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教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教案(江苏专用)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内容要重点把握“两种市场经济模式”——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种理论和政策主张”——斯密的理论及政策主张;李嘉图的理论及政策主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三种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及影响;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及影响。‎ ‎[串主干知识]‎ ‎[明热点考向]‎ 经济学常识的考点较分散,高考主要涉及的考点有: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理论和主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新自由主义;凯恩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知识整合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分类研究·规律清]‎ 考点(一)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1.(2012·江苏高考)一些国家曾秉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矿业等以换取工业品;但发展的结果却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附加深、国际经济地位低下,并未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农业虽没有比较优势,但政府仍大力支持其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大量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高科技对以色列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不仅确保了自身粮食安全,而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2)上述材料中各国做法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借鉴?‎ 解析:第(1)问审题时抓住“比较成本学说”“局限性”等有效的“题眼”是解题的关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从理论上只看到比较成本优势,忽视了其他因素,从实践上为英国资产阶级扩张和建立世界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第(2)问审题时要快速找到“各国做法”“我国发展农业”“借鉴”。这就需要找到材料中的做法,从这些做法入手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根据材料可以从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结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1)只依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忽视其他因素;为英国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提供理论依据。‎ ‎(2)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农业的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考点(二) 自由放任的观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2015·江苏高考)材料一 统治者要想更好地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就应将其权力严格限制于立法职责,而让资本自我寻找最有利可图的渠道,让商品自我发现其公平价值,让努力和智慧得到它们应得的回报,让懒惰和愚蠢受到上天的惩罚,并且要做到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财产、减少法律成本、严格控制国家部门的花费。政府的职责应仅限于此,而人民大众有把握把其他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托马斯·贝宾顿·麦考利 材料二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家仍有用武之地。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将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而逐渐消除,市场经济的优点将持续保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认识。‎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材料一给我们的信息是政府应该将权力严格限制于立法职责,让资本自我寻找最有利可图的渠道,让商品自我发现其公平价值,这反映了自由放任的观点,其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限制政府的作用。材料二的题眼是“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将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而逐渐消除,市场经济的优点将持续保存”,这反映了国家干预的观点,强调了国家干预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经济弊端,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发展。第(2)问让我们谈谈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首先要辩证分析市场调节的作用,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其固有的弊端;其次要明确国家干预经济是克服市场弊端的必然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观点: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限制政府的作用。材料二反映的是国家干预的观点:国家干预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2)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作用,但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干预经济是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必然要求。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考点(三) 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 ‎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解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的评价选修2教材中已经比较明确,考生根据记忆描述出来即可。而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应该主要回答积极影响,如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 答案: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系统知识·调用准]‎ ‎1.斯密的理论贡献与政策主张 ‎(1)斯密关于财富的观点。‎ ‎①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②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阶级结构理论: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收入分配理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4)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③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 ‎2.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学说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使用价值不能成为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③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④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首先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3)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①自由贸易的主张: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比较成本学说。‎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作用。‎ 积极作用: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典题尝试·验能力]‎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速度明显放缓,外需增长动力不足,不确定因素增多。各国纷纷把扩大出口作为提振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美欧等先后出台“奖出限入”措施,实施“再工业化”,鼓励产业回流,各国自顾倾向更加明显,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战略性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增长。‎ 请运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分析上述材料。‎ 解析:本题以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为背景,考查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首先要指出自由贸易理论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应鼓励发展对外贸易。(2)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扩大出口,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知识整合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分类研究·规律清]‎ 考点(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解析:解答本题,应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并指出该观点的错误所在。‎ 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二)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徘徊在4.0~4.3%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掌握劳动二重性的相关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回答失业增加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创造的影响。‎ 答案:①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②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③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准确再现能力。此题难度不大,要通过和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对比,找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理论创新。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明确马克思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等知识。‎ 答案: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系统知识·调用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2)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其意义。‎ ‎①含义: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①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②作用: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实现优胜劣汰。一方面会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②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③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重要方法。‎ ‎①含义: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①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2)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典题尝试·验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请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观点,简要说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一方面要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观点,另一方面要明确我国当前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劳动光荣的原则。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在初次分配阶段使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知识整合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分类研究·规律清]‎ 考点(一)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比较 ‎1.(2016·江苏高考)战后,德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形成了独特的德国模式。如果说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像“野生林”,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则是“人工林”。‎ 德国为世界著名福利国家之一,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耗资规模占GDP的1/3以上,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巨额社会保障支出使其财政不堪重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人工林”?‎ ‎(2)简述德国模式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以及这种模式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野生林”代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人工林”代表当前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我们要分析当前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而根据其特点来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答案:(1)“人工林”形象地说明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 ‎(2)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社会各种矛盾;社会保障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2013·江苏高考)材料一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对英国经济社会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改革,使英国结束了长期的“滞胀”局面。但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几经变化,如今已不复如日中天,甚至面临倒戈拷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有哪些共同观点?‎ ‎(2)新自由主义为什么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 “倒戈拷问”?‎ 解析:第(1)问主要指出古典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共同点,从理论假设、政府作用、私有制角度说明。第(2)问实质上是要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局限性,结合材料从金融自由化、财富分配、社会矛盾等角度说明。‎ 答案:(1)坚持经济人、完全竞争市场等基本假设;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 ‎(2)新自由主义政策助长了金融自由化,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各国财富分配不均;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考点(二)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3.(2013·浙江自选模块)2013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引起世界各方人士关注。撒切尔夫人信奉自由市场原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放松政府管制,促成国有资产私有化,大幅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面对凯恩斯主义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滞胀”现象,她一再表示“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斯人已去,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颇富争议的思想遗产。‎ 结合材料,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体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把材料中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如主张市场自由化、反对政府过多干预、主张私有化等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 答案: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体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有:第一,认为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是各国长期执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第二,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第三,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第四,反对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系统知识·调用准]‎ ‎1.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和稳定农业、复兴工业以及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①缓解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②“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③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刺激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 ‎2.凯恩斯革命 ‎(1)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实质:‎ ‎①影响:‎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实质:凯恩斯经济学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他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3)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①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②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③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④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1)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②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 ‎③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 ‎(2)三种典型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因:‎ ‎①美国:主要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②德国:主要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③日本:主要受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3)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①比较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特点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市场盲目性和两极分化。