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1~2题。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特殊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是某研究所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若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 A.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B.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C.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D.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5~6题。 5.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6.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下图示意1990~2019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为( )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8.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从毁林到造林 D.禁砍伐森林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 11.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 二、综合题 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15.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1.D 2.B 【解析】第1题,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都使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第2题,陡坡地段,水土流失最严重,需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3.D 4.A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实验可知测得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进而可以模拟的湿地功能有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由于植被可以减缓水的流速,使得河流泥沙沉积,所以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湿地下游的含沙量会增加。 5.D 6.A 【解析】第5题,该地主要是进行粮食种植,生态环境效益差,且治理时间短,因此治理效果最差。第6题,石漠化主要是由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所以治理石漠化要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7.D 8.C 9.A 10.D 【解析】第9题,扎龙湿地所处的纬度高,气温低。气温低会使蒸发量少,气温低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湿地。第10题,湿地具有选项中所列的四项功能。扎龙湿地是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其重点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 11.B 12.D 13.B 【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数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我国东部地区湿润系数大,西北地区湿润系数小。我国越往西北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而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判断,湿润系数不是指降水量,而应该是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之比。第12题,根据题目叙述: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所以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更属于土地退化。再根据荒漠化过程过程也是指土地的退化过程。第13题,由图可知,湿润系数较大的地方,年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也较高。 14.【答案】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15.【答案】⑴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⑵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⑶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查看更多