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与检测(四十)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市西城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解析:《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 A项错误;从“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设立石柱可知是政府行为,故B项正确;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 答案:B 6.(2016·浙江杭州二模)《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据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火药应用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结论是错误的,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2016·河北保定摸底考试)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科技兼容并蓄,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项错误。 答案:B 8.(2016·河南六市一模)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谚语“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虽不精确,但反映了长时间的观察经验,故B项正确;谚语总结降雪规律,“以农业为中心”,A项以偏概全; “不在三九在四九”不精准, C项错误;在当今社会有科学预报,D项错误。 答案:B 9.(2016·福建泉州一模)“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培根言论核心内容“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主要是促进的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 10.(2016·四川资阳一诊)《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中国贵族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11.(2016·湖南衡阳二模)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17世纪清朝),与题中时间不符;作者是西方人,找到4项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不是作者立场偏颇,B项错误;C项“一直”过于绝对;中国古代大量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6·湖北武汉调研)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解析:民族融合有利于文化交流,A项错误;宋代理学的格物致知有利于科技研究系统化,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的医学领域的系统化、体系化建设不符;材料表述的不是医学处于巅峰时的内容, 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16·河南省平顶山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类型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表格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对比分析、归纳。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以及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来找原因。 答案:(1)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识。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14.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公元1世纪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近代天文学革命的主要差异。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前期中西科学技术发展差异的原因。 答案:(1)影响:铁器时代的到来和牛耕的运用,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 (2)领域: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3)作用: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4)差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的记载,对这些现象和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 (5)原因:①政治: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科技发展。②外交: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③经济:中国受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束缚;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④思想:中国推行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创新意识,造成对科学研究的轻视;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