划。‎ 莫高窟的对面,有一条小河,几株金色的向日葵在热浪中摇曳。小河的那面分布着几座小小的塔。那座圆顶的,就是那个为了一壶浊酒几块银圆,将莫高窟文物拱手送给斯坦因、伯希和与大谷光瑞等国际大盗的千古罪人王圆箓的圆寂塔。王圆箓也算长眠在此,目睹着莫高窟的兴衰存亡。这个姓王的道士在被人唾骂之时,会偶尔将眼光投向大英博物馆吗?心中是不是也有些许得意:骂我呢!你看,我卖出去的东西不是得到很好的保护了吗?‎ 四周一片静谧。‎ 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与保护以更好的设施与条件,也许樊锦诗们的计划将不再是纸上的梦想。如果有意识地培养更多的莫高窟研究者,也许可以令更多专业的目光关注这窟壁、藻井和人字坡上的壁画。‎ 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人员以及讲解员相对丰厚的薪酬——毕竟这儿的气候与工作条件很艰苦——也许这块东方瑰宝能在沙洲中向世人展现出更美的佛教世界和永恒的艺术世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已是晚上8时了,敦煌的太阳依旧高蹈着长天。这世界可以“如果”,但有许多“如果”岂是我一个写作者可以实现的?这人间的“也许”更是存在着若干的可能与不可能。将“如果”“也许”这两个词变成现实,真的会实现奇迹——一个积聚着智慧感悟与历史沧桑的莫高窟,一个古拙又厚重、神奇又雍容的新敦煌。‎ 那么,我的敦煌梦,将不是残梦。‎ 我将,再次、再次地朝拜这非个体生命一次就能解读、能感悟的莫高窟、大敦煌。‎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头也不回”“面无表情”等词语表明讲解员工作态度不好,从文中看,作者对这位讲解员有所不满,但又能体谅她。‎ B. 敦煌石窟历经十多个朝代得以保存下来实属难得,现在,由于接待大量的观瞻者,石窟内的壁画、彩塑变黯淡或受损伤。‎ C. 文章多次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文章后半部分“如果”引起的三个段落形成排比,突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D.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前半部分侧重于记叙、描写,后半部分侧重于记叙、议论。‎ ‎8. 文章写到了王圆箓,请结合上下文简析作者写王圆箓的意图。‎ ‎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作者有什么遗憾?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7. B 8. ①虽王圆箓为人不齿,但其出卖文物在异国得到保护,作者感到一丝欣慰。②以现在作者的眼光看,其行为也算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③与我国对莫高窟保护的现实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对我国文物保护不足的遗憾。 ‎ ‎9. ‎ ‎①作者为在莫高窟未能见到自己想象中的飞天、莫高窟而感到遗憾,为不能很好地观瞻莫高窟感到遗憾。②为那位讲解员不带情感地讲解,带着游客走马观花感到失望。③为我国在莫高窟研究、保护、文化传承方面的投入不足感到遗憾。‎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由于接待大量的观瞻者,石窟内的壁画、彩塑变黯淡或受损伤”说法错误。原因解释不全面,根据文意,还有时间因素、环境因素、作品自身因素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内容上,结合前文“许多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彩塑已经黯淡或者损伤,早已不再光彩夺目。”以及本段“为了一壶浊酒几块银圆,将莫高窟文物拱手送给斯坦因、伯希和与大谷光瑞等国际大盗的千古罪人”“王圆箓也算长眠在此,目睹着莫高窟的兴衰存亡。”“骂我呢!你看,我卖出去的东西不是得到很好的保护了吗?”从中可以看出,在作者眼中,王圆箓的所为的确为世人不齿,但其出卖的文物在异国得到保护,也能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在作者眼中,这也可以算得上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 结构上,与下文我国莫高窟保护现状形成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我国文物保护不足现状的遗憾以及对我国文物保护现状能够改善的渴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遗憾莫高窟”,“遗憾”的意思是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遗憾莫高窟”表现在“怎么没有画册上的色彩瑰丽”“更大失所望的还不是没见着想象中的瑰丽的飞天,是那将莫高窟生硬拦起的绿色栅栏,是那将每一个洞窟冷漠地锁起的金属门,是那不能随心所欲选择洞窟观瞻只能跟着解说员的机械和匆忙”,即没有看到飞天,没有尽兴参观莫高窟的遗憾;“那普通话字正腔圆却不带丝毫情感,职业性解说的姑娘面无表情地把我上下打量一番,说:你是搞敦煌研究的还是舞蹈爱好者?最好都像你这么感兴趣,还都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即对讲解员的失望;“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与保护以更好的设施与条件,也许樊锦诗们的计划将不再是纸上的梦想”“如果有意识地培养更多的莫高窟研究者,也许可以令更多专业的目光关注这窟壁、藻井和人字坡上的壁画”“如果能给予莫高窟的研究人员以及讲解员相对丰厚的薪酬——毕竟这儿的气候与工作条件很艰苦——也许这块东方瑰宝能在沙洲中向世人展现出更美的佛教世界和永恒的艺术世界”,即为保护不足而遗憾。‎ ‎【点睛】标题的理解,要从表里两个方面入手。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考生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考生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IV.(4小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 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 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 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 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解析】‎ ‎【10题详解】‎ 本意考查学生文言理解及断句的能力。‎ ‎“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拟”是打算、准备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有误,原文说“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开始时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最终左光斗家破人亡。‎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承”,招认;“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言行拷打而死;“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谋划。(2)“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点睛】对文言文的理解一定要切合语境,精准理解实词的意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时候,不能犯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强加因果等错误;翻译句子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共陈述三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诏全部应允施行,因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为何物,如今所处的地方都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真相进行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V.(2小题共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 ‎ 苏轼 ‎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 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却是柳丝披拂,春风荡漾。