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主干梳理】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日渐高涨。 (3)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4.评价 (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描绘的振兴中华的蓝图,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3)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推动辛亥革命发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思想发生伟大转变,决定改组国民党,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 (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二、毛泽东思想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军阀混战不已。 (2)资产阶级改良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3)十月革命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2.历程 (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诞生:井冈山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②主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成熟:延安时期。 ①标志: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 ③文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4)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②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意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 2.发展历程 (1)提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标志: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发展: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深化 ①“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判断实践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 ②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召开,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③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召开,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世纪之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基于对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2.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1)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重难点睛】 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推翻清朝统治 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时代 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新旧三民主义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发展的贡献 (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不同点 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满族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反帝、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 民权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 只提出平均地权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 影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辛亥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国民革命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相 同 点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内容 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作用 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影响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有一首《保国歌》,内容是:“堂堂始祖是黄帝,四万万人皆苗裔,嫡亲同胞好弟兄,保此江山真壮丽。仔细听我保国歌,天和地和人又和,取彼民贼驱异类,光复皇汉笑呵呵!”这首诗歌所讲的“保国”是指( ) A.推翻满族贵族统治,保卫中国主权 B.推翻袁世凯独裁卖国的统治,保卫中华民国 C.推翻满族贵族统治,恢复汉族的中国 D.抗击日本侵略,保卫祖国 【答案】C 2.(2017·株洲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权思想,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真正实现,故D项正确。 3.(2017·抚顺模拟)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 【答案】B 【解析】三大改造出现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可知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在1978年以后,故C项错误;从“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而不“只是一个探索过程”,故D项错误。 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 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C.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 【答案】A 5.(2017·岳阳高三质检)“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答案】D 【解析】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1985年,故A项错误;1979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故D项正确。 6.(2017·天津滨海新区高三联考)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试错反弹”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南方谈话中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区别,证明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 7.(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 【答案】D 【解析】材料“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说明之前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等救国尝试的失败是国人关注孙中山主张的背景,故D项正确。 8.(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孙中山曾指出:“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这一言论的主要含义是( )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耕者有其田” D.“扶助农工” 【答案】B 9.(2016湖北武汉模拟)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清朝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思想中就已经有民权思想,故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知,孙中山侧重借鉴欧美制度,不仅仅是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民权思想的来源,并没有体现其目标,故C项错误。 10.(2016河南十校联考)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小问成果,从问题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第一小问成果,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小问理解,“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结合“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3)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目标,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2.(2016山东枣庄模拟)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共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4分)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测试练习】 一、选择题 1.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答案】B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中“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结合第二国际主张社会主义,表明孙中山借鉴了社会主义的要素,故选B项。 2.(2017·长春高三质检)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答案】D 【解析】孙中山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 3.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 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 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答案】D 4.(2017·荆门高三调研)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 ) 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 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不符中国需要 【答案】C 【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5.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的毛泽东著作写成时间,可知《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正确。 6.(2017·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答案】B 7.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C 【解析】三个理论的形成在本质上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8.(2017吉林长春质测)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答案】A 【解析】通过“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可知孙中山主要担心贫富不均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 9.(2017湖南益阳调研)《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意识到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 C.民族革命的目标是扶助农工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答案】B 10.(2016福建泉州质检)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但其并未主张国家对土地经营的具体环节予以干预,A、B错误;据材料“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可知,土地仍由农民自己经营,D错误。故选C。 11.(2016湖南岳阳检测)“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2017·唐山模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上述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12分) 【答案】主题:契合题意、能概括图片信息均可。 示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评述:主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领导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行全面开放政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总之,邓小平为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走向国际舞台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是邓小平,且都是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参与的重大事件,由此可以确定以邓小平为主题的中心,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之后围绕主题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13.(2016山东枣庄模拟)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共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 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4分) 【答案】(1)新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 关键:发展生产力。 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