‎ 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易于形成商官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②评价:这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它们的基本点却是相同的。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政府干预只起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作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三种市场经济模式,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社会化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对各种模式,我们都应认真研究、认真分析;既要认清它们的阶级实质,决不能照搬,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其中反映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要求的东西。‎ ‎[典题尝试·验能力]‎ ‎(2017·江苏高考·节选)美国一直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强烈影响,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私人企业独立性强。但企业的过分投机,加上政府监管不力,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本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政府还通过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私人关系等方式影响企业行为,导致政府与大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企业的过度扶持和频发的钱权交易丑闻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日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解析:要求回答美日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各有什么特点。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美国属于市场主导型经济模式,而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两种模式的市场作用大小和政府干预强弱正好相反。‎ 答案:美国属于市场主导型经济模式,国家干预程度低,市场作用较大。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政府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大。‎ 知识整合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分类研究·规律清]‎ 考点 列宁和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2009·江苏高考)‎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只要基本功扎实便不难回答。第(2)问有两个小问题,既要把邓小平的认识与以前的认识相比较,说明邓小平的创新之处,又要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说明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意义。‎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系统知识·调用准]‎ ‎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①主要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②重要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①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②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 ‎③商品、货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①基本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②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③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 ‎④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①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②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范围: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④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典题尝试·验能力]‎ 李克强指出,把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是区域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应有之义,国家实施差别化的区域经济政策,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东部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迈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运用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毛泽东的观点,然后点明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如何全方位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平衡工业发展布局,内地工业应与沿海工业共同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知识整合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分类研究·规律清]‎ 考点(一) 市场调节的知识 ‎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 解析:“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因此,解答本题既要答出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又要答出市场调节的弊端。‎ 答案: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水资源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公、污水排放量过多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利用。政府参与水资源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考点(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南方谈话”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简述,为什么还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对于本题,要根据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因素,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角度,阐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答案:①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④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考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3.(2017·江苏高考·节选)美国一直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强烈影响,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私人企业独立性强。但企业的过分投机,加上政府监管不力,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本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政府还通过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私人关系等方式影响企业行为,导致政府与大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企业的过度扶持和频发的钱权交易丑闻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解析:要求分析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结合美日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吸取其积极合理的内容,抛弃消极不合理的成分,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答案:美国经济模式能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企业活力。但企业逐利本性导致过度投机,引发经济不稳定。日本经济模式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易形成商官勾结和加剧社会不公。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考点(四)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结合《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时期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 请勿在此处答题 ‎20世纪80年代 请勿在此处答题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请勿在此处答题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准确表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即可。‎ 答案:‎ 时期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20世纪80年代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系统知识·调用准]‎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1)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发挥政府的作用。‎ ‎②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③作用:‎ 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第二,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②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④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框架。‎ ‎(4)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2.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中,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①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②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④是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3)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②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④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典题尝试·验能力]‎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需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依据相关法规征收一定的环境保护税,以此来达到遏制污染的目的。‎ 请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写出该政策通过对企业征税,达到遏制污染的目的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解析: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该路径主要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引导市场主体的活动;第二小问应从对国家、对企业两个方面谈启示。‎ 答案:(1)征收环境保护税——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引导企业实现低排放——减排——遏制污染。‎ ‎(2)①必须将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②要努力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③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哪些基本观点?‎ ‎(2)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评析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的理解。第(1)问根据教材说明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即可。第(2)问对亚当·斯密的观点进行正确评析,要全面地看待市场的积极作用和弊端。‎ 答案:(1)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其结果经常会增进公共福利。‎ ‎(2)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对于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客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问题,必须实行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斯密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没有认识到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李嘉图适应时代要求,提出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扫清了道路,直至今天比较成本学说仍是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1)指出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2)只要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增进本国利益吗?为什么?‎ 解析: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理解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注意还需回答原因。‎ 答案:(1)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应当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1)请对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简述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及其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旨在考查辩证思维的能力;第(2)问首先要明确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主张分析说明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 答案:(1)其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2)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其政策主张主要包括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这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有借鉴意义。我国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会引起人们的模仿;如果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问题,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警惕。对中国来说,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中成功的运作方式,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简要评价,并分析说明该种市场经济模式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借鉴意义。‎ 解析:前一小问要注意从利和弊两个方面评价,后一小问可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特点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市场盲目性和两极分化。‎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政府有“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1)试概述亚当·斯密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观点,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 ‎(2)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中,一直存在着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争论。请任选一位与斯密主张相对立的代表人物,并概述其观点和主张。‎ 解析:第(1)问首先要概述亚当·斯密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观点,然后再重点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角度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第(2)问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先回答出代表人物,然后再说明其观点和主张。 ‎ 答案:(1)①斯密认为扩大市场规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他极力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②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应充分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政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如凯恩斯是国家干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观点是:三大心理规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导致供求失衡,引发经济危机。因此,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6.‎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包括: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暂停或取消部分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同时,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等。‎ 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举措是如何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把材料中的相关措施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准确对接即可。‎ 答案:(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暂停或取消部分准入限制措施、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等,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体现。‎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