‎ B. 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溪流潺潺之声,小草新绿之色,用词准确形象,画出春意盎然。‎ C. 颈联写送别情形,作者用“留我住”“待君温”表达朋友们的盛情,突出了朋友间深情厚谊。‎ D. 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15. 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中说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尾联说明之。‎ ‎【答案】14. D 15. ①用典: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点明诗人“在路上”,既指仕途,也指人生。②对比:将“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对比,写出去年的孤独寂寥的迁谪之苦,也表现出今年朋友饯行的深情厚意,从而消解诗人人生旅途中的诸多凄楚。(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理解错误,诗句“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的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由“去年今日关山路”可知,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故“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表述有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对诗歌鉴赏中“诗评题”的考查,“诗评题”选用的“评语”涉及诗歌的结构思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特色等内容。本题涉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提示诗论评析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或赞,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即就后人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义,这样才便于对症答题。当然,诗论涵义许多时候只须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题时不需在题中答出来。‎ 具体而言,此题题干拿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的评论,引出所要考查的内容,汪师韩“说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尾联说明之”。考生须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与“送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首先运用典故,化用杜牧《清明》中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它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情景,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的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对比,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旅程的安慰之状,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重。‎ 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附诗歌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注释:‎ ‎⑴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潘、古、郭:苏轼黄州新友,指潘大临(一说为潘丙,大临之叔)、郭遘、古耕道三人。女王城:《东坡志林》卷四《黄州隋永安郡》条:“今黄州都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一说为楚王城的讹音。东禅庄院:即定惠院。 ⑵稍:犹“渐”。决决,水流貌。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 ⑶青青:指新生的野草。烧痕:旧草为野火所烧,唯余痕迹。烧,指野火。 ⑷数亩荒园:指女王城东禅庄院。 ⑸温:稍微加热。 ⑹断魂:形容情深或哀伤。‎ 赏析:‎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关于冰谷,柳宗元《晋问》:“雪山冰谷之积,观者胆掉。”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闻”二字,用词精确。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烧痕。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催人泪下。其一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的皪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又被“东风”吹落殆尽。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山,或随清溪流黄州,更令人愁苦。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此时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汪师韩评价说:“含蕴无穷。”(《苏诗选评笺释》)‎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末二句因饯别而联想到前一年无人“把酒慰深幽”。表面上看,全诗“于题不甚顾”(冯班语,见《纪批瀛奎律髓》),实际是紧扣题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全诗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写到“月”,其中用来渲染一种静寂寥廓的环境氛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用来渲染一种孤寂清寒的环境氛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工欲善其事 (2). 必先利其器 (3). 不与秦塞通人烟 (4). 西当太白有鸟道 (5). 唯见江心秋月白 (6). 绕船月明江水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背诵和默写能力。‎ 三个小题都是情景式默写,要注意理解诗句所在的语言环境。第一小题的提示很明显,“比喻的修辞、准备工作”,就此可以锁定原文;第二小题的提示也很明显,“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就此可以锁定原文中的“通人烟、鸟道”等;第三小题的迷惑性较大,要区别“静寂寥廓的环境氛围”“孤寂清寒的环境氛围”,“寥廓”对应“江心秋月白”, “孤寂清寒”对应“江水寒”。另外,还要注意重点字如难写字、形似字、同音字的写法,如同音字“工”不能写成“功”、“唯”不能写成“惟”,再如“月明”不能写成“明月”等。‎ ‎【点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重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一定要在充分理解题干信息的基础上,再选择准确的句子填写,切不可张冠李戴;要注意书写,写错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能得分。‎ VI.(3小题共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越开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_______,这 ‎ 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16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殖民地的扩张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这种强势文化不断_ 着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_ 着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伴随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基督教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 ), 其不仅在现实中构造起一个西方化的世界景观,也在人们头脑中植入了西方价值体系,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具有某种“自发性”的话,那么,“后冷战”时代西方的 却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特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藩篱 消弭 销蚀 文化倾销 B. 