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南阳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2019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妖娆(ráo) 风骚(sāo) 矫揉造作(jiāo) 自吹自擂(léi) B.娉婷(pīng) 飘逸(yì) 冠冕堂皇(miǎn) 自惭形秽(huì) C.恪守(gè) 瞥见(piē) 成吉思汗(hàn) 金戈铁马(gé) D.箴言(jiān) 宽宥(yòu) 鸠占鹊巢(jiū) 伛偻提携(yŭ)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忧戚 不旁骛 强聒不舍 断章取意 B.亵渎 林霏开 朝晖夕阴 扭捏作态 C.汲取 摆架子 彬彬有礼 大发雷庭 D.濡养 江米纸 李代桃疆 形销骨立 3.古诗文默写(8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观豁达是治愈苦闷的良药。面对仕途艰难,李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坚定信心重新起航;面对人生缺憾,苏轼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美好祝愿。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B、雨果(1802--1885),俄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在文中指的是文章辞藻。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 D、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实际上,如今的抖音已然超越了“软件”的范畴,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亲密伴侣”。 ②这也意味着,世界上的美好都能通过抖音被看到。 ③前不久,抖音发布了《2018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已突破2.5亿人次,国内月活跃用户已突破5亿人次。 ④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 ⑤根据应用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抖音下载量达4580万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软件应用。 A.③④①⑤②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6.名著阅读。(4分) ①艾青,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成名作《 》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 》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分) ②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2分)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问题。(8分) 九( 1 )班将于本周五( 10月25日 )上午10点,在班内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写一则开场白 。( 80字左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他们都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列举一个人物并说说他的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小华同学为本次活动所写的演讲稿,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2分) 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①但我又怎能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忘记昨天的痛楚,珍惜今天的奋起,憧憬明天的美好。不要让昨天成为绊脚石,而要让每一天成为垫脚石。矢志不移地奋斗,以自强来铸就明日辉煌!让我们像圣地亚哥那样呐喊吧: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②让我们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励志吧:生活无法容忍也要坚持下去。让我们像斯佳丽那样宣誓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5分) 驼背李的春天 侯海霞 ①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 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 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戛然而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 ⑧孩子去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病逝,妻子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⑪当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偶遇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⑫那一天,是寒冬里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⑬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矮蘑菇下。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年轻人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您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年轻人,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⑭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⑮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⑯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的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 ⑰春天来了,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驼背李,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甚至还看不起他。 B、第10段划线句子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驼背李获得男 孩的感恩回报做铺垫。 C、读完全文,我们知道驼背李是一个样子瘆人、贫穷但非常善良的人。 D、善良的驼背李,为了给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捐钱,决定到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 9.通读全文,依次找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2 分) 可怜和鄙夷 → ① _________→ 唏嘘感叹 → ②________ → 羡慕 10.文章开头部分写孩子们怕他、大人们不喜欢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言品析。(4分) (1)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 (从加点词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村民们说“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3分)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与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蘊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径,以记诵为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蘊,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13.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背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那一则材料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两难选择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艺术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我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的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颗百年的古树。有位诗人得知后,便在树上题一首诗云:“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过之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7-20题。(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西湖》)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文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结合文本内容比较【甲】【乙】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4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21-2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1.诗的开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任选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妙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老人告诉我,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只是到了秋天,才慢慢变红,特别是进入深秋后,变得像火一样红。 “枫叶为什么要到秋天才变红呢?”我问。 “是因为经历了秋天的霜打,枫叶才有了烈焰般火红的色彩。”老人说。 很多时候,人生璀璨的色彩,也是在经历“霜打”后获得的。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依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年秋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 2.B 3、(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 B(2分) 5、 D 6.(1)大河一一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2分) (2)②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的意象十分妥帖。(2分) 7.(1)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继续传承这一美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次主题班会。(3分) (2)示例:司马迁西汉时期,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用血与泪撰写了千古流芳的《史记》。(3分) (3)①处画线句子表意不准确,应改为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②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把“容忍”改为“忍受”,(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8.D(3分) 9.①调侃(或嬉笑)②赞许和敬佩(2分) 10.(3分)欲扬先抑(1分),通过写驼背李样子的人,孩子们怕他,大人们不喜欢他与下文写他倾其所有资助男孩读书形成巨大反差,赞颂了驼背李善良的高贵品质。(2分)(意对即可) 11.(4分)(1)(2分)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一个即可,1分)。将村民们的小洋楼与驼背李的砖瓦房进行对比,并把驼背李低矮的砖瓦房比作黑蘑菇,形象鲜明地写出了驼背李家的破落,表现了驼背李的落寞孤独(1分)意对即可) (2)(2分)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作,(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男孩对驼背李细心体贴地照顾,表现了男孩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1分)(意对即可) 12.一是指季节上寒冬过去,春天来了:是指没有亲人陪伴、受村民鄙夷的驼背李有了亲人(男孩)的陪伴和村民的理解、尊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意对即可,3分) (二)13分) 13.①若力记诵,体会其中的“意味”。(1分)②这些“意味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1分)③“意蕴”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1分) 14.首先用熟悉的话题引出本文的论题(1分)然后提出“普及的指向问题,指出真正的普及在于诗词中的“意味”:(1分)接着阐述了这些“意味”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诗词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1分)最后指明诗词普及的方向,点明中心论点。(1分) 15.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名家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证明了长期的吟诵与体会,诗词中的意蕴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2分) 16.材料 (1分)因为材料一列举王维 的《送元二使安西》,指出了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符合第④段的观点。(2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17.(1)消失。(2)撑(船)(3)哪能(4)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分) 18.(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分) 19.【甲】文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2分) 20.《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写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运用白描手法。单线条勾勒简洁明快。(2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是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2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分) 22.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得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2分)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2分) 四、作文(50分) 请参考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 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