屏障 销蚀 消弭 文化输出 C. 藩篱 销蚀 消弭 文化倾销 D. 屏障 消弭 销蚀 文化输出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实上自始至终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 B. 事实上资本逻辑自始至终都在推动着它 C. 推动着它的事实上自始至终都是资本逻辑 D. 自始至终由资本逻辑推动的是事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 B. 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 C. 以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 D. 以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被推行,使得许多地方性文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藩篱:一般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含贬义。消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第一处与“安全”对应,应选“屏障”。‎ 消弭:清除(坏事)。销蚀:消损腐蚀。第二处是说强势文化不断消损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应选“销蚀”;‎ 第三处是说强势文化的同化使得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减少,应选“消弭”。‎ 文化倾销:是通过大量抛售文化产品,将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价值观等强加于别的国家或地区。文化输出:指一个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主动而有意识地将其传统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过程。第四处是说“后冷战”时代西方主动传播自己的价值观等,应选“文化输出”。‎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由括号前面的句子“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可知,句子的主语应是“文化变迁”,括号内衔接的句子应当说“文化变迁”怎么样,并且由“看上去”一词可知,括号内应当是说明实际情况。BD项改换了主语,排除BD项;C项“事实上”位置不当,强调重点不对,排除C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介词搭配不当,应将“由于”改为“以”;二是“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搭配不当,应改为“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三是“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语序不当,应改为“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 A项,“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推行”搭配不当,“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语序不当;‎ B项,“由于纽约伦敦为模板”介词搭配不当;‎ D项,“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或消失”语序不当。‎ 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①_________,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但老子却说:“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②_________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③_________;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答案】 (1). 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 (2). 他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 (3). 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①空,依据后文“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可知,此处可填“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 第②空,依据后文“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石头”可知,此处可填“他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 第③空,依据后文“却能被所有人使用”可知,此处可填“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答案】示例: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这段属于叙述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段进行压缩,压缩语段的过程中要保留主要信息,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在压缩信息的过程中要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保留更多的信息。本语段由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的观点引出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之间的关系,并且说到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然后具体说到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所以本段围绕着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学校举行的“学习大国工匠,做好职业规划”的座谈会活动中,大家参观了“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的展览,这些大国工匠分别是: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年仅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技术工人陈行行,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以及创造了新世纪奇迹的三万多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 假如你作为其中的一名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并发言,请结合这些时代楷模的精神以及对你的启示,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科技报国,我们在路上 ‎——“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 我是××班的班级代表,我发言的题目是《科技报国,我们在路上》。‎ 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是正直善良的人们内心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感,很多人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取舍原则,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决然。 ‎ 我们不会忘记,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发展科技,才能抵御外辱,保卫国家;只有发展科技,才能让国家走向复兴和富强。无数科学家正是怀揣着这种理念走进实验室,在艰苦的条件下克难攻坚、积极探索。 ‎ 我们不会忘记,将全部心血投入舰载机研制,舰载机试飞成功后却累倒在返回途中的设计师罗阳;我们不会忘记,带领团队克服诸多施工困难、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我们也不会忘记三巡苍穹的航天英雄景海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程开甲,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在屈辱中奋进,在落后中崛起,才能真正挺起不屈的脊梁。 ‎ 这些时代楷模,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志存高远、为国担当的雄心壮志。王守仁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大志,立远志,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此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投身祖国建设的洪流。 ‎ 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愈挫愈坚、愈挫愈勇的坚毅精神。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科学研究上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那些不怕困难和失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的勇敢者才能成功;只有那些有条件前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前进的拓荒者才能致远。 ‎ 我们更要学习时代楷模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人生态度。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后,有人问邓稼先得了多少奖金,邓稼先答道:“20元,氢弹10元,原子弹10元。”只有摆脱名利的枷锁,做一个超脱世俗的人,才能在科研事业上有所建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天围绕名利绞尽脑汁,试问,还有多少精力能用到科学研究上? ‎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新时代领路人说:“现在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处在这个时代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我们一定要珍惜时代,抓住机遇,做奋斗者,圆人生梦。同学们,让我们接过时代楷模手中的接力棒,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激荡青春梦想,书写无悔人生。‎ 风雨经多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科技报国,我们在路上。 ‎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给出的时代楷模是:焊接技能专家高凤林,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国防军工行业技术工人陈行行,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以及创造了新世纪奇迹的三万多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在这些“大国工匠”身上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校举行的“学习大国工匠,做好职业规划”的座谈会活动,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社会风尚。本次作文,任务指令明确要求考生作为其中的一名学生代表身份参加“时代楷模 感动中国”座谈会,结合这些时代楷模的精神以及对你的启示,写一篇发言稿。如材料中明确了这几位时代楷模,题下也要求应以这几位时代楷模的事迹、精神为写作事例,为基本内容;行文中要注意时代楷模的精神和他们对你的启示这两方面都应该谈到,可以侧重一方面但不能只写一方面;文体上必须是发言稿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注意座谈会的发言场合,要有听众意识。‎ 立意:‎ ‎(1)可以选取这几位时代楷模中的某一位的精神和启示来谈,如高凤林的精益求精,王树军的刻苦钻研,谭文波的开拓创新,李云鹤的爱岗敬业等;‎ ‎(2)可以综合这几位时代楷模的共同精神和启示来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等。 ‎ 素材:‎ ‎(1)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崇高的道德境界。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学习活动,对于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自觉、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凝聚起全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进而形成好人有好报、人人做好事的社会风尚。‎ ‎(2)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将以杨雪峰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勤勉工作,传承杨雪峰同志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服务!礼敬时代楷模,就是要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杨雪峰同志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从警初心,牢记入党誓言,服从组织安排,21年如一日将职业理想扎根在马路上,做到坚定而执着。他出生于军人家庭,受父亲杨运泉影响,从小就在内心播下了报效国家、忠诚使命的种子。‎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照标杆学习先进、向先进人物看齐,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成长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学习践行三位烈士的优秀品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绵薄的力量。我们要按照“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增强党性意识,树牢“四个意识”,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党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争做时代楷模,即是要在思想上学习优秀代表的高尚品德、正能量思想以及投身事业的勇气在行动上以时代楷模为标杆,履职尽责、无私奉献、苦干实干,从而形成引导广大群众正面导向氛围。要忠于党和人民,坚定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有坚定初心,才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和思想觉悟,才能不断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创业谋事精神。 ‎ 结构层次:文章由艾青的诗引入观点:因为爱国,很多人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取舍原则,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决然。举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例子,阐述了只有发展科技,才能抵御外辱,保卫国家;只有发展科技,才能让国家走向复兴和富强。文章列举一组时代楷模,阐述了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在屈辱中奋进,在落后中崛起,才能真正挺起不屈的脊梁。所以文章接下来阐述了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志存高远、为国担当的雄心壮志;学习时代楷模愈挫愈坚、愈挫愈勇的坚毅精神;学习时代楷模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人生态度。文章结尾点题:科技报国,我们在路上。‎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